陳復正

《幼幼集成》~ 卷二 (2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23)

1. 傷暑證治

經曰:因於暑汗,煩則喘滿,靜則多言,體若燔炭,汗出而散。又曰:氣盛身寒,得之傷寒;氣虛身熱,得之傷暑。嬰兒之患,夏秋為甚,蓋火土旺於長夏,正當金水受傷。稚陽陰微,已失天和,加之暑熱,陽氣浮於外,生冷戕於中,夏失長養,則不能生金而病於暑。然有中暑而病者,有因暑而致病者,雖病有不同,而總由於暑。

白話文:

醫書上說:因暑熱而汗出,煩躁發熱,呼吸急促,安靜時也會說個不停,身體就像一塊正在燃燒的炭一樣,一段時間後出汗才得以緩解。又說:氣血旺盛但身體寒冷,是得了傷寒;氣血虛弱但身體發熱,是得了傷暑。小孩子的病症,在夏季和秋季尤為嚴重,因為在盛夏季節火土屬性旺盛,影響金水屬性受到損害。兒童的陽氣旺盛,陰氣虛弱,身體已經失去了天生的和諧陰陽,再加上夏天暑熱,陽氣浮於體外,生冷之氣損傷體內,夏天本應滋養身體,卻不能生長金屬性,反而因暑熱而生病。然而,有些人是中暑而生病,有些人則是因為暑熱而生病,雖然病情不同,但總是由於暑熱引起的。

故其為病有陰陽二證:曰陰暑,曰陽暑。治由冰炭,不可不辨也。

陰暑者,因暑而受寒也。凡膏粱之兒,畏暑貪涼,不避寒氣,又或居深堂廣廈,或乍熱乍寒之時,不謹衣被,以致寒邪襲於肌表。其證頭痛無汗惡寒,身體拘急,四肢痠疼。此以暑月受寒,雖名陰暑,即傷寒也。治宜溫散,五積散清暑益氣湯。不惡寒而發熱者,人參白虎湯,熱退後,用調元生脈散補之。

白話文:

陰暑是指在暑天受寒造成的疾病。凡是富貴人家的子弟,畏懼暑熱貪圖涼爽,不注意避寒,或者住在深堂廣廈裡,或者在忽冷忽熱的時候不注意衣被,以致於寒邪侵襲肌表。其症狀是頭痛無汗惡寒,身體拘急疼痛,四肢痠疼。這種暑天受寒的疾病,雖然叫做陰暑,其實就是傷寒。治療宜溫暖散寒,可用五積散、清暑益氣湯。不惡寒而發熱的,可用人參白虎湯,熱退後,用調元生脈散補之。

又有不慎口腹,過食生冷瓜果,涼茶冷水,以致寒涼傷臟,而為嘔吐瀉利腹痛等證。此亦因暑受寒,寒邪在內,治以溫中為主,加味五苓散,不應,理中湯

白話文:

如果不小心飲食,過量食用生冷瓜果、涼茶、冷水,導致寒涼損傷臟腑,而出現嘔吐、腹瀉、腹痛等症狀。這也是由於暑天受寒,寒邪在體內,治療以溫中為主,加入五苓散,如果不適合,就用理中湯。

陽暑者,藜藿之兒有之。常在烈日之中,坐於熱地之上,澡浴寒澗之內。其證發熱頭痛,煩躁,大渴大汗,脈洪滑,大便乾結,小便赤痛者,白虎湯;脈虛,煩渴而少氣者,人參白虎湯;若眩暈者,生脈散;兼吐瀉者,薷苓湯

白話文:

因暑熱過多而生病的人,常在烈日曝曬,在熱地上坐著,又洗冷水浴的人都會有這種症狀。他們通常會發燒、頭痛、煩躁、十分口渴、大量流汗、脈搏洪滑、大便乾結、小便赤痛。這樣的患者服用白虎湯。如果脈搏虛弱、煩躁口渴但呼吸短促的人,服用人參白虎湯。若有眩暈症狀的人,服用生脈散。若有嘔吐和腹瀉的人,服用薷苓湯。

凡治暑證,最當辨其陰陽寒實。若外中熱邪,內亦煩躁而熱者,此表裡俱熱,方是陽證,治宜清補如前。

若脈虛無力,或為惡寒背寒,或為嘔惡,或為腹痛泄瀉,或四肢鼻尖微冷,或不喜涼茶冷水,或息促氣短,無力以動之類,皆陽中之陰證也。凡見此類,但當專顧元氣,四君子為主治,或理中湯加芍藥。若虛寒甚者,則舍時令而從證,附桂在所必用,切不可因暑熱之名,而執用寒涼解暑,則禍不可勝言矣。

白話文:

如果脈搏虛弱無力,或者出現惡寒背寒、嘔吐、腹痛腹瀉、四肢鼻尖微涼、不喜歡涼茶涼水、呼吸急促氣短、無力活動等症狀,這些都是陽中之陰證。凡是遇到這種情況,都應該專注調理元氣,以四君子湯為主方,或在理中湯中加入芍藥。如果虛寒特別嚴重,就要捨棄時令,根據症狀用藥,附桂是必用之藥。千萬不可因為是暑熱季節,就執意使用寒涼藥物來解暑,否則後果不堪設想。

2. 入方

五積散,治陰暑受寒,頭痛無汗惡寒,身體拘急,四肢痠疼,以此溫散之。

白話文:

「五積散」,用於治療陰寒暑濕引起的疾病,症狀包括頭痛、無汗、怕冷、身體僵硬、四肢痠痛,以此藥方溫暖疏通、散寒除濕。

白芷,真廣皮,川厚朴,芽桔梗,陳枳殼,正川芎,杭白芍,白雲苓,漂蒼朮,大當歸,製半夏,嫩桂枝,黑炮姜,炙甘草生薑三片,紅棗三枚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香白芷、真廣皮、川厚朴、芽桔梗、陳枳殼、正川芎、杭白芍、白雲苓、漂蒼朮、大當歸、製半夏、嫩桂枝、黑炮姜、炙甘草、生薑三片、紅棗三枚。將上述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。

清暑益氣湯,治傷暑煩熱,自汗口渴,畏寒發熱者。

官揀參(六分),炙黃耆(一錢),漂白朮(一錢),六神麯(五分),宣澤瀉(五分),川黃柏(五分),杭青皮(五分),粉乾葛(一錢),北五味(三分),炙甘草(五分),生薑一片,大棗三枚為引,水煎,熱服。

白話文:

人蔘(六分),炒過的黃耆(一錢),漂白過的茯苓(一錢),六神曲(五分),澤瀉(五分),川黃柏(五分),杭州產的青皮(五分),研磨成粉的葛根(一錢),北五味子(三分),炒過的甘草(五分),生薑一片,大棗三枚作為引子,一起用水煎煮,趁熱服用。

人參白虎湯,治中暑不惡寒而發熱者。

官揀參(一錢),熟石膏(二錢),淨知母(一錢),炙甘草(一錢),晚粳米(五錢),水煎,熱服口渴甚,加麥冬一錢,北五味五分。

白話文:

  • 人參(一錢)

  • 熟石膏(二錢)

  • 知母(一錢)

  • 炙甘草(一錢)

  • 晚粳米(五錢)

以上藥材加水煎煮,熱服。

  • 如果口渴嚴重,再加入麥冬一錢、北五味五分。

調元生脈散,平肝木,益脾土,瀉邪火,補元氣。小兒要藥。

官揀參(一錢),炙黃耆(二錢),大杭冬(一錢),北五味(三分),炙甘草(一錢),生薑三片,大棗三枚,大煎,溫服。

加味五苓散,治暑證之要藥也。

漂白朮(二錢),白雲苓(二錢),結豬苓(二錢),宣澤瀉(二錢),青化桂(一錢),藿香梗(一錢),宣木瓜(一錢),西砂仁(一錢),生薑一片,大棗一枚,燈芯十莖引,水煎,熱服。

白話文:

漂白術(二錢)、白雲苓(二錢)、結豬苓(二錢)、宣澤瀉(二錢)、青化桂(一錢)、藿香梗(一錢)、宣木瓜(一錢)、西砂仁(一錢)、生薑一片、大棗一枚、燈芯十莖引,以水煎煮,趁熱服用。

理中湯,治陰暑嘔吐,瀉利腹痛。

官揀參(三錢),漂白朮(三錢),黑炮姜(一錢五分),炙甘草(二錢),大棗三枚引,水煎。溫服。

白虎湯,治陽暑發熱,頭痛煩躁,大渴大汗,脈洪實,大便秘結,小便赤痛。

白話文:

白虎湯,用於治療陽暑引起的發熱、頭痛、煩躁、口渴、大汗、脈搏洪實、大便祕結、小便赤痛等症狀。

熟石膏(三錢),淨知母(二錢),炙甘草(一錢),晚粳米(一兩)

水一碗,先煎米熟,納後三味同煎,滾熱服。

生脈散,固中氣,清火熱,保肺金。

官揀參(一錢),大杭冬(三錢),北五味(七分)

水煎極濃,溫服。

薷苓湯,治陽暑脈虛,兼吐瀉。

漂白朮(二錢),陳香薷(一錢五分),白雲苓(二錢),結豬苓(二錢),宣澤瀉(二錢),青化桂(一錢),白扁豆(一錢五分),川厚朴(一錢),炙甘草(五分),生薑一片,大棗一枚,燈芯十莖引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  • 漂白朮:2錢

  • 陳香薷:1錢5分

  • 白雲苓:2錢

  • 結豬苓:2錢

  • 宣澤瀉:2錢

  • 青化桂:1錢

  • 白扁豆:1錢5分

  • 川厚朴:1錢

  • 炙甘草:5分

  • 生薑:1片

  • 大棗:1顆

  • 燈芯:10莖(引子,用於引導藥物)

將上述中藥材一起放入鍋中,加水煎煮,服用藥液。

四君子湯,方見三卷瘧疾門。

理中湯加芍藥,治傷暑腹痛泄瀉。

即本方加炒白芍藥一錢五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