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復正

《幼幼集成》~ 卷二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4)

1. 錄諸家驚風論

(愚有小注,以辨其惑)

有曰:急驚身熱目赤,口鼻氣粗,痰涎潮壅,忽然而發,發過容色如舊(未有不因外感內傷,而無故身熱目赤,氣粗痰壅而發者。此突然而來,亦摹擬之辭也)。有因驚駭者,亦有不因驚駭者,大都是火燥木急(由寒傷筋急者居多,未可盡指為火燥也)。故身先有熱,未有身涼而發(二語好,但應體究熱從何來?始有實據,若但曰身先有熱,不知此熱在表在裡,未足服人)。證皆屬陽,宜用涼劑(豈有不經疏散,而輒用涼劑,不慮其引邪入里乎)。

除熱化痰,則驚自息。昔人謂痰生熱,熱生風,風生驚,其實皆本氣自病(何所據而知為本氣自病)。世人不解風自內生(焉知其不由外至,而盡由於內生,未確),徒執天麻、膽星、栝蔞、貝母、殭蠶、全蠍,雜亂風痰之藥,治之不應(由於遞相授受,以致禍世殃民,千古恨事)。

更以廣東蠟丸牛黃、紫雪治之,及至元氣損傷,虛痰上逼,胸膈膨脹,則謂證變結胸,有是理哉(此開門揖盜,引邪入里,誤治致敗之故)!

有曰:驚者,嚇也(驚由嚇致)。由兒先有內傷,復來外感,肺竅痰迷,心無所主,一著驚而即發也(既知先有內傷,復來外感,以致於肺竅痰迷,心無所主。此實由於病,非由於驚也。今日一著驚即發,則所重在驚,治之者不治痰而治驚,置內傷外感於不問,而從事於無據之驚,棄本逐末,其害可勝言哉)。

有曰:驚生於心,痰生於脾,風生於肝,熱出於肺,此一定之理也(半真半妄,難曰確然)。熱盛則生風,風盛生痰,痰盛生驚,此賊邪必至之勢(上云驚生於心,痰生於脾,風生於肝,熱出於肺,驚風痰熱皆本臟自生,何以又為賊邪,不幾認主作賊乎)。療驚必先豁痰,豁痰必先祛風,祛風必先解熱,而解熱又以何者為先乎?肺主皮毛,皮毛為熱邪出入之門戶(此又明指外邪,則非心肝脾肺自生矣)。

彼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來(前云風自內生,此又明言六淫外至,不知孰是孰非),皮毛受之,即入犯乎肺。肺本出熱地也(肺出清肅之地,何以見肺為出熱之地?經曰:形寒飲冷則傷肺。此門戶豈熱邪可以出入,而寒邪獨不可以出入乎)。燥火暑邪,一入則熱,與熱依而熱虛;風寒濕邪一入,肺竅為之閉塞(六淫初來,無過皮毛,猶為太陽所主。若肯為之疏散,豈能便入肺竅,而至於閉塞耶),則熱無所泄,而熱亦盛。

若解熱必先祛邪(上云療驚必先豁痰,豁痰必先祛風,祛風必先解熱,解熱必先祛邪。豈非在先竟不祛邪,以致邪不能解,而發熱、生風、生痰、生驚;今者仍從發表祛邪起,而後解熱祛風,豁痰定驚。何若在先肯為解表祛邪,豈不一了百當,又何致費如此周折乎?幼科鎮墜止瀉之誤,於斯盡見矣)。

白話文:

(我有一些小註解,用來辨明其中的迷惑)

有人說:急驚風發作時,會出現身體發熱、眼睛發紅、呼吸粗重、口鼻充滿痰涎,突然發作,發作過後臉色又恢復正常。(沒有不是因為外感內傷,而無緣無故就身體發熱、眼睛發紅、呼吸粗重、痰液壅塞而發作的。這說突然發作,也是一種模擬的說法)。發作原因有的是因為受到驚嚇,也有不是因為受到驚嚇的。大多都是因為火熱乾燥、肝木急躁(多數是由於寒邪傷到筋脈導致筋脈拘急,不能全都說是火熱乾燥)。所以身體會先有發熱的情況,沒有身體涼的時候發作的(這兩句話說得好,但是應該探究熱是從哪裡來的?才能有真實的依據,如果只說身體先有發熱,卻不知道這熱是在表還是在裡,是不能讓人信服的)。病症都屬於陽證,應該使用寒涼藥物(難道不經過疏散就直接使用寒涼藥物,不擔心會把邪氣引入體內嗎)。

清除熱邪,化解痰液,驚風自然會停止。以前的人說痰生熱,熱生風,風生驚,其實這些都是自身臟腑的病變(有什麼依據認為是自身臟腑的病變)。世人不了解風是從體內產生的(怎麼知道不是從體外來的,而全是體內產生的,這說法並不確切),只是執著於使用天麻、膽星、栝蔞、貝母、殭蠶、全蠍等,這些雜亂的祛風化痰藥物,治療效果不好(由於互相傳授這些錯誤的知識,導致禍害世人,真是千古遺恨)。

更使用廣東的蠟丸牛黃、紫雪等藥物來治療,等到元氣損傷,虛痰上湧,胸腹脹滿,就說是病症轉變為結胸,哪有這種道理(這是開門揖盜,引邪入裡,錯誤治療導致失敗的原因)!

有人說:所謂的「驚」,就是嚇到了(驚風是因為被嚇到)。是因為小孩子先有內傷,又受到外感,肺部的竅道被痰液蒙蔽,心神沒有了主導,一旦受到驚嚇就會立即發作(既然知道先有內傷,又受到外感,導致肺部的竅道被痰液蒙蔽,心神沒有了主導。這實際上是由於疾病導致的,不是因為驚嚇。現在說一旦受到驚嚇就會立即發作,就把重點放在「驚」上,治療的人不去治療痰液,而只治療驚嚇,把內傷外感放在一邊,卻去治療沒有根據的「驚」,捨本逐末,造成的危害簡直說不完)。

有人說:驚產生於心,痰產生於脾,風產生於肝,熱產生於肺,這是固定的道理(半真半假,難以說是正確的)。熱盛就會生風,風盛就會生痰,痰盛就會生驚,這是外邪必然侵犯的趨勢(上面說驚產生於心,痰產生於脾,風產生於肝,熱產生於肺,驚風痰熱都是本臟自身產生的,為什麼又說是外邪,難道不是認錯了主體嗎)。治療驚風必須先化解痰液,化解痰液必須先祛除風邪,祛除風邪必須先解除熱邪,而要解除熱邪又要先做什麼呢?肺主管皮毛,皮毛是熱邪出入的門戶(這又明確指出是外來的邪氣,那不是心肝脾肺自己產生的了)。

那些風寒暑濕燥火六淫邪氣的侵襲(前面說風是體內產生的,這裡又明確說是六淫從外而來,不知道哪個是對的),皮毛受到侵襲,就會侵犯到肺。肺本來是出熱的地方(肺是宣發清肅的地方,怎麼能說肺是出熱的地方?《黃帝內經》說:形體受寒,飲用冷飲就會損傷肺。皮毛這個門戶難道熱邪可以出入,而寒邪就不可以出入嗎)。燥火暑邪一進入體內就會發熱,與熱邪結合而形成熱虛;風寒濕邪一進入體內,肺的竅道就會閉塞(六淫邪氣剛來,不過是侵犯皮毛,還在太陽經的管轄範圍。如果肯去疏散,怎麼會立刻進入肺的竅道,導致閉塞呢),這樣熱就沒法發散,而熱也會更盛。

如果要解除熱邪,必須先祛除邪氣(上面說治療驚風必須先化解痰液,化解痰液必須先祛除風邪,祛除風邪必須先解除熱邪,解除熱邪必須先祛除邪氣。難道不是在前面就不去祛除邪氣,導致邪氣不能解除,而發熱、生風、生痰、生驚;現在還是要從發散表邪、祛除邪氣開始,然後解除熱邪、祛除風邪、化解痰液、平定驚風。為什麼不在前面就去發散表邪、祛除邪氣,這樣不是一舉解決所有問題嗎,又何必費如此周折呢?幼科的鎮定安神、止瀉的錯誤,在這裡都顯現出來了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