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復正

《幼幼集成》~ 卷二 (2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21)

1. 傷寒總括五法

一曰發表,其證脈浮發熱,身痛惡寒,脊項強,氣喘咳嗽,頭痛,四肢拘急,口舌和,脈不沉,口不渴,大小便如常,方主麻黃桂枝、青龍之屬;

白話文:

第一種是發表的症狀,脈象浮而發熱,身體疼痛惡寒,脊椎和頸部僵硬,氣喘咳嗽,頭痛,四肢拘急,口舌乾燥,脈不沉穩,不口渴。大小便如常,主要的方劑是麻黃、桂枝、青龍等。

一曰解肌,脈尺寸俱長,目痛鼻乾,漱水不欲咽,方主葛根湯升麻葛根之屬;

白話文:

第一種是解肌,脈博尺脈、寸脈都很長,眼睛痛、鼻子乾,漱口後不想吞下去,藥方主方為葛根湯,升麻、葛根之類。

一曰和解,脈不浮不沉,往來寒熱,嘔吐脅痛,胸前脹滿,耳聾,頭汗盜汗,目眩口苦,方主小柴胡、大柴胡之屬;

白話文:

第一種是和解,脈搏不浮動也不沉穩,反覆出現寒熱交替的情況,嘔吐,脅痛,胸前脹滿,耳聾,頭部和盜汗同時發生,眼睛眩暈,口有苦味,主要治療方法是應用小柴胡、大柴胡一類的藥物;

一曰攻裡,脈至沉而有力,潮熱惡熱,腹痛,下利轉失氣,手足心腋下有汗出,咽乾齒燥,目不明,譫語發狂,小腹滿,下利清黃水,不得眠,小便多,自汗;外證頭痛發熱俱罷,方主白虎、小承氣、六一、順氣之屬;

白話文:

一種是攻裡。脈搏深沉有力,潮熱怕熱,腹痛,腹瀉轉變為脫肛,手腳心、腋下有汗,口咽乾燥,牙齒乾澀,視力不清,胡言亂語精神恍惚,小腹脹滿,腹瀉清黃色水,睡不好,小便多,盜汗,外證為頭痛發熱都已經停止了,應當投用的方劑有白虎湯,小承氣湯,六一散,順氣湯之類。

一曰救里,脈沉無力,下利清穀,小便清長,四肢厥冷,嘔吐清水涎沫,背惡寒,蜷臥多眠,囊縮,爪甲青,吐蛔,乾嘔舌卷,手足拘急,身體痛如被杖,方主理中、四逆、真武、白通之類。

白話文:

  1. 救裏:脈沉無力,腹瀉清穀,小便清長,四肢厥冷,嘔吐清水涎沫,背部惡寒,蜷伏臥牀多眠,陰囊縮小,爪甲青紫,吐蛔蟲,乾嘔舌卷,手足拘急,身體疼痛如被杖打。治療方法:選用理中湯、四逆湯、真武湯、白通湯等。

2. 入方

麻黃,治太陽經寒傷榮,發熱無汗惡寒。

麻黃,嫩桂枝,光杏仁,炙甘草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單獨的麻黃、新鮮的桂枝、完整的杏仁、焙黃炙過的甘草(各相等份量)

水煎,熱服。得汗而解。

桂枝,治太陽經風傷衛,發熱自汗惡風。

嫩桂枝(一錢五分),杭白芍(二錢),老生薑(一錢五分),大紅棗(五枚),炙甘草(一錢)

白話文:

嫩桂枝(7.5 公克),杭州白芍(10 公克),老生薑(7.5 公克),大紅棗(5 枚),炙甘草(5 公克)

水煎,熱服。仍得微汗,不可大汗。

大青龍湯,治太陽證見風脈。

淨麻黃,熟石膏(各三錢),嫩桂枝(一錢),光杏仁(五枚),炙甘草(四錢),老生薑(一片),大紅棗(一枚)

白話文:

  • 淨麻黃:三錢

  • 熟石膏:三錢

  • 嫩桂枝:一錢

  • 光杏仁:五枚

  • 炙甘草:四錢

  • 老生薑:一片

  • 大紅棗:一枚

水煎,溫服。惟恐汗多。

太陽證而見風脈,是有頭痛身熱,無汗惡寒,但脈不緊而緩,為傷寒兼中風之候,故合麻黃、桂枝用之。風寒外盛,則人身之陽郁為內熱,石膏所以加也。曰大青龍,言其行雲致雨之速。然苟不善用,則亡陽之禍,變為筋惕肉瞤矣,可不慎哉!

白話文:

太陽病而見風脈,是頭疼、身熱、沒有汗、怕冷,但脈搏不緊反而緩慢,這是傷寒兼中風的時候,所以把麻黃、桂枝合用。風寒在體外很盛,那麼人體的陽氣鬱結為內熱,石膏就是因此加進去的。叫做大青龍,是指它的功效像行雲致雨那樣迅速。然而如果不善用,就會有亡陽的禍害,變成筋惕肉瞤了,豈能不慎重呢!

小青龍湯,治表不解,心下有水氣,乾嘔,或咳,或噎,或喘。

淨麻黃,嫩桂枝,白芍藥,製半夏(以上各一錢二分),炙甘草,白乾薑北細辛(各五分),北五味(十二粒),

白話文:

淨麻黃、嫩桂枝、白芍藥、製半夏(以上各 6 公克),炙甘草、白乾薑、北細辛(各 3 公克),北五味(12 粒)。

水煎,溫涼得所,徐服。

表不解者,頭痛身熱尚在也。渴時飲水過多,故心下有水氣。咳噎喘者,水寒射肺也。有聲無物曰乾嘔。此方麻、桂、草發表,夏、辛、姜散水氣,芍藥和陰血,五味收肺氣,所謂青龍者,東方木神,主發育萬物之義。

白話文:

藥劑的作用無法發揮,頭痛身熱的症狀還存在。患者在感到口渴時喝了過多的水,所以心下有水氣。患者出現咳嗽、噎氣、喘氣,這是水寒之氣侵犯肺所致。有聲音但是沒有吐出東西,叫做乾嘔。這個方子中的麻、桂、草有發表的作用,夏、辛、姜可以散去水氣,芍藥可以調和陰血,五味可以收斂肺氣,所謂青龍,指的便是東方木神,主宰萬物的生長發育。

葛根湯,治陽明胃經,目痛鼻乾不眠。

粉乾葛(一錢五分),赤芍藥,嫩桂枝,炙甘草(各六分),淨麻黃(去節,一錢),鮮蔥白(三莖),老生薑(一片),大棗(一枚)

白話文:

  • 炒乾葛(一錢五分)

  • 赤芍藥、嫩桂枝、炙甘草(各六分)

  • 去節淨麻黃(一錢)

  • 鮮蔥白(三莖)

  • 老生薑(一片)

  • 大棗(一枚)

淨水煎,熱服。如惡寒,加麻黃;惡風,加桂枝。如正陽明腑病,不惡寒,有汗而渴,當用白虎湯

白話文:

將水煮沸,趁熱服下。如果感覺畏寒,可加入麻黃;如果感覺到頭風,可加入桂枝。如果屬正陽明腑的疾病,沒有畏寒的症狀,有汗且口渴,應服用白虎湯。

升麻葛根湯,治邪在陽明經,無汗惡寒發熱。

升麻,粉乾葛,赤芍藥,炙甘草

淨水煎,熱服。

此方疏表去寒,和血調氣,故為痘家之用。

惺惺散,方見前乳子傷寒門。

小柴胡湯,治少陽膽經,耳聾,脅痛,寒熱往來,口苦。

柴胡(三錢),官揀參,片黃芩,法半夏,炙甘草(各一錢),生薑(一片),大棗(一枚為引)

白話文:

北柴胡(三錢),挑選過的參片、一片半夏、烤過的甘草(各一錢),生薑(一片),大棗(一枚用作引子)

水煎服。

按:此經無出入之路,不可汗下,止此湯和解之,如兼陽明證,本方加葛根、芍藥;如尚有惡寒等證,用大柴胡湯

白話文:

提醒:這個藥方沒有進退的餘地,不能擅自加減。如果你吐血兼發熱(陽明證),就要在原有湯方中加入葛根、芍藥;如有惡寒等症狀,可改用大柴胡湯。

太陽經表之表也,行身之背;陽明經表之裡也,行身之前;少陽經半表半裡也,行乎兩脅之旁。過此則少陰、太陰、厥陰,俱入臟為里。

白話文:

太陽經是表中的表,它沿著身體的背面運行;陽明經是表中的裡,它沿著身體的正面運行;少陽經一半是表,一半是裡,它沿著身體兩側運行。過了這些經絡,少陰、太陰、厥陰,都進入臟腑成為裡。

柴胡湯,治表症未除,里證又急,汗下兼行。

北柴胡(一錢五分),片黃芩(一錢),白芍藥(一錢),法半夏(八分),錦莊黃(七分),小枳實(四分),老生薑(三片),大紅棗(一枚)

白話文:

  • 北柴胡:1.5錢

  • 片黃芩:1錢

  • 白芍藥:1錢

  • 法半夏:0.8錢

  • 錦莊黃:0.7錢

  • 小枳實:0.4錢

  • 老生薑:3片

  • 大紅棗:1枚

水煎,空心熱服。

白虎湯,治身熱大渴而有汗,脈洪大者。無渴者不宜。

熟石膏(三錢),淨知母(二錢),炙甘草(一錢),晚粳米(一撮)

淨水煎濃,熱服。

邪入於裡,內有實熱,故惡熱,熱越故有汗,里燥故有渴,邪盛故脈大,邪在陽明故脈長。白虎者,西方金神也。名此者,欲秋金之令行,而夏火之炎息耳。此暑月熱病發熱正方。石膏寒中之藥,淡而辛,能汗能利,必其人有大汗而渴,齒燥,脈洪長可用。若無汗,脈虛而不洪長,或重按全無,雖壯熱口渴,象白虎證,此脾胃氣虛,元陽不足,誤服必死。

白話文:

邪氣進入人體內部,導致內有實熱,因此畏懼炎熱;熱氣過盛,所以出汗;體內燥熱,所以口渴;邪氣盛行,所以脈搏強烈;邪氣在陽明經,所以脈搏較長。白虎湯是西方金神之方。取此名,是希望秋季金的命令能執行,而夏日火的炎熱能停止。這是暑熱月份熱病發熱的正方。石膏是寒涼的藥物,味淡而辛,能發汗能通利,必須是大汗淋漓、口渴、牙齒乾燥、脈搏洪大、脈長的人才能用。假若沒有出汗,脈搏虛弱而不洪大、脈長,或者重按完全沒有脈搏,即使壯熱口渴,狀似白虎證,這是脾胃氣虛,元陽不足,誤服必死。

調胃承氣湯,治太陽陽明,不惡寒,反惡熱,大便秘結而嘔,日晡潮熱。

白話文:

調胃承氣湯,用於治療太陽陽明病症,主要症狀包括:不畏寒,反而怕熱,大便祕結伴有嘔吐,下午時分出現潮熱。

錦莊黃(三錢),白芒硝(二錢),炙甘草(一錢)

生薑五片,水煎,熱服。

大承氣湯,治陽明太陰,譫語,五六日不大便,腹痛煩渴,並少陰舌乾口燥,日晡發熱,脈沉實者。

白話文:

大承氣湯,用來治療陽明太陰,譫語,五六日不大便,腹部疼痛口渴,還有少陰舌乾口燥,下午發熱,脈沉實的人。

錦莊黃(五錢),川厚朴(二錢),小枳實(二錢),白芒硝(三錢),老生薑(五片)

白話文:

五錢錦莊黃,二錢川厚朴,二錢小枳實,三錢白芒硝,五片老生薑。

用水煎滾,熱服。

小承氣湯,治六七日不大便,腹脹滿悶,病在太陰;無表證,汗後不惡寒,潮熱狂言而喘者。

白話文:

小承氣湯,治療六七天不大便,腹脹滿悶,病在太陰經;沒有表證,出汗後不感覺寒冷,發潮熱,說胡話,喘氣的。

錦莊黃(三錢),川厚朴(二錢),小枳實(二錢)

淨水煎濃滾,熱服。

桃仁承氣湯,治外證已解,大便黑,小便利,為瘀血證。

錦莊黃(二錢五分),白芒硝(一錢五分),嫩桂枝(一錢),光桃仁(十粒),炙甘草(一錢)

白話文:

  • 錦莊黃(2.5錢):又稱黃柏,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腹瀉、痢疾、瘡瘍腫痛等疾病。

  • 白芒硝(1.5錢):具有瀉下通便、清熱涼血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便祕、發熱、咽喉腫痛等疾病。

  • 嫩桂枝(1錢):具有發汗解表、溫通經脈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感冒、風寒頭痛、肌肉痠痛等疾病。

  • 光桃仁(10粒):具有活血化瘀、潤腸通便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瘀血疼痛、腸燥便祕等疾病。

  • 炙甘草(1錢):具有補氣和中、益氣健脾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氣短乏力、腹瀉等疾病。

水煎滾熱,空心服。

凡用三承氣者,須以手按病人,自胸至小腹,果有硬處,手不可近,又看其舌之燥滑何如。然後分別當急下者,宜大承氣湯;可少與者,宜小承氣湯;宜微和胃氣者,調胃承氣湯。此以仲景聖法用之也。

白話文:

凡是使用三承氣湯的情況,必須先用手按病人的身體,從胸部到小腹部,如果有硬塊的地方,手不能靠近,再看看病人的舌頭是乾澀還是滑潤,之後才分別情況來治療。需要緊急下瀉的,適用大承氣湯;可以少服用的,適用小承氣湯;需要稍微調和他胃氣的,適用調胃承氣湯。這是根據仲景聖人的方法使用的。

小建中湯,治傷寒腹中急痛,陰陽相乖。

嫩桂枝(一錢),白芍藥(二錢),炙甘草(一錢),新餳糖(五匙),老生薑(五片),大紅棗(三枚)

淨水濃煎,半飢服。

陰證腹痛,不大便,桂枝芍藥湯;腹痛甚,桂枝大黃湯;腹痛自利,小便清白,宜四逆、理中。

白話文:

腹痛伴有陰寒證時,有大便不通的情況,可以服用桂枝芍藥湯;腹痛劇烈時,可以使用桂枝大黃湯;腹痛時伴有腹瀉,小便清白無力,宜用四逆、理中湯。

黃耆建中湯,治傷寒汗後身痛,脈遲弱者。

黃耆(一錢五分),炒白芍(二錢),青化桂(一錢),炙甘草(一錢),老生薑(五片),大紅棗(五枚)

白話文:

炙黃耆(8.5公克),炒白芍(11.3公克),青化桂(5.7公克),炙甘草(5.7公克),老生薑(5片),大紅棗(5顆)

煎好,入餳糖三匙,再煎一沸服。若微溏泄者,或嘔者,皆不用。

汗多耗損陰氣,不能榮養筋骨,故痛,陽虛故脈遲,汗後故脈弱。此乃建立中氣,使生長榮衛,通行津液,則表不虛,而身痛自愈。

白話文:

汗出過多會耗損陰氣,不能滋養筋骨,所以會疼痛,陽氣虛弱所以脈搏遲緩,汗出之後所以脈搏虛弱。這都是因為中氣不足,導致生長和保護身體的能量不足,津液流通不通暢,使體表虛弱,從而導致身體疼痛。因此,要建立中氣,讓生長和保護身體的能量恢復,津液通暢流通,那麼體表就不會虛弱,身體疼痛便會自然痊癒。

理中湯,治太陰即病,自利不渴,寒多腹痛。

人參片(二錢),漂白朮(三錢),炮乾薑(一錢),炙甘草(一錢)

白話文:

人參片(12克),漂白朮(18克),炮乾薑(6克),炙甘草(6克)

淨水濃煎,溫涼徐服。

真武湯,治汗發過多,心下悸,頭眩,身瞤,振振欲擗地者。

熟附片,白芍藥,白雲苓(各二錢),漂白朮(一錢五分),老生薑(二錢)

淨水濃煎,溫涼得中服。

心亡津液,腎氣欲上而凌心,故悸;汗多亡陽,虛邪內動,故眩瞤欲擗地。真武者,北方之神,能司水火,不使蛟龍起陸者也。

白話文:

心臟缺少津液,腎臟的氣想要往上衝擊心臟,所以會心悸;大量出汗會損失陽氣,虛邪之氣在體內作祟,所以會頭暈目眩、想把頭撞在地上。真武是大北方之神,能夠管理水和火,並且不會讓蛟龍離開水陸。

白通湯,治少陰下利,無脈。

附子(三錢),白乾薑(一錢五分),鮮蔥白(三莖)

淨水濃煎,冷服。

少陰主禁固二便,寒邪居之,則失其權矣,故下利。蔥白所以通陽氣也,姜附所以散陰寒也,能散能通,差足盡少陰之職。服此湯利不止,復厥逆無脈,乾嘔而煩,即加童便半杯,豬膽汁五匙服之。脈微續者生,脈暴出者死。

白話文:

少陰主掌二便的閉合,如果寒邪侵犯少陰,就會失去其調節功能,因此出現腹瀉。蔥白可以疏通陽氣,生薑和附子可以散去陰寒,能散能通,足以恢復少陰的功能。如果服用此湯後腹瀉不止,還出現厥逆無脈、乾嘔煩躁的症狀,則需加入童便半杯、豬膽汁五匙服用。脈象微弱但連續的人會活下來,脈象突然暴出的人則會死亡。

麻黃附子細辛湯,治少陰病,始得發熱,脈沉。

淨麻黃(三錢),熟附片(三錢),北細辛(一錢)

淨水煎濃,溫冷服。

病發於陰,當無熱,有熱者,乃太陽經表裡相傳之證也。少陰虛,則太陽之邪由絡直入,其不盡入者,留為表熱,故用麻黃以發汗,辛、附以溫中,中外互攻,而賊邪自服矣。

白話文:

疾病發作於陰經,本不應該有熱症,如果有熱症,那是太陽經的表症和裡症相互傳導的證候。少陰經虛證,太陽經的邪氣就會直接由絡脈進入,沒有完全進入的邪氣,就會留在體表而化熱,所以用麻黃來發汗,辛夷和附子來溫中,表裡互相攻擊,邪氣自然就會被制服了。

四逆湯,治陽氣亢極,血脈不通,四肢厥逆在臂脛之下。若陰證則上過乎肘,下過乎膝矣。

白話文:

四逆湯,治療陽氣過度旺盛,導致血脈不通,四肢冰冷麻木的疾病。如果情況嚴重就會擴散到肘部以上,膝部以下。

北柴胡,白芍藥,小枳實,炙甘草(等分)

淨水濃煎,遠熱服。

陽邪傳入於陰,里有結熱,陽不能伸於四末,故四逆而不溫,用枳實所以破結氣而除裡熱,用柴胡所以升發真陽而回四逆,甘草和不調之氣,芍藥收失位之陰。夫傷寒以陽為主,四逆則有陰進之象,若用苦寒下之,必致陽益虧失,故用此方。

白話文:

太陽的邪氣傳入陰分,內裏有鬱熱,不能擴散至四肢末端,所以四肢逆冷而不溫暖,使用枳實可以破胸隔間的鬱熱積氣,而使用柴胡可以升發體內的陽氣,使四肢溫暖,甘草可以調和過度或不足之氣,芍藥可以收斂和斂縮容易紊亂之陰氣。治療傷寒是以調理陽氣為主,四肢逆冷則有陰邪侵入的徵象,如果使用苦寒的藥物來瀉下,必然導致陽氣更加衰弱,所以使用這一處方。

甘草瀉心湯,治呃逆脈洪大,心火上奔,肺不得納。

炙甘草(二錢),正川連(五分),法半夏(一錢),片黃芩(一錢),官揀參(一錢),白乾薑(一錢),老生薑(一錢),大紅棗(五枚)

白話文:

炙甘草(二錢):甘草經過炙制後,具有健脾益氣、清熱解毒的作用。

正川連(五分):正川連是金銀花的別名,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的作用。

法半夏(一錢):法半夏是半夏經過炮製後,具有除濕化痰、降逆止嘔的作用。

片黃芩(一錢):片黃芩是黃芩的薄片,具有清熱瀉火、止血涼血的作用。

官揀參(一錢):官揀參是人參經官府揀選後,具有補氣益血、扶正固本的作用。

白乾薑(一錢):白乾薑是生薑經過炮製後,具有溫中散寒、回陽通脈的作用。

老生薑(一錢):老生薑是生薑經過久藏後,具有溫中散寒、止嘔降逆的作用。

大紅棗(五枚):大紅棗具有補氣養血、健脾益胃的作用。

淨水濃煎,對人參湯服。

胃寒呃逆,脈微細,乾薑、半夏、丁香柿蒂治之;若因失下,大便實者,小承氣湯治之。

白話文:

胃寒引起的呃逆,脈搏微弱細小,用乾薑、半夏、丁香、柿蒂來治療。如果呃逆是由於大便不通,大便乾燥引起的,用小承氣湯來治療。

玄參升麻湯,治發癍咽痛。

玄參(一錢五分),綠升麻(一錢),炙甘草(一錢)

淨水濃煎,熱服。

陽毒升麻湯,治赤癍狂言,吐膿血。

綠升麻(一錢五分),真犀角(一錢),鮮射干(一錢),片黃芩(一錢),官揀參(一錢),炙甘草(八分)

白話文:

  • 綠升麻(7.5公克):具有清熱解毒、利尿通淋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熱淋、尿道感染、水腫等症狀。

  • 真犀角(6公克):具有清熱涼血、解毒明目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高燒、神昏、抽搐、角膜潰瘍等症狀。

  • 鮮射干(6公克):具有清熱燥濕、利尿通淋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熱淋、尿道感染、水腫等症狀。

  • 片黃芩(6公克):具有清熱燥濕、涼血解毒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熱痢、黃疸、肝炎等症狀。

  • 官揀參(6公克):具有補氣養陰、生津止渴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肺結核、糖尿病、胃潰瘍等症狀。

  • 炙甘草(4公克):具有補氣益肺、清熱解毒、緩急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咳嗽、氣喘、胃痛、腹痛等症狀。

淨水濃煎,對人參湯熱服。

陽證誤溫,當汗失汗,當下失下,或下早邪熱入胃,或下遲熱留胃中,皆致發癍。赤者二方可治,紫黑必死。

世有內傷發癍者,胃氣極虛,一身之火,浮游於外,宜補以降之,此證人多不識。

桃仁湯,治狐惑聲啞。

光桃仁(二十粒),槐花子(二錢),陳艾葉(一錢),大紅棗(三枚)

白話文:

  • 光桃仁:20 顆

  • 槐花子:2 錢

  • 陳艾葉:1 錢

  • 大紅棗:3 顆

淨水久煎極濃,空心熱服。

狐惑者,失汗所致,食少胃空,蟲咬其臟,則上唇生瘡為惑,蟲食其肛,則下唇生瘡為狐。其候齒燥聲啞惡食,面目乍赤乍白乍黑,舌上白苔,唇黑,四肢沉重,喜眠。服此須臾,以黃連犀角湯清之。

白話文:

狐惑病,是因為失汗造成的,食物不足,胃部空虛,寄生蟲侵害臟腑,就會在嘴脣上面長瘡,稱為惑;寄生蟲侵害肛門,就會在嘴脣下面長瘡,稱為狐。其徵狀是牙齒乾燥、聲音嘶啞、厭惡食物、臉色時而發紅時而發白時而發黑、舌頭上布滿白色苔狀物、嘴脣發黑、四肢沉重、喜愛睡覺。服用此藥後一會兒,就可以用黃連犀角湯來清解。

黃連犀角湯,服桃仁湯後服此。

真犀角(三錢),正川連(二錢),肥烏梅(四個),南木香(三分)

白話文:

  • 真犀角(三錢):真正的犀牛角,三錢重。

  • 正川連(二錢):四川產的川連,二錢重。

  • 肥烏梅(四個):肥大的烏梅,四個。

  • 南木香(三分):南產的木香,三分重。

淨水濃煎,磨木香沖服。

雄黃銳散,治蟲食肛狐惑證。

雄黃,光桃仁,干苦參,正川連,青葙子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明雄黃:光滑的雄黃。

光桃仁:光滑的桃仁。

幹苦參:曬乾的苦參。

正川連:正宗的川連。

青葙子:青葙的種子。

(各等分):以上五種藥材等量。

為末,艾汁和勻如小指尖大,綿裹,納入穀道中,日易之。

牛蒡根湯,治發汗不透,餘毒在心包絡,今瘥後昏沉,甚至手足搐搦,或寒或熱。

白話文:

牛蒡根湯,可用於治療發汗不透、餘毒在心包絡的情況。在疾病痊癒後,患者可能會出現昏沉、甚至手足抽搐、忽冷忽熱的症狀。

牛蒡根,淨麻黃,川牛膝,制南星(各六錢)

上為末。每服五分,好酒調下,日三服。

牡蠣澤瀉湯,治前證腰以下浮腫者。

左牡蠣,宣澤瀉,甜葶藶,天花粉(等分)

上為細末。每服一錢,米飲調下。

黃龍湯,治發熱不退,或寒熱往來。

北柴胡(三錢),炒黃芩,赤芍藥,炙甘草(各二錢),老生薑(三片),大紅棗(三枚為引),

水煎熱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