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幼集成》~ 卷二 (16)
卷二 (16)
1. 幼科預宜修制應用丸粟七方
消風丸,凡疏通腠理,清解表邪,啟發皮毛,流利經絡,病之初起者用之。
方見卷二癇證門。
集成金粟丹,凡開關通竅,下氣利痰,醒昏定痙,一切危急者用之。
方見卷二咳嗽門。
集成沆瀣丹(音亢械),凡導滯清熱,降火利膈,解胎毒,去積熱,通利二便用之。
方見卷二胎疾門。
瀉青丸,凡退熱平肝,清表裡,定痙搐,解煩退熱,表裡兩急者用之。方見卷四啼哭門。
理中丸,凡脾虛中寒,面青腹痛,寒嘔寒瀉,四肢厥冷,一切虛寒者用之。
方見卷二乳子傷寒之理中湯,加增分兩,炒研蜜丸,即理中丸。
三仙丹,凡飲食過多,有形之物填塞中焦,及痢疾大便不通,一切宜攻下者用之。
方見卷二痢疾門。
太極丸,凡遇年歲疫癘流行,小兒發熱昏沉,甚則作搐者,時疫也。宜用此。
方見卷二小兒時疫門。
以上七方,皆宜預為修制,以備急需。凡古方截風定搐之藥,無所用之,不必留意。
白話文:
小兒常用的七種藥丸:
消風丸: 適用於疏通皮膚紋理,清除體表邪氣,啟發毛孔,使經絡暢通,用於疾病剛開始發作的時候。
(藥方在第二卷癇證篇。)
集成金粟丹: 適用於打開關竅,通暢氣機,降氣化痰,使人清醒鎮定,緩解抽搐,用於一切危急情況。
(藥方在第二卷咳嗽篇。)
集成沆瀣丹: 適用於疏導積滯,清除熱邪,降火利膈,解除胎毒,去除積熱,通利大小便。
(藥方在第二卷胎疾篇。)
瀉青丸: 適用於退熱平肝,清除體表與內裡的熱邪,鎮定抽搐,解除煩躁退熱,用於體表與內裡同時出現的急症。
(藥方在第四卷啼哭篇。)
理中丸: 適用於脾胃虛寒,臉色發青腹痛,因寒冷的嘔吐腹瀉,四肢冰冷,用於一切虛寒的症狀。
(藥方在第二卷乳子傷寒篇的理中湯,增加藥量,炒過研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丸子,就是理中丸。)
三仙丹: 適用於飲食過多,有形食物堵塞中焦,以及痢疾導致大便不通,一切需要攻下的情況。
(藥方在第二卷痢疾篇。)
太極丸: 適用於遇到流行性瘟疫,小兒發熱昏迷,嚴重者出現抽搐,這是時疫。應該使用此藥。
(藥方在第二卷小兒時疫篇。)
以上七種藥方,都應該預先準備好,以備不時之需。凡是古代用於截風定搐的藥物,都不需要使用,不必在意。
2. 乳子傷寒證治
幼科謂小兒八歲以前無傷寒,不知此語出於何經?夫寒風暑濕燥火,為六氣政令,乃陰陽代謝之機,豈傷人之物?只因人之臟氣不足者,各從其類而翕受之,因其偏受而致病,所以謂六淫之邪,其來自天,決無擇人而入之理。
今謂小兒八歲以前無傷寒,不知寒邪不傷八歲以前之幾乎?抑八歲以前之兒不受寒邪之傷乎?若謂八歲以前天癸未足,則八歲以後天癸仍未足,則應云十六歲以前無傷寒,又何獨以八歲為言哉?夫癸腎內藏真陽,與膀胱為表裡,今癸水真陽未足,則王水清寒,故寒邪之來,各從其類,竟趨太陽寒水之經,以寒召寒,誠莫能御,所以小兒傷寒為最多。
今謂其無傷寒,不幾令小兒之病傷寒者,束手待斃,皆死非命乎!非小兒無傷寒,因其榮血未充,易於生熱,治之不當,即變而為痙。幼科指為驚風者,即此是也。然小兒傷寒,貴於急治,但不宜發表,由其肌膚薄,腠理疏,恐致汗多亡陽。若能於初起之時,即為解肌,祛其表邪從外而出,則必無變痙之虞矣。
或曰:傷寒同一病耳,而乳子與小兒治各有異,何也?曰:乳子筋骨柔脆,不耐傷寒,初入太陽,即人事昏沉,渾身壯熱,筋脈牽強。醫不詳辨,誤認驚風,其禍立至。所以乳子傷寒貴於急治,故辨證不繁,用方宜簡,若遷延時日,則無力耐之矣。是以與小兒之傳經論治者,緩急不同。
其證初起,男體重,面黃而帶慘色,女面赤而帶慘色,喘急惡寒,口中氣熱,呵欠頓悶,項急者是也。
如惡風寒,心偎藏其身於母懷者,是藏頭伏面,此謂表證。可與解肌,桂枝防風湯。
如惡熱,出頭露面,揚手擲足,煩渴便秘,掀衣氣粗,是為里證,略疏通之,小柴胡湯加大黃,中病即止。
如頭額冷,手足冷,口中氣冷,面色暗淡,大便瀉青,此為陰證裡虛。當救其里,宜理中湯。
如大熱大渴自汗,此表裡實熱,宜和解,柴胡白虎湯清之。
又有先傷風寒,後傷飲食,或先停飲食,後感風寒,名夾食傷寒。其證壯熱頭痛,噯氣腹脹,大便酸臭,留連不解,大柴胡湯下之。體素弱者,猩猩散。
白話文:
小兒在八歲以前沒有傷寒的說法,不知道是從哪部經典來的?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這六種氣候變化,是自然界的規律,是陰陽轉換的機制,難道是會傷害人的東西嗎?只是因為人體臟腑功能虛弱,才會各自感應到這些外邪,因為偏頗地受到這些外邪而生病,所以才說是六淫之邪,它們來自於大自然,絕不會挑選人而侵入。
現在說小兒在八歲以前沒有傷寒,難道是說寒邪不會傷害八歲以前的孩子嗎?還是說八歲以前的孩子不會受到寒邪的傷害呢?如果說是因為八歲以前孩子的先天精氣還不足,那麼八歲以後先天精氣仍然不足,就應該說十六歲以前沒有傷寒,為何單獨以八歲作為區分呢?先天精氣藏於腎中,屬於真陽,與膀胱互為表裡。現在腎中真陽不足,則腎水就呈現清冷的狀態,所以寒邪來襲,就會趨向同屬寒水的太陽經,以寒引寒,實在難以抵禦,所以小兒傷寒才最多。
現在卻說小兒沒有傷寒,豈不是讓患上傷寒的小兒束手待斃,死於非命嗎!小兒不是沒有傷寒,而是因為氣血還未充盈,容易發熱,治療不當就會轉變成抽搐。幼科所說的驚風,就是指這種情況。然而小兒傷寒,貴在及早治療,但不宜發汗,因為他們皮膚薄、毛孔疏鬆,恐怕會因為出汗過多而導致陽氣耗損。如果能在剛開始發病的時候就及時解肌,讓體表邪氣從外排出,就一定不會有抽搐的危險了。
有人問:傷寒都是同一種病,但是治療乳兒和小兒卻各有不同,是什麼原因呢?答:乳兒筋骨柔弱,不耐受傷寒,邪氣剛侵入太陽經,就會出現精神昏沉、全身發熱、筋脈牽引強直的症狀。醫生如果不詳細辨別,誤認為是驚風,就會立即造成禍患。所以乳兒傷寒貴在急救,因此辨證不需過於繁瑣,用藥也應該簡潔,如果拖延時間,身體就承受不住了。因此與小兒的按照經絡傳變來論治的方法,緩急程度不同。
乳兒傷寒初起時,男孩身體沉重,面色發黃且帶有蒼白,女孩面色發紅且帶有蒼白,呼吸急促、怕冷、口中發熱、打呵欠、精神萎靡、頸部僵硬,就是這種病。
如果怕風怕冷,身體蜷縮在母親懷裡,是將頭埋藏在母親懷裡,這屬於表證,可以解肌,用桂枝防風湯。
如果怕熱,頭部和身體外露,手腳亂動,煩躁口渴、大便不通、掀開衣服、呼吸粗重,這屬於里證,稍作疏通,用小柴胡湯加大黃,病情好轉就停止用藥。
如果頭部和額頭發冷,手腳冰涼,口中呼氣寒冷,面色黯淡,大便呈青色稀水,這屬於陰證裡虛,應該溫補內裡,用理中湯。
如果高熱、口渴、自汗,這屬於表裡實熱,應該和解,用柴胡白虎湯來清熱。
還有先受風寒,後又飲食不節,或者先飲食停滯,後又感受風寒,稱為夾食傷寒。症狀為高熱頭痛、打嗝腹脹、大便酸臭、病情纏綿不愈,可以用大柴胡湯來瀉下。體質虛弱的人,可以用猩猩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