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復正

《幼幼集成》~ 卷二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6)

1. 附小兒時疫證治

吳又可曰:凡小兒感冒風寒,瘧痢等證,人所易知,一染時疫,人所難窺,所以耽誤者良多。蓋幼科詳於痘疹吐瀉驚疳,並諸雜證,在傷寒時疫,甚略之,一也。古人稱幼稚為啞科,蓋不能盡罄所苦以告師,師又安能悉夫問切之義,所以但知其身熱,不知其頭疼身痛,但知其不思乳食,心胸膨脹,疑其內傷乳食,安知其疫邪傳胃也,但見嘔吐噁心,口渴下利,以小兒吐瀉為常事,又安知其協熱下利也,又何暇致思為時疫,二也。

白話文:

吳又可說:凡是兒童的感冒風寒、瘧疾痢疾等病症,大家都已經知道,一旦染上瘟疫,就不是一般人所能瞭解的,所以耽誤病情的人很多。大概是小兒科的醫生專門研究痘疹嘔吐腹瀉驚風疳積以及各種雜症,對於傷寒瘟疫這類病症的診治研究很粗略。這是第一個原因。

古人把小兒科稱為啞科,這是因為小孩不能把他們的痛苦都說出來告訴醫生,醫生又怎麼能完全理解望聞問切的意義呢?所以醫生只能知道小孩發燒,卻不知道他們頭痛身痛;只能知道他們不想吃奶食,心胸脹滿,就懷疑他們內傷乳食,怎麼知道這是疫邪傳染給胃了呢?只能看見他們嘔吐噁心、口渴下痢,以為小孩嘔吐腹瀉是常見的事,怎麼知道這是協熱下痢呢?哪有時間去想這是瘟疫呢?這是第二個原因。

小兒賦質嬌怯,筋骨柔脆,一染時疫,延捱失治,即便兩目上吊,不時驚搐,肢體發痙,十指勾曲,甚則角弓反張。必延幼科,正合渠平日學習見聞之證,因多誤認為慢驚風,遂投抱龍丸安神丸,竭盡驚風之劑,轉治轉劇。

白話文:

小孩子的體質嬌弱膽小,筋骨柔軟脆弱。一但感染時疫,延誤治療時間,就會出現雙眼上吊、不時抽搐、四肢痙攣、十指緊握。嚴重的甚至出現角弓反張的症狀。必須找專門治療小兒科的醫師,結合自己平時的學習經驗和患者的症狀,經常會被誤診為慢性驚風。於是投以抱龍丸、安神丸等治驚風的藥物,就會導致病情越來越嚴重。

因見不啼不語,又將神門、眉心亂灸,艾火雖微,內攻甚急,兩陽相搏,如火添油,死者不可勝計,深為痛憫!今凡遇地方疫毒流行,大人可染,小兒獨不可染耶?但所受之邪雖一,因其氣血未足,筋骨柔脆,故所現之證為異耳。務宜求邪以治,故用藥與大人彷彿。凡五六歲以上者,藥當減半;一、二、三、四歲者,四分之一可也。

白話文:

因為看見新生兒不哭不出聲,又胡亂地用艾灸刺灸神門穴、眉心穴,儘管艾灸的火力很弱,但對內部造成的傷害卻非常急重,兩種陽症互相衝擊,就好像火上加油一般,因此死亡的人數不斷上升,我實在感到非常痛心!現在,每次遇到地方流行疫毒時,大人可以遭受傳染,可是小孩卻獨獨不會受到傳染嗎?雖然他們所受到的病邪都是一樣的,但因為他們的氣血不足,筋骨柔弱,因此所表現出的症狀就不同了。所以,務必找出病邪來治理,因此用藥與大人大同小異。凡是五六歲以上的,藥物應該減半;一、二、三、四歲的,則可以減至四分之一。

又腸胃柔脆,少有差誤,為禍更速,臨證尤宜加慎。

2. 入方

太極丸,凡疫癘流行之時,小兒作熱,即是時疫。乍有眼目上竄,角弓反張,手足搐掣,不可誤認驚風,但以時疫之治自愈。

白話文:

太極丸:凡是在疫癘流行的時候,小兒發燒,就是時疫。突然出現眼睛上竄、角弓反張、手足抽搐的症狀,不要誤認為是驚風,只需按照時疫的治療方法,就能自然痊癒。

天竺黃(五錢),膽南星(五錢),酒大黃(二錢),直殭蠶(三錢),真麝香(二分),梅花片(二分)

白話文:

  • 天竺黃(五錢):天竺黃是一種中藥,具有祛風濕、活血化瘀的功效。

  • 膽南星(五錢):膽南星是一種中藥,具有化痰止咳、平喘的功效。

  • 酒大黃(二錢):酒大黃是一種中藥,具有瀉熱通便、活血化瘀的功效。

  • 直殭蠶(三錢):直殭蠶是一種中藥,具有祛風止痙、平喘的功效。

  • 真麝香(二分):真麝香是一種中藥,具有開竅醒神、活血化瘀的功效。

  • 梅花片(二分):梅花片是一種中藥,具有化痰止咳、平喘的功效。

共為細末,端午日午時修合,煉蜜為丸,如芡實大,硃砂為衣。凡遇疫證,薑湯化服一丸,神效。

白話文:

將所有原料研磨成細末,於端午正午時分修合均勻,再以蜂蜜煉製成丸,每一丸的大小如芡實一般,並在外層裹上一層硃砂。凡是遇上疫症,用薑湯化開一丸服用,就會有神奇的效果。

3. 癇證

錢仲陽曰:小兒發病,因氣血未充,神氣未實,或為風邪所傷,或為驚怪所觸,亦有因妊娠時七情驚怖所致。若眼直目牽,口噤流涎,肚膨發搐,項背反張,腰脊強勁,形如死狀,終日不醒,則為痙矣。

白話文:

錢仲陽說:小兒發病,是因為氣血不足,精神不充實,或被風邪侵襲,或因驚嚇所致,也有因懷孕時七情受驚所致。如果眼球直視,牙關緊閉,口吐涎沫,肚子膨脹抽搐,頸項背部反張,腰脊僵硬,形如死狀,整天不醒,那就是痙了。

按:仲陽之說,亦明知有痙病,而謂終日不醒者為痙,不知痙病為三陽表證。據幼科所稱驚癇,為心肝脾肺之裡證。今反以表病腑病為重,里病臟病為輕;經脈行於皮膚肌肉者為重,經脈行於內臟貫膈者為輕;邪傷傳導之腑為重,邪傷神明之臟為輕。顛倒背謬,令人不解。仲陽尚為此言,又安保後人之不訛傳也!

白話文:

註釋:

仲陽:指張仲景,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家。

痙病:中醫病證名,指肌肉突然痙攣,疼痛。

三陽表證:中醫病證名,指太陽少陽陽明三經的表證,主要症狀有發熱、頭痛、惡寒、肢體疼痛等。

驚癇:中醫病證名,指小兒抽搐,昏迷痙攣的疾病。

心肝脾肺:中醫五臟之一,分別主宰人體的心、肝、脾、肺。

裡證:中醫病證名,指臟腑的病變,主要症狀有腹痛、腹瀉、嘔吐等。

表病:中醫病證名,指經脈在皮膚肌肉的病變,主要症狀有發熱、頭痛、惡寒、肢體疼痛等。

臟病:中醫病證名,指臟腑的病變,主要症狀有腹痛、腹瀉、嘔吐等。

經脈行於皮膚肌肉者:中醫理論,指經脈在皮膚肌肉的運行。

經脈行於內臟貫膈者:中醫理論,指經脈在內臟貫膈的運行。

邪傷傳導之腑:中醫理論,指邪氣損傷傳導之腑。

邪傷神明之髒:中醫理論,指邪氣損傷神明之臟。

顛倒背謬:形容顛倒是非,違背真理。

注意:張仲景的說法,也明明知道有痙瘡,卻說終日不醒的是痙瘡,不知道痙瘡是三陽表證。據幼科所稱驚癇,是心肝脾肺的裡證。現在反而以表病腑病為重,裏病臟病為輕;經脈行於皮膚肌肉者為重,經脈行於內臟貫膈者為輕;邪傷傳導之腑為重,邪傷神明之臟為輕。顛倒背謬,令人不解。張仲景尚且有此言,又怎能保證後人不會訛傳呢!

萬密齋曰:癇者,卒然而倒,四肢強直,目閉,或眼珠翻上不轉,口噤,或有咬其舌者,口中涎出,或無涎者,面色或青或白(面色或青或白,後賢仔細著眼,)或作六畜聲,其狀不一,乃小兒之惡證也。昏暈一時,即醒如常矣。其發也,或以旬日計,或以月計,或以歲計。

白話文:

萬密齋說:癲癇病症發作時,病人會突然倒地,四肢僵硬,眼睛閉上,或者眼珠向上翻轉不能轉動,嘴巴緊閉,或者咬自己的舌頭,嘴裡流涎,或者沒有涎水,面色發青或蒼白(後賢仔細觀察),或者發出像六畜那樣的叫聲,其症狀不一而足,是兒童的一種惡疾。昏迷暈厥一時,醒來後就和往常一樣了。發作的時間,有的是以十天為週期,有的是以月為週期,有的是以年為週期。

古人有三癇五癇之名,證治太多,似無一定之說,故後學不知其所從也。凡治癇之法,幼科所載,其方甚多,而無可取者,惟予家秘新方,名斷癇丸,誠治癇之神方也。

白話文:

中醫有「三癇」和「五癇」之名,症狀和治法很多,似乎沒有固定的說法,所以後學者不知該如何下手。凡是治療癇症的方法,幼科書籍中記載了很多,但沒有一個合適的。只有我家的祕傳新方,名為「斷癇丸」,纔是治療癇症的特效方。

予按:密齋之說,不為無見,乃私心竊喜,賴有斯人為之砥柱。及考其斷癇之方,則皆寒涼攻伐,鎮墜毒劣之藥,予又以為不盡然焉。夫癇者痼疾也,非暴病之謂。亦由於初病時,誤作驚治,輕施鎮墜,以致蔽固其邪,不能外散,所以留連於膈膜之間,一遇風寒冷飲,引動其痰,倏然而起,堵塞脾之大絡,絕其升降之隧,致陰陽不相順接,故卒然而倒。

白話文:

我認為:密齋的說法,不是沒有道理,我私下感到高興,多虧有這樣的正人君子支持我的意見。但是考證他治療癲癇的藥方,都是寒涼攻伐、鎮墜毒弊的藥物,我又覺得不盡然是這樣。癲癇是一種頑固的疾病,不是突然發生的疾病。也是由於病情開始時,誤認為驚嚇後病症,輕易使用鎮墜藥,導致邪氣深藏固結,不能向外散發,所以滯留在膈肌之間,一旦遇到風寒或飲用冷飲,就會引動痰液,突然發作,堵塞脾臟的大絡脈,阻斷了脾臟的升降通道,造成陰陽不能交接順暢,所以突然倒下。

病至於此,其真元之敗,氣血之傷,瞭然在望,挽之不能,猶認作此中之邪,無異鐵石,非攻堅破壘,不足勝其冥頑。嗚呼,以嬌嫩虧歉之體,而猶入井下石,豈司命慈幼之心哉!因錄原方,以正其惑。

白話文:

病到了這個程度,病人的元氣已經極度衰敗,氣血也已經嚴重受損,從症狀來看,病情已經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,卻仍認為是體內的邪氣所造成的,這就好比鐵石一般堅硬,如果不用尖銳的器械,是無法攻破它那冥頑不靈的堅固的。唉,這樣嬌嫩虛虧的身體,卻還要像挖井一樣往裡面放石頭,這難道是天生慈愛幼小的心腸嗎?因此寫下原來的方劑,來糾正他們的錯誤觀念。

斷癇丸,(此方重墜,寒涼毒劣,用之增困)

黃連,青礞石石菖蒲,辰硃砂,蚌珍珠鐵華粉膽南星,白甘遂,上沉香,白茯苓

白話文:

  • 川黃連:一種中藥材,具有清熱解毒、燥濕殺蟲、止血止瀉的作用。

  • 青礞石:一種中藥材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暑止渴、利尿通淋的作用。

  • 石菖蒲:一種中藥材,具有醒神開竅、化痰解鬱、止嘔止瀉的作用。

  • 辰硃砂:一種中藥材,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、安神定驚的作用。

  • 蚌珍珠:一種中藥材,具有清熱明目、養陰益精、安神定驚的作用。

  • 鐵華粉:一種中藥材,具有止血止瀉、澀腸固精的作用。

  • 膽南星:一種中藥材,具有祛痰止咳、平喘止嘔、消腫止痛的作用。

  • 白甘遂:一種中藥材,具有瀉下逐水、消腫散結的作用。

  • 上沉香:一種中藥材,具有理氣止痛、溫中止瀉、暖腎壯陽的作用。

  • 白茯苓:一種中藥材,具有健脾益氣、寧心安神、利水滲濕的作用。

別以人參一錢,白朮三錢,煎湯煮糊為丸,豬心湯下。

白話文:

用人參一錢、白朮三錢,煎煮成湯汁後,熬製成糊狀,做成藥丸,用豬心湯送服。

通心丸,(本非心病,何用通心?伐及無辜,未可為訓)

辰硃砂,馬牙硝,明雄黃,真麝香白附子,陳枳殼,正川芎,白茯苓,揀人參,川黃連,金銀箔

白話文:

辰砂:一種天然的礦物質,主要成分為硫化汞。

馬牙硝:一種天然的礦物質,主要成分為硝酸鉀。

明雄黃:一種天然的礦物質,主要成分為三硫化二砷。

真麝香:一種動物性香料,取自雄性麝鹿的香囊。

白附子:一種中藥材,取自烏頭的根莖,經過加工炮製而成。

陳枳殼:一種中藥材,取自枳實的果皮,經過陳放多年後使用。

正川芎:一種中藥材,取自川芎的根莖,經過加工炮製而成。

白茯苓:一種中藥材,取自茯苓的根莖,經過加工炮製而成。

揀人參:一種中藥材,取自人參的根莖,經過挑選和加工炮製而成。

川黃連:一種中藥材,取自黃連的根莖,經過加工炮製而成。

金銀箔:一種金屬箔,由金或銀製成,常用於裝飾或藥用。

蜜丸,麥冬湯下。

此即所謂斷癇丸也。予謂此等之見,似未離乎幼科習氣。夫病至於癇,非稟於先天不足,即由於攻伐過傷。每見癇兒,無不肌肥面白,神慢氣怯,即萬氏亦謂面色或青或白,豈有青白之兒,能任攻伐者乎?只因中氣素弱,脾不運化,則乳食精微,不化榮衛,而化為痰,偶值寒凝,即倏然而發。

白話文:

這是所謂的斷癇丸。我認為這種觀點似乎還沒有脫離幼科習氣。癇病的發作,不是先天生稟不足,就是由於攻伐過傷。我每次看到癇兒,沒有一個不是肌肉肥滿、面色白皙,精神遲緩、氣怯。即使是萬氏也說面色或青或白。怎麼會有面色青白的孩子能夠承受攻伐呢?這只是因為中氣素來虛弱,脾臟不運化,乳食精微,不能化為榮衛之氣,而化為痰,偶爾遇到寒氣凝聚,就會突然發作。

豈必心竅有痰而後發哉?若果心竅有痰,則已懵然一物,何以發過清明如故?可知非痰迷心竅之證,誤作痰迷心竅之治,愈攻愈敗,愈發愈勤,不至於廢棄不止也。有識者補救尚虞不暇,猶敢以礞石、硃砂、珍珠、鐵粉之重墜,傷其心氣,以甘遂大毒之物,損其心血,更加黃連之苦寒敗胃,雖有一錢之人參,如紅爐點雪。後方硃砂、牙硝、雄黃、金箔之類,亦猶是也。

白話文:

難道一定要有心竅生痰後才能發作嗎?如果真的有心竅生痰,那個人一定會糊塗、神志不清,怎麼可能病發後又像以前一樣清醒呢?可見這不是痰迷心竅的病症,卻誤認為是痰迷心竅的病症來治療,越用藥病情越嚴重,發作的次數也越多,根本不會停止下來。有識之士對此還來不及補救,還敢用石灰、硃砂、珍珠、鐵粉這樣重墜的藥物來損傷心氣,用甘遂這種大毒之物來損傷心血,再加上黃連苦寒敗胃的藥性,雖然加了一錢人參,卻像在紅爐上滴雪一樣,根本沒什麼效果。後面的硃砂、牙硝、雄黃、金箔之類的藥也是如此。

原其意,不過謂重墜可以鎮心,苦寒可以瀉火,毒劣可以攻痰。此等治癇,無異赧王伐秦救趙,而周趙卒為秦並,雖理或有說,而勢所不能也。故予之治癇,從不用治癇之方,而十全其十。此等之證,非用從治之法,莫能成功。其如幼科諸君,枋榆自足,高遠厭聞,惟知見證治證,不知古哲有見痰休治痰,見血休治血,有汗勿止汗,逢熱莫退熱,喘生毋降氣,精遺勿澀泄之訓。

白話文:

這個醫理的用意,不外是說:加重墜劑可以安定心神,苦寒藥物可以瀉火,毒性猛烈的藥物可以化痰。這樣的治療癲癇的方法,就像赧王出兵伐秦,拯救趙國,結果周國和趙國都被秦國吞併了一樣,雖然道理上可能說得通,實際上卻行不通。所以我在治療癲癇時,從來不用治療癲癇的方劑,卻每次都能全部治癒。像這種證候,不用治本的治療方法,就不可能成功。就像現在的年輕醫生,只滿足於用固有的方法治療疾病,厭惡聽聞高深和廣泛的醫學知識,只知道根據證候來治療疾病,卻不知道古代的醫家都有見痰莫治痰、見血莫治血、有汗不要止汗、遇到熱性病不要退熱、氣喘不要降氣、精液遺泄不要澀泄的教訓。

此蓋從治之法,而幼科視為泛言,寄司命之責者,固如是乎!有見者毫不治痰而痰自不生,毫不治癇而癇自不作,此其所以為神也。

白話文:

以上是治療方法,但兒科醫生視為泛泛之談,承擔生殺大權的人,真的會是這樣做的嗎?真正有見識的人,不用治療痰,痰就不會產生,不用治療癇,癇就不會發作,這就是為什麼有醫生被稱為神醫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