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復正

《幼幼集成》~ 卷一 (3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30)

1. 面部形色賦

由小兒神氣怯弱,陽和未充,外邪客氣,得以乘之,從鼻而入,忤其正氣,則口吐青黃白沫,面色變異不常,腹痛喘急者是也。風池、氣池,眉上眼下也。風池屬肝,氣池屬胃,如黃土之色,由木勝土復,所以真臟色見。)風門黑主疝,青為風;方廣光滑吉,昏暗危(風門,耳前也,少陽經所主,黑則為寒為疝,青則為燥為風,方廣,眉稜也,亦少陽所主,光亮則吉,昏暗則危。

)手如數物兮,肝風將發;面若塗朱兮,心火燃眉(邪熱傷神,手如數物,謂十指屈伸不定,如數物之狀。速宜疏解熱邪,斷無肝風之發。淡紅為陽明胃經表熱,深紅為少陰心經裡熱,面若塗朱,知為心熱,心不可瀉,惟瀉小腸,丙火一清,丁火自息。)坐臥愛暖,風寒之入;伸縮就冷,煩躁何疑(凡小兒偎入母懷,藏頭密隱,欲人懷抱者,必惡風寒也。由風寒初入,未能化熱,所以坐臥愛暖。

邪已入里,則掀衣揭覆,揚手露面,偃胸仰臥,口渴躁煩。由其內外皆熱,所以欲就清涼。)肚大腳小,脾欲困而成疳;目瞪口張,勢似危而必斃(脾不運化而肚大,肌肉消削而腳小,蓋脾主肌肉。由其乳食失節,所以脾困而成疳。膀胱絕而目瞪,脾氣絕而口張,其勢已危,必無可生之理。

)噫!五體以頭為尊,一面惟神可恃,況聲之輕重不同,啼之乾溼頓異。呵欠連綿,知病之欲作;忽然驚叫,識火之將煒。此察證之規繩,幸拳拳而不諄(頭為元首,故以為尊。面分五位,惟神是賴,神存則生,神亡則死,蓋指眼光而言也。況聲有輕重,啼有乾溼,安得無辨?凡聲微者,知其氣不足;聲壯者,知其氣有餘。

哭而無淚者實,哭而多淚者虛。呵欠連綿,為陰陽交引,升降不前,知其病之將至;忽然大叫,則知火熱擾神,必有壯熱之證。倘能依此辨證,亦猶工之有規矩,樂之有六律,是則是效,是究是圖,自不致有望洋之嘆矣。)

白話文:

小孩子的精神氣色虛弱,陽氣和順的狀態不足,外來的邪氣就容易侵入,從鼻子進入,與身體的正氣相衝突,就會吐出青色、黃色、白色的泡沫,臉色變化不定,還會有腹痛、呼吸急促的症狀。風池、氣池,指的是眉毛上方和眼睛下方的位置。風池屬於肝,氣池屬於胃,如果臉色像黃土一樣,是肝木剋制脾土的表現,這時就顯現出內臟真實的病色。風門發黑,表示有疝氣;發青,表示有風邪;風門的位置方正、寬廣、光滑是吉利的,昏暗則表示危險。(風門指的是耳朵前面,是屬於少陽經脈所主的位置,發黑表示寒冷或疝氣,發青表示乾燥或風邪。眉稜也屬於少陽經所主,方正、寬廣、光亮是吉利的,昏暗則表示危險。)

手不停地搓動,像是數東西一樣,是肝風快要發作的徵兆;臉色像塗了朱砂一樣紅,是心火旺盛的表現。(邪熱傷到精神,手會像數東西一樣不停屈伸。應該趕快疏散熱邪,這樣就不會發展成肝風。臉色淡紅是陽明胃經的表熱,深紅是少陰心經的裡熱,臉色像塗了朱砂一樣紅,表示心熱,心臟不適合用瀉法,應該瀉小腸,當小腸的火氣清除了,心臟的火氣自然就會平息。)喜歡坐著或躺著都覺得溫暖,表示風寒邪氣侵入;喜歡伸展身體接觸冰冷的東西,表示內心煩躁不安。(小孩子喜歡偎依在母親的懷裡,把頭藏起來,不喜歡被別人抱著,一定是討厭風寒。這是因為風寒剛侵入身體,還沒化成熱,所以喜歡溫暖。如果邪氣已經深入體內,就會掀開衣服被子,把手腳露出來,仰著身體躺著,口渴煩躁。因為體內外都熱,所以喜歡涼爽。)肚子很大,腳卻很小,是脾胃功能衰退,導致營養不良;眼睛瞪得很大,嘴巴張開,表示情況很危險,可能快要死亡。(脾胃功能不正常,所以肚子很大,肌肉消瘦所以腳很小,這是因為脾主管肌肉。因為飲食不節制,所以脾胃功能衰退導致營養不良。膀胱的精氣衰竭會導致眼睛瞪大,脾氣衰竭會導致嘴巴張開,這種情況已經很危險,基本上沒有救活的希望。)

唉!身體各部位以頭部為最重要,臉面只有靠精神來維持。更何況聲音的大小輕重不同,哭聲的乾濕程度也不一樣。如果頻繁打哈欠,表示疾病快要發作;如果突然驚叫,表示火氣將要旺盛。這些都是觀察疾病的法則,希望大家認真研究,不要忽略。(頭部是身體的領導,所以最重要。臉部分為五個部位,都要靠精神來維持,精神存在就活著,精神消失就死了,這裡指的是眼睛的光彩。更何況聲音有輕重,哭聲有乾濕,怎麼可以不辨別?凡是聲音微弱的,表示氣不足;聲音洪亮的,表示氣有餘。哭而沒有眼淚的,表示實證;哭而有很多眼淚的,表示虛證。頻繁打哈欠,是陰陽之氣相互牽引,升降不順,表示疾病將要來臨;忽然大叫,則表示火熱擾亂精神,一定有高燒的症狀。如果能夠按照這些方法來辨別疾病,就像工匠有規矩、音樂有音律一樣,正確地遵循這些法則去研究,就不會茫然不知所措了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