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復正

《幼幼集成》~ 卷二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7)

1. 附血虛寒襲太陽病痙案

周虛中曰:張景岳有云,太陽血少者,多有戴眼反張之證,俗醫稱為驚風,誤矣。蓋太陽經脈,起於目內眥,上額,由後頸下背脊,至足小指。凡有血虛不能榮養經絡者,一著寒邪,則收引而急縮,理固然也。時俗不察,往往以豁痰截風之劑,耗其血液,豈不悖哉!此景岳之特見也。

白話文:

周虛中說:張景嶽說過,太陽經血虛的人,大多有戴眼反張的症狀,民間醫生稱之為驚風,這是錯誤的。因為太陽經的經脈,起於眼睛內眥,向上額頭,由後頸下背脊,直到腳的小指。凡是血虛不能榮養經絡的人,一旦受到寒邪,就會收縮拉緊,這是理所當然的。時下醫家不加考察,往往用豁痰截風的藥物,耗損他們的血液,豈不是本末倒置嗎!這是張景嶽獨到的見解。

予憶往者,張乃媛,年五六歲,體極瘦削,一日群坐,忽然顛倒,作反弓狀,自言樓上有鬼,眼目翻騰,見白而不見黑。幼科群集,作驚風治不效,已經三日矣。觀其人之骨露筋浮,明系太陽少血,況樓為枯木,鬼屬陰邪,亦系寒氣傷榮所致。乃遵景岳之言,與道翁先生相商榷,用厥陰門中當歸四逆湯為主,甫投一劑,黑睛稍現,反弓之狀亦減,於是連進三服而安。

白話文:

我記得以前,有一位名叫張乃媛的女孩,五六歲時,身體非常瘦弱。有一天,她和一羣人坐在一起,突然間顛倒在地,身體弓成反弓狀,並大聲說樓上有鬼,她的眼睛翻來覆去,只能看見白色,而看不到黑色。小兒科醫生們聚集在一起,給她治療驚風,但連續三天都沒有效果。我觀察她的身體,發現她的骨頭很突出,筋脈很明顯,這明顯是太陽經氣血不足造成的。況且,樓是枯木,鬼屬於陰邪,也是寒氣傷及榮氣所致。於是,我遵循景嶽的說法,與道翁先生一起商議,使用厥陰門中的當歸四逆湯為主,剛服用一劑,她的黑眼珠就稍微顯現出來,反弓的現象也減輕了。於是我繼續給她服用三劑,病情就好了。

又姻翁高某某乃妾,冬月擁爐向火,忽然背筋抽引作痛,頭足彎後,四肢厥逆,眼皮吊起不能下。亦用前湯,倍加當歸,大劑煎服,一劑而痊。可見先生之力闢驚風,確乎不謬,而太陽之痙,又有血虛體弱之不同也。

白話文:

姻翁高某某是她的丈夫,在冬月靠近爐火取暖時,突然背部筋脈抽搐疼痛,頭和腳彎向後,四肢厥逆,眼皮吊起不能合閉。一樣用之前的湯藥,加倍當歸的劑量,煎成大劑量服用,一劑就痊癒了。由此可見先生用藥治療驚風的力量,確實沒錯,而太陽經引起的痙攣,又有血虛體弱的不同。

痙有剛柔,剛痙無汗,柔痙有汗。小兒剛痙少,柔痙多,而且肌膚薄,腠理疏,不勝發表,惟宜解肌治痙。當以《金匱》為主,奈《金匱》之方,未敢輒用,而世人亦不能用。今之所選,獨海藏五方、《金匱》一方、雜選一方、附血虛寒襲一方,以為嬰兒病痙之準則。其隨機應變,又在後賢神而明之,予又何敢以拘?

白話文:

痙攣分為剛痙和柔痙,剛痙沒有汗,柔痙有汗。小兒中,剛痙少,柔痙多,再加上小兒皮膚薄,毛孔疏鬆,不能發汗,最適宜表解,治療痙攣。應以《金匱》為主,無奈《金匱》中的方劑,不敢輕易使用,世間人也不擅長用。現在所選擇的,只有海藏五方、金匱一方、雜選一方,以及血虛寒襲一方,作為嬰兒痙攣疾病的準則。其隨機應變,還要靠後世有智慧且明理的人去領會,我又何敢拘泥於此呢?

2. 入方

海藏桂枝葛根湯,治傷風項背強,身熱自汗柔痙。此蓋邪在太陽,微兼陽明,用此方通其榮衛,則外受之邪,有出無入,其所全甚大。

白話文:

海藏桂枝葛根湯,用於治療傷風感冒,頸背疼痛,身發熱,自汗,四肢柔弱痙孿。這是因為外邪在太陽經,稍微兼有陽明經,用這個方子疏通榮衛之氣,那麼外受的邪氣,就會散發出去,不會侵入體內,所以它的效用很大。

桂枝(一錢),白芍藥(一錢五分),粉乾葛(一錢五分),老生薑(一錢),大紅棗(三枚),炙甘草(一錢)

白話文:

嫩桂枝(六公克),白芍藥(九公克),粉乾葛(九公克),老生薑(六公克),大紅棗(三顆),炙甘草(六公克)

水煎,熱服。仍欲微似有汗,庶風邪自出,而汗孔自閉,但不可令其大汗,致傷榮氣。

海藏桂枝加川芎防風湯,治發熱自汗柔痙,比前方藥性輕微。

嫩桂枝(一錢五分),白芍藥(二錢),北防風(一錢),正川芎(一錢),老生薑(一錢),大紅棗(三枚),炙甘草(一錢)

白話文:

  • 嫩桂枝(1.5錢):具有發汗解肌,溫通陽氣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,頭痛發熱,肢酸無力等症狀。

  • 白芍藥(2錢):具有養血調經,柔肝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,痛經,肝鬱脾虛等症狀。

  • 北防風(1錢):具有祛風解表,勝濕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,頭痛發熱,關節疼痛等症狀。

  • 正川芎(1錢):具有活血通絡,祛風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頭痛,月經不調,活血化瘀等症狀。

  • 老生薑(1錢):具有發汗解表,溫中散寒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,頭痛發熱,嘔吐腹瀉等症狀。

  • 大紅棗(3枚):具有補氣養血,健脾益胃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氣血虛弱,脾胃虛弱等症狀。

  • 炙甘草(1錢):具有補中益氣,健脾益胃,調和諸藥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,氣短乏力,咳嗽氣喘等症狀。

水煎,熱服。

予按:此方不特治痙,凡小兒外感初起發熱,不論有汗無汗,皆宜用之,效捷桴鼓,人所未識。

海藏柴胡防風湯,治汗後不解,乍靜乍躁,目直視,口噤,往來寒熱。此證太陽陽明已罷,邪尚未解,傳入少陽半表半裡,故以小柴胡湯加防風和解之,不使之入里也。

白話文:

海藏柴胡加防風湯,用於治療汗後不解,神智忽靜忽躁,目光直視,口不能言,時而發熱時而發寒。此證太陽經與陽明經的病邪已退,但邪氣尚未完全解除,邪氣傳入少陽經,裡外均有病邪,故用小柴胡湯加入防風來和解邪氣,防止邪氣入裡。

官揀參(七分),北柴胡(一錢),片黃芩(一錢),製半夏(一錢),北防風(一錢),炙甘草(五分),老生薑(三片),大紅棗(一枚)

白話文:

人參(約 3.5 公克),柴胡(約 5 公克),黃芩(約 5 公克),半夏(約 5 公克),防風(約 5 公克),炙甘草(約 2.5 公克),老薑(約 1.5 公克),大紅棗(約 1 顆)

水煎,熱服。

海藏防風當歸湯,治發汗過多,發熱,頭面搖,卒口噤,背反張者,太陽兼陽明也。宜去風養血,速救陰榮,以靜勝躁也。

白話文:

《海藏防風當歸湯》,治療發汗過多、發熱、頭面搖晃、突然口不能張、背部反弓的人。這是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受病。應該祛風養血,迅速搶救陰血,用安靜戰勝煩躁。

北防風(一錢五分),當歸身(二錢),正川芎(一錢),大生地(一錢五分)

淨水煎,熱服。

《金匱》栝蔞根桂枝,治太陽頭痛,身熱,身體頸項俱強,無汗,為剛痙。此即先因傷風自汗,汗多衣濕,濕久寒生,反而入內,故謂重感寒濕。寒濕內閉,反令無汗,故見以前諸證,此榮衛閉塞也。設不用此通其榮衛,則未痙者成痙,已痙者難愈矣。

白話文:

《金匱要略》中的「栝蔞根桂枝湯」,用於治療太陽經頭痛、身熱、身體和頸項都僵硬,沒有汗液,屬於剛痙證。這種情況是由於先前的外感風寒引起自汗,汗多導致衣物潮濕,濕邪久留後寒氣產生,反而侵入體內,所以稱為重感寒濕。寒濕閉阻在體內,導致汗液無法排出,所以出現上述症狀,這是榮衛氣血閉塞的表現。如果不使用這個方劑來疏通榮衛氣血,那麼還沒痙攣的會變成痙攣,已經痙攣的也很難治癒。

栝蔞根(一錢五分),嫩桂枝(一錢),白芍藥(一錢五分),老生薑(一錢),大紅棗(三枚),炙甘草(一錢)

白話文:

  • 栝蔞根(7.5克)

  • 嫩桂枝(6克)

  • 白芍藥(7.5克)

  • 老生薑(6克)

  • 大紅棗(3枚)

  • 炙甘草(6克)

水煎,熱服,榮衛既和,微汗而解。

予按:小兒發熱,身體頸項俱強,在幼科必以為驚風矣。孰肯認為太陽陽明之病痙,而用此開通榮衛之方?若早知為傷寒,能用此方,則未痙者不痙,已痙者可瘳。其如偏執驚風,舍太陽陽明之邪而不治,反攻其無過之心火肝風,致令外邪愈強,內氣愈弱,不至於死地不止也。

白話文:

我在這裏要說:小兒發燒,身體和脖子都僵硬,在兒科醫生肯定會認為是驚風。誰會認為是太陽、陽明明熱引起的痙攣,而用這個疏通榮衛的方子?如果早知道是傷寒,能用這個方子,那麼沒痙攣的就不會痙攣,已經痙攣的可以治癒。但是如果偏執地認為是驚風,放棄治療太陽、陽明的邪氣,反而攻伐無端的心火肝風,導致外邪更強,內氣更弱,不至於死地不止。

凡小兒傷寒無汗者,不論已痙未痙,皆當以此方為主,出入加減,斷無不效之理。予非親履實踐,必不敢妄言以誤世也。

白話文:

凡是小孩患有傷寒無汗的症狀,無論是否已經發生痙攣,都應該以這個方劑為主,酌情增減藥味,一定會有效。如果我自己沒有親自驗證過,絕對不敢胡亂宣傳,以誤導世人。

羚羊角散,治剛痙身熱無汗,頭項強直,四肢疼痛,煩躁心悸,睡臥不寧。

白話文:

羚羊角散:治療身熱無汗、頭頸僵直、四肢疼痛、心煩悸動、無法睡覺的剛性痙攣。

羚羊角(屑),真犀角(屑),北防風,白茯神,陳枳殼大麥冬(去心),官揀參,粉乾葛,北柴胡,熟石膏,炙甘草(以上各七錢五分),真龍齒(煅,二錢五分)

白話文:

羚羊角(研成粉末狀),真犀角(研成粉末狀),北防風,白茯神,陳年枳殼,大麥冬(去除種子),官家挑選的參,粉葛乾,北柴胡,經過火煅燒過的熟石膏,炙甘草(以上每味藥材各七錢五分),真龍齒(經過火煅燒過,藥量二錢五分)

上研粗末。每用三錢,水一盞,煎至半盞,去渣,溫服,不拘時。

予按:此證先由風寒濕閉其腠理,不能開通,內出之氣,壅而為熱,則風寒濕不能自強,皆化而為熱矣。尚在肌肉之間,猶未入里,故以辛涼解散之,實治熱也,非治風寒濕也。

白話文:

我認為:這個證狀是先由風寒濕閉住皮膚腠理,不能舒展,內在產生的氣體淤積成熱,那麼風寒濕就不能自行消退,全部轉化為熱了。只要還停留在肌肉之間,還沒侵入臟腑,所以用辛涼藥物來驅散,實際上是治療熱,不是治風寒濕。

嘉言謂此方治傷寒陽痙,深得清解之法。

海藏附子散,治陰痙手足厥冷,筋脈拘急,汗出不止,頭項強直,頭搖口噤。此由多汗亡陽也。

白話文:

海藏附子散,治療陰寒症引起的手腳冰冷,肌肉筋脈僵硬收縮引致疼痛,大汗淋漓,頭部和頸部僵硬筆直,頭可以搖動但不能說話。這是由於大汗淋漓而陽氣虛弱所致。

青化桂(七分),川附片(七分),漂白朮(一錢五分),正川芎(一錢),川獨活(八分),大紅棗(五枚)

白話文:

  • 青化桂(七分):青化桂是一種植物根部,有溫陽化氣、散寒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川附片(七分):川附片是一種植物根部的切片,有溫經散寒、祛風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漂白朮(一錢五分):漂白朮是一種植物根部,有健脾利濕、化痰止咳的功效。

  • 正川芎(一錢):正川芎是一種植物根莖,有活血化瘀、祛風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川獨活(八分):川獨活是一種植物根部,有祛風勝濕、活血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大紅棗(五枚):大紅棗是一種植物果實,有補血益氣、健脾胃的功效。

水煎,溫冷服。

當歸四逆湯,治小兒血虛體弱,寒邪傷榮,以致眼目翻上,身體反張。蓋太陽主筋病故也。

白話文:

當歸四逆湯,用於治療小兒血虛體弱,寒邪侵襲使榮衛不和,導致眼目上翻,身體反張。這是因為太陽經主筋,而筋病則會導致上述症狀。

當歸身,嫩桂枝,杭白芍(以上各三錢),川木通,炙甘草(以上各二錢),北細辛(一錢),大紅棗(五枚)

白話文:

當歸身:3錢。

嫩桂枝:3錢。

杭白芍:3錢。

川木通:2錢。

炙甘草:2錢。

北細辛:1錢。

大紅棗:5枚。

水煎,熱服。

以上所選之方,原為誤搐病痙而設。其下類搐十條,證候不同,各隨本門用方,不得與誤搐混同論治。

曰類搐,即幼科所云驚風餘證者是也。原非小兒固有,由遷延而致,予故名為類搐。何以言之?蓋暑證瘧痢,咳嗽丹毒,瘡痘霍亂,客忤中惡,其證顯然可見,但能識證詳確,則一藥可愈。醫者審視不的,藥罔對證,遷延時日,其熱愈甚。小兒陰血未充,不耐壯熱,熱盛則神志昏悶,陽亢必津液受傷,血不榮筋,則手足搐掣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「類搐」,就是幼科所說的驚風餘證。它原本不是小兒固有的疾病,而是由於延誤治療而導致的。我之所以將它命名為「類搐」,是因為它與驚風有類似的症狀。為什麼這麼說呢?因為暑證、瘧疾、痢疾、咳嗽、丹毒、瘡痘、霍亂、客忤、中惡等疾病,其病症都是顯而易見的。只要醫生能夠準確地辨識出病症,就能用一種藥物治癒。但如果醫生診斷不正確,用藥與病情不符,拖延時日,熱症就會愈演愈烈。小兒陰血不足,無法承受強烈的熱症。熱症盛行,神志就會昏悶。陽氣亢盛必然會傷害津液,血液不能榮養筋脈,就會導致手足抽搐。

此正與《內經》之諸熱瞀瘛(瞀音務,人事昏悶也;瘈音翅,手足抽掣也,)皆屬於火之例相符。概將以下十證,皆列類搐條下,仍逐證註明,各依本門用方,庶與誤搐非搐之寒熱虛實,治不相淆矣。

白話文:

這正是與《內經》中的各種熱病、譫妄、昏悶、抽搐等疾病都屬於火的症狀相一致。概括地將以下十種證候,都歸類為搐條之下,仍然逐個證候加以註明,各自根據本門的用方,這樣就可以和誤把搐證當成非搐證的寒、熱、虛、實的治法不相混淆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