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復正

《幼幼集成》~ 卷二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2)

1. 驚風闢妄

喻嘉言曰:驚風一門,古人鑿空妄談,後世之小兒受其害者,不知千百億兆。蓋小兒初生,陰氣未足,性稟純陽,身內易致生熱,熱盛則生風生痰,亦所恆有,乃以驚風命名,隨有八候之目。夫小兒腠理不密,更易感冒寒邪,寒邪中人,必先入太陽經。太陽之脈,起於目內眥,上額交巔,還出別下項,夾脊抵腰中,是以病則筋脈牽強,遂有抽掣搐搦種種不通名目。妄用金石腦麝,開關鎮墜之藥,引邪深入臟腑,千中千死。

徒據小兒八歲以前無傷寒之說,而立驚風一門。殊不知小兒不耐傷寒,故初傳太陽一經,早已身強多汗,筋脈牽強,人事昏沉,病勢已極,湯藥妄投,危亡接踵,何由得至傳經解散哉!故言小兒無傷寒也。不知小兒易於外感,惟傷寒為獨多,而世之妄稱驚風者,即此也。是以小兒傷寒,要在三日內即愈者為貴;若至傳經,則無力耐之矣。

且傷寒門中,剛痙無汗,柔痙有汗,小兒剛痙少,柔痙多。世俗見其汗出不止,神昏不醒,便以慢驚為名,妄用參耆朮附,閉塞腠理,熱邪不得外越,亦為大害,但比金石差減耳。所以凡治小兒之熱,切須審其本元虛實,察其外邪重輕,或陰或陽,或表或里,但當徹其外邪出表,不當固邪入里也。仲景原有桂枝湯,舍而不用,徒事驚風,毫釐千里,害豈勝言哉!

又曰:小兒體脆神怯,不耐外感壯熱,多成痙病。後世多以驚風立名,有四證八候之鑿說。實則指痙病之頭搖手動者,為驚風之抽掣;指痙病之卒口噤腳攣急者,為驚風之搐搦;指痙病之背反張者,為驚風角弓反張。幼科翕然宗之,病家坦然任之,不治外淫之邪,反投金石腦麝之藥,千中千死而不悟也。

又曰:凡治小兒痙病,妄稱驚風名色,輕用鎮墜之藥者,立殺其兒。此通國所當共禁者也。蓋小兒不耐傷寒壯熱,易致昏沉,即於其前放銃吶喊,有所不知。妄捏驚風,輕施鎮墜,勾引外邪深入內臟,千中千死,從未有一救者,通國不為厲禁,寧有底止哉!

又曰:婦人產後血舍空虛,外風易入。仲景謂新產亡血,虛,多汗出,喜中風,故今病痙後賢各從血舍驅風,成法可遵,非甚不肖者,不妄用鎮驚之藥。不似小兒驚風之名,貽害千古,在賢智且不免焉。茲約通國,共為厲禁,革除驚風二字,不許出口入耳。凡兒病發熱昏沉,務擇傷寒名家,循經救治,百不失一,於以打破小兒生死關,天人共快也(痙,擎上聲,風強病也)。

前為喻先生闢除驚風,指明病痙之說,誠善矣!第驚風之名,誤傳既久,沉迷者眾。倘不為之剖晰詳明,指出證候治療,俾臨證者有所依歸,則後人何能深信?予不辭狂瞽,請為詳晰申明之。蓋病痙非止一端,男婦皆有,不特小兒為然也。如太陽過汗變痙,風病誤下變痙,瘡家誤汗變痙,產後汗多遇風變痙,跌撲破傷冒風變痙,表虛不任風寒變痙,一切去血過多變痙。

然男婦病此,醫者皆從太陽、厥陰循經救治,未聞以驚風之治治痙者,無如小兒病痙,獨以驚風為名而治者,由宋人之訛傳也。一人倡之,遂群起而和之,然亦無師之智,各為臆說,愈趨愈下,遂致於離經叛道,乃有黃帝不知幼小之妄談。殊不知《內經·通評虛實論》有乳子病熱,乳子病風熱脈證之辨,《刺逆論》有嬰兒肉脆,血少氣弱,毫針之傳。

經雖三章,而脈證治療,井然可據,蓋以今日之丈夫,即昔年之乳子,他時之方脈,即此際之幼科。人此人也,理此理也,安可岐之為二,故不易立科分。孰料後人不特岐之,而並皇皇經旨,全然抹煞,矇蔽後人耳目,得肆其無稽之妄談,背經毀聖,罪無可逭!所以嘉言痛闢其謬者,有由來矣。

予亦非妄言附和,實有成見,蓋臨證四十餘載,所治嬰幼以萬計,從不以驚風掛齒頰,亦未嘗遇一兒之驚風。間有傷寒病痙,昏迷不省者,予以火功蘇之,仍為循經治療,無不生全,從未假一抱龍、蘇合為之鎮墜開關。可見喻氏之言,確乎其不爽矣。或曰:經以風寒濕合邪而病痙,今乳子未離襁褓,安得有風寒濕而病痙乎?曰:子謂風寒濕嬰兒絕少,殊不知風寒濕惟乳子為獨多。

如藜藿之兒房廊卑隘,戶牖蕭疏,衣褓單寒,坐臥非處,風寒之來,孰能悉為捍禦?膏粱之子,過於慎重,於其甫生,輒閉戶塞牖,不親風日,不窺外門,重衣疊綿,溫暖過度,微汗時出,腠理甚疏,偶然脫換,風寒則乘虛而入矣。至於濕氣,尤為難避。

凡衣褓不幹,非濕乎?衾褥遺溲,非濕乎?澡浴糞穢,非濕乎?愚夫愚婦遇兒有疾,重衣覆被,包裹嚴密,以致雨汗淋漓,失於更換,非濕乎?嬰兒患是三者於隱微之中,而醫者莫之能測也。況幼科諸君,臨證不察病源,惟以驚風二字,橫於胸臆。及至診視,但見發熱昏沉,即以驚風名之,輒以開關鎮墜,截風定搐之死法,以治變幻莫測之傷寒,抑遏其表邪,邀攔其出路,乃致荼毒以死。而死者不知其然,父母不知其然,醫者亦不知其所以然而死之也。

此非後人之咎,作俑者不得辭其責矣。

妄名之害,其禍最酷。不特舉世兒科滿口驚風,而舉世病家,亦滿口驚風,其至愚至惑者,又惟婦女為尤甚。習俗相沿,竟成一驚風世界。最可駭者,遇兒有疾,亦不察其為傷寒、為雜證,為內傷、外感,且先曰病由於嚇,致醫者聞之,正中下懷,不辨是嚇非嚇,先與之鎮驚。及其引邪入里,壯熱不退,醫者復不究其熱之在表在裡,為虛為實,且先曰熱則生風矣。

病家聞之適合其意,不察有風無風,乃囑其醫者先需截風定搐之藥。醫必投其所好而與之,病家坦然無疑而受之,南轅北轍,劫奪誤投,病日沉危,而病家不以為怪。設有明者,辨證既確,不事驚風,而病家不喜,是必更醫,必致覆水難收,死而後己。如此死者,亦不可盡歸咎於醫,蓋病家有以致之也。

籲,妄名之為害如此乎!

白話文:

喻嘉言說到:關於「驚風」這個病症,古人憑空捏造,胡亂討論,導致後世的孩童深受其害,數量無法估計。孩子出生之初,陰氣尚未充足,本質屬純陽,身體內部容易產生熱氣,熱氣過盛會導致生風、生痰,這是常見的情況,但卻被命名為「驚風」,隨後出現了八候的說法。孩子皮膚腠理並不緊密,更容易感染寒邪,寒邪侵襲人體,首先進入的是太陽經。太陽經的脈絡,起始於眼內角,向上至額部,交匯於頭頂,再回出別下頸項,夾脊抵達腰部,因此一旦生病,就會出現筋脈緊繃,呈現出各種抽搐、搐搦的症狀。然而,人們卻胡亂使用金石腦麝等藥物,這些藥物本應用於開關鎮墜,結果卻引導邪氣深入臟腑,幾乎無一存活。

世人僅憑孩子八歲前不會患傷寒的說法,就設立了「驚風」這一門類。然而事實上,孩子對傷寒的抵抗力極低,一旦傷寒進入太陽經,很快就會出現身體僵硬、大量出汗、筋脈緊繃、意識模糊等症狀,病情已非常嚴重,如果再胡亂投藥,危險隨即接踵而至,哪有可能等到經絡散開呢!這就是說孩子不會患傷寒的原因。然而,事實上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感染,其中傷寒是最常見的一種,那些被誤認為「驚風」的,正是這種情況。因此,治療孩子的傷寒,若能在三天內痊癒,是最理想的;如果病情進入經絡,他們就沒有足夠的力量抵抗了。

而且在傷寒的範疇中,剛痙無汗,柔痙有汗,孩子剛痙少,柔痙多。社會上的人看到孩子汗流不止,神志不清,就以「慢驚」為名,胡亂使用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附子等藥物,堵塞腠理,使得熱邪無法外泄,這也是極大的危害,只是比金石腦麝的危害稍小些。因此,治療孩子的熱病,必須仔細判斷其本元的虛實,觀察外邪的輕重,不管是陰還是陽,表還是裏,都應該讓外邪從表而出,而不應該使邪氣深入裏部。仲景原本就有桂枝湯的方子,卻被棄置不用,只顧著處理「驚風」,毫釐之差,結果卻相隔千里,其危害程度無法言喻!

他又說到:孩子體質脆弱,精神膽怯,不能承受外界的高熱,很容易形成痙病。後世大多以「驚風」為名,有四證八候的說法。實際上,所謂的「驚風抽搐」,是指痙病中頭搖手動的症狀;所謂的「驚風搐搦」,是指痙病中突然口噤、腳部緊繃的症狀;所謂的「驚風角弓反張」,是指痙病中背部反張的症狀。兒童科醫生一致接受這種觀點,患者家庭也坦然接受,不去治療外部的邪氣,反而使用金石腦麝等藥物,結果孩子無一倖免地死亡,而他們卻仍然不明白真相。

他又提到:治療孩子的痙病,胡亂稱之為「驚風」,輕易使用鎮墜的藥物,這樣做等於是在殺害孩子。這是全國上下都應該共同禁止的做法。孩子無法承受傷寒和高熱,容易陷入昏迷,即使在他們面前放炮吶喊,他們也可能毫無反應。胡亂捏造「驚風」,輕易使用鎮墜的藥物,導致外邪深入內臟,結果孩子無一倖免地死亡,從未有一個被救活的案例,然而全國上下卻不加以嚴厲禁止,這怎麼可能有停止的一天呢!

他又說到:產後的婦女因為失血,血舍空虛,容易遭受外風的侵襲。仲景曾說,產後失血,虛弱,多汗,容易中風,因此,現在的痙病,前輩們都從血舍驅風的角度進行治療,形成了可以遵循的治療原則,除非是非常無能的醫生,否則不會胡亂使用鎮驚的藥物。不像「驚風」這個名字,自古以來就一直誤導著人們,即使是賢明智慧的人,也難免受到影響。現在,我們應該共同禁止使用「驚風」這個詞,不允許它出現在口頭或耳中。只要孩子發燒、昏迷,一定要選擇傷寒專家,按照經絡進行治療,這樣才能百不失一,這樣才能打破孩子生死的關卡,讓天地之間的人們共同感到快樂(痙,擎上聲,是風強病)。

前面提到的喻先生闢除「驚風」,指出「痙病」的說法,確實很好!然而,「驚風」這個名詞,誤傳已久,很多人深陷其中。如果不詳細解析,指出證候治療的方法,讓醫生們有所依據,那麼後人怎能深信?我雖自知狂妄無知,但仍願詳細解釋說明。痙病不僅僅是一種疾病,男女都會患病,不僅僅是孩子才會得。例如,太陽經過度出汗引起的痙病,風病誤下引起的痙病,瘡病誤汗引起的痙病,產後汗多遇到風引起的痙病,跌打損傷遇到風引起的痙病,表虛不能承受風寒引起的痙病,以及所有因出血過多引起的痙病。

然而,男女患此病,醫生們都按照太陽、厥陰經進行治療,從未聽說過用「驚風」的治療方法來治療痙病。然而,孩子患痙病,偏偏以「驚風」為名進行治療,這是由宋代的誤傳所致。一個人倡導,其他人隨即跟隨,然而,他們都缺乏師傅的指導,各自憑空捏造,越來越偏離正軌,最終導致離經叛道,甚至出現了黃帝不知幼小的胡言亂語。然而,事實上,《內經·通評虛實論》中有對乳子病熱、乳子病風熱的脈證辨析,《刺逆論》中有對嬰兒肉脆、血少氣弱的毫針傳導。雖然只有三章,但是脈證治療的內容,井然有序,可作為依據。因為今天的成人,就是昔日的乳子,過去的方脈,就是現在的兒童科。人是人,道理是道理,怎麼可以將二者分開,因此不必另外設立科目。誰能想到,後人不僅將二者分開,甚至將煌煌經典的宗旨完全抹殺,矇蔽了後人的視線,讓他們肆意捏造無稽之談,背離經典,毀滅聖賢,罪責難逃!因此,嘉言先生痛斥這種謬誤,是有其原因的。

我也不是胡亂附和,而是有自己獨到的見解。我從事臨牀工作四十多年,治療過成千上萬的嬰幼兒,從未提及「驚風」,也從未遇到一個真正的「驚風」病例。偶爾有傷寒引起的痙病,患者昏迷不醒,我用火功讓其甦醒,然後按照經絡進行治療,從未使用過抱龍、蘇合等鎮墜開關的藥物。可以看出,喻氏的話,確實非常準確。有人問:經典中提到風寒濕邪合併引起痙病,現在的孩子還在襁褓之中,怎麼可能受到風寒濕邪的影響而患痙病呢?我回答說:你認為風寒濕邪對嬰兒的影響極少,然而事實上,風寒濕邪對乳子的影響最大。

例如,貧困人家的孩子,居住環境狹小,窗戶簡陋,衣物單薄,睡覺位置不當,風寒來臨,誰能完全防護?富貴人家的孩子,過於慎重,一旦出生,就關閉門窗,隔絕風日,不讓其外出,穿著厚重的衣物,溫暖過度,微汗時出,腠理非常疏鬆,偶爾換衣服,風寒就會趁虛而入。至於濕氣,更難以避免。

所有未乾燥的衣服,不都是濕的嗎?被褥上的尿液,不也是濕的嗎?洗澡後的污垢,不也是濕的嗎?愚蠢的男女遇到孩子生病,穿著厚重的衣服,蓋著厚被子,包裹得非常嚴實,導致汗水淋漓,未能及時更換,不也是濕的嗎?嬰兒在隱祕的地方遭受這三種影響,而醫生們卻無法測量。此外,兒童科醫生在臨牀工作中,不觀察病因,只把「驚風」二字刻在心上。當他們診斷時,只要看到發燒、昏迷,就以「驚風」為名,隨即使用開關鎮墜、截風定搐的死法來治療變化莫測的傷寒,抑制表邪,阻礙其出路,導致患者痛苦而死。然而,死者不知道真相,父母也不知道真相,醫生也不知道為什麼會導致死亡。

這不是後人的錯,創始者必須承擔責任。

錯誤命名的影響,其危害最為嚴重。不僅全世界的兒科醫生滿口「驚風」,全世界的患者也滿口「驚風」,最愚昧迷惑的人,往往是女性。風俗習慣沿襲,竟然形成了一個「驚風」的世界。最可怕的是,當孩子生病時,人們不考慮其是否為傷寒、雜證、內傷、外感,首先認為是因為驚嚇,導致醫生聽到後,正好符合他們的想法,不論是否真的是驚嚇,先給患者使用鎮驚的藥物。等到邪氣進入裏部,高熱不退,醫生再次不探究熱邪是在表還是裏,是虛還是實,反而說熱邪會生風。

患者聽到後,正好符合他們的想法,不考慮是否有風,就囑咐醫生先使用截風定搐的藥物。醫生必定會迎合他們的想法,給予藥物,患者坦然無疑地接受,方向相反,劫掠誤投,病情日益危急,但患者家庭卻不認為有什麼奇怪。如果有明智的人,精確辨證,不使用「驚風」的治療方法,患者家庭就不高興,一定會更換醫生,最終導致覆水難收,直至死亡。對於這種死亡,不能完全歸咎於醫生,患者家庭也有責任。

呼喚,錯誤命名的影響竟然如此嚴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