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復正

《幼幼集成》~ 卷六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4)

1. 麻疹證治歌

麻疹初發熱時,未見出現,咳嗽百十聲不已,上氣促急,面浮目胞腫,時臥時起。此火毒內蒸,肺葉焦舉,宜甘桔湯加石膏、知母、牛蒡子主之。

火熱熏蒸汗不停,毒邪並迫血違經。汗多衛表邪從解,血去榮中毒少寧。

麻疹發熱自汗,或鼻血出,不須止之,亦發散之義。故汗者毒從汗散,衄者毒從衄解,但不可太過。如汗太多,人參白虎湯合黃連解毒湯清之;衄太甚,玄參地黃湯涼之。

發熱乍然生吐瀉,由他頻出不須怕。腸胃停汙自此清,胞胎之毒全消化。

麻疹發熱吐瀉,純是熱證,不可作寒論,乃火邪內迫。毒在上焦則吐,毒在下焦則瀉,毒在中焦則吐瀉並作。單瀉,黃芩湯;吐而兼瀉,黃芩加半夏湯;自利,裡急後重,黃連解毒湯合天水散。

毒火熏蒸氣上騰,咽喉自此痛煩增。從來麻痘多斯證,解毒清咽效自能。

麻痘咽痛,本為常候,乃火毒熏蒸而痛也,勿與喉痹同論,妄用針刺。蓋喉痹之證,內作癰腫,故宜以針決去惡血,麻痘只是咽乾作痛,宜甘桔湯或鼠黏子湯,細細嚥之自愈。

麻毒如焚飲水饒,炎邪未許一杯澆。咽喉急燥心家熱,津液頻枯胃脘焦。

麻疹渴喜飲水,純是火邪,肺焦胃干,心火內亢故也。初發熱作渴,升麻葛根湯(方見前)加天花粉、麥門冬;渴甚,人參白虎湯合黃連解毒湯(方見前)

一齊湧出莫驚惶,頃刻渾身朱錦莊。似痘出時還又沒,如癍紅處卻成瘡。

痘疹貴三四次出,謂出勻;麻疹貴一齊湧出,謂出盡。麻疹只要得出便輕減,以火照之,遍身如塗朱之狀,此將出之兆。出形細密,與痘疹密者相似,但麻疹粒粒成瘡,非若癍又皮紅成片,如蚊咬之跡也。

痘瘡赤豔癢來攻,麻見紅鮮毒得松。白色血虛猶可療,黑斑惡證莫相逢。

痘麻之色不可同論,大抵痘怕太紅,皮嫩易破,必生瘙癢;麻喜通紅,麻發於心。紅者,火之正色。若麻色淡白,心血不足,宜養血化斑湯主之;色太紅豔,或微紫,或出太甚,並宜大青湯。黑者,死證也。

麻之出沒合陰陽,出以溫和沒以涼。連出不收陽氣盛,遲遲間出是陰強。

麻疹出沒,常以六時為準。假如子後出,午時即收,午後出,子時即收,乃陽生陰成,陰生陽成,造化自然之數。凡此旋出旋收者輕。若一出連綿三四日不收,乃陽毒太甚,大青湯(方見前)解之;逡巡不出,乃風寒外束,皮膚閉密,宜荊防敗毒散(方見前)。

麻出渾身似火燒,毒邪壅甚急難消。解肌只許皮膚暖,救里還期便溺調。

麻疹欲出,則遍身發熱,或煩躁,或頭眩,或身拘急;及既出,則身即清涼,諸病悉解,此一層麻疹隨收矣。如麻既出,熱甚不減,此毒壅遏,宜大青湯(方見前)以解其表;小便澀,大連翹湯以解其里;大便秘,涼膈散(方見前)加牛蒡。

白話文:

麻疹剛開始發熱的時候,還沒看到疹子出現,卻不斷咳嗽,可能咳個幾十聲都不停,呼吸急促,臉部浮腫,眼皮也腫起來,時而躺下時而起身。這是因為體內火毒太盛,導致肺部受熱,應該用甘桔湯加上石膏、知母、牛蒡子來治療。

火熱不斷熏蒸,導致汗流不止,毒邪也跟著侵入血液,使血液運行不順。流汗多表示體表邪氣正在消退,出血則能減少血液中的毒素,使病情稍為緩和。

麻疹發熱時,如果出現自汗或流鼻血,不必刻意止住,這也是一種發散的方式。汗液可以將毒素排出,鼻血也能幫助毒素排出,但都不能過量。如果汗流太多,就用人參白虎湯合黃連解毒湯來清熱;如果鼻血流太多,就用玄參地黃湯來涼血。

發熱的時候突然出現嘔吐或腹瀉,不用害怕,讓它自然排出。這表示腸胃中的污穢正在清除,胎兒帶來的毒素也正在消化。

麻疹發熱、嘔吐、腹瀉,純粹是熱證,不可以當作寒證來治療,這是火邪逼迫身體造成的。毒素在上焦就會嘔吐,毒素在下焦就會腹瀉,毒素在中焦就會同時出現嘔吐和腹瀉。單純腹瀉用黃芩湯;嘔吐兼腹瀉用黃芩加半夏湯;如果只是腹瀉,但有便意卻排不出來,用黃連解毒湯合天水散。

毒火不斷往上竄,導致咽喉疼痛加劇。麻疹常常會有這種情況,只要解毒清咽就能有效緩解。

麻疹引起的咽喉痛是很常見的症狀,這是火毒熏蒸造成的,不要跟一般的喉嚨腫痛混淆,更不要隨意使用針灸。喉嚨腫痛是因為內部長了膿腫,所以需要針灸來放出惡血;而麻疹只是咽喉乾燥疼痛,用甘桔湯或鼠黏子湯慢慢吞服就可以痊癒。

麻疹發作時會覺得口渴,想喝很多水,但這是因為體內火邪太盛,導致肺部和胃部乾燥,心火旺盛。剛開始發熱口渴時,用升麻葛根湯(配方在前面)加上天花粉、麥門冬;口渴嚴重,就用人參白虎湯合黃連解毒湯(配方在前面)。

疹子一起湧出來時不要驚慌,很快就會全身呈現紅色斑點,就像穿上了紅色的錦衣一樣。疹子出現的樣子跟痘瘡很像,但出現後又會消退,紅斑的地方會變成瘡。

痘瘡最好分三四次慢慢出完,才算均勻;麻疹則最好一次全部湧出來,才算徹底。麻疹只要出出來就會減輕病情,用火光照,全身就像塗了紅色顏料一樣,這是疹子快要出來的徵兆。麻疹的疹子細小密集,跟痘瘡密集時很像,但麻疹是每個疹子都會變成瘡,不像紅斑那樣只是一片紅。

痘瘡呈現鮮紅色而且會發癢,麻疹呈現鮮紅色則表示毒素正在消散。如果麻疹呈現白色表示血虛,還可以治療;如果呈現黑色,則是嚴重的病症。

痘瘡和麻疹的顏色不能混為一談,大致上痘瘡怕太紅,皮膚太嫩容易破裂,一定會發癢;麻疹則喜歡呈現通紅,麻疹是從心發出來的。紅色是火的正色。如果麻疹顏色淡白,表示心血不足,應該用養血化斑湯來治療;如果顏色太紅豔,或稍微帶紫,或疹子出得太多,則用大青湯來治療。如果疹子呈現黑色,那就是不治之症了。

麻疹的出現和消退符合陰陽的規律,出現時應該是溫和的,消退時應該是清涼的。如果疹子持續出現不消退,表示陽氣太盛;如果疹子出現緩慢而且斷斷續續,表示陰氣太強。

麻疹的出現和消退,通常以六個時辰為一個週期。例如子時後出現,到午時就會消退;午時後出現,到子時就會消退,這是陽生陰成、陰生陽成的自然規律。凡是這種旋出旋消的麻疹都比較輕微。如果疹子一出就持續三四天不消退,表示陽毒太盛,用大青湯(配方在前面)來解毒;如果疹子遲遲不出來,表示風寒束縛體表,皮膚閉塞不通,用荊防敗毒散(配方在前面)。

麻疹發作時,全身像被火燒一樣,毒邪阻塞太嚴重,很難快速消除。解表只需要讓皮膚溫暖,治療內在還需要讓大小便順暢。

麻疹要發出來時,會全身發熱,或煩躁,或頭暈,或身體僵硬;等到疹子出來後,身體就會變得清涼,所有不舒服的症狀都會消失,這是麻疹開始消退的跡象。如果疹子出來後,發熱症狀沒有減輕,表示毒素阻塞,應該用大青湯(配方在前面)來解表;如果小便不順暢,用大連翹湯來治療內在;如果大便不通暢,用涼膈散(配方在前面)加上牛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