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復正

《幼幼集成》~ 卷六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3)

1. 麻疹證治歌

(凡二十五首,共二十九方)

痘麻胎毒發於心,胃腑相連熱毒侵。咳嗽鼻中清涕出,且觀雙目淚淋淋。

痘麻皆胎毒所為。毒者,火也。痘為少陽相火,陽道常饒,故痘大而焮腫;麻乃少陰君火,陰道常乏,故麻小而碎密。心火旺則肺受之,故治麻當以肺為主。凡咳嗽者,火炎於肺也;鼻流清涕者,以火鑠金而液自流也;目中淚出,乃肺熱移於肝也;凡手掐眉目鼻面者,肺熱證也。

凡遇冬溫最不詳,民多疫癘發瘡瘍。若逢斑疹相傳染,可用湯丸預解良。

春溫夏熱,秋燥冬寒,此四時之主氣也。冬應寒而反溫,陽先暴泄,火令早行,人感其氣,至於來春必生瘡疹。未出痘麻者,必感而發,雖曰胎毒,未有不由天行癘氣,故一時傳染,大小相似。但見麻疹之出,宜服代天宣化丸以預解之,可使毒徹,不為已甚也。

麻出須明歲氣先,忽輕汗下致顛連。察人虛實施方法,暗損天和壽不堅。

麻初發熱,與傷寒相似,但麻疹則面頰赤,咳嗽噴嚏,鼻流清涕,目中淚出,呵欠喜睡,或吐瀉,或手掐眉目鼻面,宜升麻葛根湯,不可作傷寒,妄用汗下也。汗之則增其熱,為衄血,為咳血,為瘡咽痛,為目赤痛,為煩躁,為大小便不通;下之則虛其里,為滑泄,為滯下。經曰:必先歲氣,毋伐天和。此之謂也。

麻喜清涼痘喜溫,須知麻痘不同門。麻苗痘實無人解,寒熱宜分未可渾。

麻喜清涼,痘喜溫暖,此法人皆知之。然麻疹初發,亦宜和暖則易出,所以發苗之初,只要發出得盡,則毒便解矣。若痘必苗而秀,秀而實,毒斯解也。然成實之時,若太溫熱,則反潰爛不收,是痘後亦宜清涼。故治痘麻,無過熱,無過寒,溫涼得宜,陰陽自和,是為得之。

麻毒從來不可留,出完毒解便無憂。腹中脹痛邪猶伏,喘促昏迷命必休。

麻疹只怕不能得出,若出盡,毒便解矣。凡麻疹發熱之時,當審時令寒暄,以藥發之。如時令大寒,以桂枝葛根湯發之;大熱,以升麻葛根湯合人參白虎湯發之;不寒不熱,以荊防敗毒散發之。如兼疫癘時行,以人參敗毒散發之,外以胡荽酒,用苧麻蘸酒遍身戛之,務令亟出。若發而不出,反加腹中脹痛,氣上喘促,昏悶譫妄者,死證也。

過期不出勢淹延,毒伏身中未得宣。急用透肌休怠玩,豈堪臟腑受熬煎!

發熱六七日已後,明是麻證,卻不見出。此皮膚堅厚,腠理閉塞,又或為風寒襲之,曾有吐瀉,乃伏也,急用發表之劑,麻黃湯去杏仁,加蟬蛻、升麻,外以胡荽酒散麻刮之。如前未更衣者,毒甚於里,伏而不出,涼膈散加牛蒡子發而解之。再不出者,死證也。(更衣,謂大便也。)

肺為華蓋臟稱嬌,毒火炎蒸津液消。喘嗽連聲痰唾少,急須清潤救枯焦。

白話文:

麻疹的病因和治療歌訣 (共二十五首,二十九個方劑)

麻疹和痘瘡的胎毒都發於心臟,與胃腑相連,熱毒侵入。會出現咳嗽、鼻涕清澈,且雙眼淚流不止的症狀。

痘瘡和麻疹都是胎毒所引起的。所謂的毒,其實就是火氣。痘瘡屬於少陽相火,陽氣旺盛,所以痘瘡又大又紅腫;麻疹屬於少陰君火,陰氣不足,所以麻疹又小又密集。心火旺盛會影響到肺,所以治療麻疹要以肺為主。凡是咳嗽,都是因為火氣在肺部燃燒;鼻涕清澈,是因為火氣熔化了肺部的津液;眼睛流淚,是肺部的熱傳到了肝。凡是會用手掐眉毛、眼睛、鼻子、臉頰的人,都是肺熱的症狀。

冬天出現溫熱的天氣最不吉利,常常會導致人民之間爆發疫病和瘡瘍。如果出現像斑疹一樣會傳染的疾病,可以提前服用湯藥或藥丸來解毒。

春天溫暖、夏天炎熱、秋天乾燥、冬天寒冷,這是四季的正常氣候。冬天應該寒冷卻反而溫暖,表示陽氣過早地外洩,火氣提早運行,人感受到這種氣候,到了來年春天一定會長出瘡疹。還沒出過痘瘡和麻疹的人,一定會因此感染而發病。雖然說是胎毒,但其實也都是因為感染了流行的疫氣。所以會出現一時之間傳染開來,大小症狀相似的情況。只要看到麻疹出現,就應該服用代天宣化丸來預防和解毒,可以讓毒徹底排出,不至於病得太嚴重。

麻疹出現必須先了解當年的氣候,如果輕易用發汗的方式會導致病情惡化。要觀察病人的體質虛實來決定治療方法,如果錯誤治療會損害身體的自然平衡,減少壽命。

麻疹剛開始發熱時,和傷寒的症狀很像,但麻疹的特徵是臉頰發紅、咳嗽、打噴嚏、流清涕、眼睛流淚、打呵欠、嗜睡,或有嘔吐腹瀉,或用手掐眉毛、眼睛、鼻子、臉頰。應該使用升麻葛根湯來治療,不可以當成傷寒,亂用發汗的藥物。如果用發汗的藥物會增加體內熱氣,導致流鼻血、咳血、咽喉腫痛、眼睛紅痛、煩躁不安、大小便不通;如果用瀉下的藥物會造成體內虛弱,導致腹瀉或便秘。經典說:「一定要先了解當年的氣候,不要破壞自然的平衡。」就是這個道理。

麻疹喜歡清涼,痘瘡喜歡溫熱,必須知道麻疹和痘瘡是不同的疾病。麻疹像幼苗一樣,痘瘡像果實一樣,如果沒有人了解它們之間的差異,把寒熱搞混就錯了。

麻疹喜歡清涼,痘瘡喜歡溫暖,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。然而麻疹剛開始發病時,也需要溫暖才能容易發出來,只要能把麻疹徹底發出來,毒就解了。而痘瘡必須先長出幼苗,然後長出花朵,最後結成果實,這樣毒才能解。但當痘瘡結成實時,如果太過溫熱,反而會潰爛難以收口,所以痘瘡後期也要清涼。因此治療痘瘡和麻疹,不能過熱也不能過寒,溫涼適宜,陰陽自然會調和,這樣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。

麻疹的毒素絕對不可以留在體內,只要出完毒就解了,不用擔心。如果腹中脹痛,表示邪氣還沒有消除,如果有喘氣急促、昏迷等症狀,性命就危險了。

麻疹最怕的就是無法順利發出來,只要能全部發出來,毒就解了。凡是麻疹發熱的時候,要審視當時的氣候是寒冷還是溫熱,用藥來幫助發疹。如果天氣很寒冷,用桂枝葛根湯來發疹;如果天氣很炎熱,用升麻葛根湯合人參白虎湯來發疹;天氣不冷不熱,用荊防敗毒散來發疹。如果遇到流行疫病,用人參敗毒散來發疹,外面可以用胡荽酒,用苧麻蘸酒擦遍全身,務必要讓麻疹趕快發出來。如果麻疹發不出來,反而腹中脹痛,氣喘急促,昏悶說胡話,就是死症。

如果麻疹過了應該發出來的時間還沒有發出來,表示毒素還潛伏在體內沒有發散出來。必須趕快用藥物幫助透發,不要拖延,以免讓臟腑受到煎熬。

發熱六七天之後,明明是麻疹的症狀,卻沒有發疹。這是因為皮膚太堅厚,毛孔閉塞,又或是因為受到風寒侵襲,或是曾經有過嘔吐腹瀉,所以麻疹潛伏在體內。這時要趕快用發表的藥劑,例如麻黃湯去掉杏仁,加上蟬蛻、升麻,外面用胡荽酒擦拭身體,幫助麻疹發出來。如果這樣還沒有排便,表示毒素很深,潛伏在體內沒有發出來,要用涼膈散加上牛蒡子來幫助發散。如果還是發不出來,就是死症了。(排便,指的是大便)。

肺像一把華麗的傘蓋,也是一個很嬌嫩的臟器,毒火蒸騰會消耗津液。如果出現咳嗽不斷、痰少,必須趕快用清潤的藥物來拯救乾燥的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