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幼集成》~ 卷六 (4)
卷六 (4)
1. 痘後餘毒證治歌
痘收靨後,忽見血證,大為危候。蓋鼻血出於肺,吐血出於胃,溺血出於小腸,便血出於大腸,皆由毒入於內,迫血妄行,急宜涼血地黃湯止之。服藥後血不止者,不治。
忽吐蛔蟲證已非,要知內熱又常飢。但聞食臭蟲斯出,嘔吐心煩蟲作威。
傷寒吐蛔,責之胃寒;痘證吐蛔,責之裡熱。由熱毒拂鬱於裡,又不能食,蟲無所養,但聞食臭即湧出者,宜黃連止蛔湯。
炎炎胃火成疳蝕,辛熱頻餐陽毒熾。牙齦臭爛怕穿腮,藥有神功休論值。
凡痘瘡後牙齦生瘡,時時出血,謂之牙宣;呼吸息臭,謂之息露。此走馬疳也。由熱在陽明、少陽,宜內服洗心散,外以蠶蛻散敷之。
如舌上生瘡,赤者謂之赤口瘡,此熱在心脾二經,內服洗心散,外用陰陽散敷之;其瘡白者,名白口瘡,又名鵝口瘡,此熱在心肺二經,亦服洗心散,外以朱礬散敷之。
食飲緣何不發肌,多因氣血兩相虧。和平丸散常宜服,偏熱偏寒愈見離。
凡兒素常肌肥,痘後羸瘦,雖能飲食,而不為肌膚,乃氣血虛故也。治之須兼陰陽,不可偏勝,偏陽則傷血,偏陰則傷氣,愈見乖離矣。陰日宜服參苓白朮散,陽日宜服當歸益榮丸。
痘後分明皮肉嬌,切宜保護在昏朝。風寒暑濕常宜避,洗拭構撾禍莫饒。痘後中虛食易傷,辛香生冷莫輕嘗。若貪口腹渾無忌,犯卻中和變內傷。
此二條言收後調理之法。在外也,皮膚薄嫩,易於感冒,若不避風寒暑濕,梳洗搏抬,則至於癰腫者有之,生瘡癬者有之;在內也,腸胃並弱,難於克化,若不分生熟軟硬、寒熱涼溫,任意食之,則成脹滿者有之,至於瀉痢者亦有之。可不慎歟!
白話文:
痘後餘毒證治歌
痘疹結痂脫落後,如果忽然出現流血的症狀,這可是非常危險的徵兆。鼻血是因為肺部問題,吐血是因為胃部問題,尿血是因為小腸問題,大便出血是因為大腸問題,這些都是因為毒素侵入體內,迫使血液不正常地流動。這時要趕快服用涼血地黃湯來止血,如果服藥後血還止不住,那就沒救了。
突然吐出蛔蟲,代表病情不單純,要明白這是因為體內有熱,而且常常感到飢餓。如果聞到食物的臭味就吐蟲,還會感到噁心、心煩,這都是蟲在作怪。
傷寒引起的吐蛔蟲,是因為胃部虛寒;痘疹引起的吐蛔蟲,是因為體內有熱。這是因為熱毒鬱積在體內,又沒辦法進食,蟲沒有東西吃,所以只要聞到食物的臭味就會跑出來。這時要服用黃連止蛔湯。
胃火旺盛,形成疳蝕,如果又常常吃辛辣燥熱的東西,會讓熱毒更加嚴重。牙齦會潰爛,甚至怕會穿到臉頰,這時用藥會有奇效,不要在意花多少錢。
凡是痘瘡癒合後牙齦長瘡,常常出血的,叫做牙宣;呼吸有臭味的,叫做息露,這都是走馬疳。這是因為熱邪在陽明和少陽經,要內服洗心散,外敷蠶蛻散。
如果舌頭上長瘡,紅色的叫做赤口瘡,這是因為熱在心經和脾經,要內服洗心散,外敷陰陽散。如果長的是白色的瘡,叫做白口瘡,又叫做鵝口瘡,這是因為熱在心經和肺經,也要服用洗心散,外敷朱礬散。
為什麼食物吃下去卻不能長肌肉,大多是因為氣血兩方面都虧損。應該常常服用和平丸散,如果身體偏熱或偏寒,治療方法會更不一樣。
一般來說,小孩子本來很胖,痘疹之後卻變得瘦弱,雖然能吃東西,但是肌肉卻長不出來,這就是因為氣血虛弱的緣故。治療時必須同時調理陰陽,不可以偏重一方,偏陽會傷血,偏陰會傷氣,這樣會讓病情更加糟糕。陰虛的日子要服用參苓白朮散,陽虛的日子要服用當歸益榮丸。
痘疹痊癒後皮膚和肌肉都很嬌嫩,要特別注意在早晚保護好。風寒暑濕都要盡量避開,不要洗澡、擦拭和抓撓,以免引發禍患。痘疹痊癒後身體虛弱,容易因為飲食不當而受傷,辛辣、香濃、生冷的食物都不要輕易嘗試。如果貪圖口腹之慾,毫無禁忌,就會破壞身體的平衡,導致內傷。
這兩條說明了痘疹痊癒後的調養方法。在外,皮膚薄嫩,容易感冒,如果不避開風寒暑濕,梳洗擦拭,就可能會長癰腫,或是生瘡癬。在內,腸胃虛弱,難以消化,如果不區分食物的生熟軟硬、寒熱涼溫,隨意吃喝,就可能會導致腹脹,甚至拉肚子。這能不謹慎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