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復正

《幼幼集成》~ 卷五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1)

1. 起發證治歌

(凡二十六首,共五十方)

起發出來無定期,庸常計日強猜疑。不知毒氣分深淺,妄執方書只補脾。

時俗醫云:三日發熱,三日出形,三日起發。此鄙論也。蓋毒氣有深淺,元氣有厚薄,出之先後,壯亦因之,大抵不出五六日間。彼毒淺氣厚者,其起發常易;毒深氣薄者,至五六日始壯者有之,未可以常期准也。

俗醫見其起發之遲,不認毒之淺深,概謂正氣不足,妄用補脾之劑,殊不知曾因吐瀉不能食者,補脾以助長可也;若無吐瀉能食,六根堅固,復用補藥,不免黨邪為害,非徒無益,而反害之。

起發如期貴適從,過猶不及類皆凶。先期痘出充膚腠,過後斑瘡腹裡壅。

凡痘瘡起發,只在六七日,謂之得中,蓋自發熱算起,正當六七日也。如未及期而驟發,此毒火太甚,榮衛氣虛,直犯清道而出,謂之邪氣太過。法當固表解毒,以防癢塌之變,宜黃耆芍藥湯。

如過六七日不起發,此臟腑虛弱,毒留於中,壅塞不出,謂之正氣不及。法當托裡解毒,以防倒陷乾黑之變,宜內托護心散。

出形已定視根窠,紅活充肥氣象和。倘若青干兼紫黑,急宜解托勿蹉跎。

凡痘出現已盡,時當起發,僅視根窠,以決輕重。如形充滿,色紅潤,此氣血和暢,毒氣發越,大吉之兆,不須服藥;若形扁而塌,色枯而黑,此氣血多滯,毒氣壅遏不能起,急用解毒托裡之藥,用十宣散內托之。

痘出稀疏正得宜,如斯平順不須醫。若然稠密休輕易,解毒常常慮險危。

凡痘出稀少,不須服藥。若稠密,其毒必盛,防氣血不足,起發不透,漸生變易。

當服解毒托裡散。服藥之後,紅活光壯,此氣血內實,毒不能留,即止後服;如服後病勢淹延,此邪氣盛、正氣虛,不能成就,宜屢服之;如服此藥當起不起,此必有變,不可治之,反取怨尤也。

乳郭充肥完且堅,色多蒼蠟或紅鮮。如逢破損多囂薄,縱有良方恐莫延。

凡痘乳郭充實,皮囊堅厚,以指擦之,堅實不破,其色蒼蠟而紅活,皆順證也,不喜乾燥,淫濕。若瘡雖紅鮮,反乾燥而不充肥,此火甚而血不足,宜輕清之劑退火涼血,用四物快斑湯。

如瘡充肥而帶濕淫,此濕盛而氣不足,宜利濕補氣兼風藥治之,蓋風能勝濕故也,四物快斑湯。

如瘡紅活充肥,以指擦之隨破,此名皮嫩瘡,破後必癢塌不合治,宜大補快斑湯。

如當起發,如浮囊空殼,如蠶之殼,麥之麩,皮中無水色者,此血氣俱虛,用大補快斑湯治之。用藥後,若轉而潤澤,中涵水色者可治;否則,癢塌悶亂,叫哭而死矣。

形色須教著意觀,紫紅實熱白虛寒。倘然錯認分毫處,咫尺雲泥禍害端。

凡痘瘡起發,須諦觀形色,以定重輕吉凶。如根窠紅潤,頂蒼蠟色者上吉,根窠紅,頂灰白色者次之;根窠赤,頂亦赤而帶豔者,此火勝,用解毒瀉火湯清之。服藥色退者生,不退者凶。

白話文:

[起發證治歌]

痘疹發作沒有固定的時間,庸醫常常每天計算、強行猜測。他們不知道毒氣有深淺之分,只知道照著書本用補脾的藥。

當時的醫生說:「三天發熱,三天出現痘形,三天開始發作。」這是很淺薄的說法。因為毒氣有深淺,元氣有強弱,出疹子的先後和快慢,也會因此而不同。一般來說,發病時間不會超過五六天。毒淺元氣足的人,發作通常比較快;毒深元氣弱的人,可能要到五六天才會明顯發作,不能用固定的時間來判斷。

庸醫看到發作遲緩,不考慮毒氣深淺,就認為是正氣不足,隨意用補脾的藥。殊不知,如果病人因為吐瀉而不能進食,需要補脾來幫助恢復;但如果沒有吐瀉、能正常吃飯、身體各方面都強壯,再用補藥,反而會助長邪氣,不僅沒有幫助,反而有害。

痘疹發作如期出現最為適宜,太快或太慢都不好。太早出疹,會造成皮膚表面的問題;太晚出疹,則會導致疹子憋在體內。

一般來說,痘瘡發作的時間在六七天左右,這被認為是恰到好處。從發熱開始算起,正好是六七天。如果還沒到時間就突然發作,說明毒火太旺、正氣虛弱,直接從體表發出來,這是邪氣過盛。應該用固表解毒的方法,防止痘疹潰爛,可以服用黃耆芍藥湯。

如果超過六七天還沒發作,說明臟腑虛弱,毒氣留在體內,阻塞而無法發出,這是正氣不足。應該用托裡解毒的方法,防止痘疹內陷變成乾黑,可以服用內托護心散。

痘形完全出現後,要觀察痘根的情況,痘形飽滿紅潤,是氣血和諧、毒氣發散的好現象。如果痘形扁塌、顏色枯黑,則是氣血阻塞、毒氣無法發散,要趕快用解毒托裡的藥,比如十宣散。

痘疹稀疏是最好的情況,這種情況可以不用吃藥。如果痘疹過於密集,說明毒氣太盛,要注意氣血是否不足,發作是否不順利,可能會產生變化,要服用解毒托裡散。服藥後,如果痘疹變得紅潤飽滿,說明氣血充足,毒氣無法停留,就可以停止服藥。如果服藥後病情沒有好轉,說明邪氣太盛、正氣太虛,無法好轉,要繼續服藥。如果服藥後痘疹該發不發,則病情可能會有變化,無法治療,不要強行治療,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。

痘疹的根基飽滿堅實,顏色呈淡黃色或鮮紅色。如果出現破損、薄弱的情況,就算有良方也可能無法救治。

痘疹的根基飽滿,表皮堅韌,用手擦拭不會破,顏色呈淡黃色或紅潤,都是順利的現象。不喜歡乾燥或過於濕潤的情況。如果痘疹紅潤但乾燥不飽滿,說明火氣太盛、血氣不足,應該用清淡的藥物來退火涼血,比如四物快斑湯。

如果痘疹飽滿但有濕潤滲液,說明濕氣太盛、氣血不足,要用利濕補氣的藥物,配合祛風的藥物來治療,因為風能勝濕,也可以用四物快斑湯。

如果痘疹紅潤飽滿,但用手擦拭容易破裂,這說明皮膚太嫩,破裂後容易潰爛不癒,要用大補快斑湯。

如果痘疹發作的時候,如同空囊、蠶殼、麥麩一樣,皮內沒有水分,說明氣血嚴重不足,要用大補快斑湯治療。用藥後如果痘疹變得潤澤、有水分,則可以治療;否則,可能會出現潰爛、悶亂、哭鬧甚至死亡。

痘疹的形狀和顏色很重要,紫紅色說明是實熱證,白色說明是虛寒證。如果判斷錯誤,差之毫釐,則可能造成天壤之別的禍患。

觀察痘疹的形狀和顏色,可以判斷病情輕重吉凶。如果痘根紅潤、頂部呈淡黃色,這是最好的;如果痘根紅潤、頂部呈灰白色,則次之;如果痘根和頂部都呈紅色,而且很豔麗,說明火氣太盛,要用解毒瀉火湯來清除。服藥後如果顏色消退,則病情好轉,如果沒有消退,則病情凶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