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復正

《幼幼集成》~ 卷一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2)

1. 入方

方見前。此加漂白朮、雲茯苓,減去生地黃。

鼠黏子湯,治痘出咽喉作痛。

鮮射干,芽桔梗,淨連翹,牛蒡子,生甘草

水煎,入竹瀝和勻服。

一聖散,苦參不拘多少,切片略焙乾,研為細末,每用一二分,吹之甚效。若不早治,咽瘡煩躁,吸門腫塞,水入則嗆,食入則嘔,咽啞失聲,救之遲矣。

黃柏膏,治出痘預護其眼,免致痘瘡入目。

厚川柏(一兩),粉甘草(一兩)

二味研為細末,用新綠豆五合,新汲水三碗,浸豆一晝夜,去豆,入紅花一兩煮之,其水約減二盞,又去紅花,然後入前二末,慢火熬成膏,每用敷眼胞上下厚塗之,則痘瘡不入眼矣。

蟬花散,治痘出兩目腫閉,多生眵淚。此非封眼之時,急治。

淨蟬蛻,密蒙花,酒黃連,當歸尾,淮木通,草龍膽,北柴胡,正川芎,黑梔仁,北防風,白豆蔻

淡竹葉十片為引,水煎,熱服。

荊防解毒湯,治痘出夾斑夾疹。

官揀參,北防風,荊芥穗,枯黃芩,牛蒡子,淨知母,川黃柏,生甘草,潤玄參,綠升麻,熟石膏,淨連翹

淡竹葉為引,水煎服。服此斑疹仍不消者,不治。

清風去火化毒湯,治痘初出,風熱作癢,表未解也,非癢塌之謂。

北防風,綠升麻,杭白芍,柳桂枝,荊芥穗,粉乾葛,牛蒡子

淡竹葉為引,水煎服。

清金瀉火湯,治痘出口中腥臭之氣衝人,謹防肺癰。

淨知母,懷生地,枯黃芩,熟石膏,芽桔梗,黑梔仁,杭麥冬,紫菀茸,淮木通,天花粉,生甘草

鮮桑葉七片為引,水煎,竹瀝對服。

白話文:

[入方]

這個處方和之前的相同。只是要加入漂白過的白朮和雲茯苓,並減去生地黃。

鼠黏子湯,治療出痘時咽喉疼痛。

使用新鮮的射干、嫩桔梗、乾淨的連翹、牛蒡子、生甘草。加水煎煮,加入竹瀝攪拌均勻後服用。

一聖散,用苦參不論多少,切片稍微烘乾,磨成細粉,每次用一到二分吹入患處,效果很好。如果不及早治療,咽喉長瘡會引起煩躁,咽門腫脹堵塞,喝水會嗆到,進食會嘔吐,咽喉沙啞失聲,等到這個時候才來救治就太遲了。

黃柏膏,用來預防出痘時保護眼睛,避免痘瘡長到眼睛裡。

使用厚川黃柏(一兩)、粉甘草(一兩)。將這兩味藥磨成細末,用新綠豆五合,新打的井水三碗,浸泡綠豆一整天,去掉綠豆,放入紅花一兩煮,煮到水剩下約兩碗,再去掉紅花,然後加入之前的兩種藥末,用小火熬成膏狀。每次取用塗抹在眼瞼上下,厚厚地塗上一層,這樣痘瘡就不會長到眼睛裡了。

蟬花散,治療出痘時眼睛腫脹閉合,並產生大量眼屎。這並不是應該封住眼睛的時候,要趕緊治療。

使用乾淨的蟬蛻、密蒙花、酒黃連、當歸尾、淮木通、草龍膽、北柴胡、正川芎、黑梔仁、北防風、白豆蔻。用淡竹葉十片作為藥引,加水煎煮,趁熱服用。

荊防解毒湯,治療出痘時夾雜斑疹。

使用官揀人參、北防風、荊芥穗、枯黃芩、牛蒡子、淨知母、川黃柏、生甘草、潤玄參、綠升麻、熟石膏、淨連翹。用淡竹葉作為藥引,加水煎煮服用。服用此藥後斑疹仍然沒有消退,就無法醫治了。

清風去火化毒湯,治療出痘初期,因風熱而發癢,這是表症還沒有解除,並不是癢而潰爛的意思。

使用北防風、綠升麻、杭白芍、柳桂枝、荊芥穗、粉葛根、牛蒡子。用淡竹葉作為藥引,加水煎煮服用。

清金瀉火湯,治療出痘時口中散發腥臭的氣味,要小心預防肺癰。

使用淨知母、懷生地、枯黃芩、熟石膏、嫩桔梗、黑梔仁、杭麥冬、紫菀茸、淮木通、天花粉、生甘草。用新鮮的桑葉七片作為藥引,加水煎煮,加入竹瀝一起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