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幼集成》~ 卷一 (19)
卷一 (19)
1. 一審顏色苗竅知表裡之寒熱虛實
夏禹鑄曰:望聞問切,固醫家之不可少一者也,在大方脈則然,而小兒科惟以望為主,問繼之,聞則次,而切則無矣。經云:切而知之之謂巧(夫小兒以脈未全,切之無可切,而巧亦無所用其巧,)問而知之之謂工(小兒於未言時,問之無可問,即於能言者問之,多不以實對,是問不必問,而工亦無所有其工,)聞而知之之謂聖(小兒初病時,聲音或不失其常,至病久而氣喪,氣喪而聲失,聞之無可聞,而聖又何所見其聖。
白話文:
夏禹鑄說:觀察、詢問、傾聽、把脈,這四項是醫家不可或缺的診斷方法,在大方脈診斷中,這四項都很重要,而在小兒科中,則以觀察為主,詢問為輔,傾聽次之,把脈就不需要了。經典上說:通過把脈可以知道病情,這叫做巧妙。(但是小兒的脈搏尚未完全發育,把脈也沒有什麼可把的,巧妙也就無用武之地了。)通過詢問可以知道病情,這叫做精通。(小兒在不會說話的時候,問他們也沒有什麼可問的,即使是會說話的孩子,問他們也大多不會如實回答,所以問診沒有必要,精通也就沒有用武之地了。)通過傾聽可以知道病情,這叫做高明。(小兒剛生病時,聲音可能還沒有失去常態,等到病情久了,元氣喪失,元氣喪失了聲音就失去了常態,聽起來也沒有什麼可聽的,高明也就沒有用武之地了。)
)況書曰:哭聲不響赴陰君,而亦有不赴陰君者何?無非疑其聲而不得肺之絕與不絕故也,吾故曰以望為主。曰:五臟之屬,體隱而理微,望從何處?曰:體固隱矣,而發見於苗竅顏色之間者,用無不周;理固微矣,而昭著於四大五官之外者,無一不顯。《中庸》所謂費而隱微之顯著,不可引之相發明哉?故小兒病於內,必形於外,外者內之著也。望形審竅,自知其病,按病用藥,見效之速,未有不如響之應聲者。
白話文:
《況書》說:嬰兒的哭聲突然停止,是陰間使者到來的徵兆,但也有哭聲不停止的情況,這是為什麼呢?無非是懷疑哭聲是否停止,不知肺氣是否已經絕息或未絕。因此,我建議以觀察形態為主。
有人問:「五臟(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)隱藏在體內,而且理據微小,要怎麼從形體上觀察呢?」
我回答:「各臟腑雖然隱藏在體內,但卻會在面部、皮膚、孔竅、面色等方面體現出來,發用無一不周全。雖然道理微小,但在四肢、五官等外部表現出來,無一不顯著。《中庸》中說到隱微的東西,會顯著地表現出來,難道這兩句話不能相互印證嗎?
所以,嬰兒內臟有病,必定會表現在形體上,形體是內臟顯現出來的結果。觀察形體,審視孔竅,就能瞭解病情,根據病情用藥,藥到病除,藥效就像聲音對應回聲一樣迅速。
內有臟,曰心、曰脾、曰肺,曰腎、曰肝,五臟不可望,惟望五臟之苗與竅。舌乃心之苗,紅紫,心熱也;腫黑,心火極也;淡白,虛也。鼻準與牙床乃脾之竅,鼻紅燥,脾熱也;慘黃,脾敗也;牙床紅腫,熱也;腋爛,胃火也。唇乃脾之竅,紅紫,熱也;淡白,虛也;黑者,脾將絕也。
白話文:
體內有五臟:心、脾、肺、腎、肝,五臟不能直接看到,只能觀察五臟的苗與竅。舌頭是心的苗,紅紫,說明心熱;腫黑,說明心火極盛;淡白,說明心虛。鼻準和牙牀是脾的竅,鼻子發紅乾燥,說明脾熱;慘黃,說明脾敗;牙牀紅腫,說明脾熱;腋下生瘡,說明胃火。嘴脣是脾的竅,紅紫,說明脾熱;淡白,說明脾虛;黑,說明脾將絕症。
口右扯,肝風也;左扯,脾之痰也,鼻孔肺之竅,乾燥,熱也;流清涕,寒也。耳與齒乃腎之竅,耳鳴,氣不和也;耳流膿,腎熱也;齒如黃豆,腎氣絕也。目乃肝之竅,努視而睛轉者,風也;直視而睛不轉者,肝氣將絕也。
白話文:
如果嘴歪到右邊,那是肝氣所致;如果嘴歪到左邊,那是脾的痰症。鼻孔是肺的竅穴,鼻孔乾燥的話是熱證;如果流清涕,那是寒證。耳朵和牙齒是腎的竅穴,如果耳朵內鳴響,那是氣血不和平;如果耳朵流膿,那就是腎熱;如果牙齒像黃豆般大,那是腎氣虛竭。眼睛是肝的竅穴,如果瞪眼時瞳孔轉動,代表風邪作亂;如果直盯著看時,瞳孔不會轉動,是肝氣將要斷絕。
以目分言之,又屬五臟之竅:黑珠屬肝,純見黃色,凶證也;白珠屬肺,色青,肝風侮肺也,淡黃色,脾有積滯也,老黃色,乃肺受濕熱證也;瞳人屬腎,無光彩又兼發黃,腎氣虛也。大角屬大腸,破爛,肺有風也;小角屬小腸,破爛,心有熱也。上胞屬脾,腫則脾傷也;下胞屬胃,青色,胃有風也;睡而露睛者,脾胃虛極也。
白話文:
從眼睛來判斷疾病,眼睛又屬於五臟竅,黑色眼珠屬肝,如果眼珠純見黃色是兇險的徵兆;白色眼珠屬肺,眼珠顏色發青是肝風侵犯肺臟,眼珠淡淡黃色是脾臟有積滯,眼珠老黃色是肺臟受濕熱證;瞳孔屬腎臟,瞳孔無光彩又兼發黃,是腎氣虛的表現。眼角屬大腸,眼角破爛是肺臟有風;小眼角屬小腸,眼角破爛是心臟有熱;上眼皮屬脾臟,腫脹則脾臟受傷;下眼皮屬胃,下眼皮發青色是胃中有風;睡覺時眼睛睜著,是脾胃虛弱到了極點。
面有五位,五臟各有所屬:額屬心,離火也;左腮屬肝,震木也;右腮屬肺,兌金也;口下屬腎,坎水也;鼻準屬脾,坤土也。五臟里也,六腑表也。小腸心之表,小便短黃澀痛,心熱也;清長而利,心虛也。胃乃脾之表,唇紅而吐,胃熱也;唇慘白而吐,胃虛也;唇色平常而吐,作傷胃論。
白話文:
面部有五個部位,五臟各有其歸屬:
- 額頭屬心,是離火。
- 左臉頰屬肝,是震木。
- 右臉頰屬肺,是兌金。
- 嘴巴下方,屬腎,是坎水。
- 鼻準屬脾,是坤土。
五臟屬於裡,六腑屬於表。
- 小腸是心的表裡,如果小便短黃澀痛,表示心熱;清長而利,表示心虛。
- 胃是脾的表裡,如果嘴脣紅潤而嘔吐,表示胃熱;嘴脣慘白而嘔吐,表示胃虛;嘴脣顏色正常而嘔吐,按照傷胃的理論診治。
大腸肺之表,閉結,肺有火也;肺無熱而便秘,血枯也,不可攻下;脫肛,肺虛也。膽乃肝之表,口苦,膽火也;聞聲作驚,肝虛也,膀胱腎之表,筋腫筋痛,腎之寒氣入膀胱也。面有五色:一曰紅,紅病在心,面紅者熱;一曰青,青病在肝,面青者痛;一曰黃,黃病在脾,面黃者脾傷;一曰白,白病在肺,面白者中寒,一曰黑;黑病在腎,面黑而無潤色,腎氣敗也。望其色,若異於平日,而苗竅之色,與面色不相符,則臟腑虛實無有不驗者也。
白話文:
大腸是肺的表面,大便不通,是肺有火氣;肺沒有熱氣但是大便不通暢,是血虛,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;痔瘡脫垂,是肺虛;膽是肝的表面,口苦,是膽火;聽到聲音就受到驚嚇,是肝虛;膀胱是腎的表面,筋脈腫脹疼痛,是腎的寒氣進入膀胱;臉上出現五種顏色:一種是紅色,紅色代表疾病在心,臉紅的人是熱病;一種是青色,青色代表疾病在肝,臉青的人是疼痛;一種是黃色,黃色代表疾病在脾,臉黃的人是脾臟受傷;一種是白色,白色代表疾病在肺,臉白的人是受了寒;一種是黑色,黑色代表疾病在腎,臉黑而沒有光澤,是腎氣敗壞。觀察臉色,如果與平常不同,而且手、腳掌的顏色與臉色不符,那麼臟腑的虛實情況就會顯露無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