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幼集成》~ 卷一 (16)
卷一 (16)
1. 勿輕服藥
初誕之兒,未可輕藥。蓋無情草木,氣味不純,原非嬌嫩者所宜,且問切無因,惟憑望色。粗疏之輩,寒熱二字且不能辨,而欲其識證無差,未易得也。凡有微疾,不用倉忙,但令乳母嚴戒油膩葷酒,能得乳汁清和,一二日間,不藥自愈。所謂不藥為中醫,至哉言也!每見愚人,兒稍不快,即忙覓醫,練達者或不致誤,疏略者惟以通套驚風藥治之。此無事之中生出有事,伐及無辜,病反致重。
父母見其無效,是必更醫,卒無善手,相與任意揣度:曰風、曰痰、曰驚、曰熱?前藥未行,後藥繼至,甚至日易數醫,各為臆說,湯丸疊進,刻不容緩。嗟乎,藥性不同,見識各異,嬌嫩腸胃,豈堪此無情惡味擾攘於中!不必病能傷人,而藥即可以死之矣。予每見不聽勸戒,雜藥妄投者,百無一救,哀哉!
馮楚瞻曰:凡為幼科,猶宜參看方脈諸書。蓋幼稚名曰啞科,疾病痛苦,勿能告人,全賴治者細心詳察。況幼科諸書,理淺言略,難明病源。惟以小兒不節飲食為執見,最重消磨。更以純陽之子為定論,恣投寒苦。孰知易停滯者,脾氣必虛,若圖見小效於目前,則便遺大害於日後。
況芽兒易虛易實,言虛者,正氣易於虛也;言實者,邪氣易於實也。然邪湊之實,必乘正氣之虛,若不顧正氣之虛,惟逐邪氣之實,其有不敗者幾希!如寒傷榮也,但溫養榮陰;風傷衛也,惟辛調衛氣。但使榮衛和平而宣行,則客邪不攻而自散。使正氣自行逐賊,則邪退而正氣安然,如浮雲一過,天日昭明也;若專投與氣血無情之猛劑,客邪雖散,正氣亦傷,乘虛之邪,將接踵而至矣。
豈知正氣不至空虛,邪必不能湊而為實!至於云純陽者,以無陰而謂,乃稚陽耳,其陽幾何?陰氣未全,而覆敗其陽,將何以望其生長耶?況天地之氣化日薄,男女之情性日漓,幼稚之稟受日弱。有稟父之氣不足者,多犯氣虛中滿;有稟母之陰血不足者,多犯陰虛發熱。患痘則多犯腎虛內潰之證。
此皆先天不足所致,近來比比皆然,若徒效上古克削寒涼,如肥兒丸、蘆薈丸之類,則千中千死,莫能挽也。至云小兒陽火有餘,不知火之有餘,實由水之不足,壯水以制陽光,先賢至論,服寒涼百不一生,古哲格言。以不生之藥,投欲生之兒,心何忍哉!凡小兒脾胃自能消穀,今偶有停滯,則脾胃受傷,只健其脾胃,而谷自化矣。
故方有助脾消化,推蕩穀氣者,有稟命門火衰,生火補土者,有一消一補者,有以補為消者,誠恐寬一分即耗一分元氣也。夫人有生,惟此一氣,易虧難復,何可輕耗?況幼稚之稟,尤為易虧。惟必根究先天之薄弱,而從方脈諸書,求源探本以為治,斯能補救當代赤子元氣於後天,便亦培植後代赤子元氣於先天,而壽世於無疆矣。
若徒宗上古幼科淺略方論,則猶灌溉樹木者,不顧根本,而惟灑潤枝葉,欲望其生長,未之有也,而況復加劃削者乎!
白話文:
新生兒的身體很嬌弱,不可以隨便用藥。因為無情的草木藥材,氣味並不純粹,原本就不適合嬌嫩的嬰兒服用。而且沒有診脈的條件,只能通過觀察氣色來判斷病情。粗心大意的人,連寒和熱兩種病症都分辨不清,要他們準確判斷病情,是很難的。嬰兒如果只是有點小毛病,不用太過慌張,只要讓哺乳的母親嚴格戒除油膩葷腥和酒,讓乳汁清淡平和,一兩天內,不用吃藥也能自己痊癒。所謂「不藥而癒」才是中醫的精髓,這句話說得太好了!
常常看到愚昧的人,嬰兒稍微有點不舒服,就急著找醫生。醫術高明的或許不會誤診,但那些醫術不精的,往往只用通用的驚風藥來治療。這樣無事生事,反而會傷害無辜的嬰兒,使病情加重。
父母見藥沒效,一定會再換醫生,但往往找不到好醫生,只能隨意猜測病情:說是風、是痰、是驚嚇、還是發熱?前一個醫生開的藥還沒吃完,後一個醫生的藥又送來了,甚至一天換好幾個醫生,各自有不同的說法,湯藥丸劑不停地給嬰兒灌下去,一點也不敢耽誤。唉!藥性不同,醫生的見解也不同,嬰兒嬌嫩的腸胃,怎麼能承受這些無情的藥物不斷地折騰!就算病沒有害死人,藥也可能害死人了。我常常看到那些不聽勸告,隨便亂用藥的人,幾乎沒有一個能救活的,真是可悲啊!
馮楚瞻說:凡是治療幼兒疾病的醫生,更應該參考研究各科醫書。因為嬰幼兒被稱為「啞科」,生病痛苦都不能說出來,完全要靠醫生仔細觀察診斷。而且幼科的醫書,道理淺顯,文字簡略,很難明白病因。一般都認為小孩子是因為飲食不節制才生病,最重視消食化積,又以小孩是「純陽之體」為定論,隨意投用寒涼藥。殊不知容易食積停滯的,往往是脾胃虛弱的表現,如果只圖眼前的療效,就會留下後患。
而且幼兒的身體容易虛弱,也容易產生實證。所謂的「虛」,是指正氣容易虛弱;所謂的「實」,是指邪氣容易侵入。然而邪氣之所以能入侵,一定是趁著正氣虛弱的時候。如果只顧著驅除邪氣,而不顧正氣的虛弱,那很少有不失敗的。像是寒邪傷到營血,就應該溫養營血;風邪傷到衛氣,就應該用辛味藥來調和衛氣。只要營衛和諧通暢,邪氣自然會消散。讓正氣自己去驅逐邪氣,那麼邪氣就會退去,正氣就會安穩,就像浮雲散去,太陽自然光明。如果專門投用那些對氣血無情的猛藥,邪氣雖然散了,正氣也受損了,這樣就容易讓邪氣再次入侵。
要知道,正氣如果不虛弱,邪氣就無法侵入。至於說小孩子是「純陽之體」,那是因為他們沒有陰氣,只是陽氣比較稚嫩而已,他們的陽氣又能有多少呢?陰氣還沒完全形成,就去傷害他們的陽氣,還怎麼期望他們能健康成長呢?況且現在天地間的陽氣日漸衰弱,男女之間的情慾也日益淡薄,嬰幼兒的稟賦也越來越弱。有的嬰兒,因為父親的精氣不足,容易出現氣虛腹脹;有的嬰兒,因為母親的陰血不足,容易出現陰虛發熱。患痘疹的,也多是腎虛內陷的症狀。
這些都是先天不足造成的,現在這種情況比比皆是。如果還像古代那樣,使用苦寒的藥物來克伐,比如肥兒丸、蘆薈丸之類的,那就會導致十之八九都死亡,根本沒辦法挽救。至於說小兒陽火有餘,卻不知道陽火的亢盛,實際上是因為陰液不足。壯大陰液來制約陽氣,這是古人的至理名言。服用寒涼藥,幾乎沒有能活下來的,這是古代哲人的格言。用使人死亡的藥,來給想要活下去的嬰兒服用,內心怎麼能忍受呢!小兒的脾胃本來就能消化食物,現在偶爾出現食積停滯,那是脾胃受損了,只要健壯脾胃,食物自然能消化。
所以,方劑中有的用來幫助脾胃消化,推動食物運化的;有的用來補益命門的火,來生養脾土的;有的是一面消食一面補益的;有的則是用補益來達到消食的目的。實在是害怕寬鬆一分,就耗損一分元氣。人活著就靠這一口氣,氣容易虧損,卻難以恢復,怎麼能輕易耗損它呢?更何況嬰幼兒的稟賦,尤其容易虧損。必須深入探究他們先天稟賦的虛弱,並且從各科醫書中,追根溯源來治療,這樣才能補救當代嬰兒的後天元氣,也能夠培養後代嬰兒的先天元氣,這樣才能長久地守護他們的健康。
如果只是遵循古代幼科那些淺顯的方論,就好比給樹木澆水,不顧根本,只在枝葉上灑水,還想要它們生長,是不可能的,更何況還加以砍伐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