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幼集成》~ 卷一 (15)
卷一 (15)
1. 臍證簡便方
小兒初生犯撮口臍風、荷包風,鵝口風等項,並齒根邊生白點,名馬牙,啼哭不吮乳,即看口內堅硬之處,或牙根邊白點,將針挑破出血,濃煎薄荷湯,磨京墨調勻,以指攪過,再以產母亂髮蘸墨,滿口搽之;仍用新青布蘸溫水展口,即愈。
小兒臍風撮口,用完全生蔥二根,搗爛取汁,又以直殭蠶三個,炒去絲,研極細末,以蔥汁調勻,塗母乳頭上。令兒吮之,或灌兒口內亦可。
小兒臍風撮口,以艾葉燒灰填臍上,以帛縛之;若臍帶已落,用蒜切薄片,貼臍上,以艾火灸之,候口中有艾氣,立愈。
小兒噤風,初生口噤不乳,蟬蛻十四枚,全蠍去尾毒,洗去鹽泥十四枚,炒乾為細末,入輕粉三分。每用一匙,乳汁調灌。
小兒撮口,但看舌上有瘡如粟米者是也。以蜈蚣炙焦,研末敷瘡上。
撮口噤風,面黃色,氣喘,聲不出,由胞氣挾熱,流毒心脾,故令舌強唇青,撮口發噤,用直殭蠶二枚,去嘴,略炒為末,蜜調,納兒口中。
小兒十日內,口噤不乳,取大蜘蛛一枚,去足,炙焦,研細末,入豬乳一小杯和勻。分作三次,徐徐灌之,神效無比。
小兒臍瘡出血及膿,用海螵蛸、胭脂共為末,以油潤瘡,乃搽藥。
白話文:
嬰兒剛出生如果患有撮口臍風、荷包風、鵝口瘡等疾病,以及牙齦邊長出白色小點,俗稱馬牙,會哭鬧不吸奶。這時要檢查嬰兒口內是否有堅硬的地方,或是牙齦邊是否有白點,用針挑破讓它出血。然後用濃煎的薄荷湯,加入磨好的京墨調勻,用手指攪拌後,再用產婦的亂髮沾墨,塗滿嬰兒口中。接著用新的青布沾溫水擦拭口部,就會痊癒。
嬰兒臍風導致撮口,可以用完整的生蔥兩根,搗爛取汁,再將直殭蠶三個,炒過去除絲,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蔥汁調勻,塗在母親的乳頭上,讓嬰兒吸吮,或是直接灌入嬰兒口中也可以。
嬰兒臍風導致撮口,可以用艾葉燒成灰,填在肚臍上,用布綁住。如果臍帶已經脫落,就用蒜切成薄片,貼在肚臍上,用艾草點火灸,等到口中有艾草的氣味,就會立刻痊癒。
嬰兒得了噤風,剛出生時嘴巴緊閉無法吸奶,可以用蟬蛻十四個,全蠍去掉尾部的毒,洗去鹽泥十四個,炒乾後磨成細末,加入輕粉少許。每次用一匙,用乳汁調勻後灌入。
嬰兒撮口,只要看舌頭上有像小米一樣的瘡就是。用蜈蚣烤焦後,磨成粉末敷在瘡上。
撮口噤風,臉色發黃,呼吸急促,發不出聲音,是因為胎氣夾帶熱毒,流竄到心脾,所以導致舌頭僵硬、嘴唇發青,撮口發噤。可以用直殭蠶兩個,去除嘴部,稍微炒過後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勻,放入嬰兒口中。
嬰兒十天內,嘴巴緊閉無法吸奶,取一隻大蜘蛛,去除腳,烤焦後,磨成細末,加入少量豬乳調勻。分三次,慢慢灌入,效果非常好。
嬰兒肚臍的瘡出血或流膿,用海螵蛸、胭脂一起磨成粉末,用油滋潤瘡口,然後塗上藥粉。
2. 初生護持
嬰兒初生,肌膚未實,宜用舊絮護其背,亦不可太暖。更宜數見風日,則血氣剛強,肌肉緻密;若藏於重幃密室,或厚衣過暖,則筋骨軟脆,不任風寒,多易致病。衣衫當隨寒熱加減,但令背暖為佳,亦勿令其汗出,恐致表虛,風邪易入。乳哺亦不宜過飽,所謂忍三分飢,吃七分飽,頻揉肚,少洗澡,皆至言也。
又須令乳母預慎六淫七情,蓋兒初生,藉乳為命。善為乳母者,夏不欲熱,熱則致兒吐逆;冬不欲寒,寒則致兒咳嗽。怒乳則上氣顛狂,醉乳則身熱腹痛。新房而乳,則瘦瘠交脛不能行,新浴而乳,則發吐傷神。冷熱不調,停積胸膈,結為痰飲,遂成壯熱,壯熱不已,乃成風癇。
兒啼未停,劇以乳哺,氣逆不消,因成乳癖;有孕而乳,致兒黃瘦,肚大腳小,名曰魃音忌病。總之,乳母能慎寒暑、恚怒、厚味炙煿,庶乳汁清和,兒不致病;否則,陰陽偏勝,氣血沸騰,乳汁敗壞,必生諸病。若屢服藥餌,則臟腑陰損,多變敗證,均不可不知。
初誕之時,有於頭額之前,髮際之間灸之,又有以燈火遍身燒之,彼以為能截風路,不知適足以大開風門。蓋火功由兒有病,不得已而用之,無故而用,伐及無辜,諸病自茲始矣。戒之戒之!
凡浴時,須調和湯水,試看冷熱。若不得所,令兒怖畏,況冬久浴則傷寒,夏久浴則傷熱。其浴兒當護兒背,恐風寒從背而入。
凡洗兒衣,不可露於星月之下,易惹邪祟。如偶失收,當用醋炭熏過,方可衣之。有鳥名天地女,又名隱飛鳥,最喜陰雨夜過,飛鳴徘徊,其鳥純雌無雄,善落羽毛於兒衣中,令兒作病,不可不謹。
凡當春夏月間,宜令其地臥,使不逆生長之氣;如遇秋冬,宜就溫和,使不逆收藏之令。
凡在春天,勿與護頂裹足,以致陽氣不舒,因多發熱。即至年長,下體勿令過暖,蓋十六歲前,血氣方盛,如日方升,惟真陰未足。下體主陰,得清涼則陰易長,過溫暖則陰易消。故《曲禮》云:童子不衣裘裳。
夫人以脾胃為主,故乳哺須節,節則調養脾胃,過則損傷脾胃。夏天忌熱乳,冬月忌寒乳,皆宜捏去之,而後與之。凡食後不可與乳,乳後不可與食,小兒脾胃怯弱,乳食並進,難於消化,初得成積,久則成癖成疳,皆乳母不慎之過。
凡寒則加衣,熱則減衣,過寒則氣滯而血凝澀,過熱則汗泄而腠理疏,以致風寒易入,疾病乃生。更忌解脫當風,易於感冒,然風和日暖,又當抱出遊戲。如陰地草木,不見風日,未有能堅起者,又不可日置地間,令肚著地,以致脾宮受寒,腹痛泄瀉,慎之慎之!
白話文:
嬰兒剛出生時,皮膚還很柔嫩,應該用舊的棉絮保護他的背部,但也不要太過保暖。更應該時常讓他曬曬太陽,這樣他的血氣才會剛強,肌肉才會緊密。如果把他藏在層層帷幕的密室裡,或者穿太多衣服太過保暖,就會導致他的筋骨軟弱,不能抵抗風寒,很容易生病。衣服應該隨著天氣的冷熱增減,以背部溫暖為最好,但也不要讓他出汗,以免導致體表虛弱,風邪容易侵入。餵奶也不應該過飽,所謂吃七分飽、留三分餓,經常按摩肚子,少洗澡,都是至理名言。
另外,必須要求乳母預先謹慎對待六淫(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)和七情(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),因為嬰兒剛出生,靠乳汁為生。好的乳母,夏天不要貪熱,熱了會導致嬰兒吐奶;冬天不要貪涼,涼了會導致嬰兒咳嗽。生氣時餵奶會導致嬰兒上氣不順、煩躁不安,喝醉酒時餵奶會導致嬰兒發熱腹痛。剛搬進新房就餵奶,會導致嬰兒消瘦、腿細不能行走;剛洗完澡就餵奶,會導致嬰兒嘔吐、精神不佳。冷熱不調,積在胸口,形成痰飲,就會導致高燒,高燒不止,就會變成癲癇。
嬰兒哭鬧不停時,如果強行餵奶,會導致氣逆不順,形成乳癖(一種消化不良的疾病);懷孕時餵奶,會導致嬰兒黃瘦,肚子大、腳小,這叫做「魃」音忌病。總而言之,乳母如果能夠謹慎對待寒暑、生氣、過於油膩的食物,乳汁就會清澈平和,嬰兒就不容易生病;否則,陰陽失衡,氣血沸騰,乳汁變質,必定會產生各種疾病。如果經常吃藥,就會損傷內臟陰氣,容易導致病情惡化,這些都是不能不知道的。
剛出生的時候,有人在嬰兒頭額的髮際之間用艾灸,也有人用燈火遍身燒灼,他們認為這樣能截斷風邪入侵的路徑,卻不知道這樣反而會大開風門。艾灸是嬰兒有病時不得已而為之的方法,沒有原因就用,反而傷害無辜,各種疾病就從這裡開始了。要戒除,要戒除!
洗澡時,必須調和水溫,先試試冷熱。如果水溫不對,會讓嬰兒害怕。何況冬天洗太久會受寒,夏天洗太久會受熱。給嬰兒洗澡時,應該保護好他的背部,防止風寒從背部侵入。
清洗嬰兒的衣服時,不能放在星月下晾曬,容易招惹邪祟。如果偶爾忘記收,應該用醋炭熏過,才能給嬰兒穿。有一種鳥叫做「天地女」,又名「隱飛鳥」,最喜歡在陰雨天夜裡飛過,鳴叫徘徊,這種鳥是純雌性沒有雄性,喜歡把羽毛落在嬰兒的衣服中,導致嬰兒生病,必須謹慎。
在春夏季節,應該讓嬰兒在地上睡,以順應生長之氣;到了秋冬季節,應該在溫暖的地方睡,以順應收藏之令。
在春天,不要給嬰兒蓋住頭,裹住腳,以免陽氣不能舒暢,容易發熱。即使到了年長時,下半身也不要穿太過保暖,因為十六歲以前,血氣正旺盛,就像早晨升起的太陽,只是真陰還不足。下半身主陰,得到清涼則陰氣容易生長,過於溫暖則陰氣容易消散。所以《曲禮》說:「童子不穿皮裘做的衣服」。
人以脾胃為主,所以餵奶必須節制,節制才能調養脾胃,過量則會損傷脾胃。夏天忌諱熱奶,冬天忌諱冷奶,都應該捏去(擠掉)一些,然後再餵給嬰兒。吃完東西後不要餵奶,餵完奶後不要吃東西,嬰兒脾胃虛弱,奶和食物同時進食,難以消化,開始會形成積滯,久了會形成痞塊、疳積,這都是乳母不謹慎的過錯。
冷了就加衣服,熱了就減衣服,太冷則氣滯血瘀,太熱則汗出毛孔疏鬆,導致風寒容易侵入,疾病就產生了。更要避免在有風的地方脫衣服,容易感冒,但如果風和日暖,應該抱出去玩耍。就像陰涼地方的草木,不見風日,沒有能堅強挺立的,但也不可以整天把嬰兒放在地上,讓肚子著地,導致脾胃受寒,腹痛拉肚子,要謹慎,要謹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