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復正

《幼幼集成》~ 卷四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2)

1. 耳病證治

經曰:北方生寒,在臟為腎,在竅為耳。又曰:腎氣通於耳,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,故耳本屬腎,耳珠前屬少陽膽經。小兒有因腎經氣實,其熱上衝於耳,遂使津液壅而為膿,或為清汁。亦有因沐浴水入耳中,灌為聾者,內服蔓荊子散,外用龍骨散搽之。耳珠前後生瘡,浸淫不愈者,名月蝕瘡。俗謂以手指月,則令耳之前後生瘡。皆用外治之法,黃柏散搽之。

若耳中忽作大痛,如有蟲在內奔走,或出血水,或干痛不可忍者,用蛇蛻散。

有忽然氣塞耳聾,此由風入於腦,停滯於手太陽經。宜疏風清火,導赤散加防風,或通竅丸。

耳旁赤腫者,熱毒也,若不急治,必成大癰,外用敷毒散,內服消毒飲。

白話文:

《黃帝內經》說:北方屬寒,在臟腑對應的是腎,在身體孔竅對應的是耳朵。又說:腎氣通向耳朵,腎氣調和,耳朵就能聽到五音。所以,耳朵的根本屬性在於腎,而耳珠前方屬於少陽膽經。

有些小孩是因為腎氣過於旺盛,熱氣向上衝到耳朵,導致津液積聚而形成膿液,或產生清澈的液體。也有因為洗澡時水跑進耳朵,導致耳聾的,可以內服蔓荊子散,外用龍骨散塗抹。

耳珠前後長瘡,蔓延不癒合的,稱為月蝕瘡。民間傳說是,用手指月亮會導致耳朵前後長瘡。這些都使用外治的方法,用黃柏散塗抹。

如果耳朵裡突然劇烈疼痛,感覺好像有蟲子在裡面跑,或是流出血水,或是乾痛難忍,就用蛇蛻散。

如果突然感到氣塞導致耳聾,這是因為風邪侵入腦部,停留在手太陽經。應該疏散風邪、清除火氣,服用導赤散加防風,或是通竅丸。

耳朵旁邊紅腫,是熱毒引起的,如果不趕快治療,一定會形成大的癰瘡。外用敷毒散,內服消毒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