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幼集成》~ 卷一 (1)
卷一 (1)
1. 入方
蔓荊子散,治小兒腎氣上衝,灌為聤耳。
蔓荊子(一錢),粉乾葛(一錢),赤芍藥(一錢),信前胡(一錢),桑白皮(一錢),淮木通(一錢),懷生地(一錢),杭麥冬(一錢),赤茯苓(三錢),綠升麻,小甘草(各五分),燈芯(十莖)
水煎服。
龍骨散,治小兒聤耳,流膿出汁,以此吹之。
石龍骨(煅),明白礬(煅),真鉛丹(炒,以上各三錢),胭脂胚(三錢),當門子(五釐)
共為末,以綿展干耳內膿水,用小竹筒吹藥入耳。
黃柏散,治小兒耳珠前後生瘡,浸淫不愈。
川黃柏,白枯礬,海螵蛸,白滑石,石龍骨(各等分)
共為末,瘡濕用干搽,瘡乾用豬油調搽。
蛇蛻散,治耳中痛不可忍,或出血水,或干痛。
用蛇蛻燒灰存性,為細末,鵝毛管吹入耳中,取蛇之善蛻,以解散鬱火也。
導赤散,方見卷四啼哭門。
通竅丸,治小兒耳忽暴聾。
雄磁石(煅,一錢),真麝香(五釐)
共為細末,以棗研爛,和為一丸,如棗核大,綿裹塞耳中。又以生鐵一小塊,熱酒泡過,含口內,須臾氣即通矣。
敷毒散,治小兒耳旁赤腫熱毒也,恐防作癰。
用綠豆粉不拘多少,以老醋調成膏,敷腫處,干則易之。
消毒散,治小兒耳旁赤腫,內服之藥。
川羌活,北防風,片黃芩,淨連翹,芽桔梗,官揀參,正川芎,當歸尾,北柴胡(各七分),小甘草(四分)
生薑一片,燈芯十莖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蔓荊子散:這個藥方是治療小孩子因為腎氣上衝而引起的耳疾,這種耳疾會流出膿水。藥方組成包含蔓荊子、粉乾葛、赤芍藥、信前胡、桑白皮、淮木通、懷生地、杭麥冬、赤茯苓、綠升麻、小甘草和燈芯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龍骨散:這個藥方是治療小孩子耳道流膿的耳疾,將藥粉吹入耳中。藥方組成包含煅燒過的石龍骨、煅燒過的明白礬、炒過的真鉛丹、胭脂胚和當門子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,先用棉花吸乾耳內的膿水,再用小竹筒將藥粉吹入耳朵。
黃柏散:這個藥方是治療小孩子耳朵前後長瘡,且瘡口久久不癒合的狀況。藥方組成包含川黃柏、白枯礬、海螵蛸、白滑石和石龍骨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。若瘡口濕潤,就直接塗抹藥粉,若瘡口乾燥,則用豬油調和藥粉後塗抹。
蛇蛻散:這個藥方是治療耳朵劇烈疼痛,甚至流血水,或乾痛的狀況。將蛇蛻燒成灰,研磨成細粉,用鵝毛管將藥粉吹入耳朵,利用蛇蛻的脫皮特性來消解鬱積的火氣。
導赤散:這個藥方在《卷四啼哭門》中有記載。
通竅丸:這個藥方是治療小孩子突然聽不見聲音的狀況。藥方組成包含煅燒過的雄磁石和真麝香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搗爛的紅棗將藥粉揉成棗核大小的藥丸,用棉花包裹後塞入耳朵。同時,將一小塊燒熱的生鐵放入熱酒中浸泡,再含在口中,過一會兒聽力就會恢復。
敷毒散:這個藥方是治療小孩子耳朵旁邊紅腫發熱,防止形成癰瘡的狀況。將綠豆粉用老醋調成膏狀,敷在紅腫處,乾燥後就更換。
消毒散:這個藥方是治療小孩子耳朵旁邊紅腫的內服藥。藥方組成包含川羌活、北防風、片黃芩、淨連翹、芽桔梗、官揀參、正川芎、當歸尾、北柴胡和小甘草,再加入生薑一片和燈芯十莖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