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復正

《幼幼集成》~ 卷六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10)

1. 麻疹證治歌

(凡二十五首,共二十九方)

痘麻胎毒發於心,胃腑相連熱毒侵。咳嗽鼻中清涕出,且觀雙目淚淋淋。

痘麻皆胎毒所為。毒者,火也。痘為少陽相火,陽道常饒,故痘大而焮腫;麻乃少陰君火,陰道常乏,故麻小而碎密。心火旺則肺受之,故治麻當以肺為主。凡咳嗽者,火炎於肺也;鼻流清涕者,以火鑠金而液自流也;目中淚出,乃肺熱移於肝也;凡手掐眉目鼻面者,肺熱證也。

白話文:

痘瘡和麻疹都是胎毒造成的。毒,就是火。痘瘡是少陽相火的表現,陽道經常充實,所以痘瘡大又紅腫。麻疹是少陰君火的表現,陰道經常虛乏,所以麻疹小而密。心火旺盛,就會影響肺部,所以治療麻疹時應該以肺為主。凡是咳嗽的,都是肺部被火熱灼燒的表現。鼻子流清涕的,是因為肺熱導致金液融化,自行流出的表現。眼睛中流淚的,是肺熱轉移到肝部的表現。凡是用手掐眉目鼻面的人,都是肺熱的證據。

凡遇冬溫最不詳,民多疫癘發瘡瘍。若逢斑疹相傳染,可用湯丸預解良。

春溫夏熱,秋燥冬寒,此四時之主氣也。冬應寒而反溫,陽先暴泄,火令早行,人感其氣,至於來春必生瘡疹。未出痘麻者,必感而發,雖曰胎毒,未有不由天行癘氣,故一時傳染,大小相似。但見麻疹之出,宜服代天宣化丸以預解之,可使毒徹,不為已甚也。

白話文:

春季溫暖,夏季炎熱,秋季乾燥,冬季寒冷,這是四季的自然氣候。冬季應該寒冷,卻反常變暖,陽氣過早地宣洩,火熱之令早早地執行,人們感染了這種氣候,到了來年春天就一定會發病生瘡。沒有出過痘瘡或麻疹的人,一定會感染並發病,雖然說是胎毒,但沒有不因為氣候裡病疫之氣引起的,因此一下子會傳染開來,不論大小症狀都相似。只要看到麻疹發出,應該服用代天宣化丸來預先解除,就能讓毒氣徹底清除,不至於太過嚴重。

麻出須明歲氣先,忽輕汗下致顛連。察人虛實施方法,暗損天和壽不堅。

麻初發熱,與傷寒相似,但麻疹則面頰赤,咳嗽噴嚏,鼻流清涕,目中淚出,呵欠喜睡,或吐瀉,或手掐眉目鼻面,宜升麻葛根湯,不可作傷寒,妄用汗下也。汗之則增其熱,為衄血,為咳血,為瘡咽痛,為目赤痛,為煩躁,為大小便不通;下之則虛其里,為滑泄,為滯下。經曰:必先歲氣,毋伐天和。此之謂也。

白話文:

麻疹初發時會發熱,與傷寒相似,但麻疹的症狀是面頰發紅、咳嗽、打噴嚏、鼻涕清稀、眼睛流淚、呵欠連連、喜歡睡覺,有時還會嘔吐或腹瀉,或用手掐捏眉毛、眼睛、鼻子、臉部。此時應服用升麻葛根湯治療,不可當成傷寒誤用發汗或瀉下的方法。如果發汗,會加重熱度,導致鼻出血、咳血、咽喉疼痛、眼睛發紅疼痛、煩躁不安、大小便不通;如果瀉下,會損傷胃腸,導致腹瀉、白帶異常。經典中說:「一定要順應四季變化,不要違背自然規律。」這句話指的就是這種情況。

麻喜清涼痘喜溫,須知麻痘不同門。麻苗痘實無人解,寒熱宜分未可渾。

麻喜清涼,痘喜溫暖,此法人皆知之。然麻疹初發,亦宜和暖則易出,所以發苗之初,只要發出得盡,則毒便解矣。若痘必苗而秀,秀而實,毒斯解也。然成實之時,若太溫熱,則反潰爛不收,是痘後亦宜清涼。故治痘麻,無過熱,無過寒,溫涼得宜,陰陽自和,是為得之。

白話文:

麻疹喜歡清涼,水痘喜歡溫暖,這是人人都知道的。但是,麻疹初發的時候,也應該溫暖,這樣才容易出疹。所以,在發疹初期,只要疹子出得全,毒氣就會消解。如果水痘一定要發疹、長皰,長皰後結成膿包,毒氣才會消解。然而,在膿包形成的時候,如果太溫熱,反而會潰爛不止,所以水痘後期也應該清涼。因此,治療麻疹和水痘,不要過熱,也不要過寒,溫涼適宜,陰陽調和,纔是正確的治療方法。

麻毒從來不可留,出完毒解便無憂。腹中脹痛邪猶伏,喘促昏迷命必休。

麻疹只怕不能得出,若出盡,毒便解矣。凡麻疹發熱之時,當審時令寒暄,以藥發之。如時令大寒,以桂枝葛根湯發之;大熱,以升麻葛根湯人參白虎湯發之;不寒不熱,以荊防敗毒散發之。如兼疫癘時行,以人參敗毒散發之,外以胡荽酒,用苧麻蘸酒遍身戛之,務令亟出。若發而不出,反加腹中脹痛,氣上喘促,昏悶譫妄者,死證也。

白話文:

麻疹最怕發不出來,如果發出來了,毒氣就會解除。在麻疹發熱的時候,應該根據天氣的寒熱來選擇藥物來發汗。像是天氣很冷的時候,就用桂枝葛根湯來發汗;天氣很熱的時候,就用升麻葛根湯合人參白虎湯來發汗;不冷不熱的時候,就用荊防敗毒散來發汗。如果遇到瘟疫流行的時候,就用人參敗毒散來發汗,另外可以用香菜酒,用薴麻布蘸酒擦遍全身,讓麻疹趕快發出來。如果麻疹發出來了卻出不乾淨,反而腹中脹痛,氣促喘不過氣來,昏迷胡言亂語的,這是死證。

過期不出勢淹延,毒伏身中未得宣。急用透肌休怠玩,豈堪臟腑受熬煎!

發熱六七日已後,明是麻證,卻不見出。此皮膚堅厚,腠理閉塞,又或為風寒襲之,曾有吐瀉,乃伏也,急用發表之劑,麻黃湯杏仁,加蟬蛻、升麻,外以胡荽酒散麻刮之。如前未更衣者,毒甚於里,伏而不出,涼膈散加齒牙發而解之。再不出者,死證也。(更衣,謂大便也。)

白話文:

發燒已經六七天了,很明顯是麻疹,卻不見出疹子。這是因為皮膚堅硬厚實,毛孔閉塞,或者受到風寒侵襲,曾經有嘔吐腹瀉,因此麻疹潛伏了。這時要趕快使用發表的藥劑,用麻黃湯去掉杏仁,加上蟬蛻、升麻,另外用胡荽酒散麻刮治。如果之前沒有大便,毒素在裡面很嚴重,潛伏著不出,可以用涼膈散加上牙齒髮屑來治療。如果還是不出疹子,那就沒救了。(更衣是指大便。)

肺為華蓋臟稱嬌,毒火炎蒸津液消。喘嗽連聲痰唾少,急須清潤救枯焦。

麻疹初發熱時,未見出現,咳嗽百十聲不已,上氣促急,面浮目胞腫,時臥時起。此火毒內蒸,肺葉焦舉,宜甘桔湯石膏知母牛蒡子主之。

白話文:

麻疹初發時,有發熱的症狀,但還沒有出現皮疹,咳嗽百十聲不止,呼吸急促,臉浮腫,眼睛浮腫,時而躺著,時而起來。這是由於火毒內蒸,肺葉灼傷,應使用甘桔湯,並添加石膏、知母、牛蒡子來治療。

火熱熏蒸汗不停,毒邪並迫血違經。汗多衛表邪從解,血去榮中毒少寧。

麻疹發熱自汗,或鼻血出,不須止之,亦發散之義。故汗者毒從汗散,衄者毒從衄解,但不可太過。如汗太多,人參白虎湯黃連解毒湯清之;衄太甚,玄參地黃湯涼之。

白話文:

麻疹發燒出汗,或流鼻血,不必止住,也是發散毒邪的意思。所以出汗的,毒邪從汗液排出,流鼻血的,毒邪從鼻血中排出,但都不要太過。如果出汗太多,可以用人參白虎湯合黃連解毒湯來清熱解毒;如果流鼻血太多,可以用玄參地黃湯來清熱涼血。

發熱乍然生吐瀉,由他頻出不須怕。腸胃停汙自此清,胞胎之毒全消化。

麻疹發熱吐瀉,純是熱證,不可作寒論,乃火邪內迫。毒在上焦則吐,毒在下焦則瀉,毒在中焦則吐瀉並作。單瀉,黃芩湯;吐而兼瀉,黃芩半夏湯;自利,裡急後重,黃連解毒湯天水散

毒火熏蒸氣上騰,咽喉自此痛煩增。從來麻痘多斯證,解毒清咽效自能。

麻痘咽痛,本為常候,乃火毒熏蒸而痛也,勿與喉痹同論,妄用針刺。蓋喉痹之證,內作癰腫,故宜以針決去惡血,麻痘只是咽乾作痛,宜甘桔湯或鼠黏子湯,細細嚥之自愈。

白話文:

麻疹和喉嚨痛,臨牀常見,這是由於火毒燻蒸而引起的疼痛,不可與喉嚨腫痛混為一談,誤用針刺治療。喉嚨腫痛的病證,內部形成了癰腫,所以應該用針刺的方法讓膿血流出,而麻疹只是喉嚨發乾、疼痛,應當服用甘桔湯或鼠黏子湯,慢慢嚥下去,病情會自然好轉。

麻毒如焚飲水饒,炎邪未許一杯澆。咽喉急燥心家熱,津液頻枯胃脘焦。

麻疹渴喜飲水,純是火邪,肺焦胃干,心火內亢故也。初發熱作渴,升麻葛根湯(方見前)加天花粉麥門冬;渴甚,人參白虎湯合黃連解毒湯(方見前)

白話文:

麻疹患者口渴喜喝水,這是純粹的火邪引起的,肺部燥熱、胃部乾燥、心火內盛所致。麻疹初發熱時口渴,可用升麻葛根湯(方見前)加上天花粉、麥門冬;口渴嚴重時,可用人參白虎湯和黃連解毒湯(方見前)合用。

一齊湧出莫驚惶,頃刻渾身朱錦莊。似痘出時還又沒,如癍紅處卻成瘡。

痘疹貴三四次出,謂出勻;麻疹貴一齊湧出,謂出盡。麻疹只要得出便輕減,以火照之,遍身如塗朱之狀,此將出之兆。出形細密,與痘疹密者相似,但麻疹粒粒成瘡,非若癍又皮紅成片,如蚊咬之跡也。

白話文:

水痘像是四五次發作,表示沒有遺漏;麻疹就像是洶湧而出,表示出完了。只要麻疹發出來就會減輕,用火一照,全身就像擦了很多硃砂一樣,這就是即將爆發的跡象。出疹形態細密,與水痘一樣,但麻疹每一個突起物都形成膿皰,不像癍又有紅色的斑塊,就像蚊子叮咬過的痕跡一樣。

痘瘡赤豔癢來攻,麻見紅鮮毒得松。白色血虛猶可療,黑斑惡證莫相逢。

痘麻之色不可同論,大抵痘怕太紅,皮嫩易破,必生瘙癢;麻喜通紅,麻發於心。紅者,火之正色。若麻色淡白,心血不足,宜養血化斑湯主之;色太紅豔,或微紫,或出太甚,並宜大青湯。黑者,死證也。

白話文:

痘瘡和麻疹的顏色不可一概而論。一般來說,痘瘡怕顏色太紅,皮膚嫩容易破,必然會生出瘙癢;麻疹喜歡通紅,麻疹發於心。紅色是火的正色。如果麻疹的顏色淡白,是心血不足,應該用養血化斑湯為主;顏色太紅豔,或微紫,或出太甚,都應該用大青湯。如果顏色發黑,那是死證。

麻之出沒合陰陽,出以溫和沒以涼。連出不收陽氣盛,遲遲間出是陰強。

麻疹出沒,常以六時為準。假如子後出,午時即收,午後出,子時即收,乃陽生陰成,陰生陽成,造化自然之數。凡此旋出旋收者輕。若一出連綿三四日不收,乃陽毒太甚,大青湯(方見前)解之;逡巡不出,乃風寒外束,皮膚閉密,宜荊防敗毒散(方見前)。

白話文:

麻疹的出現,常常以六個時辰為準。假如在子時之後出現,則在午時就會結束;如果在午後出現,則在子時就會結束。這是因為陽生陰成,陰生陽成,是造化自然的規律。凡是這種旋出旋收的麻疹都是比較輕微的。如果麻疹一出就連續三四天不結束,那麼就是陽毒太盛,可以用大青湯(方劑見前)來治療;如果麻疹遲遲不出,那麼就是風寒在外束縛,皮膚閉塞,應該用荊防敗毒散(方劑見前)來治療。

麻出渾身似火燒,毒邪壅甚急難消。解肌只許皮膚暖,救里還期便溺調。

麻疹欲出,則遍身發熱,或煩躁,或頭眩,或身拘急;及既出,則身即清涼,諸病悉解,此一層麻疹隨收矣。如麻既出,熱甚不減,此毒壅遏,宜大青湯(方見前)以解其表;小便澀,大連翹湯以解其里;大便秘,涼膈散(方見前)加牛蒡。

白話文:

麻疹要發作的時候,全身發熱,有的煩躁,有的頭暈,有的身體拘急;麻疹一出,身體就會清涼,各種病症都解除,這一層的麻疹也就消除了。如果麻疹已經出來了,發熱還不減輕,這是毒熱鬱結在體內,應該是用大青湯來疏散表邪;小便澀的,用大連翹湯來疏散裡邪;大便祕結的,用涼膈散加上牛蒡子來治療。

麻瘡出盡得安和,毒水清時奈若何。拂拂熱煩邪尚熾,頻頻嘔瀉毒猶多。

凡麻疹只要出得盡,則毒邪解散,正氣和平。如怫怫發熱,煩悶不寧,如蛇在灰,如蚓在塵之狀,或嘔吐,或泄瀉,此毒邪壅遏,尚未出盡。煩熱,黃連解毒湯;嘔瀉,黃連橘皮湯。二者並外用胡荽酒,以苧麻蘸酒搽之。(方法見前。)待麻出盡,則煩熱自除,嘔瀉自止矣。

白話文:

麻疹只要發出盡了,則毒邪自然散佈,正氣也就安和了。如果麻疹發出時的情狀是:煩躁發熱、煩悶不寧,就像蛇在灰中掙扎、蚯蚓在塵埃中蠕動那樣,或者嘔吐,或者泄瀉,說明毒邪阻塞遏抑着,還沒有發出乾淨。煩熱則用黃連解毒湯,嘔瀉則用黃連橘皮湯。兩種藥方都可外用香菜酒,用薴麻蘸酒在患處塗抹。(方法見前。)等麻疹發出乾淨了,那麼煩熱自然消除,嘔瀉也就自然停止了。

麻毒流殃為伏邪,幾經惡候致嗟呀。雖然疫癘由天降,也是因循人事差。

麻疹欲出未出之時,即當早為發散,以解其毒,庶無餘災。若不預解使之盡出,以致毒蓄於中,麻後必為壯熱,日久枯瘁,或成牛蒡,或為痢疾,或咳血喘促,或作疳䘌而死。此雖一時疫癘之染,未有不由人事之未盡。

白話文:

當麻疹即將發作尚未出現症狀時,就應立即發散邪氣,以解除其毒性,這樣纔可以避免其他災禍。如果不預先解除毒性,讓麻疹完全發作出來,導致毒素積聚於體內,麻疹痊癒後,必定會出現高熱、身體衰弱,可能會演變成牛蒡瘡、痢疾,或出現咳嗽、喘息、咯血等症狀,甚至會發展成疳積而死亡。雖然麻疹是暫時性的流行病,但不是沒有辦法預防和治療的,只要及時採取措施,就可以避免這些後果。

麻後連日熱不除,蒸蒸烙手發毛疏。骨消骨立成疳瘦,幸有良工藥可茹。

麻疹收後,身有微熱,此虛熱也,不須施治,待氣血和暢,自然清涼。若熱太甚,或日久不減,以柴胡麥冬散清之;如發枯毛豎,肉消骨立,漸漸羸瘦,柴胡四物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麻疹痊癒後,身上仍有輕微的發熱,這是虛熱,不需要治療,等到氣血平和,自然會清涼。如果發熱太嚴重,或持續很久不退,可以使用柴胡麥冬散來清熱;如果出現頭髮枯燥、豎起,肌肉消瘦、骨骼突出,逐漸消瘦,可以使用柴胡四物湯來治療。

發熱無休神漸昏,忽然瘛瘲乍驚魂。莫將痙病同調治,退熱涼心命可存。

痘後熱不除,忽作搐搦,不可稱為驚風而用風藥,宜導赤散加人參、麥冬,煎湯送安神丸(方見女人麻疹條。)小便清者可治,短少者不可治。

白話文:

出痘瘡後,體內餘熱未清,忽然發生抽搐、痙攣,不能稱為驚嚇引起,而使用治療驚風的藥物,應該服用導赤散,再加入人參、麥冬,煎成湯服用,同時服用安神丸(具體方劑參閱「女人麻疹」條目)。小便清澈的,可以治療;小便短少者,無法治療。

麻毒流殃走馬疳,牙齦潰爛藥空含。穿喉漏頰聲音啞,早賦歸歟疾似驂。

凡麻後牙齦黑爛,肉腐血出,息臭沖人,曰走馬疳。馬鳴散主之。若面頰浮腫,環口青黑,頰漏齒脫,唇崩鼻壞者,死證也。宜從卷四齒牙門參考。

白話文:

凡是麻疹後牙齦烏黑腐爛、發炎流膿、氣味刺鼻的,稱作「走馬疳」。以「馬鳴散」為主藥治療。如果臉頰浮腫,嘴巴周圍青黑,臉頰皮膚潰爛、牙齒掉落、嘴脣崩裂、鼻子潰爛,這些都是死亡的徵兆。可以參考卷四的「齒牙門」做進一步的研究。

麻後泄瀉名休痢,晝夜無停真可異。勿輕劫澀圖霸功,噤口毒深凶莫避。

麻後泄痢,日久不已,曰休息痢。不可妄用澀劑以圖霸功,宜黃芩湯合六一散煎送香連丸。若嘔吐不能食,謂之噤口。更加腸滑不止,或下鮮血,或如煙塵水者,死證也。

白話文:

得了痢疾後,腹瀉解便稀溏,日久不止,稱為「休息痢」。不可輕率使用收澀劑來企圖止瀉,而應當採用黃芩湯合六一散煎服,再送服香連丸。如果嘔吐不止,不能進食,稱為「噤口」。如果加上腸道滑潤不止,或者排出鮮血,或者糞便像煙塵水一樣,則為死亡的徵兆。

炎炎胃火金遭迫,咳嗽百聲痰阻隔。胸高肩息目虛浮,擺手搖頭泉下客。

麻疹收後微咳,此肺氣未平,不須調治。若咳轉甚,喘氣上逆,發則連綿不已,此肺中伏火,宜人參清膈散主之;身熱,門冬清肺湯主之。若咳久不止,面浮目胞腫,胸高而喘,息則聳肩,血自口鼻中出,面色或青或赤,鼻燥昏悶,搖頭擺手者,死證也。

白話文:

麻疹病癒後仍有輕微咳嗽,這是肺氣不和的表現,不需要特別治療。但如果咳嗽加劇,出現氣喘上逆,連續不斷,這是肺中伏火引起的,應以人參清膈散為主治療。如果有發熱,則以門冬清肺湯為主治療。若咳嗽長期不癒,面部浮腫,眼皮腫脹,胸部發緊氣喘,呼吸時聳肩,從口鼻中咳出血,面色或青或紅,鼻腔乾燥,昏悶,搖頭擺手,這是致死的症狀。

麻收禁忌切須防,鹽醋雞魚慎勿嘗。欲莫從心終是福,物多爽口定為殃。

麻後通禁雞魚炙煿鹽醋之類,須過七七之後方可食之,惟宜食淡,不可縱口,以遺後患也。

麻收無恙將平復,飲食如常未縱欲。心胸絞痛忽傾亡,疫癘侵凌名中毒。

曾見痘麻收後,動止出入飲食如常,忽然心胸絞痛而死者,還是元氣怯弱,疫癘之毒乘之。正不能勝,邪伏於中,外若無病,內已虧損,故一中而死,謂之中惡。

白話文:

我曾見過,痘瘡癒合之後,行動、出入、飲食一切如常,忽然心胸絞痛而死的。這究其原因,還是正氣怯弱,疫癘之毒趁虛而入。正氣不能戰勝邪氣,邪氣潛伏在體內,外表上似乎沒有病,但內在已經虧損,因此一旦被邪氣侵襲就很容易死亡,這就是所謂的“中惡”。

嬰孩初離胎殼中,遍身斑駁似硃紅。胎中熱毒於今現,莫作時行麻疹攻。

凡小兒初生未滿月者,遍身紅點,俗呼奶麻子是也。此胎中受熱,故生下即發,現於皮膚,不可作時行麻毒論治,妄用湯劑。蓋臟腑嬌嫩,不能勝湯丸也,宜溯源解毒湯與乳母食之。

白話文:

所有剛出生的、還不到一個月大的嬰兒,全身一開始到處都是紅點,俗稱「奶麻子」。這是胎兒在懷孕中受熱所致,所以出生時就已經發出來,出現在皮膚上。不要用流行性麻風的毒來診治,隨便使用湯藥。因為嬰兒的臟腑嬌嫩柔軟,不能承受那些湯藥的刺激,宜追根溯源,使用「解毒湯」給哺乳的母親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