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內府秘傳經驗女科》~ 卷二 (2)
卷二 (2)
1. 崩漏
皆由勞傷血氣,損衝任二脈,氣血俱虛,不能約制其經血,故忽暴下者,或漸成淋瀝者,蓋婦人皆由心事不定,或人事少,故貴勢脫。先富後貧,皆心火上炎,治當勸諭,而行鎮心火之藥。
【主意】
崩漏皆由血氣傷,脈來弦大細而長。東垣下陷不言熱,學者須知要忖量。丹溪每論虛濕熱,陰搏陽弱病之詳。脈弦而數當清熱,荊芥黃芩未服良。百草霜研宗四物,痛入延胡炒黑姜。脈濡氣虛參白朮,續斷黃耆功效強。久崩下陷宜升舉,養血調脾瀉二陽。
白話文:
崩漏這種病,都是因為過度勞累損傷氣血,導致衝脈和任脈受損,氣血都虛弱,無法控制經血,所以才會突然大量出血,或者逐漸變成淋漓不斷。這通常是因為婦人思慮過多,或是性生活太少,所以氣血容易耗損。那些先富後貧的人,多半是心火過旺引起的,治療時要先勸導病人,並使用鎮靜心火的藥物。
【治療要點】
崩漏這種病,都是因為氣血損傷。把脈時,脈象會呈現弦、大、細、長的狀態。李東垣認為這是氣虛下陷,並沒有說到是熱證,學者應該仔細思考。朱丹溪則認為崩漏可能是虛、濕、熱等原因造成的,陰脈搏動強而陽脈虛弱,是這種病的主要病徵。如果脈象弦而且數,就應該用清熱的藥物,荊芥和黃芩是不錯的選擇。可以使用百草霜配四物湯,如果痛得厲害,可以加入炒黑的延胡索和乾薑。脈象濡弱且氣虛的話,可以用人參、白朮,並搭配續斷和黃耆來增強療效。如果是久病不癒且氣虛下陷,就應該用補氣升提的藥物,同時還要養血、調理脾胃,並適當瀉除陽氣。
2. 赤白帶
赤屬血,白屬氣,濕熱為病,漏與帶俱是胃中痰積下流,滲入膀胱,稠黏者是。又有如白湯者,名曰白濁,主燥濕為先,法當升之,甚者法以提其氣,宜斷厚味。
【主意】
白帶根因濕熱當,赤榮白衛不調和。來而腰膝皆痠痛,漏下時多骨木枯。脈來弦緩傷乎風,炒姜散服絕其疴。伏龍肝散多靈驗,脈數樗根效更多。
伏龍肝散
伏龍肝,艾葉,川芎(各一錢五分),赤石脂(煅),麥冬(去心),乾薑(炙),川歸,肉桂,甘草,熟地(各三分)
加棗煎服,或為末,米飲酒下。
白話文:
赤白帶
赤帶是血的顏色,白帶是氣的顏色,濕熱是造成這個疾病的原因。不論是漏下或是帶下,都是因為胃裡的痰積聚向下流動,滲入膀胱,變得濃稠黏膩所導致。另外,還有像白湯一樣的帶下,稱為白濁,主要是因為身體乾燥或潮濕不平衡所引起,治療方法應該要提升身體的氣,嚴重的話要用藥來提氣,並且要戒掉油膩厚味的食物。
【主意】
白帶的根本原因是濕熱,赤帶代表營血,白帶代表衛氣,如果兩者不協調就會生病。帶下來的時候,腰部和膝蓋都會感到痠痛,漏下的情況嚴重時,骨頭和筋脈也會變得乾枯。如果脈象呈現弦緩,代表是風邪入侵,可以用炒過的乾薑製成的藥散來治療。使用伏龍肝散通常效果很好,如果脈象呈現數脈,使用樗樹的根效果會更好。
伏龍肝散
伏龍肝、艾葉、川芎(各一錢五分),煅過的赤石脂、麥冬(去心)、炙乾薑、當歸、肉桂、甘草、熟地(各三分)
將以上藥材加紅棗一起煎煮服用,或是將藥材磨成粉,用米湯或是酒送服。
3. 安胎
胎氣宜清不宜熱,宜靜不宜動,有因胎病不安者,有因母病而胎不安者,宜預安之。
【主意】
妊婦全憑氣血諧,傷情冷熱挫為災。傷血脈濡宜四物,四君脈大旋安排。挫氣縮砂為末服,術芎芩歸不傷胎。
安胎飲
熟地,白朮(炒),當歸(酒洗),川芎,白芍,茯苓,黃芩,甘草,阿膠(炒),地榆,艾葉(各五分),姜(三片)
水煎服
胎氣鬱滯者,宜參蘇飲。
人參(二錢),蘇葉(五錢)
水煎服
脾氣虛弱者,宜六君子湯。
人參,甘草(各五錢),白朮(炒),茯苓(各一錢),半夏(制),陳皮(去白七分),加紫蘇,枳殼,姜(二片),棗(二枚)
水煎,不拘時服
鬱結傷脾者,宜歸脾湯。
人參,黃耆,茯神,甘草,木香(忌火),酸棗仁(炒),白朮(炒),圓眼肉,加柴胡,梔仁(炒黑各等分),姜(一片)
水煎服
鬱怒肝脾者,宜四七湯。
蘇葉,厚朴(薑汁炒),茯苓(各一錢),半夏(薑製,一錢五分)
加川芎、川歸,怒動肝火加五味子、柴胡、薑、棗煎服。
白話文:
懷孕期間,胎兒的氣息應該保持清爽而不宜燥熱,環境應該安靜而不宜躁動。胎兒不安穩的原因,有的是胎兒本身的問題,有的是母親身體的問題,都應該事先做好安胎的準備。
【安胎重點】
孕婦的健康完全仰賴氣血調和,情緒波動、接觸寒熱都會造成傷害。若因血虛導致脈象細軟,可以用四物湯來滋養血液;若是氣虛導致脈象大而無力,則可以用四君子湯來調養。若是因氣機不暢導致不適,可以用縮砂研磨成粉服用,並以白朮、川芎、黃芩、當歸等藥材,這些藥材不會傷害胎兒。
安胎飲
熟地、炒白朮、酒洗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茯苓、黃芩、甘草、炒阿膠、地榆、艾葉(各取少量),再加上三片生薑。
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若是胎氣鬱結不暢,適合服用參蘇飲。
人參(取少量)、蘇葉(取較多)。
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若是脾胃虛弱,適合服用六君子湯。
人參、甘草(各取少量)、炒白朮、茯苓(各取一些)、製半夏、去白的陳皮(取少量),再加入紫蘇、枳殼、兩片生薑、兩枚紅棗。
用水煎煮,不拘時間服用。
若是情緒鬱結損傷脾胃,適合服用歸脾湯。
人參、黃耆、茯神、甘草、木香(避免火烤)、炒酸棗仁、炒白朮、龍眼肉,再加入柴胡、炒黑的梔子仁(各取等量),一片生薑。
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若是因憤怒導致肝脾不和,適合服用四七湯。
蘇葉、薑汁炒過的厚朴、茯苓(各取一些),薑製半夏(取多一些)。
再加入川芎、當歸,若是因憤怒而引起肝火,則再加入五味子、柴胡、生薑、紅棗一起煎煮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