龔廷賢

《內府秘傳經驗女科》~ 卷三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5)

1. 崩漏論

婦人崩漏,失血過多,由氣血俱虛損,傷子宮血海也。血氣之行外循經絡,內榮臟腑,重則為崩,輕則為漏。而衝任之氣虛,不能約制其經血,故脾不能統血,肝不能藏血,忽然血崩暴下,此等症候皆由脾胃氣血先損,能受補者可救。誤用止澀寒涼之劑,復傷脾胃生氣,使血反不歸經矣。

【主方】

人參(一錢),炒白朮(一錢),白茯苓(八分),甘草(五分,炙),小薊(一錢),川芎(七分),當歸頭(一錢,酒洗),側柏葉(一錢,炒),生地黃(一錢,酒洗),

水二盅煎八分食遠服。

加減法

血暈,加荊芥(六分,炒)、澤蘭葉(六分);虛汗,加黃耆(一錢蜜炙),棗仁(八分去殼炒);崩中日久,白帶不止,加龍骨、牡蠣(火煅,各一錢,研末,用絲綿裹入藥同煎);血來多不止,加墨棕刷燒灰存性,綿灰(各三分,蓋血遇黑即止也;經血得熱,崩漏不止,口苦咽乾,小便短少,大便燥結,加黃連、黃芩、山梔(各五分,俱要酒炒);血多紫黑如泥凝塊者,亦當用之。

白話文:

婦女崩漏,是因為失血過多,導致氣血同時虛弱虧損,傷到了子宮血海。氣血運行在外走經絡,在內滋養臟腑,嚴重的話就會造成崩漏,輕微的話則是漏下不止。如果衝脈和任脈的氣虛弱,無法約束經血,就會導致脾臟無法統攝血液,肝臟無法儲藏血液,突然間就發生血崩大量流失。這些症狀都是由於脾胃氣血先虧損,能接受補養調理的還有救。如果誤用止澀寒涼的藥物,反而會損傷脾胃的生氣,使血液更加無法回歸正常運行的軌道。

【主要藥方】

人參(3.75克),炒白朮(3.75克),白茯苓(3克),甘草(1.9克,炙),小薊(3.75克),川芎(2.6克),當歸頭(3.75克,酒洗),側柏葉(3.75克,炒),生地黃(3.75克,酒洗)。

用水兩碗煎煮至八分,在飯後服用。

加減藥方

如果出現血暈,加入炒荊芥(2.25克)、澤蘭葉(2.25克);如果出現虛汗,加入蜜炙黃耆(3.75克)、去殼炒棗仁(3克);如果崩漏時間長久,白帶不止,加入煅龍骨、煅牡蠣(各3.75克,研磨成粉末,用絲綿包好與其他藥一起煎煮);如果出血過多止不住,加入墨棕燒成灰、綿灰(各1.1克,因為血遇到黑色就會停止;經血受熱導致崩漏不止,口苦咽乾,小便量少,大便乾結,加入酒炒黃連、酒炒黃芩、酒炒山梔(各1.9克);如果血色多為紫黑如泥塊狀,也應當使用這些藥物。

2. 赤白帶論

此症營衛滯氣之所成也。赤者屬榮,白者屬衛,乃病之常。然其症皆因喜怒憂思,素有濕熱傷於榮衛胞絡,使濁氣滲入膀胱,故流帶下。輕則來而不來,重則來而無度,使腰膝疼痛,飲食減常,精神短少,法當清上實下,清濁自分,理脾養氣,濕熱自解。更能薄滋味,溫補下元,則帶症自除矣。

【主方】

川芎(一錢),當歸(一錢,酒洗),白芍(一錢,酒洗),生地(酒洗),白朮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,炙),蓮子(一錢,去心),白扁豆花(七分,炒),白雞冠花子(一錢,炒)

水二盅,煎一盅食遠溫服。

加減法

或加葵花五朵更妙(即一丈紅也,白者治白帶,赤者治赤帶。)瘦人多熱,加黃柏、黃連、香附(各五分);肥人多濕痰,加蒼朮、天南星、半夏(各六分)、椿樹皮(一錢);久下,加熟地黃(一錢)、山茱萸(八分);氣虛,加人參、黃耆(各七分);赤帶,加酒炒黃芩(一錢)、荊芥(六分);腹痛,加乾薑(三分)。

白話文:

這個病症是營衛之氣運行不暢所造成的。紅色分泌物屬血的範疇,白色分泌物屬氣的範疇,這是生病的常見情況。然而,這些症狀都是因為情緒波動(如喜、怒、憂、思)所引起,平時又累積了濕熱,損傷了營衛和胞絡(子宮及周圍組織),導致濁氣滲入膀胱,所以產生了帶下。輕微時分泌物時來時不來,嚴重時則持續不斷,還會引起腰膝疼痛、食慾不振、精神不佳。治療方法應以清熱為主,同時補益下焦,使清濁之氣分開,調理脾胃,養氣,濕熱自然就會解除。如果飲食清淡,溫補下元,那麼帶下病症就會自行痊癒。

【主要藥方】

川芎(一錢)、當歸(一錢,用酒洗過)、白芍(一錢,用酒洗過)、生地(用酒洗過)、白朮(各一錢)、甘草(五分,炙過)、蓮子(一錢,去心)、炒白扁豆花(七分)、炒白雞冠花子(一錢)

用水兩碗煎成一碗,在飯後稍溫時服用。

加減方法

或者加入葵花五朵更好(也就是一丈紅,白色的葵花治白帶,紅色的葵花治赤帶)。體型偏瘦的人多為熱症,可以加入黃柏、黃連、香附(各五分);體型肥胖的人多為濕痰,可以加入蒼朮、天南星、半夏(各六分)、椿樹皮(一錢);帶下時間較長的人,可以加入熟地黃(一錢)、山茱萸(八分);氣虛的人,可以加入人參、黃耆(各七分);赤帶,可以加入用酒炒過的黃芩(一錢)、荊芥(六分);腹痛,可以加入乾薑(三分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