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小兒痘疹方論》~ 類集痘疹已效名方
類集痘疹已效名方
1. 類集痘疹已效名方
葛根麥門冬散,治小兒熱毒斑疹。頭痛壯熱。心神煩悶。
葛根(三錢),麥門冬(去心四錢),人參(二錢),石膏(半兩),川升麻,甘草,茯苓(各二錢),赤芍藥(一錢)
上為粗散。每服三錢。水一大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徐徐溫服。不拘時。量大小增減。
愚按前方。足陽明胃經之藥也。外除表邪。內清胃火。兼補元氣。若非發熱作渴。表裡有熱者。不可用。若表裡俱虛。而發熱作渴者。宜用人參麥門冬散。
生地黃散,治小兒癍疹身熱。口乾咳嗽心煩者。
生地黃(半兩),麥門冬(去心三錢),杏仁,款冬花,陳皮(各二錢),甘草(二錢半炙)
上為粗散。每服三錢。水一大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徐徐溫服。不拘時。量大小加減。
愚按前方。若肺經有熱者。宜用此方。若痰氣上壅。佐以抱龍丸。
惺惺散(七味),治小兒風熱瘡疹。時氣。頭痛壯熱。目澀多睡。咳嗽喘促。
桔梗(炒),真細辛,人參,甘草,白茯苓,真川芎,白朮(各一兩)
上為粗散。每服三錢。水一大盞。薄荷五葉。生薑三片。同煎至六分。去滓。徐徐溫服。不拘時候。量大小加減。
愚按前症方。若表虛風熱所乘而致諸症者。宜用此藥。若表實內熱相搏而致諸症者。宜用升麻葛根湯。若兼作渴飲冷者。須用葛根麥門冬散。大凡瘡疹未出已出之間。多增寒壯熱。身體疼痛。大便黃稠。此正病也。若無他疾。不必服藥。
四味升麻葛根湯,治初發熱。痘疹未明。宜用此湯以散之。
白芍藥(炒),川升麻(一兩),甘草,葛根(一兩半)
上為粗散。每服三錢。水一大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拘時。徐徐溫服。
愚按前方。胃經發表之劑。表實而熱毒壅滯於肌肉者。須用此藥以疏泄之。恐虛其表而痘毒不能托出也。
十一味異功散
木香,大腹皮,人參,桂心,赤茯苓,青皮,前胡,訶梨勒(薑製),半夏(薑製),丁香,甘草(炙各三錢)
上為粗散。每服三錢。水一大盞。生薑三片同煎至六分。去滓。空心溫服。量大小以意加減。
愚按前方。治痘瘡已出未愈之間。其瘡不光澤。不起發。不紅活。或已出一日至五七日間。或泄瀉作渴。或肚腹作脹。氣促作喘。或身雖熱而腹脹。足指冷。或身熱作渴。或身熱而驚悸腹脹。或身熱汗出不止。或氣急寒戰。咬牙。或渴而飲水愈渴。或瘡欲靨而不靨。或瘡痂欲落不落。
而反腹脹渴瀉。足指寒冷。或驚悸寒戰咬牙。此脾胃終變虛寒。津液衰少。此發內經微止。陰陽蘊奧。非神於朮者。豈能言哉。前症乃陽氣內虛寒而外假熱。如癰疽脾胃虧損。諸臟虛寒之敗症。急用前散以救胃氣。亦有可生者。
十二味異功散
木香(三錢半),官桂(二錢去粗皮),當歸(三錢半),人參(二錢半),茯苓(一錢),陳皮,厚朴(二錢半薑製),白朮(二錢),半夏(薑製一錢),丁香,肉豆蔻(二錢半),附子(泡去皮一錢半)
上為粗散。每服三錢。水一大盞半。生薑五片。肥棗三枚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空心溫服。三歲兒作三服。五歲兒作兩服。一周兩歲兒作三五服。病有大小。以意加減。此藥家傳五世。累經效驗。
愚按前方。治痘瘡已出未出。不起發。不光澤。不紅活。謂之表虛。宜用此藥治之。若已出未愈。瘡不光澤。或不起發。不紅活。或腹脹作渴。泄瀉氣促。謂之表裡虛寒。急用此藥送豆蔻丸。或十一日間不靨。壯熱。悶亂不寧。臥則煩渴。咬牙。手足指冷。數飲沸湯而不熱。
圍火重衾而仍寒。悉屬表裡虛寒也。王太僕云。大寒而盛。熱之不熱。是無火也。當益其心火。急用前藥。以回其陽。亦有生者。
肉豆蔻丸(七味),治瀉水穀。或白或淡黃。不能止者。
木香,縮砂仁(二錢),白龍骨(半兩),訶子肉(半兩),赤石脂(七錢半),枯白礬(七錢半),肉豆蔻(半兩)
上為細末。稠麵糊為丸。如黍米大。一周歲兒。每服三五十丸。三歲兒服百丸。溫米飲下。瀉甚者。煎木香散。或異功散送下。瀉止住服。不止多服。
愚按前方。治陽氣虛寒。腸滑泄瀉之澀劑。蓋腎主大便。若因腎氣不固而致前症者。宜用木香散送四神丸。如不應。急煎六君子湯送四神丸補之。蓋豆蔻丸澀滯之功多。補益之功少也。
人參麥門冬散,治痘瘡微渴(一名麥門冬散)
麥門冬(一兩),人參,甘草(炙),陳皮,白朮(半兩),厚朴(薑製各半兩)
上為粗散。每服三錢。水一大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徐徐溫服。不拘時。量大小加減。
愚按前方。若痘瘡熱毒。氣虛作渴。宜用之。若因氣虛弱作渴。用人參白朮散。
消毒散,治痘瘡六七日間。身壯熱。不大便。其脈緊盛者。用此藥以微利之。(一名消毒飲)
牛蒡子(四兩炒杵),荊芥穗,甘草(炙各一兩)
上為粗散。每服三錢。水一大盞。煎至八分。去滓。不拘時。徐徐溫服。
愚按前方。若毒在肌肉。尚未能盡發而致斯症。脈浮而緊者。最宜此藥。疏解其毒。若痘頓輕。脈沉而緊者。毒在臟腑。宜用前胡、枳殼疏通。以絕其源。其痘尤輕。
柴胡麥門冬散,治痘瘡壯熱。經日不止。更無他症。此藥治之。(即六味柴胡麥門冬散)
柴胡(二錢半),龍膽草(炒一錢),麥門冬(三錢),甘草(炙),人參,黑參(各一錢半)
上為粗散。每服三錢。水一大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拘時。徐徐服。量大小加減。
愚按前方。若痘瘡表熱。根盤色赤。焮痛。作渴飲冷。或兩目作痛。或素有肝火而患痘瘡者。尤宜用之。
射干鼠黏子湯,治痘瘡壯熱。大便堅實。或口舌生瘡。咽喉腫痛。皆餘毒所致。
鼠黏子(四兩炒杵),甘草(炙),升麻,射干(各一兩)
上為粗散。每服三錢。水一大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徐徐溫服。
愚按前方。若痘瘡初出。發熱焮痛。根盤赤盛。或咽喉口舌疼痛。作渴飲引者宜用。若因胃氣虛弱發熱而致前症者。宜用人參麥門冬散。
桔梗甘草防風湯,治風熱咽喉不利。
桔梗(炒),甘草(炙),防風(各等分)
上為粗散。每服三錢。水一大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徐徐溫服。量大小加減。
愚按前方。若上焦風熱。或痰涎上攻咽喉。下利。或口舌生瘡。作渴引飲者。須用此藥。發散解毒。痘雖出。亦在輕淺。
人參清膈散,治涕唾稠黏。身熱鼻乾。大便如常。小便黃赤。宜用此方治之。
人參,柴胡,當歸,芍藥,知母(炒),桑白皮,白朮(炒),黃耆(炒),紫菀,地骨皮,茯苓,甘草,桔梗(炒各一兩),黃芩(半兩),石膏,滑石(各一兩半)
上為粗末。每服三錢。水一大盞。生薑三片同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拘時。徐徐溫服。量大小加減。
愚按前症。即癰疽因熱毒蘊結於臟腑經絡之間者。當用此藥疏導托裡。調和榮衛。使邪氣退則元氣不傷。而痘瘡易愈也。
前胡枳殼散,治痰實壯熱。胸中煩悶。大便堅實。臥則喘急。
前胡(一兩),枳殼,赤茯苓,大黃,甘草(炙各半兩)
上為粗散。每服三錢。水一大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拘時。量大小加減。如身溫脈微並瀉者。不可服。
愚按前症。若屬肺胃實熱。氣鬱痰滯。大便秘結。小便赤澀。煩渴飲冷。身熱脈數者宜用之。以表散外邪。疏通內臟。使邪氣不壅滯。且痘瘡輕而易愈也。
人參白朮散,治痘瘡已靨。身熱不退。此藥清神生津。除煩止渴。
人參,白朮,藿香葉,木香,甘草,白茯苓(六味各一兩),乾葛(二兩)
上為粗散。每服三錢。水一大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拘時。徐徐服。
愚按前症。若痘瘡已靨身熱。或津液少而口乾引飲者。胃氣虛弱也。宜用人參白朮散。若腹脹泄瀉。口乾足指寒冷者。脾氣虛寒也。宜用十一味木香散。若形寒惡寒。嘔吐不食。腹脹瀉渴等症。乃脾氣虛寒下陷也。用六君子加升麻、薑桂。如不應。急加丁香。若發熱煩燥。身熱惡衣。
屬血脫髮躁。用當歸補血湯。大凡痘瘡。若脾氣虛弱出不快者。誤以為熱毒壅盛。用涼藥宣利解散。致脾胃受傷。元氣愈虛。使瘡不起發。不充滿。不結靨。不成痂。而癢塌煩躁喘渴。死者多矣。凡痘瘡首尾不宜與水。則瘡靨之後。其痂落遲。或生癰腫。治失其法。必成疳蝕瘡。
血水不絕。甚則面黃唇白。多致難愈。蓋脾胃屬土。而主肌肉故也。
韶粉散,治小兒痘瘡才愈。而毒氣尚未全散。瘡痂雖落。其瘢猶黯。或凹凸肉起。當用此藥塗之。
韶粉(一兩),輕粉(一錢)
上研和。入煉豬脂油拌勻如膏。薄塗瘡瘢上。如痘痂欲落不落。當用此方。
羊𩩅骨髓(一兩)
上煉入輕粉一錢。研成白膏。瓷合盛之。塗瘡上。○如痘瘡癢。誤搔成瘡。及瘡痂欲落不落。用上等白蜜塗之。其痂自落。亦無紫黑瘢痕。神妙。
愚按前症。若痘瘡痕赤而作癢。屬血虛而有熱也。佐以四物、牡丹皮。若痕白而作癢。氣虛而有熱也。佐以四君、芎歸。瘡痂欲落不落者。脾經血氣虛。八珍湯。若發熱而大便秘結者。腸胃內熱也。犀角消毒丸。發熱而大便調和者。肺胃熱也。麥門冬散。膿水淋漓者。肌表熱也。用敗草散敷之。
雄黃散,治小兒因痘瘡。牙齦生疳蝕瘡。
雄黃(一錢),銅綠(二錢)
上二味同研極細。量瘡大小干糝。
綿繭散,治小兒因痘瘡餘毒。肢體節⿰骨界上有疳蝕瘡。膿水不絕。
出蛾綿繭(不拘多少)
上用生白礬捶碎。實繭內。以炭火燒礬汁。干。取出為末。干貼疳瘡口內。如腫臖作痛。更服活命飲。
愚按雄黃散。清肝殺蟲解毒。外治之方也。其症所感之經。與所致之因。各有不同。若因手足陽明經蘊熱所致者。用犀角消毒散。若因脾經疳熱者。用大蕪荑湯。若因腎經虛熱者。用地黃丸。若因肝經疳熱者。用蕪荑湯送大蘆薈丸。○其綿繭散總治瘡毒。膿水淋漓。收斂之外劑。
若果系內無餘毒而未痊者。宜用斂之。若因血氣虛而不斂。宜用托裡散。若發熱腫痛。大便不結。用仙方活命飲。更以隔蒜灸法。若腫痛作渴。大便秘結。用四順清涼飲。若大便已通。腫痛未退。仍用活命飲。若發熱倦怠。大便調和。用八珍湯加犀角。如疳蝕未應。急用隔蒜灸。
若發熱口乾。肢體倦怠。用八珍湯加黃耆。若飲食少思。肢體倦怠。用五味異功散加當歸。若膿水不絕而發熱。用四物、參、耆、丹皮。若膿水不絕而惡寒。用四君、歸、耆。惡寒發熱者。用八珍、黃耆。若乳母肝經血虛發熱。用加味逍遙散。若肝經因怒發熱。用加味小柴胡湯。
(若肝經因郁發熱。用加味歸脾湯。仍參前痘瘡首尾誤飲水證。)
穀精草散,治小兒痘瘡已靨。眼目翳膜。遮障瞳人。癮澀淚出久而不退。或十二三日。瘡痂已落。其瘡瘢猶黯。或凹或凸。此肌肉尚嫩。不可澡浴。及食炙爆辛辣有毒之物。恐熱毒熏於肝膈。目生翳障。若不能守禁而致患者。須用此治之。
穀精草(一兩),生蛤粉(二兩)
上為細末。以獖豬肝一葉。用竹刀批片。糝藥在內。用草繩縛定。入瓷器內。量用水慢火煮熟。令兒食之。
愚按前症。若痘瘡愈後。餘毒入於肝經而作痛者。宜用此方。羊肝散亦效。若肝經熱毒。眼睛作痛。佐以小柴胡湯。加生地黃。或犀角地黃湯。
解毒湯,治一切熱毒腫痛。或風熱搔癢脾胃。
黃連(三分),金銀花,連翹(各五分)
上水煎服。
愚按前症。當審其臟腑部分。及各隨所因而治之。若在乳下。必當兼治其母。
參湯散,治水痘
地骨皮(半分炒),麻黃(一分去節),人參(一分),滑石(半分),大黃(一分濕紙煨熟),知母羌活(各一分),甜葶藶(一分用濕紙炒),甘草(炙半分)
上為末。每服半錢。水一小盞。入小麥七粒同煎。至十數沸。每服三五匙。不可多服。
愚按前方。發表散邪。疏通內熱之峻劑。若遍身作痛。壯熱煩躁。作渴飲冷。大便秘結。小便澀滯。喘嗽等症。宜用此方。或前胡枳殼散。然水痘多屬表邢。若但發熱飲引。小便赤色者。當用升麻葛根湯。如無他症。不必用藥也。
上小兒瘡疹。無正方論。雖有王譚錢氏之書。止見其方。未見其源。療之者往往以藥宣利解散。因耗傷真氣。遂至不救者多矣。深可痛憫。文中今將祖父秘傳方論集為一卷。蓋守此方三十餘年。全活者甚眾。百不失一。今合廣其傳。使患者無枉夭之禍。醫者有活人之功。此僕之夙心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