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女科精要》~ 卷一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3)

1. 經病門諸論

凡女人稟賦旺,則十三歲即行,稟賦怯,則逾二七,常是稟賦贏弱,素多陰虛夜熱,十八九尚未至者,必因時滋補遲婚乃佳,倘陰氣未全,驟合男子,多成癆怯。若女人天癸既至,逾十年無男子合則不調。未逾十年,思男子合,亦不調。未至合男,亦不調。不調則舊血不出,新血誤行,或漬而入骨,或變而為腫,或雖合而難子。

合多則瀝枯虛人,產乳眾則枯血殺人。其言經者,謂常候也。若陽太過,則先期而至,陰不及,則後時而來,其有乍多乍少,斷絕不行,崩漏不行,皆由陰陽盛衰所致,陰氣乘陽,則胞寒氣冷,血不運行,《經》所謂天寒地凍,水凝成冰,故令乍少,而在月後。若陽氣乘陰,經水沸騰,故令乍多,而在月前。

當別其陰陽,謂其氣血,使不相乘,以平為期也。

婦人月水不調,有因風冷乘虛客於胞中,有傷衝任之脈。蓋衝任之脈起於胞中,將息順理則血氣調和,六淫不能為害。若勞傷氣血,風冷乘之,脾胃一傷,飲食漸少,榮衛日衰,肌膚黃瘦,皆由衝任勞損。故凡經行,最宜謹慎,否則與產後成病相類。

婦人以血為海,每因憂思忿怒鬱氣,氣行則血行,氣止則血止。憂思過度,則氣結而血亦結;忿怒過度,則氣逆而血亦逆。如不及期而來者,有火也,宜六味淡水,則火自平矣;不及期而來多者,本方加海螵蛸、柴胡、白芍、五味子。如半月或十日而來,且綿延不止,此屬氣虛,用補中湯;如過期而來者,火衰也,為寒、為虛、為郁、為痰,方加艾葉、香附、半夏;如遲而色淡,本方加桂,此其略也。其間亦有不及期而無火者,有過期而有火者。

凡紫黑色者,多屬火旺之甚,亦有虛寒而紫黑者;若淡白則無火明矣。然更有挾痰而淡白者,有挾濕痰帶黃而渾濁者,故當兼以脈之遲數,稟之強弱辨之。

經水者,陰血也,陰必從陽,故其色紅,上應於月,月滿則虧,月虧則盈,其行有常,故名月經,為氣之配,隨氣而行,氣熱則熱,氣寒則寒,氣滯則滯。成塊者,氣之凝也;將行而痛者,氣之滯也;行後作痛者,氣血虛也;錯經妄行者,氣之亂也;色淡者,虛而有水混之也;紫者,氣之熱也;黑者,熱甚也。今人一見紫黑成塊作痛,率指為風冷乘之,用溫熱之劑,禍不旋踵。

經曰:亢則害,承乃制。熱甚則兼水化,所以熱則紫,甚則黑也。《玉機》曰:寒則凝而不行。既行而紫黑,故知非寒也。且婦人性多忿鬱,嗜欲倍加,臟腑厥陽之火,無日不有,非熱而何,當以脈辨之而自見矣。

凡寒冷外邪初感,入經必痛,久則鬱而為熱。且血寒則凝,既行而雖紫黑,乃非寒也。如傷寒而為病熱也明矣。

有經行前臍腹絞痛如刺,寒熱交作,下如黑豆汁,兩尺沉澀,余皆弦急,此由下焦寒濕之邪,搏於衝任,痛極則熱,熱則流通,因寒濕生濁,故下如豆汁也。宜治下焦,以辛散苦寒、血藥治之。亦有血虛血澀者,以養血藥佐以順氣。

白話文:

經病門諸論

一般來說,女性如果先天體質強健,大約十三歲初經就會來;如果體質虛弱,可能要超過十四歲才會來。體質通常比較虛弱、平時就陰虛容易夜間發熱的女性,到了十八九歲還沒來初經,最好是適時滋補身體,晚婚會比較好。如果陰氣還不夠充足就急著和男子行房,很容易變得虛勞體弱。另外,女性初經來之後,如果超過十年沒有和男子行房,月經也會失調。如果沒超過十年,但心裡想著要和男子行房,月經也會失調。如果根本沒有和男子行房,月經也還是會失調。月經失調就會導致舊血排不出來,新血運行錯誤,可能滲入骨骼,或者變成腫塊,又或者即使行房也很難懷孕。

行房次數太多會讓身體精血耗盡,生產哺乳太多則會導致氣血枯竭而喪命。這裡說的「經」是指月經的規律。如果體內陽氣太旺盛,月經會提早來;如果陰氣不足,月經會延後。月經時多時少、時斷時續、或崩漏不止,都是因為陰陽盛衰不平衡所導致。如果陰氣太盛而壓制陽氣,就會導致子宮寒冷,氣血運行不暢,就像冬天寒冷,水會結冰一樣,所以月經量會突然減少,而且會延後。如果陽氣太盛而壓制陰氣,則會讓經血像沸騰的水一樣,所以月經量會突然增多,而且會提早。

要區分體內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,讓它們不要互相壓制,達到平衡才是重點。

婦女月經不調,有時候是因為風寒趁虛侵入子宮,有時候是損傷了衝脈和任脈。衝脈和任脈都起於子宮,如果好好調養身體,氣血調和,就不會受到外邪的侵害。如果過度勞累損傷氣血,又遭受風寒侵襲,就會損傷脾胃,導致食慾漸漸變差,身體日益衰弱,皮膚變得黃瘦,這些都是衝脈和任脈受損的緣故。所以月經期間最要注意,否則容易像產後一樣生病。

婦女以血為根本,常常因為憂愁思慮、憤怒鬱悶而導致氣血失調。氣運行則血也運行,氣停止則血也停止。過度憂思會導致氣鬱結,血也跟著凝滯;過度憤怒會導致氣逆亂,血也跟著逆亂。如果月經提早來,通常是體內有火,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之類的藥方,讓火氣平息;如果月經提早來且量多,可以原方加上海螵蛸、柴胡、白芍、五味子等藥材。如果月經半個月或十天就來,且滴滴答答不停,這是屬於氣虛,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;如果月經延後才來,通常是火氣衰退,可能是因為寒、虛、鬱、痰等因素,可以加艾葉、香附、半夏等藥材;如果月經延後而且顏色淡,可以在原方中加桂枝,這只是大概的說法。但也有提早來卻沒有火氣的,也有延後才來卻有火氣的。

如果經血顏色是紫黑色的,大多是體內火氣旺盛,但也有虛寒而導致紫黑色的情況;如果顏色淡白,則明顯是體內沒有火氣。但也有夾雜痰而導致顏色淡白的,也有夾雜濕痰而帶黃色且混濁的,所以應該同時參考脈搏的快慢、體質的強弱來辨別。

經水是陰血,陰必須要依附陽氣,所以經血顏色是紅色的。它和月亮的盈虧相應,月圓則虧,月缺則盈,月經有固定的週期,所以叫做月經。經血是隨著氣而運行的,氣熱則經血也熱,氣寒則經血也寒,氣滯則經血也運行不暢。如果經血成塊狀,是因為氣凝結;如果月經要來之前感到疼痛,是因為氣滯;如果月經來之後才感到疼痛,是因為氣血虛弱;如果月經週期錯亂,是因為氣亂;如果經血顏色淡,是因為虛弱而且有水氣混雜;如果經血顏色是紫色的,是因為氣熱;如果經血顏色是黑色的,則是因為熱到極點。現在的人一看到經血是紫黑色、成塊狀、而且疼痛,就認為是風寒侵襲,使用溫熱的藥物,結果病情反而會馬上惡化。

《內經》說:過度就會有害,能夠承受才能制約。熱到極點就會兼夾水邪,所以熱就會導致經血變成紫色,熱到極點就會導致經血變成黑色。《玉機真藏論》說:寒冷會導致血液凝結而不運行。既然已經運行而呈現紫黑色,就知道這不是寒冷造成的。而且婦女大多比較容易憤怒和憂鬱,嗜欲也比較多,體內臟腑的陽火,幾乎每天都有,不是熱是什麼呢?應該要通過診脈來分辨,才能看清楚病因。

一般來說,寒冷的外邪剛侵入身體,進入經脈一定會感到疼痛,時間久了就會鬱積而化熱。而且血遇寒會凝結,如果月經來的時候呈現紫黑色,那並不是因為寒冷。就像傷寒一樣,病情是熱的,這是很明顯的道理。

有些婦女在月經來之前,肚臍腹部會像針刺一樣絞痛,忽冷忽熱,排出的經血像黑豆汁,把脈時兩寸的脈沉而澀,其他脈象都是弦而急,這是因為下焦的寒濕之邪侵襲了衝脈和任脈,痛到極點就會轉為熱,熱就會使經血流通,因為寒濕容易產生濁氣,所以排出的經血會像豆汁一樣。應該要治療下焦,用辛散苦寒、活血的藥物來治療。也有氣血虛弱或運行不暢的,可以用養血藥搭配順氣的藥物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