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女科指掌》~ 凡例 (1)
凡例 (1)
1. 凡例
是編首則總括一歌,次則序諸家之論,次則脈,次則方,使人一展卷焉。歌以志其大綱,論以詳其條目,脈以驗其相應,方以治其沉疴。歌論脈方,恍然在目,了無疑義,庶得附名於指掌云耳。
是編以女科為首者,宗千金方也。蓋以婦人為生化之源,自無而有,人道之始也。調經種子、胎前、臨產、產後凡五。其他傷寒雜證,另有全書,茲不多贅。
是集以帶下為始者,尊扁鵲也。況帶下者,經必不調,亦調經中之一事也。而且婦人患帶下者,十居八九,但閏閣嬌羞,不以語人耳。
如經不調病名也,而所以致其不調者,則非一端,苟不辨其為七情、為六淫、為寒、為熱、為虛、為實、為痰凝、為氣滯、為思想、為房勞、為先天、為病後,種種不同。如何用藥,寧無虛虛實實之弊乎,脈症詳明,庶幾近理。
婦人每多慈戀、愛憎、恚怒,憂思,情性執著偏僻堅牢,所以比男子難療,遂致七情內傷六淫外侵,脾胃虧損,任苒成病,必須辨其在臟、在腑、在經絡、在血脈、在肌膚、在骨髓、在氣分、在血分,有陰、有陽、有虛、有實,平時熟習諸書,自然見理分明,臨症不模糊矣。
女科書之行於世者,惟《婦人良方》、《濟陰綱目》、《女科經綸》而已,此外不可多得。即如《邯鄲遺稿》、《產寶》、《新書》、《外臺秘要》、《褚氏遺書》亦未易見。蓁不惜重價,求之數十年,始得寓目。更於大全書中,逐一拈出,參以己意,積成卷秩,因家貧不能全刻,刪去其半,如回生丹、資生湯、安產圖、藏衣法較之他書,自有徑庭,雖不敢杜撰遺譏亦不致隨風附和也。
無子者雖有年命相沖、風水所招二說,其實疾病使然耳,還宜服藥為是,譬如田中芟去草蔓,饒沃其土,及使下種,天雨既降,五穀勃然而生矣。而其大要尤在行仁積德,即如傷胎破卵之細,亦物為之。
臨產古有安產藏衣之法,今人盡皆刪去不思,誕降之時正陰陽交代之際,豈無鬼神運用於其間哉。今遵《外臺》補之,不惟便於採用,抑亦宗前啟後也,博雅之士,不厭其多。
產時服獨參湯、佛手散,極有神效。產後宜服資生湯、回生丹。蓁每用之,雖危險之症,十救五六,嘗細究其方,原出羅謙甫所制,血極膏東垣稱為女科聖藥,而又合琥珀散,又合二味參蘇飲,又合仲景紅藍花酒,是合四方而成一方,正所謂複方也。妙在攻補兼行,制度有法,何諸書失載不傳耶,今悉補之。
產育乃彝倫日用之常,人皆有之,每見分娩之際,倉忙無措,調理失宜而死者,指不勝屈豈皆正命。夫乃嚴牆,予姪婦亦羅其厄,於是摘聖賢之珠玉,發天地之靈奇,不惜物議,不量才力,刻以問世,志在濟人,好道君子置之案頭,朝夕玩熟,轉相救人,則其好生之德,寧不在作者之上哉。
白話文:
這本書的開頭,首先用歌訣概括全書要點,接著闡述各家學說,然後講述脈象,最後是藥方,讓人一打開書就能明瞭。歌訣用來標示大綱,論述用來詳細說明條目,脈象用來驗證是否相應,藥方用來治療沉痾。歌訣、論述、脈象、藥方,這些內容清晰地呈現在眼前,沒有任何疑義,希望能讓大家對醫理瞭如指掌。
本書以婦科為首要內容,是遵循《千金方》的做法。因為婦女是生命繁衍的根源,從無到有,是人類的開始。婦科內容包含調經、受孕、孕前、臨產、產後這五個方面。其他像是傷寒等雜病,另有專門的書籍,這裡就不多加贅述。
本書從帶下病開始講起,是為了尊崇扁鵲的觀點。而且帶下病與月經不調有密切關係,也是調經的範疇之一。再者,婦女患有帶下病的比例很高,十個婦女中就有八九個有此困擾,只是因為閨閣女子害羞,不願意向人提起。
月經不調是病名,但導致月經不調的原因有很多,如果不辨明是七情(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)、六淫(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)、寒、熱、虛、實、痰凝、氣滯、思想、房事過勞、先天因素、還是病後所致等各種不同情況,就貿然用藥,豈不是會造成虛虛實實的錯誤嗎?只有詳細診察脈象和症狀,才能更接近正確的治療方法。
婦女常常多愁善感,容易產生愛戀、憎恨、惱怒、憂思等情緒,性格也比較固執偏激,所以比男性更難治療。因此容易導致七情內傷和六淫外侵,使得脾胃虧損,積累成病。必須辨明病變是在臟、在腑、在經絡、在血脈、在肌膚、在骨髓、在氣分、還是在血分,辨明是陰證、陽證、虛證、還是實證。平時要熟悉各種醫書,自然就能明理,臨症時就不會模糊不清了。
現今流傳於世的婦科醫書,只有《婦人良方》、《濟陰綱目》、《女科經綸》這三種,其他的很少見到。即使是《邯鄲遺稿》、《產寶》、《新書》、《外臺秘要》、《褚氏遺書》這些書,也很難看到。我花了許多錢,幾十年才尋找到這些書,並細心研讀。我從這些書中逐一挑選出有用的內容,並結合自己的經驗,整理成書。因為家裡貧窮,不能全部刻印出版,只好刪去一半。像是回生丹、資生湯、安產圖、藏衣法等,與其他書籍的記載有差異,雖然不敢說是獨創,也不會盲目附和。
關於不孕,雖然有命理相沖、風水影響的說法,但其實多半是疾病所導致的,還是應該以藥物治療為主。就像田地裡如果雜草叢生,就應該先清除雜草,讓土壤肥沃,然後再播種,等到天降甘霖,五穀自然就會茂盛生長。而最重要的一點,還是在於行善積德,即使是傷胎破卵的細微之事,也是有因果的。
關於生產,古代有安產和藏衣的方法,現在的人都刪去了不用,實在令人費解。生產的時刻是陰陽交替之際,怎麼能說沒有鬼神的作用呢?現在我依照《外臺》的內容補上,不僅方便採用,也能繼承前人的經驗,啟發後人。希望博學之士不要嫌棄內容繁多。
生產時服用獨參湯、佛手散,效果非常顯著。產後宜服用資生湯、回生丹。我經常使用這些藥方,即使是危急的病症,也能救活五六成。我仔細研究這些藥方,發現它們出自羅謙甫所創製,血極膏被李東垣稱為婦科聖藥,再加上琥珀散,再與二味參蘇飲合用,又與仲景紅藍花酒合用,這是將四個藥方合而為一,正所謂的複方。妙就妙在攻補兼施,而且有嚴格的製法,為什麼各家醫書都沒有記載和流傳呢?現在我把它們都補上了。
生育是人倫常情,每個人都會經歷。我經常看到生產之時,手忙腳亂,調養不當而導致死亡的,實在數不勝數。難道這都是命中注定嗎?我的姪媳婦也遭遇過難產,所以我摘取聖賢的精華,發揮天地間的神奇,不顧眾人的議論,也不衡量自己的能力,將此書刻印問世,目的就是為了濟世救人。希望喜好醫道的人能夠將此書置於案頭,早晚研讀,並互相幫助,那麼他們的好生之德,不就勝過於作者了嗎?
我編纂這本書的用意,是想將十三科的醫書分別整理成套出版,但不知道我還能在世上活多久,也不知道是否會有仁人君子願意幫助我完成這個心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