葉其蓁

《女科指掌》~ 卷之一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3)

1. 帶下

【歌】,婦人帶下有多般,風冷驚痰濕熱寒,五臟三焦俱病此,七情六慾總相干。木乘土位因虛入,積滯胞門作實看,損耗精神形體瘦,重亡津液腎源干。臨經房事傷衝任,恚怒悲衰動肺肝,升舉補中益氣飲,澀敗樗白固真元。莫言久病醫無效,識得樞機治不難,攻補寒溫隨症用,不須九轉鍊金丹。

白話文:

歌訣:婦女帶下的病因很多,有風、冷、驚、痰、濕、熱、寒等,五臟三焦都會受到影響,七情六慾也會導致帶下。肝旺乘脾,由於脾虛弱而侵入,造成胞門積滯,形成實證;損耗精神,形體消瘦,陰血不足,腎水虧損。性生活過度會損傷衝任二脈,生氣、悲傷、衰弱的情緒會影響肺肝,治療帶下可服用升舉補中益氣飲,澀敗樗白固真元。不要說久病無藥可醫,只要掌握關鍵,治療就不難。攻補寒溫要根據症狀來使用,不必煉製九轉金丹。

【論】,《素問》曰:任脈為病,男子內結七疝,女子帶下瘕聚。又曰:脾傳之腎,名曰疝瘕,小腸冤結而痛出白,名曰白蟲,出白溲。又曰小腹冤熱,溲出白液,又曰思想無窮,所願不得意,淫於外,入房太甚,發為白淫。

白話文:

【論】,《素問》說:任脈有問題時,男性可能會出現七疝症狀,女性則可能有帶下、癥塊等症狀。再者,《素問》提到,脾氣轉移至腎,會形成疝瘕,伴有小腸堵塞導致疼痛,並排出白色物質,稱為「白蟲」,以及尿液中排出白色物質。又提到,小腹感到冤枉熱痛,尿液中會排出白色液體。最後,《素問》指出,如果思慮過多,願望無法實現,行為放縱,房事過度,會導致白色精液的產生。

仲景曰:婦人年五十,病下利,暮即發熱,腹滿小腹裡急,手掌煩熱,唇口乾燥,此屬帶下,曾經半產,瘀血在小腹不去,故唇口乾燥也,溫經湯。帶下經水不利,小腹滿痛,一月再見者,土瓜根散。婦人陷經漏下黑不解,膠薑湯,一作膠艾湯。婦人小腹滿如敦狀,小便微難而不渴;生後者,此為水與血結在血室也,大黃甘遂湯。

白話文:

仲景說:婦女到了五十歲,患有腹瀉,傍晚就發熱,腹部發脹,下腹部疼痛,手掌發熱,嘴脣口乾,這是屬於帶下病,曾經難產,瘀血留在下腹部沒有排出,所以嘴脣口乾,可用溫經湯治療。帶下病,經水不通暢,下腹部脹痛,一個月後再次發作,可用土瓜根散治療。婦女月經不調,漏下的黑血不止,可用膠薑湯或膠艾湯治療。婦女下腹部脹滿像敦一樣,小便微難,但卻不口渴;生過孩子之後得的,這是水與血積聚在血室裡,可用大黃甘遂湯治療。

婦人經水不利,下抵當湯。經閉不利,藏堅癖不止,中有乾血,下白物,礬石圓。六十二種風,腹中血氣刺痛,紅藍花酒。婦人腹中痛,當歸芍藥散、小建中湯。

白話文:

婦女的月經不順暢時,可以使用「大黃湯」進行調理。若月經閉塞不順暢,且子宮內有積塊或異常分泌物,可能含有乾燥的血液,應使用「礬石丸」來治療。對於六十種不同類型的風邪引起的腹部疼痛和血氣刺痛,可以飲用「紅藍花酒」進行緩解。對於婦女腹部疼痛的情況,可以使用「當歸芍藥散」或「小建中湯」進行調理。

《良方》曰:帶下有五,由經行、產後風邪乘虛入內,傳於臟腑而致之,傷肝膽色如青泥。傷脾胃黃如爛瓜。傷心、小腸色如赤津。傷肺、大腸形如白涕。傷腎、膀胱黑如衃血。人有帶脈橫於腰間,如束帶之狀,因名曰帶,故《難經》曰:帶脈者,起於季脅,回身一周。帶脈為病,腹滿腰溶溶,若坐水中。

白話文:

《良方》一書中提到,帶下有五種情況,是由於行經、產後,風邪趁虛進入體內,傳染到臟腑而引起的。傷肝膽的帶下,顏色像青泥;傷脾胃的帶下,顏色像爛瓜;傷心、小腸的帶下,顏色像赤津;傷肺、大腸的帶下,形狀像白涕;傷腎、膀胱的帶下,顏色像豬血。人體有一條帶脈,橫貫腰間,形狀像繫腰帶一樣,因此得名。所以《難經》中說:帶脈起於季脅,環繞身體一週。帶脈發生病變,就會出現小腹脹滿、腰部鬆弛,好像坐在水中的感覺。

《產寶》曰:處女三病,一者經水初下,陰中熱,或當風臥。怖三者有一,後必帶下,神仙聚寶散。河間曰:帶下由任脈濕熱甚,津液溢而為帶也。如火鍊金,熱極反兼火化,六月熱極,則萬物反出津而潤澤。宜苦寒正治之,有用辛溫從治而愈者,辛能發散故也。丹溪曰:赤屬血,白屬氣,俱是胃中濕痰積痰,流而下滲入膀胱,宜用升提,星、半、蒼朮、海石、黃柏、青黛、樗根皮之類。

白話文:

《產寶》提到,處女有三大疾病,第一種是經血剛開始來時,陰部會感到熱,或者在風中睡覺。第二種或第三種疾病中有一種,之後一定會有帶下症狀,可以使用神仙聚寶散。

河間認為,帶下症是由於任脈濕熱過重,體液溢出形成帶下。就像火煉金,熱到極點時,反而會使物質轉變為液態,如同六月天熱到極點,萬物反而會分泌液體保持溼潤。應當使用苦寒藥物進行正當治療,有些情況下使用辛溫藥物也能痊癒,這是因為辛味能夠發散。

丹溪認為,紅色代表血液,白色代表氣體,都是由於胃中濕痰積聚導致,流動到下方滲入膀胱,應該使用升提藥物,如星、半夏、蒼朮、海石、黃柏、青黛、樗根皮等。

《家秘》曰:大腸主津,小腸主液,清氣上升,濁氣下降,則津液化為氣血,而填骨髓,養五臟,充肌膚,何疾之有。其或七情內傷,六淫外感,陰陽乘戾,清濁不分,逆於經遂,流於衝任,津液不能四布,何以奉心化赤而為血哉,故帶下也。宜補中益氣湯送青黛牡蠣雞子清丸。

白話文:

《家祕》說:大腸主導津液,小腸主導液體,清氣上升,濁氣下降,那麼津液就會轉化為氣血,而填充骨髓,滋養五臟,充盈肌膚,怎麼會有疾病呢。如果七情內傷,六淫外感,陰陽受到侵犯,清濁不分,逆流於經脈,流入衝任二脈,津液就無法四處流佈,怎麼能夠奉養心臟化為赤色而成為血液呢,所以就會出現帶下。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送服青黛牡蠣雞子清丸。

【脈】,右手寸平尺浮,浮為陽,陽絕者,無子。若足冷帶下,輕則漏下,重則崩中,皆心不榮血,肝不藏血所致。帶下六極之病,脈浮則腸鳴、腹滿,緊則腹中痛,數則陰中生瘡,弦則掣痛。黃柏俱虛者,漏血帶下。帶下漏血脈浮惡寒者不治。

白話文:

【脈】,右手寸口、關口、尺口的部位,浮脈為陽脈,陽脈衰竭,沒有孩子。如果足部冰冷,有帶下,輕則漏尿,重則崩漏,都是因為心臟無法濡養血液,肝臟無法儲藏血液所導致的。帶下病有六種極端,脈浮則腸鳴腹滿,脈緊則腹中疼痛,脈數則陰部生瘡,脈弦則掣痛。口服黃柏但仍氣血虛弱的人,會漏血帶下。帶下漏血、脈浮、惡寒的人則無法治癒。

經行衝任已虛空,登廁乘涼易中風,浮緩頭痛流鼻涕,急尋蒼柏與辛芎。

蒼柏辛芎散。

多悲不樂足如冰,腰腹時疼嘔帶崩,六脈沉遲或虛火,按之無力是寒徵。

酒煮當歸丸。

血去心虛易著驚,精神恍惚不和平,木乘土位脾家弱,脈動虛浮帶已明。

歸脾湯。

脈滑肌肥氣不清,濕痰下注帶如頃,頭眩嘔噦兼麻木,多是痰涎裡面生。

樗皮丸,重者小胃丹主之。

脈緩肌黃腳面浮,腰胯沉重帶長流,或時泄瀉偏難溺,嗜臥腸鳴濕上求。

白話文:

【風】

當經行期間,如果衝任二脈已經虛弱,乘涼或者突然受冷容易引起風寒之症,出現頭痛、流鼻涕等症狀,應當及早服用蒼柏與辛芎配伍的藥方,即蒼柏辛芎散。

【涼】

經常感到悲傷不開心,腳底發涼,腰腹時常疼痛,伴有嘔吐和崩漏,脈象沈遲或有虛火,按之無力,這是寒邪的徵兆,可使用酒煮當歸丸。

【驚】

因為血氣消散、心虛,容易受到驚嚇,精神恍惚,不平和,這是木氣乘土,脾虛的表現,脈象動而虛浮,可以使用歸脾湯。

【痰】

脈象滑膩,肌肉肥厚,氣血不順,可能是由於濕痰下注,導致頭暈、嘔吐、麻木,這是痰癥的表現,可以使用樗皮丸,對於較嚴重的情況,可以使用小胃丹進行治療。

【濕】

脈象緩和,肌肉黃膩,腳面浮腫,腰胯沈重,帶下量多,或是經常出現洩瀉,小便困難,喜臥,腸鳴聲大,這是濕邪上犯的徵兆。

四神丸,雙白丸,香附散。

白話文:

四神丸:由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四種藥材組成的丸藥,具有健脾益氣、補中益氣的功效。

雙白丸:由天花粉、知母兩種藥材組成的丸藥,具有清熱化痰、生津潤肺的功效。

香附散:由香附、當歸、白芍、川芎、甘草五種藥材組成的散劑,具有疏肝解鬱、理氣止痛的功效。

陽盛陰虛火易升,煎熬津液喪元精,形衰脈數皮膚燥,口苦咽乾耳內鳴。

三黃三白丸,白朮丸。

寒脈沉遲比冷輕,惡寒腹痛食難行,或時吐利吞酸水,足冷腰疼色不榮。

大溫經丸。

漏下多時內必虛,急宜補益莫躊躇,脈來細小芤微澀,烏骨雞丸載古書。

烏骨雞丸。

敗精濁血滯胞門,氣積痰凝作實論,腹內堅疼脈弦實,石瘕痃癖及賁豚。

晞露丸。

漏帶

帶下如同經水來,半年三月一當災,健脾補氣兼收澀,不禁安能得受胎。

白馬蹄丸,樗皮丸。

附方

地榆膏治赤白帶骨立者。

針灸

白話文:

熱:熱症通常由陽氣過盛、陰液不足引起,會導致體內水分和精氣流失。患者可能出現體力下降、脈搏快速、皮膚乾燥、口苦、咽喉乾燥、耳鳴等症狀。治療上可使用三黃三白丸和白朮丸。

寒:寒症的脈搏沈緩,比冷更為輕微,患者可能會感到畏寒、腹部疼痛、飲食困難,甚至嘔吐、拉肚子、胃酸倒流、腳冷、腰痠背痛、面色蒼白等症狀。可用大溫經丸進行治療。

虛:長期的出血或其他疾病導致體內虛弱,應立即進行補益治療,避免拖延。脈搏細小、微弱、間歇、澀動是虛症的特徵。烏骨雞丸是傳統治療虛症的藥物。

實:體內有敗血、瘀血阻塞,或者由於氣滯、痰凝而形成的實質性病變。患者可能會感到腹內疼痛,脈搏緊繃,呈現出結節、腫瘤等症狀。石瘕、癥瘕、腸胃脹滿等問題可以使用晞露丸進行治療。

漏帶:長期的白帶過多或如經血流動,每半年或三個月就發生一次,這可能是因為脾虛、氣弱、不能固澀所導致的。治療上需強調健脾補氣,並兼顧收澀功能。白馬蹄丸和樗皮丸都是傳統治療此類問題的藥物。

附方:地榆膏可以治療赤白帶,特別是在骨瘦如柴的情況下。

針灸:針灸是一種傳統的中醫治療方式,通過在特定穴位上進行針刺或灸療,來調節身體的氣血循環,達到治療各種疾病的目標。

三陰交穴在內踝上三寸,天樞在臍旁二寸,氣海在臍下一寸半,血海二穴在膝臏上內廉,中樞在臍下四寸,豐隆在外踝上八寸,水道在天巨下三寸。

白話文:

三陰交穴位在腳踝上三個寸的位置,天樞穴位在肚臍旁兩個寸的位置,氣海穴位在肚臍下一個半寸的位置,血海穴位在膝蓋骨上內側突起的地方,中樞穴位在肚臍下四寸的位置,豐隆穴位在外踝上八個寸的位置,水道穴位在天巨穴位下的三個寸的位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