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女科折衷纂要》~ 調經門 (2)
調經門 (2)
1. 養血論
《產寶方》序云:大率治病,先論所主,男子調其氣,女人調其血。氣血者,人之神也。然婦人以血為基本,苟能謹於調護,則氣血宣行,其神自清,月水如期,血凝成孕。若脾胃虛弱,飲食不化,榮衛不足,月經不調,肌膚索澤,寒熱腹痛,則難於子息矣。或崩漏帶下,血不流行,而成癥瘕。
按立齋云:婦人脾胃久虛,以致氣血俱虛,而月經不行,宜調其胃氣,滋其化源,經自下矣。或患中消胃熱,津液不行,而致血海乾枯,宜清胃補脾,其經自行。經曰:胃者衛之源,脾者榮之本。
《針經》曰:榮出中焦,衛出下焦,衛不足益之以辛,榮不足補之以甘,辛甘相合,脾胃健而榮衛生,是以氣血俱旺,或因勞心,虛火妄動,月經錯行,宜安心、補血、瀉火,此東垣之治法。
白話文:
《產寶方》的序言說:大體上治療疾病,要先了解病因,男子要調理的是氣,女子要調理的是血。氣血是人的精神根本。然而婦女以血為根本,如果能夠謹慎地調養,那麼氣血運行順暢,精神自然清爽,月經會如期而至,血才能凝聚成孕。如果脾胃虛弱,飲食不能消化,導致營養不足,就會月經不調,皮膚乾枯沒有光澤,出現寒熱腹痛,這樣就很難有孩子了。或者出現崩漏、白帶過多,血不正常流動,就會形成腫塊。
立齋說:婦女脾胃長期虛弱,導致氣血也虛弱,使得月經不來,應該調理脾胃之氣,滋養化生氣血的來源,月經自然會來。或者患有中消病,胃有熱,津液不能運行,導致血海枯竭,應該清胃、補脾,月經就會自行恢復。經典說:胃是衛氣的來源,脾是榮氣的根本。
《針經》說:榮氣出自中焦,衛氣出自下焦,衛氣不足要用辛味藥來補益,榮氣不足要用甘味藥來補養,辛味和甘味相合,脾胃健壯,榮氣和衛氣才能產生,這樣氣血才會旺盛。或者因為勞心過度,虛火妄動,導致月經錯亂,應該安心神、補養血、瀉虛火,這是東垣的治療方法。
2. 調氣論
《濟生方》論云:經言百病皆生於氣也。所謂七氣者,喜怒憂思悲恐驚也。又有謂九氣者,七情之外益之寒熱二症也。氣之為病,男子婦人皆有之,惟婦人為患尤甚。蓋人身血隨氣行,氣一壅滯則血與氣並,或月事不調,心腹作痛,或月事將行,預先作痛,或月事已行,淋瀝不斷,心腹作痛,或腰脅引背,上下攻刺,吐逆不食,甚則手足搐搦,狀類驚癇,或作寒熱,或作癥瘕,肌肉消瘦,非特不能受孕,久而不治,轉而為瘵疾者多矣。
按:婦人性偏見鄙,婢妾志不得伸,鬱怒無時不起,故先哲謂婦人氣旺於血,當耗氣而益血,此說一倡,舉世宗之,專任辛散導滯之品,以為捷徑法門。殊不知陽為陰使,血為氣配,故氣熱則熱,氣寒則寒,氣降則降,氣升則升,氣滯則滯,氣行則行。其體本屬相紐,其用未嘗殊也。
如果鬱火氣盛於血者,方可開鬱行血。若氣亂則調,氣冷則溫,氣虛則補。男女一般陽生則陰自長,氣衰則血亦涸,豈可專任耗氣耶?
白話文:
《濟生方》中提到:「經書上說,所有的疾病都是因為氣造成的。」所謂的「七氣」,指的是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這七種情緒。也有人說「九氣」,是在七情之外,再加上寒和熱這兩種病症。氣造成的疾病,不論男女都會發生,但對婦女來說尤其嚴重。
因為人體的血液是跟著氣運行的,如果氣一旦阻塞不通,血也會跟著停滯,可能導致月經不調、心腹疼痛;或是月經快來時,就預先感到疼痛;或是月經來了之後,滴滴答答流個不停,還伴隨心腹疼痛;或是腰部、脅肋、甚至背部都會抽痛,上下竄痛;嚴重時會噁心嘔吐、吃不下東西,更甚者手腳會抽搐,症狀像癲癇一樣,或是發冷發熱,或是腹部產生腫塊,肌肉消瘦,不僅難以懷孕,如果長期不治療,還會轉變成癆病,這種情況非常多。
我認為:婦女的性格容易偏執、心胸狹隘,婢女、妾侍無法展露自己的心志,心中鬱悶和憤怒無時無刻不在,所以前人說婦女的氣比血旺盛,應該耗散氣、補養血。這種說法一出現,大家就普遍遵循,專門使用辛辣發散、疏導氣滯的藥物,當作治療的捷徑。殊不知陽氣是陰血的使者,血液是配合氣運行的。所以氣熱則血也熱,氣寒則血也寒,氣降則血也降,氣升則血也升,氣滯則血也滯,氣行則血也行。氣血的本質是互相牽引,它們的作用從來沒有不同。
如果是因為鬱悶的火氣比血旺盛,才可以開導鬱悶、疏通血脈。如果氣亂了就應該調理,氣虛弱就應該補養,氣寒了就應該溫暖。男女的道理都是一樣的,陽氣旺盛,陰血自然會生長;氣衰弱,血也會枯竭。怎麼可以只專注於耗散氣呢?
3. 辨色論
(此篇熟究,調經之事至矣盡矣,幸毋忽之)
丹溪云:經水者,陰血也。陰必從陽,故其色紅,稟火色也。隨氣流行於上下三焦之間,氣清血亦清,氣濁血亦濁。往往有成塊者,氣之凝也。將行而痛者,氣之滯也。來後而痛者,氣血俱虛也。色淡者,氣虛而有水混之也。錯經妄行者,氣之亂也。紫者,氣之熱也。黑者,熱之甚也。
今人但見其紫者、黑者、作痛者、成塊者,率指為冷風而行溫熱之劑,則禍不旋踵矣。良由《病源論》月水諸病,皆由風冷乘之,宜其相習而成俗也。或曰黑者,北方水色也。紫淡於黑,非冷而何?予曰:亢則害,承乃制。熱甚者必兼水化,所以熱則紫,甚則黑也。殊不知婦人性執見偏,嗜欲倍加,臟腑陰陽之火無日不起,非熱而何?若夫風冷,必須外得,間或有之。
至於風冷為病,外邪初感,入經必痛,紫黑成塊,暫用溫散,但寒性稍久便郁成熱,豈可專泥為寒耶?且寒則凝泣,熱則流通,暴下紫黑,尤非寒症明矣。然臍腹內痛不特風冷,亦有屬氣滯者,為氣有餘便是火也。有屬血虛者,為血不足便生熱也,又安可用溫熱乎?大抵紫黑者,四物湯加芩、連、阿膠。
淡白者,芎歸湯加參、朮、白芍。淡黃,二陳湯加芎、歸。色如煙塵者,二陳湯加秦艽、防風、蒼朮。
白話文:
(這篇如果能仔細研究,對於調理月經的事就瞭解得非常透徹了,希望不要忽略它)
朱丹溪說:月經的血,是屬於陰的血。陰氣一定跟隨著陽氣運行,所以它的顏色是紅色的,這是稟受火的顏色。它隨著氣在上下三焦之間流動,氣清澈,血也清澈;氣混濁,血也混濁。常常有血塊產生,那是因為氣凝結的緣故。月經來之前會疼痛,是因為氣滯住了。月經來之後才疼痛,那是因為氣血都虛弱了。顏色比較淡的,是因為氣虛,而且有水分混在其中。月經不按時來,亂流動的,是因為氣亂了。顏色是紫色的,是因為體內有熱。顏色是黑色的,是因為熱的程度更嚴重了。
現在的人只要看到月經顏色是紫色的、黑色的、來的時候會痛、有血塊,就一律認為是受了寒風,而使用溫熱的藥,這樣做很快就會出問題。這是因為《病源論》認為月經的各種毛病,都是因為受了風寒的侵襲,所以大家就習慣這樣做了。有人說,黑色是北方水的顏色,紫色比黑色淡,不是寒冷是什麼?我說:過度就會產生危害,相剋才能平衡。熱到極點就會兼有水的變化,所以熱就會呈現紫色,熱到更嚴重就呈現黑色。卻不知道婦女的性格固執己見,慾望特別強烈,臟腑陰陽的火沒有一天不產生,不是熱又是什麼?至於說風寒,必須是從外面來的邪氣侵入才會發生,偶爾會有。
至於說風寒導致生病,外來的邪氣剛入侵時,進入經絡一定會疼痛,月經顏色呈現紫黑色而且有血塊,暫時使用溫散的藥,但寒性時間稍微久一點就會鬱結化成熱,怎麼可以只把它當作是寒症呢?況且寒冷會使血液凝結,熱會使血液流通,突然流出紫黑色的血,更不是寒症的明顯徵兆。然而肚臍腹部內疼痛,不單單只是因為風寒,也有屬於氣滯的,氣太多就變成火。也有屬於血虛的,血不足就會生熱,又怎麼能用溫熱的藥呢?一般來說,月經顏色紫黑的,用四物湯加上黃芩、黃連、阿膠。
顏色淡白的,用芎歸湯加上人參、白朮、白芍。顏色淡黃的,用二陳湯加上川芎、當歸。顏色像煙塵一樣的,用二陳湯加上秦艽、防風、蒼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