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德

《女科折衷纂要》~ 調經門 (2)

回本書目錄

調經門 (2)

1. 養血論

《產寶方》序云:大率治病,先論所主,男子調其氣,女人調其血。氣血者,人之神也。然婦人以血為基本,苟能謹於調護,則氣血宣行,其神自清,月水如期,血凝成孕。若脾胃虛弱,飲食不化,榮衛不足,月經不調,肌膚索澤,寒熱腹痛,則難於子息矣。或崩漏帶下,血不流行,而成癥瘕。

白話文:

《產寶方》序言說:大概治病,先要探究主因,男子要調氣,女子要調血。氣血是人的精神所在。而女子以血為根本,如果能夠謹慎調養,則氣血流暢,精神清爽,月經如期而至,血液凝結形成孕育。如果脾胃虛弱,飲食不消化,氣血不足,月經不調,肌膚乾枯,寒熱腹痛,則難以生育。或者崩漏帶下,血液不流通,而形成癥瘕。

按立齋云:婦人脾胃久虛,以致氣血俱虛,而月經不行,宜調其胃氣,滋其化源,經自下矣。或患中消胃熱,津液不行,而致血海乾枯,宜清胃補脾,其經自行。經曰:胃者衛之源,脾者榮之本。

白話文:

按立齋說:婦人脾胃虛弱已久,以致氣血俱虛,月經因此不來,應當調養胃氣,滋養化生氣血的源泉,月經自然就會來了。或者患有中氣虧損、胃中有熱、津液運行不暢,以致血海枯竭,應當清胃熱、補脾氣,月經自然就會來了。經書上說:胃是衛氣的來源,脾是營血的根本。

《針經》曰:榮出中焦,衛出下焦,衛不足益之以辛,榮不足補之以甘,辛甘相合,脾胃健而榮衛生,是以氣血俱旺,或因勞心,虛火妄動,月經錯行,宜安心、補血、瀉火,此東垣之治法。

白話文:

《針經》上說:營血由中焦產生,衛氣由下焦產生,衛氣不足時用辛熱的藥物來治療,營血不足時用甘溫的藥物來治療,辛甘兩味藥物配伍使用,可以讓脾胃健康、營血和衛氣充盛,所以氣血都旺盛。或者由於過度思考,導致虛火妄動,月經紊亂,應該安心、補血、瀉火,這就是東垣的治療方法。

2. 調氣論

《濟生方》論云:經言百病皆生於氣也。所謂七氣者,喜怒憂思悲恐驚也。又有謂九氣者,七情之外益之寒熱二症也。氣之為病,男子婦人皆有之,惟婦人為患尤甚。蓋人身血隨氣行,氣一壅滯則血與氣並,或月事不調,心腹作痛,或月事將行,預先作痛,或月事已行,淋瀝不斷,心腹作痛,或腰脅引背,上下攻刺,吐逆不食,甚則手足搐搦,狀類驚癇,或作寒熱,或作癥瘕,肌肉消瘦,非特不能受孕,久而不治,轉而為瘵疾者多矣。

白話文:

《濟生方》一書中說:經典著作上所說的各種疾病都是由「氣」產生的。「七氣」是指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。「九氣」是指在上述「七情」之外,加上寒熱兩種症狀。由於氣導致而產生的疾病,男女都會患上,但以女性為患尤其嚴重。這是因為人體中的血會隨著氣的運行而運行,當氣鬱結不暢時,血與氣就會一起鬱結在體內,從而導致月經不調、心腹疼痛等症狀。月經來潮前會提前出現疼痛,月經來潮後則淋漓不斷,心腹疼痛;或者腰部和脅部疼痛,疼痛部位向上攻至背部、向下刺痛至腹部,導致噁心嘔吐、食慾不振;嚴重的時候手足抽搐,狀似驚癇;或者出現寒熱、癥瘕等症狀,肌肉消瘦;不僅不能受孕,如果長時間不治療,還會轉變為瘵疾,這類病人很多。

按:婦人性偏見鄙,婢妾志不得伸,鬱怒無時不起,故先哲謂婦人氣旺於血,當耗氣而益血,此說一倡,舉世宗之,專任辛散導滯之品,以為捷徑法門。殊不知陽為陰使,血為氣配,故氣熱則熱,氣寒則寒,氣降則降,氣升則升,氣滯則滯,氣行則行。其體本屬相紐,其用未嘗殊也。

白話文:

按語:婦女的性情總是狹隘偏見、見識淺陋,婢妾的心意願望得不到伸展,抑鬱惱怒隨時都會產生,所以古聖先賢說婦人的陽氣比血氣旺盛,應該耗散陽氣而增益血氣,這種說法一經倡導,舉世的人都奉為圭臬,都專門使用辛散通導停滯的藥物,認為這是捷徑和治病良方。殊不知陽氣是由陰氣支配的,血是陽氣的配偶,所以陽氣熱的話血氣也熱,陽氣寒的話血氣也寒,陽氣下降的話血氣也下降,陽氣上升的話血氣也上升,陽氣停滯的話血氣也停滯,陽氣運行的話血氣也運行。陽氣和血氣本質上是互相聯繫的,兩種氣的作用沒有什麼差別。

如果鬱火氣盛於血者,方可開鬱行血。若氣亂則調,氣冷則溫,氣虛則補。男女一般陽生則陰自長,氣衰則血亦涸,豈可專任耗氣耶?

白話文:

如果肝火內盛又氣虛血旺的人,才能用疏肝解鬱活血的方法。如果氣血混亂,就應該調和氣血,如果氣虛寒冷,就應該溫補氣血,如果氣虛無力,就應該補益氣血。男女一樣,如果陽氣旺盛,陰氣自然充足,如果氣血衰弱,血液也會枯竭,怎麼能只求耗氣呢 ?

3. 辨色論

(此篇熟究,調經之事至矣盡矣,幸毋忽之)

丹溪云:經水者,陰血也。陰必從陽,故其色紅,稟火色也。隨氣流行於上下三焦之間,氣清血亦清,氣濁血亦濁。往往有成塊者,氣之凝也。將行而痛者,氣之滯也。來後而痛者,氣血俱虛也。色淡者,氣虛而有水混之也。錯經妄行者,氣之亂也。紫者,氣之熱也。黑者,熱之甚也。

白話文:

丹溪說:經水是陰血。陰血必須依附陽氣而行,所以它的顏色是紅色的,這是因為它稟承了火氣的顏色。經血隨著氣在上下三焦之間運行,氣清則血清,氣濁則血濁。經血往往有成塊的現象,這是氣凝結造成的。經血將要來潮時感到疼痛,這是氣滯造成的。經血來了以後還疼痛,這是氣血兩虛造成的。經血顏色淡,這是氣虛而有水混雜在經血中的緣故。經血錯亂不按期而來,這是氣亂造成的。經血紫色的,這是氣熱造成的。經血黑色的,這是熱很盛造成的。

今人但見其紫者、黑者、作痛者、成塊者,率指為冷風而行溫熱之劑,則禍不旋踵矣。良由《病源論》月水諸病,皆由風冷乘之,宜其相習而成俗也。或曰黑者,北方水色也。紫淡於黑,非冷而何?予曰:亢則害,承乃制。熱甚者必兼水化,所以熱則紫,甚則黑也。殊不知婦人性執見偏,嗜欲倍加,臟腑陰陽之火無日不起,非熱而何?若夫風冷,必須外得,間或有之。

白話文:

當代的人們只見到子宮有紫色的血、黑色的血、疼痛、或是結塊,就認定是受到了寒氣侵襲而服用了溫熱的藥劑,結果狀況不旋踵而下。這是由於《病源論》提到:月經病症皆因寒氣乘虛而入,因此應該以溫熱的藥劑來治療,以至於人們習慣了這種治療方法。有人說:黑色的血是北方水的顏色。紫色的血比黑色的血淡,這不正是寒症的表現嗎?我說:太過則有害,調和則適當。體熱過盛時一定會合併水液變化,所以體熱時血色紫紅,很嚴重時會變成黑色。殊不知女性性格偏執、固執,慾望比一般人更強烈,所以臟腑陰陽之火沒有哪一天不發作的,這不正是體熱的表現嗎?至於寒症,一定是由外而來,偶爾才會遇到。

至於風冷為病,外邪初感,入經必痛,紫黑成塊,暫用溫散,但寒性稍久便郁成熱,豈可專泥為寒耶?且寒則凝泣,熱則流通,暴下紫黑,尤非寒症明矣。然臍腹內痛不特風冷,亦有屬氣滯者,為氣有餘便是火也。有屬血虛者,為血不足便生熱也,又安可用溫熱乎?大抵紫黑者,四物湯加芩、連、阿膠

白話文:

至於風寒所引起的疾病,外邪剛開始侵犯,邪氣侵入經絡,必定會疼痛,皮膚上出現紫黑色塊狀瘀斑,這種情況下暫時可以使用溫熱性質的藥物來驅散風寒。但如果寒邪停留時間較久,就會鬱結為熱邪。這種情況下,怎麼能一味認為是寒症呢?而且,寒則凝結阻塞,熱則流通舒暢,如果出現大便紫黑色,就更不是寒症的明確證據了。但是,臍腹疼痛不單單是風寒引起的,也有屬於氣滯引起的,氣有餘便是火,也有屬於血虛引起的,血不足就會生熱,這種情況下,怎麼能用溫熱性質的藥物呢?一般來說,紫黑色瘀斑出現時,可以用四物湯加入黃芩、黃連、阿膠等藥物來調理。

淡白者,芎歸湯加參、朮、白芍。淡黃,二陳湯加芎、歸。色如煙塵者,二陳湯加秦艽防風蒼朮

白話文:

  1. 淡白者:用芎歸湯加參、朮、白芍。

  2. 淡黃者:用二陳湯加芎、歸。

  3. 色如煙塵者:用二陳湯加秦艽、防風、蒼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