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女科旨要》~
1. 卷四
2. 治十八般難產論
子死腹中。因妊婦熱旺不治。過六七日經傳臟腑。熱及其胎。故死腹中。墜在臍下。宜保母命。急服烏金散。或烏金丸。用車前子(七分),酒煎化服。胎氣轉熱即下。
難產者。因胎氣成全。子食母血。前一二月時。胎形小而余血多。久而成塊。俗呼兒枕。產時兒枕雖破。尚有裹其子者故難產耳。用烏金丸。將紅花。枳殼。益母草。(各三分),酒煎磨服。何懼橫逆難產之症。
胞衣不下。因分娩時。母受其寒。血入其中。因寒。寒則作脹。脹則胞不下。令人脹悶。湯水不欲到口。服烏金丸。用蔥頭(三個),當歸(三錢),酒煎化服。胞衣遂下。敗血淨盡。
產後血暈。起止不同。眼目昏花。凡總理一身者血氣。血氣未定。還走五臟。奔克於肝。故有此症。俗呼暗風。服烏金散。或烏金丸。用白芍。菊花。(各三分),酒煎化。
產後口乾心悶。因經絡未淨。胃氣未正。如食寒冷物。應有此症。蓋敗血犯心包絡經。故為煩為渴。又呼胸膈壅悶之至。服烏金散。或烏金丸用酒化服。
產後乍寒乍熱,如瘧者。蓋寒熱虛瘧。只是敗血入於心肺。邪熱又入於脾胃。故有寒熱而渴。此非瘧也。服烏金散。或酒化烏金丸。
產後虛弱。四肢浮腫。因敗血走五臟。轉註四肢。停留不行。化作浮腫。若水腫者氣閉小便澀也。血腫者氣竭四肢冷也。治血腫當服烏金散。兼服硃砂丸。以茯苓末(三錢),酒煎磨服。可消。另用煎藥治之。
白話文:
胎兒死在腹中:
這是因為孕婦體內熱氣過旺,沒有及時治療。過了六七天,熱氣傳到臟腑,影響到胎兒,導致胎兒死在腹中。死胎會下墜到肚臍下方。這時應該以保住母親的性命為優先。趕快服用烏金散,或烏金丸,用車前子(七分),用酒煎煮後服用。如果胎氣轉熱,胎兒就會自然產下。
難產:
這是因為胎兒已經發育完整,吸食母親的血液。在懷孕前一兩個月,胎兒形狀還小,剩餘的血液很多,時間久了就凝結成塊,俗稱「兒枕」。生產時,即使兒枕破了,仍有東西包裹著胎兒,所以造成難產。服用烏金丸,並將紅花、枳殼、益母草(各三分)用酒煎煮後磨粉服用。這樣就不必擔心胎位不正或難產的情況。
胎盤不下:
這是因為生產時,母親受寒,寒氣使血液滯留在胎盤中,寒氣導致脹氣,脹氣就會讓胎盤無法正常排出,導致產婦腹脹胸悶,不想吃東西。服用烏金丸,並用蔥頭(三個)、當歸(三錢)用酒煎煮後服用。胎盤就能順利排出,惡露也會排乾淨。
產後暈眩:
這種情況的發生時間不一定,會出現眼花、頭暈等症狀。這是因為掌管全身的血氣還不穩定,會跑到五臟,衝撞肝臟,所以產生這種症狀,俗稱「暗風」。服用烏金散,或烏金丸,用白芍、菊花(各三分)用酒煎煮後服用。
產後口乾心悶:
這是因為經絡還沒有清理乾淨,胃氣還沒恢復正常。如果吃了寒冷的食物,就會出現這種症狀。這是因為惡露侵犯了心包經,所以會感到煩躁、口渴,或是胸悶。服用烏金散,或烏金丸,用酒沖服。
產後忽冷忽熱,像瘧疾一樣:
這種情況並非瘧疾,而是因為惡露進入了心肺,邪熱又進入了脾胃,所以才會忽冷忽熱且口渴。服用烏金散,或用酒沖服烏金丸。
產後虛弱、四肢浮腫:
這是因為惡露跑到五臟,又轉注到四肢,停留在那裡無法排出,就化成了水腫。如果水腫是氣閉造成小便不順暢。如果是血腫,則是氣血耗盡造成四肢冰冷。治療血腫應服用烏金散,並加服硃砂丸,用茯苓末(三錢),用酒煎煮後磨粉服用,可以消腫。另外,還需要用其他藥方來治療。
3. 硃砂丸
益母草,沉香,小茴,白芍,香附,防風,五味子(各等分),白朮(倍用),棗肉為丸。硃砂為衣。
產後眼花。口言鬼神。顛狂。因敗血熱極衝心。非風邪所侵。服烏金丸。用燈心湯煎黃連(三分),磨服。或烏金散。
產後月內失音不語。蓋心有七孔三毛。散血走迷孔口。竅不能通。竅者音也。故不言。非脫陰陽之症。服烏金散。或烏金丸。用甘菊。枳殼。桔梗。(各三分),煎湯化服。
產後腹內疼痛兼瀉。因胎母月內食酸冷堅硬之物。血氣不及。不能克化。流入大腸。作此瀉痢。服烏金散。兼用止瀉調氣湯。或烏金丸。用神麯。白豆蔻。(各三分),煎湯化服。
產後百節痠痛。因產時百骨開張。百筋用力。新血未生。敗血停經。聚滯不行。故作此症。亦非風邪所致。服烏金散。或烏金丸。用白芍。當歸。(各三分),酒煎化。
產後血來成片塊。頻下不淨。因飲食前後惱怒。食中鬱怒之氣觸血。敗血成聚而不淨。服烏金丸。用木通。香附。(各三分),酒煎化服。
產後血崩。如產後三不節者。應有此症。調理飲食不節。寒熱不忌。房事不謹。此三者。必崩漏。身則潮熱。筋則急拘。胸則煩悶。服烏金散。或烏金丸。用川斷(三分),酒煎化服。
產後膈滿氣逆。血氣不通。咳嗽嘔吐。此血入胃中。脾氣相沖。遇食沖食。遇氣上逆。故作嘔脹而吐血。服烏金散。或烏金丸。用烏藥。枳殼。(各三分),煎湯化服。
產後心痛。寒熱不常。此飲食不節。食痰相結。令人榮衛不宣。寒熱不常。四肢冷熱。心煩口燥。睡夢多驚。精神不爽。面常赤色。若此者。後必為骨蒸之症。不治。用烏金散。或烏金丸。以柴胡。半夏。(各三分),煎湯化服。
產後口鼻黑氣。及鼻衄。並一身斑點繞頂。此敗血流入於臟腑。溢滿肌膚。一身四肢不能回走。故作熱結之症。其人面黃便結。用烏金丸。以羌活。升麻。(各五分),酒煎化服三丸。或可回生。然此症十能救一。
產後喉中沙作蟬聲。此敗血走入孔竅。轉入於臟腑。肺生氣。氣生血。氣血走臟竅。敗血沖遇。成塊入喉。故作此症。急服烏金丸。用山豆根。歸尾。(各三錢),煎湯化服。庶可回生。
產後中風。或眼目昏花。腰骨疼甚。如角弓形。蓋產後未滿百日。俱要調養身體。若多勞房事。及當風坐臥。應有此症。其人身重不能轉側。服烏金散或烏金丸。用羌活。五靈脂。(各三分),大生地(一錢),酒煎化服。
白話文:
硃砂丸:
將益母草、沉香、小茴香、白芍、香附、防風、五味子(各等份),白朮(用量加倍),與棗肉混合製成藥丸,再用硃砂包覆。
產後眼花:產後出現眼睛昏花、胡言亂語、精神錯亂等症狀,是因為產後惡血過熱,熱氣衝擊心臟,並非風邪入侵。服用烏金丸,用燈心草湯煎煮黃連(少量),研磨後服用。或者服用烏金散。
產後失音不語:產後月子內失聲不能說話,是因為心臟有七個孔竅和三根細毛,導致散血迷失孔竅,使竅口不通,而竅口是聲音的通道,所以無法說話,並非陰陽失調的症狀。服用烏金散或烏金丸,用甘菊、枳殼、桔梗(各少量),煎湯後服用。
產後腹痛兼腹瀉:產後腹痛同時伴隨腹瀉,是因為產婦在月子內吃了酸冷堅硬的食物,導致氣血不足,無法消化,食物流入大腸,引起腹瀉。服用烏金散,同時服用止瀉調氣湯,或者服用烏金丸,用神麴、白豆蔻(各少量),煎湯後服用。
產後全身痠痛:產後全身關節痠痛,是因為生產時骨骼張開,筋脈用力,新血還未生成,而惡血停留在體內,阻礙氣血運行,所以產生這種症狀,也不是風邪引起的。服用烏金散或烏金丸,用白芍、當歸(各少量),用酒煎煮後服用。
產後血塊頻下不止:產後惡露排出時帶有血塊,並且反覆不止,是因為產婦飲食前後情緒激動,鬱結之氣觸動血液,使惡血凝結成塊而無法排乾淨。服用烏金丸,用木通、香附(各少量),用酒煎煮後服用。
產後血崩:產後如果飲食、寒熱、房事三方面不注意,就容易發生血崩。身體會發潮熱,筋脈會抽搐,胸口會煩悶。服用烏金散或烏金丸,用川斷(少量),用酒煎煮後服用。
產後胸膈脹滿、氣逆、咳嗽嘔吐:產後感到胸膈脹滿、氣往上逆、咳嗽嘔吐,是因為惡血進入胃中,與脾氣相衝,遇到食物就引起衝擊,遇到氣就往上逆,所以引起嘔吐甚至吐血。服用烏金散或烏金丸,用烏藥、枳殼(各少量),煎湯後服用。
產後心痛、寒熱不定:產後出現心痛、忽冷忽熱,是因為飲食不節制,導致痰液結聚,使身體的氣血運行不暢,出現忽冷忽熱,四肢冰冷或發熱,心煩口渴,睡覺時容易驚醒,精神不佳,臉色發紅,如果不治療,之後可能會發展成骨蒸的病症。服用烏金散或烏金丸,用柴胡、半夏(各少量),煎湯後服用。
產後口鼻發黑、流鼻血、身上出現斑點:產後出現口鼻發黑的現象,或者流鼻血,以及全身出現斑點,這表示惡血流入臟腑,溢滿於肌肉皮膚,導致全身四肢無法活動,造成熱結的症狀。患者會面色發黃、大便乾燥。服用烏金丸,用羌活、升麻(各少量),用酒煎煮後服用三顆,或許可以救活,但這種病症十個病人通常只能救活一個。
產後喉嚨發出蟬鳴般的聲音:產後喉嚨發出像蟬鳴的聲音,是因為惡血進入孔竅,轉入臟腑,而肺能產生氣,氣能產生血,氣血運行至臟腑孔竅時,遇到惡血產生阻礙,在喉嚨處凝結成塊,因此發出這種聲音。立刻服用烏金丸,用山豆根、當歸尾(各較多量),煎湯後服用,或許可以救活。
產後中風、眼花、腰痛如弓形:產後發生中風,或者眼睛昏花,腰部疼痛彎曲像弓,是因為產後百日內應當好好調養身體,若過度勞累、房事不節制,或當風坐臥,就容易出現這種症狀。患者身體沉重無法翻身。服用烏金散或烏金丸,用羌活、五靈脂(各少量),大生地(較多量),用酒煎煮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