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痧疹輯要》~ 凡例
凡例
1. 凡例
一、是書之輯,專論痧疹,其痘、斑、麻、隱等證,未便涉及。惟爛喉丹痧,稍有發明,然亦略而不詳。欲求全義,自有陳耕道《疫痧草》在,故不贅述。
二、治病須明經絡。若經絡不明,如瞽者夜行。而三焦一經,尤為痧疹伏氣第一關鍵。越人以降,或有形,或無形,紛紛聚訟。余不憚瑣褻,以泰西解體諸書,縷晰辨明,使數千年幽晦復明,庶幾長夜一燈,不致暗中摸索。
三、經絡雖明,俞穴難考。漢唐以後,針灸失傳,總緣不辨同身取寸之義,致議論分歧,語多隔膜。余折衷諸家,暢明經旨,泄千餘年失傳之秘,固豆疹之津梁,實針灸之寶筏。
四、清冷淵、消濼二穴,為三焦經脈。泰西引種之說,引其命門伏毒,由經絡外達。此法與牛豆同,倘能推廣行之,亦保嬰之一助也。
五、選錄諸家精論,當以許橡村首屈一指。其餘各有奧義,讀者須細心領會,勿輕看過。
六、論治雖無剩義,惟疑似同異之間,病情百變,臨證之士惝恍無所適從,故選案數十條,各法略備。其間具治病原委,覽者心目豁然。遇證之偶相類者,用之無疑,效可立俟,庶免望洋之嘆。
七、書分四卷。卷分八篇,曰述原,曰引種,曰預防,曰禁忌,曰辨證,曰論治,曰運氣,曰選案。每有一得之愚,附之篇末。高明之士,起而正之,匡其不逮,固鄙人之幸,亦是書之幸也。
八、古人文字,未便割裂。前後之間,難免拉雜。書雖八篇,氣則一貫,讀者參觀互證可也。
九、是書首重暢明醫理,未敢以文害義,其重複蕪雜之誚,知所不免,閱者諒之。
白話文:
凡例
一、這本書的編寫,專門討論痧疹,像是痘、斑、麻疹、隱疹等疾病,就不在這裡探討了。只有爛喉丹痧稍微有些新的見解,但也只是簡單帶過,沒有詳細說明。如果想要了解更全面的內容,可以參考陳耕道先生的《疫痧草》,所以這裡就不多加贅述。
二、治療疾病必須了解經絡。如果對經絡不清楚,就像盲人在黑夜裡走路一樣。而三焦這一經脈,更是痧疹潛伏的關鍵所在。從扁鵲以來,對於三焦的解釋,有認為有形的,也有認為無形的,眾說紛紜,爭論不休。我不怕繁瑣,引用西方解剖學書籍,將三焦經脈仔細地分析清楚,希望能讓數千年來不明確的地方重新變得清楚明白,就像在漫漫長夜中點亮一盞明燈,不再讓人黑暗中摸索。
三、即使了解經絡,穴位的考證仍然很困難。自漢唐之後,針灸技術逐漸失傳,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弄清楚如何按照每個人的身寸來取穴,導致議論紛歧,說法隔閡。我綜合各家學說,闡明經絡的宗旨,揭露一千多年來失傳的秘密,這不僅是治療豆疹的橋樑,更是針灸的寶貴指南。
四、清冷淵、消濼這兩個穴位,屬於三焦經脈。西方人所說的「引種」方法,是引導體內潛伏的毒素從命門通過經絡向外發散。這種方法與牛痘的原理相同,如果能夠推廣實行,也能對保護嬰兒有所幫助。
五、在選錄各家精闢的論述時,應以許橡村先生的觀點為首要。其他各家的觀點也各有其精妙之處,讀者必須仔細領會,不要輕易忽略。
六、關於治療的論述雖然沒有多餘的內容,但在相似與不同的疾病之間,病情千變萬化,臨床醫生常常會感到迷茫不知所措。因此,我選錄了數十個病例,各種治療方法大致都有包含。其中詳細說明了疾病的來龍去脈,讓讀者能清楚明瞭。如果遇到相似的病症,可以毫不猶豫地採用這些方法,並能很快見效,避免束手無策的困境。
七、這本書分為四卷,每卷分為八篇,分別是:述原、引種、預防、禁忌、辨證、論治、運氣、選案。每一篇的末尾都會附上我的一些淺見,希望能有高明的醫者能加以指正,彌補我的不足,這不僅是我的榮幸,也是這本書的榮幸。
八、古人的文字,不宜隨意分割。前後的內容之間,難免有些雜亂。這本書雖然分為八篇,但其思想是一貫的,讀者可以互相參照驗證。
九、這本書的首要目標是闡明醫理,不敢因為追求文采而傷害內容的準確性。其中重複或雜亂的地方,我知道在所難免,希望讀者能諒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