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伊尹湯液經》~ 平脈法上
平脈法上
1. 平脈法上
問曰:脈有三部,陰陽相乘。榮衛血氣,在人體躬。呼吸出入,上下於中。因息遊布,津液流通。隨時動作,效象形容。春弦秋浮,冬沉夏洪。察色觀脈,大小不同。一時之間,變無經常。尺寸參差,或短或長。上下乖錯,或存或亡。病輒改易,進退低昂。心迷意惑,動失紀綱。願爲縷陳,令得分明。師曰:子之所問,道之根源。脈有三部,尺寸及關。榮衛流行,不失衡銓。腎沉心洪,肺浮肝弦。
白話文:
問曰:人的脈象分為三個部分,並且陰陽相互影響。榮衛、血液和氣息在人體中運行。透過呼吸,這些元素在身體內上下流動。隨著每次呼吸的進行,滋潤身體的津液也得以流通。隨著時間和身體的活動,這些現象會在脈象上呈現出不同的特徵。春天時脈象如弓弦般緊張,秋天則浮起,冬天深沉,夏天則洪大。通過觀察面色與脈象,可以發現它們大小有所不同,且在一時之間變化無常。脈象的尺寸有時不一,或短或長;上下之間也可能出現偏差,有的時候明顯,有的時候不明顯。隨着病情的變化,脈象也會進退起伏,高低不同。這些複雜多變的情況使人困惑,往往讓人難以把握其規律。我希望能得到詳細的解說,以便能更清楚地理解這一切。
師曰:你所提的問題,觸及了醫學道理的根本。脈象確實分為三部分,即寸、尺以及關位。榮衛之氣在身體中流暢運行,保持著平衡。一般來說,腎臟對應的脈象沉穩,心臟對應的脈象洪大,肺臟對應的脈象輕浮,而肝臟對應的脈象則如同弓弦,緊張而有彈性。這些都是基本的脈象特徵,是診斷疾病的基礎。
此自經常,不失銖分。出入升降,漏刻周旋。水下二刻,脈一週身。旋復寸口,虛實見焉。變化相乘,陰陽相干。風則浮虛,寒則緊弦。沉潛水滀,支飲急弦。
白話文:
這本來就經常發生,不會差分毫。人體的氣血運行,出入升降,有規律地循環往復,就像漏壺計時一樣。水位下降兩個刻,脈搏就流遍全身一周。觀察手腕的寸關尺脈,就能判斷身體虛實。脈象變化互相影響,陰陽互相制約。風邪入體,脈象浮虛;寒邪入體,脈象緊弦。脈象沉潛如水波涌动,是水飲停滯的表現;脈象急促弦緊,是支氣管炎的徵兆。
動弦爲痛,數洪熱煩。設有不應,知變所緣。三部不同,病各異端。太過可怪,不及亦然。邪不空見,中必有幹。審察表裏,三焦別分。知其所舍,消息診看。
料度腑臟,獨見若神。爲子條記,傳與賢人。
白話文:
動弦的脈象表示疼痛,數而洪大的脈象則意味著熱和煩躁。如果脈象有異常反應,就能夠瞭解疾病變化的原因。脈象在寸、關、尺三部表現不同,提示各種疾病有其獨特的病理特點。脈象過於強烈或不足都值得懷疑,因為這兩種情況都不正常。邪氣不會無故出現,身體內部必定有其影響的因素。仔細分辨病症屬於表證還是裏證,三焦(上焦、中焦、下焦)的問題也要區分清楚。明確病邪所在的部位,再通過詳細的詢問和診脈來進一步判斷病情。
揣摩臟腑的功能狀態,獨到的見解如同擁有神妙的洞察力。我特地將這些知識整理成條目,傳給有才德的後學之人。
師曰:呼吸者,脈之頭也。初持脈,來疾去遲,此爲出疾入遲,爲內虛外實。初持脈,來遲去疾,此爲出遲入疾,爲內實外虛也。
師曰:脈肥人責浮,瘦人責沉。肥人當沉,今反浮;瘦人當浮,今反沉,故責之。
白話文:
老師說:脈搏的跳動,可以比作是呼吸的開始。初次把脈時,如果脈象呈現出來快速而消失緩慢,這就稱為脈出快速而脈入緩慢,表示身體內部虛弱而外表看似實強。反之,初次把脈時,如果脈象出現緩慢而消失快速,這就稱為脈出緩慢而脈入快速,意味著體內實質病邪較重而外表表現為虛弱。
老師說:在脈象上,一般而言,肥胖的人其脈象常見浮大,而瘦削的人則脈象多見沉細。如果遇到肥胖的人脈象不應地呈現沉細,或者瘦削的人脈象反而呈現浮大,這時我們就應當特別注意,因為這種情況可能背離了常態,需要進一步探討其背後的原因。
師曰:寸脈下不至關,爲陽絕。尺脈上不至關,爲陰絕。此皆不治,決死也。若計其餘命生死之期,期以月節克之也。
白話文:
老師說:如果脈象中,寸脈的跳動無法到達手腕的關節位置,這代表陽氣已經斷絕。而尺脈的跳動上不到達關節位置,則意味著陰氣已經斷絕。這樣的情況是無法治療的,可以確定為死亡的徵兆。如果要估計病人的預後,即其生存期限,可以根據月份和節氣來進行推算。
師曰:脈病人不病,名曰行屍。以無王氣,卒眩僕,不識人者,短命則死。人病脈不病,名曰內虛。以無穀神,雖困無苦。
白話文:
老師說:如果脈象顯示有病,但病人本身並未表現出病症,這種情況稱為「行屍」。這是因為身體中缺乏主導的正氣(王氣),可能會突然之間出現眩暈昏倒,並且無法辨認人的狀況,這種情形下,若是年壽已盡就會導致死亡。
反之,如果人有病狀,但脈象卻表現正常,這稱為「內虛」。這是因為體內缺乏營養精氣(穀神)的支持,雖然病人會感到虛弱疲憊,但實際上並不會有太大的痛苦。
問曰:上工望而知之,中工問而知之,下工脈而知之。願聞其說?師曰:病家人請雲:“病人苦發熱,身體疼,病人自臥”。師到,診其脈沉而遲者,知其差也。
白話文:
問道:優秀的醫生僅通過觀察就能瞭解病情,普通的醫生需要詢問症狀纔能明白,而較次的醫生則要依靠把脈來判斷。希望能聽聞其中的道理是什麼?老師回答說:如果病人的家屬前來請求時說:“病患苦於發燒,全身疼痛,並且自己躺在牀上不願起身。” 當我到達後,為病人把脈發現脈象沉緩的話,就可以知道他的病情正在好轉之中。
何以知之?若表有病者,脈當浮大。今脈反沉遲,故知愈也。假令病人云“腹內卒痛”,病人自坐。師到,脈之浮而大者,知其差也。何以知之?若裏有病者,脈當沉而細。今脈浮大,故知愈也。
師曰:病家人來請雲:“病人發熱煩極”,明日師到,病人向壁臥,此熱已去也。
白話文:
怎麼知道病情好轉了呢?如果外表有病症,脈象應該是浮動且強大的。但現在脈象反而沉緩,因此可以判斷病已經好轉了。假設病人說「突然腹部劇痛」,但病人能夠自己坐著。醫生到來後,為病人把脈,發現脈象是浮動且強大的,由此可以知道病人情況正在好轉。這是怎麼判斷的呢?一般來說,如果體內有病,脈象應該表現為沉澱且細微。但現在脈象呈現浮動且強大,因此可以確定病情已經有所好轉。
老師說:如果病人的家屬前來 請求時說:“病人發燒且極度煩躁”,然而當第二天醫生到達時,發現病人面向牆壁躺著,這表示之前的高熱已經減退了。
設令脈不和,處言已愈。設令向壁臥,聞師到,不驚起而盼視。若三言三止,脈之嚥唾者,此詐病也。設令脈自和,處言汝病太重,當須服吐下藥,鍼灸數十百處乃愈。
白話文:
假設脈象顯示不協調,病人卻說自己已經痊癒了。又或者,當病人面向牆壁躺著,聽到醫生進來,並不會驚訝地起身並轉頭張望。如果在交談時,病人多次說話後又頻頻中斷,並且在把脈時故意做出吞嚥唾沫的動作,這些都是裝病的表現。另一方面,假如脈象本身就顯示正常,病人卻說自己的病情非常嚴重,需要服用催吐或瀉下的藥物,甚至要求進行多達數十上百次的針灸治療才會好轉,這也屬於不實的情況。
師持脈,病人欠者,無病也。脈之呻者,無病也。脈之呻者,病也。言遲者,風也。搖頭言者,裏痛也。行遲者,表強也。坐而伏者,短氣也。坐而下一膝者,腰痛也。裏實護腹,如懷卵物者,心痛也。
師曰:伏氣之病,以意候之。今月之內,欲有伏氣。假令舊有伏氣,當須脈之。
若脈微弱者,當喉中痛似傷,非喉痹也。病人云:實咽中痛。雖爾,今復欲下利。
白話文:
醫生在把脈時,如果病人不自覺地輕微張口吸入氣息(即「欠」),這通常是無病的表現。如果脈象呈現出一種特別的呻吟樣態,這也可能意味著身體並無病症。但若脈搏的跳動伴有類似呻吟的不適感,那便是有病的跡象了。
說話緩慢的人,其症狀可能與風邪相關。如果病人在說話時搖頭,這可能是內部疼痛的反映。走路遲緩,則可能是外表看似堅實,實際上是體表的抵抗力較強所致。
坐著時身體前傾趴在桌上的姿勢,通常表明此人有氣短的問題。而坐下時習慣將一隻腳下垂,這常常與腰痛有關。若是腹部因充實感而保護性地收縮,感覺就像懷抱著蛋物一般,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心痛的症狀。
老師說:對於潛伏在體內的伏氣所引起的疾病,我們應該憑著細心觀察和分析來判斷。就拿這個月來說吧,如果有疑似伏氣引發的症狀出現,那麼,如果患者之前已經有過伏氣的情況,現在就更需要通過把脈來進一步確認狀況。
如果病人的脈象呈現微弱的狀態,那麼他可能會感到喉嚨疼痛,就像受到傷害一樣,但這並不是所謂的「喉痹」(即咽喉腫痛阻塞)。病人自己說:「我的確是感覺到吞嚥時疼痛。」即便如此,他現在又表現出想要腹瀉的症狀。
問曰:《經》說脈有三菽六菽重者,何謂也?師曰:脈人以指按之,如三菽之重者,肺氣也。如六菽之重者,心氣也。如九菽之重者,脾氣也。如十二菽之重者,肝氣也。按之至骨者,腎氣也。菽者,小豆也。假令下利,寸口、關上、尺中悉不見脈,然尺中時一小見,脈再舉頭一雲“按投”。者,腎氣也。若見損脈來至,爲難治。損謂所勝脾,脾勝不應時。
白話文:
問道:經典中提到脈象有三菽、六菽的輕重之分,這是什麼意思呢?老師回答:脈診的時候,用手指去按壓,如果感覺像三粒小豆那樣的重量,代表的是肺氣的表現;如果像六粒小豆那樣的重量,則是心氣的表現;如果達到九粒小豆的重量感,則屬於脾氣的表現;若是沉重到如同十二粒小豆,那就是肝氣的特徵了;而按壓到骨頭附近能感受到的,就是腎氣的表現。這裡所說的「菽」,就是小豆的意思。假設病人有腹瀉的情況,且在寸口、關上、尺中的部位都摸不到脈搏,但偶爾在尺中的位置能微弱地感受到脈搏,這表明是腎氣尚存的跡象。如果出現了衰弱的脈象,並且脈搏的到來不規律,這種情況就比較難以治療了。所謂的「損」,是指被剋制的脾臟之氣過於衰弱,而正常的剋制關係未能在適當時機表現出來。
問曰:東方肝脈,其形何似?師曰:肝者,木也,名厥陰。其脈微弦濡弱而長,是肝脈也。肝病自得濡弱者,愈也。假令得純弦脈者,死。何以知之?以其脈如弦直,此是肝臟傷,故知死也。
南方心脈,其形何似?師曰:心者,火也,名少陰。其脈洪大而長,是心脈也。
白話文:
問道:屬於東方的肝脈,在形態上是怎樣的呢?老師回答說:肝對應著木行,被稱為厥陰。它的脈象表現為細微、弦緊、柔軟而又綿長,這就是肝脈的特徵。如果肝病患者的脈象自然呈現出柔軟和弱的狀態,這意味著疾病在好轉。然而,假如脈象完全是弦緊的,那麼預後不良。這是怎麼知道的呢?因為當脈象像琴絃一樣直而無彈性時,這表明肝臟已經受損嚴重,因此可以判斷可能有生命危險。
南方在中醫裡代表心臟的功能和脈象,那心臟的脈象是什麼模樣呢?老師說:心臟屬火,按照陰陽五行之說,它被稱為少陰。心臟的脈搏特點是洪大且搏動的節奏長遠,這就是心臟的脈象。
心病自得洪大者,愈也。假令脈來微去大,故名反,病在裏也。脈來頭小本大,故名覆,病在表也。上微頭小者,則汗出。下微本大者,則爲關格不通,不得尿。
頭無汗者,可治;有汗者死。
西方肺脈,其形何似?師曰:肺者,金也,名太陰。其脈毛浮也,肺病自得此脈。
若得緩遲者,皆愈。若得數者,則劇。何以知之?數者,南方火,火克西方金,法當癱腫,爲難治也。
白話文:
當心臟方面的疾病自然出現洪大脈象時,這表示病情正在好轉。假設脈搏呈現出初始微弱、結束時強大的特徵,這種情況稱為『反』,意味著病竈位於身體深層。如果脈搏起始細小、結尾時變得強大,這被稱為『覆』,表示疾病主要位於身體表面。若是脈搏上方微弱且起始細小,通常會伴有出汗的現象。而脈搏下方微弱且結尾強大時,可能會導致氣血阻滯不通,病人無法順利排尿。
如果頭部沒有出汗的情況,那麼還有治療的可能;但如果頭部已經出汗了,那麼預後通常是致命的。
老師說:在中醫理論中,西方與肺相對應,而肺臟的脈象是怎麼樣的呢?肺屬金,又被稱為太陰。它的脈象特徵是輕浮且如同毛髮般細軟。當肺部出現問題時,自然而然就會表現出這樣的脈象。
如果病症得到緩解或延遲發展的,通常都會逐漸痊癒。但若病情頻繁反覆或者迅速惡化的,那麼情況就會比較嚴重。這是怎麼知道的呢?頻繁發作的情況屬於中醫五行中的「火」性,而火是剋制代表身體肺部及大腸等器官的「金」性的。按照中醫理論,這類病症容易導致身體水液代謝失調,出現水腫等問題,治療上相對困難。
問曰:二月得毛浮脈,何以處言至秋當死?師曰:二月之時,脈當濡弱,反得毛浮者,故知至秋死。二月肝用事,肝屬木,脈應濡弱,反得毛浮脈者,是肺脈也。
肺屬金,金來克木,故知至秋死。他皆效此。
師曰:立夏得洪一作“浮”。大脈,是其本位。其人病身體若疼重者,復發其汗。
白話文:
問題是這樣的:如果在二月時發現了毛浮脈象,為什麼可以斷言到秋天時會有生命危險呢?老師回答說:二月這個季節,人體的脈象應該表現為柔軟而微弱,但若反而出現了像毛髮般輕浮的脈象,這就是異常的表現,因此可以推測到秋天時可能會有不好的情況發生。二月期間,按照中醫五行對應的理論,正是肝臟主導的時節,而肝臟屬於木行,相應的脈象應該是柔軟而微弱的。如果這時發現的是像肺臟脈象那樣毛浮的特徵,這表明身體的情況與季節、臟腑應有的特點不符,預示著可能有較嚴重的健康問題,進而推斷到秋季時可能會面臨生命的威脅。
肺在中醫五行中屬於金,而根據五行相剋的原理,金會剋制木。因此,當季節進入秋季時,屬木的臟腑或機能可能會受到較大的影響,進而導致某些疾病的情況加劇甚至死亡。其他臟腑的變化和疾病也遵循這種五行相生相剋的規律。
老師說:在立夏這個節氣時,如果脈象呈現洪大(也可以解釋為浮動明顯),這是符合季節特徵的正常脈象。如果此人感到身體疼痛或沉重,可以再次為他發汗治療。
若明日身不痛不重者,不須發汗。若汗濈濈自出者,明日便解矣。何以言之?立夏脈洪大,是其時脈,故使然也。四時效此。
白話文:
如果明天身體不再感到疼痛或沉重,那就沒有必要進行發汗治療。如果汗水自然持續地排出,那麼疾病在第二天就會好轉。為什麼這樣說呢?因為立夏時節,人的脈象通常會表現得洪大,這是符合該季節特徵的脈象,所以會有這樣的狀況。這種情況在一年四季裡都有可能出現。
師曰:病人脈微而澀者,此爲醫所病也。大發其汗,又數大下之,其人亡血,病當惡寒而發熱,無休止時。夏月盛熱而欲着復衣,冬月盛寒而欲裸其體。所以然者,陽微即惡寒,陰弱即發熱。醫發其汗,使陽氣微;又大下之,令陰氣弱。五月之時,陽氣在表,胃中虛冷,以陽氣內微,不能勝冷,故欲着復衣。十一月之時,陽氣在裏。胃中煩熱,以陰氣內弱,不能勝熱,故欲裸其體。又陰脈遲澀,故知亡血。
問曰:嘗爲人所難,緊脈何所從而來?師曰:假令亡汗、若吐,肺中寒,故令緊。
假令咳者,坐飲冷水,故令緊。假令下利者,以胃中虛冷,故令緊也。
問曰:人不能飲,其脈何類?師曰:其脈自弦,弦,一作“澀”。脣口乾燥也。
問曰:人愧者,其脈何等類?師曰:其脈自浮而弱,面形乍白乍赤。
問曰:人病恐布,其脈何類?師曰:脈形如循絲累累然,其面白脫色也。
問曰:脈有殘賊,何謂?師曰:脈有弦,有緊,有澀,有滑,有浮,有沉。此六脈爲殘賊,能與諸經作病。
白話文:
老師說:如果病人的脈象細微且澀滯,這是因為之前的治療方法不當所導致的病情。可能之前過度使用發汗的方法,又頻繁地使用瀉下的手段,導致病人流失了大量的血液。這樣的病人會出現持續的畏寒和發熱症狀,沒有明顯的緩解期。到了夏天最炎熱的時候,他們反而想穿很多衣服來保暖;而在冬天最寒冷的季節,他們卻有想脫掉衣服的衝動。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,陽氣衰微就會感到畏寒,陰氣不足則會引起發熱。過度發汗會使得陽氣更加衰弱,頻繁瀉下又會讓陰氣變得更加薄弱。到了五月這樣陽氣旺盛且浮於體表的時節,由於胃中因陽氣不足而感到虛寒,體內陽氣不足以抵禦外在的寒涼,所以病人會想要多穿衣服來保暖。相反地,在十一月這樣陽氣潛藏於體內的時刻,胃中因為陰氣虧虛而感到煩躁燥熱,體內陰氣不足無法調節高溫,因此病人會有想脫衣服的慾望。再者,脈象中的陰脈呈現緩慢且澀滯的特徵,這也是確認病人已經流失血液的依據。
問題是這樣提出的:有人曾經提出過一個難題,那就是緊脈的特徵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?老師回答說:舉個例子來說,如果一個人出汗過多導致津液耗損,或者有嘔吐的狀況,這些情況可能會讓肺部受到寒氣的影響,進而使得脈象呈現緊縮的狀態。
假設一個人在咳嗽的情況下,這是因為他喝了冰冷的水而導致的,因此使得症狀變得更為頻繁或嚴重。同樣地,如果有人出現腹瀉(下利)的情形,這是由於他的胃部受寒、機能虛弱,進而引起了緊急或急迫的腹瀉狀況。
問:當人無法飲水時,他的脈象是怎樣的呢?老師回答:那種脈象會表現為弦脈,這裡另一種看法認為是「澀」脈。同時,患者的脣舌和口腔會顯得乾燥。
問道:當一個人感到羞愧時,他的脈象是怎樣的呢?老師回答:那種情況下,他的脈搏會呈現出浮且弱的特徵,而面色則是一會兒變白一會兒泛紅。
問道:當人處於極度驚恐狀態時,他的脈象是怎樣的呢?老師回答說:那種脈象摸起來就像是輕輕撫摸一串串細絲般,連續而細微;而且患者的面色會變得蒼白,失去原有的血色。
問:脈象中有「殘賊」之說,這是什麼意思呢?老師回答:脈象中如果出現弦、緊、澀、滑、浮、沉這六種情形,就稱為「殘賊」。這六種脈象可能預示著身體的各種經絡正在或即將受到不良影響,可以説明導致各種疾病。
問曰:脈有災怪,何謂?師曰:假令人病,脈得太陽,脈與病形證相應,因爲作湯。比還送湯之時病者因反吐,若下利,病腹中痛。因問:言我前來脈時不見此證,今反覆變異,故是名爲災怪。因問:何緣作此吐利?答曰:或有先服藥,今發作,故爲災怪也。
問曰:翕奄沉,名曰滑。何謂?師曰:沉爲純陰,翕爲正陽,陰陽和合,故脈滑也。
白話文:
問道:脈象中有所謂的「災怪」,這是什麼意思呢?老師回答說:比如有人生病了,診脈時顯示為太陽經的脈象,而這種脈象與病人實際的病症和症狀相符,於是就根據這個診斷去調配藥湯。但是,在送藥湯到病人那裡的期間,病人的狀況突然改變,開始嘔吐或者腹瀉,肚子疼痛。這時病人會說,我之前脈象檢查時都沒有這些症狀,現在卻出現了這些反覆無常的變化,這就是所謂的「災怪」。接著又問:是什麼原因導致出現這樣的嘔吐和腹瀉呢?回答說:可能是病人之前已經服用過其他藥物,現在那些藥物的反應發作了,所以造成了這種看似突兀的「災怪」現象。
問題是這樣的:有人問,脈象中的「翕奄沉」被稱為「滑」,這是什麼意思呢?老師回答說:所謂的「沉」代表的是完全的陰性能量,而「翕」則代表著純正的陽性能量。當這兩種能量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時,就會形成脈象中的「滑」的特徵。
問曰:脈有相乘,有縱,有橫,有逆,有順,何謂也?師曰:水行乘火,金行乘木,名曰縱。火行乘水,木行乘金,名曰橫。水行乘金,火行乘木。名曰逆。金行乘水,木行乘火,名曰順。
問曰:濡弱何以反適十一頭?師曰:五臟六腑相乘,故令十一。
問曰:何以知乘腑?何以知乘髒?師曰:諸陽浮數爲乘腑,諸陰遲澀爲乘髒也。
白話文:
問道:脈象中有相互乘襲、縱向、橫向、逆向及順向之分,這是什麼意思呢?老師回答說:在五行之中,若水行剋制火行,金行剋制木行,這就稱為「縱」。相反地,若火行剋制水行,木行剋制金行,則稱為「橫」。而當水行剋制金行,火行剋制木行時,這稱為「逆」。反之,如果金行被水行所助,木行得到火行的生助,這就稱為「順」。
問題是這樣的:為什麼「濡弱」的脈象反而會出現在十一個脈位上呢?老師回答說:這是因為人體內的五臟和六腑相互影響、相互作用,所以才會在十一個不同的脈位上都可能感受到「濡弱」的脈象。
問題是這樣的:怎麼知道是六腑受到了影響?又怎麼知道是五臟受到了影響呢?老師回答說:如果各種陽脈呈現浮動且數量較多的情況,這通常表示六腑有問題,即為「乘腑」;而如果各種陰脈表現出緩慢且不流暢的特徵,這一般意味著五臟受到了影響,也就是「乘髒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