寇宗奭

《本草衍義》~ 序

回本書目錄

1.

《本草衍義》二十卷,宋通直郎添差充收買藥材所辨驗藥材寇宗奭撰。晁公武《讀書志》、陳直齋《書錄解題》皆著於錄。政和六年,提舉荊湖北路常平等事劉亞夫申投尚書省太醫學博士李康看詳狀申,有旨轉一官添差充收買藥材所辨驗藥材。宣和元年,其侄宣教郎和解州解縣丞寇約鏤板印行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衍義》有二十卷,是宋朝通直郎、兼任收買藥材所辨驗藥材的寇宗奭所撰寫。晁公武的《讀書志》、陳直齋的《書錄解題》都有記載。政和六年,荊湖北路常等地提舉官劉亞夫呈交尚書省太醫學博士李康呈覽詳情,有旨意轉一級官職,兼任收買藥材所辨驗藥材。宣和元年,他的侄子宣教郎和解州解縣丞寇約將其刻板印刷,並公開發行。

宗奭里貫無考。以扎付及卷六礜石條、菊花水條、卷十三桑寄生條推之,知其曾官杭州、永耀、順安軍等處,由承直郎澧州司戶進書轉一官而已。《神農本草》之名,始見於梁《七錄》,凡三百六十五種,陶隱居又增三百六十五種,是為《名醫別錄》。唐顯慶中,命蘇恭等參考得失,增一百一十四種,是為《唐本草》。

白話文:

宗奭的籍貫無法考證。根據他的著作《扎付》和卷六中的《石條》、《菊花水》條目,以及卷十三中的《桑寄生》條目推測,他曾擔任過杭州、永耀、順安軍等地的官職,從承直郎澧州司戶進書轉任另一官職。

《神農本草》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梁代的《七錄》中,記載了三百六十五種藥物。陶隱居又增加了三百六十五種藥物,這部著作被稱為《名醫別錄》。唐朝顯慶年間,唐太宗命令蘇恭等人參考《神農本草》和《名醫別錄》,增補了一百一十四種藥物,這部著作被稱為《唐本草》。

宋太祖命劉翰等以醫家嘗用有效者增一百三十三種,是為《開寶重定本草》。仁宗命掌禹錫等,再加校正增一百種,是為《嘉祐補註本草》。蜀人唐慎微博採群書,增六百餘種,是為《經史證類本草》。徽宗又命曹孝忠刊正之,是為《政和重修經史證類備用本草》。宗奭以禹錫所修、慎微所續尚有差失,因考諸家,參以目驗,拾遺糾謬,著為此書。

白話文:

宋太祖命令劉翰等人採集過去醫人常用的有效的藥材,增編一百三十三種,名為《開寶重定本草》。仁宗命掌禹錫等人又一次進行校正並增編一百種,名為《嘉祐補註本草》。蜀人唐慎微考察參考了很多書籍,增編了六百多種,是為《經史證類本草》。徽宗又命令曹孝忠加以修訂校正,名為《政和重修經史證類備用本草》。宗奭認為禹錫修訂的、慎微續編的,還有一些差錯,於是又考查了各家的本草書,參照自己的實際經驗,補充遺漏、糾正錯誤,著成這本書。

凡名未用而意義已盡者,皆不編入。其所辨證,如東壁土取太陽少火之壯,冬灰取冬令燒灼之久,水味不因菊花而香,鼴鼠不能遺溺生子,玉泉為玉漿之訛,石中黃子為黃水之訛,皆能實事求是,疏通證明,洵乎《本草》之功臣,醫林之津筏也。宋時與《證類本草》別本單行,自金人張存惠採附《證類本草》之中,明人因之,而單行本遂微,余所藏為南宋麻沙本,完善無缺,因重梓以廣其傳。

光緒三年歲在強圉赤奮若仲冬之月歸安陸心源撰

白話文:

凡是藥物的名稱尚未用過而藥物的意義已經瞭解的,都不編入藥典。作者所辨正的證據,例如東壁土取太陽少火之壯,冬灰取冬令燒灼之久,水味不因菊花而香,鼴鼠不能遺溺生子,玉泉為玉漿之訛,石中黃子為黃水之訛,都能實事求是,疏通證明,真是《本草》的功臣,醫界的津筏。宋朝時與《證類本草》別本單獨刊行,自從金朝人張存惠收集附載在《證類本草》中,明朝人沿襲了這種做法,單獨刊行的本子就漸漸消失了。我所收藏的是南宋麻沙本,內容完備無缺,因此將它重新刊印以廣泛流傳。

光緒三年,歲在強圉赤奮若,仲冬之月,歸安陸心源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