魯伯嗣

《嬰童百問》~ 卷之十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 (8)

1. 瘡疹,第一百問

仲陽云:瘡疹候,面燥腮赤,目胞亦赤,呵欠頓悶,乍涼乍熱,咳嗽嚏噴,手足梢冷,夜臥驚悸,多睡煩躁,發熱臉赤,唇紅身痛,頭疼痰涎,傷寒證候類有之,並瘡疹證,此天行時氣之病也。始發之時,因傷風傷寒而得者,有因時氣染易而得者,有因傷食嘔吐而得者,有因跌蹼驚怒蓄血而得者。

白話文:

仲陽說:瘡疹的症候,臉色乾燥、腮部發紅、眼皮也發紅,呵欠連連、胸悶氣促,忽冷忽熱、咳嗽打噴嚏,手腳末梢冰冷、夜裡睡覺時驚悸不安,睡多了煩躁不安,發熱臉紅、嘴脣紅潤、全身疼痛,頭疼痰多,跟傷寒的症候類似,但合併瘡疹的症狀,這是因為天氣變化而造成的疾病。瘡疹發作之初,有些人是因為傷風或傷寒而得,有些人是因為受到時氣感染而得,有些人是因為傷食嘔吐而得,有些人是因為跌倒驚嚇或生氣而蓄血而得。

或又為竄眼禁牙,驚搐如風之證,或為口舌咽喉,腹肚疼痛之狀,或為煩躁發熱,臉赤狂悶,昏睡譫語之形,或自汗,或下利,或發熱,或不發熱,症候多端,卒未易辨。方論所載,以耳冷、骫冷、足冷驗之,蓋謂瘡疹屬陽,腎臟無證,耳與骫、足、俱屬於腎,故腎之所部獨冷。就疑似之間,或中或否,不若視其耳後有紅脈赤縷者為真,於此可以稽驗矣。

白話文:

有一種可能是因為竄眼禁牙,驚搐如風,或者可能是因為口舌咽喉、腹肚疼痛,或者可能是因為煩躁發熱、臉赤狂悶、昏睡譫語,或者自汗、下利、發熱、或不發熱等症狀,症狀繁多,一時難以辨別。方論中提到,可以根據耳冷、骫冷、足冷來判斷,這是因為瘡疹屬於熱性,腎臟沒有症狀,而耳朵、骫、足都屬於腎,所以腎的部位才會特別感到寒冷。但是,在懷疑和肯定之間,有時會診斷錯誤,不如觀察耳後是否有紅脈赤縷來判斷真假,這樣比較可靠。

其脈洪大而弦數,診脈之際,身略戰動,是其證也。調護之法,首尾俱不可汗下,但溫涼之劑,兼而濟之,解毒和中安表而已。凡熱不可驟遏,但輕解之,若無熱則瘡又不能發也。虛者益之,實者損之,冷者溫之,熱者平之,是為權度。借喻而言,亦如疱人籠蒸之法,但欲為松耳。

白話文:

他的脈搏洪大而弦緊以及脈搏跳動得很快,在診脈的時候,身體稍微顫動,這就是他的症狀。治療的方法,無論是開始治療,還是結束治療,都不可用汗下法,但可以使用溫涼的藥物來綜合治療,解除毒素、調和中氣、穩定表氣即可。凡是有熱症都不能突然阻止,而應緩慢地解除,如果沒有熱症,則瘡瘍就不能發出來。虛證的人要給予補益,實證的人要給予瀉下,寒證的人要給予溫熱,熱證的人要給予清涼,這就是權衡輕重、酌情考慮的標準。借喻來說,就像蒸籠裡的蒸氣,只要使其鬆軟即可。

如苟妄汗,則榮衛既開,轉增瘡爛;如苟妄下,則正氣內脫,變而歸腎,身體振寒,耳骫反熱,眼合肚脹,其瘡黑壞,十無一生。(舌黑者尤難療)何者?瘡隨五臟見證,未發則五臟之證悉具,已發則歸於一臟,受毒多者見之。故肝臟水疱。(淚出如水,小而疱青),肺臟膿疱,(其涕稠濁,色白而大),心臟發斑(血疱色赤而小),脾臟發疹(色黃微赤,有小斑瘡),惟歸腎則變黑焉(青紫干陷)。瘡疹屬陽,本無腎症(腎在腑之下,不受穢毒,故無症)。

白話文:

如果錯誤地使用了發汗的方法,那麼營衛之氣被打亂,會使瘡瘍更加惡化;如果錯誤地使用了瀉下的方法,則會導致正氣內脫,病情轉變影響到腎臟,出現身體顫抖怕冷、耳朵和腮部反而發熱、眼睛閉合腹部脹滿的症狀,此時瘡瘍會變得烏黑壞死,這樣的病人十個中難有一個能夠存活(尤其是舌頭變黑的情況更難治療)。這是因為瘡瘍根據五臟的不同表現而有所不同,在未發作時五臟的症狀都可能存在,一旦發作就會集中體現在某一臟上,受毒較多的臟器就會顯現出來。所以肝臟受到影響會出現水皰(流淚如水,小且呈青色),肺臟受到影響會有膿皰(鼻涕濃稠混濁,白色且大),心臟受到影響會有紅斑(血皰紅色且小),脾臟受到影響則會出現疹子(黃色略帶紅色的小斑點),只有當病變影響到腎臟時,皮膚才會變黑(青紫色且乾燥下陷)。瘡疹屬於陽性病症,本來不應該有腎臟的症狀(因為腎位處於腑之下,不容易受到污穢之物的侵害,所以通常不會有相關症狀)。

陽取火也,腎取水也,以火用事,為水所制,豈不殆哉。朱氏云:瘡疹已發未發,但不可疏轉,此為大戒,瘡疹首尾,皆不可下,及輒用利藥,毒氣入里即殺人。以此觀之,瘡疹症狀,雖與傷寒相似,而疹痘治法,實與傷寒不同。

白話文:

陽取火,腎取水。用火做事,被水剋制,豈不是很危險嗎?朱氏說:瘡疹已經發作或尚未發作,都不能疏散轉移,這是大忌。瘡疹的始終,都不能下泄,如果擅自服用瀉藥,毒氣就會進入體內而殺人。由此可見,瘡疹的症狀雖然與傷寒相似,但治療方法卻與傷寒不同。

傷寒所傳,從表入里,痘疹所發,從里出表,蓋毒根於裡、若下之,內氣一虛,毒不能出而反入焉,由是土不能勝水,黑陷者有之;毒發於表,若汗之,則榮衛一虛,重令開泄,轉增瘡爛,由是風邪乘虛,變症者有之。汗下二說,古人之所深戒也。

白話文:

傷寒的傳播,從表而入裡;痘疹的發作,從裏而出表。這是因為毒根在內,如果用瀉下之法,內氣就會虛弱,毒氣不能排出,反而會進入體內,於是脾土不能勝水,就會出現大便黑陷的情況。毒氣發於表,如果用發汗之法,榮衛之氣就會虛弱,重開泄耗,瘡爛加重,於是風邪乘虛而入,出現變症。所以,古人深戒汗下二法。

調解之法將如何?曰:活血調氣,安表和中,輕清消毒,溫涼之劑二者得兼而已,溫如黃耆、當歸、木香輩,涼如前胡、乾葛、升麻輩,佐之以川芎、芍藥、枳殼、桔梗、羌活、木通、紫草、甘草之屬,則可以調適矣。

白話文:

調解的方法將如何呢?回答說:活血調氣,安表和中,輕清消毒,溫涼之劑二者都應用而已。溫的如黃耆、當歸、木香之類,涼的如前胡、乾葛、升麻之類,佐之以川芎、芍藥、枳殼、桔梗、羌活、木通、紫草、甘草之類,就可以調適了。

凡小兒覺身熱,症似傷寒,但未經瘡痘,疑似未明,且與惺惺散、抱龍丸、升蘇散;熱甚則先與升麻湯,或加川芎、紫蘇、茯苓;嘔吐者香蘇飲加半夏、茯苓、白芍藥;泄瀉者,香蘇飲加白朮、茯苓;吐瀉胃虛者、陳氏木香散;渴者,升麻湯加紫蘇、茯苓;發搐及譫語熱甚者,至寶丹、抱龍丸和服。瘡疹未出透者可服,如出已透膚者不可服也。

白話文:

凡是小兒覺得身體發熱時,症狀類似傷寒,但沒有起過天花就診時,症狀不明確,且用惺惺散、抱龍丸、升蘇散;熱症嚴重時,先服下升麻湯,或加上川芎、紫蘇、茯苓;嘔吐者,服用香蘇飲加上半夏、茯苓、白芍藥;腹瀉者,服用香蘇飲加上白朮、茯苓;嘔吐與腹瀉不止,胃氣很虛的,使用陳氏木香散;口渴者,把升麻湯加上紫蘇、茯苓;發搐、說胡話、熱症嚴重的,使用至寶丹、抱龍丸同時服用。發疹、皮膚病還沒有透出皮膚的可以使用,如果已經透出皮膚就不可以用。

或用防風天麻丸亦可。如一、二日疹出,紅點如麻子,大小不一等者輕,一齊並出,密甚者重,並服四聖散;及泄瀉者、紫草木香湯,或四君子湯加木香、丁香;如冷戰出不透者,加官桂;有驚熱出透者,快斑散治之,內有蟬蛻者也。

白話文:

也可以使用防風天麻丸治療。如果一兩天內出現皮疹,紅色斑點像麻子,大小不一的是輕症,一起出現,很密集的是重症,另外服用四聖散;以及腹瀉者,服用紫草木香湯,或者四君子湯加木香、丁香;如果怕冷,出疹不暢通的,加官桂;有驚恐發熱,出疹暢通的,服用快斑散治療,裡面有蟬蛻。

三、四日瘡疹出不透者,四聖散;皮膚冷者,加木香、肉桂,更須活血散,溫酒紫草湯調下,以助藥力,則出快;如欲止痛,用溫熱水調下;如紫色黑陷內熱者,大便秘者,用龍膽膏,豬心血、辰砂、腦子研細末,木香湯調下可也,或用豬尾膏亦可,如內無大熱,不可輕服也。常用胡荽酒噴幃帳及身上為佳,不可噴面上以辟惡氣耳。

白話文:

三、四天後仍未消退的瘡疹,可以使用四聖散來治療;皮膚冷的人,可以加入木香和肉桂,再配上活血散,用溫酒和紫草湯一起服用,以增強藥效,這樣瘡疹就會消退得更快;如果想要止痛,可以用溫熱水送服;如果瘡疹呈紫黑色,且伴有內熱,和大便乾燥的症狀,則可以使用龍膽膏,將豬心血、辰砂和腦子研成細末,用木香湯送服即可,或者也可以使用豬尾膏,但如果體內沒有明顯的熱症,就不宜輕易服用。

通常,常用胡荽酒噴在蚊帳和身上是最好的,但不要噴在臉上,以避免辟邪的氣味。

又燒蒼朮,降真香亦佳。五六日痘瘡焮甚,但服芍藥甘草湯定痛,多服不妨,卻服甘露飲數服,或口內有膿瘡,咽喉腫痛,不能乳食者,並皆治之。七八日瘡焮透,略爛,方可服地黃湯;大便秘者、可服消毒飲。凡痘根窠紅活,光澤明淨者輕;如損陷稠密,灰白色,瀉渴者重。

白話文:

另外,還可以焚燒蒼朮,降真香也很不錯。五六天後,痘瘡焮熱嚴重,只要服用芍藥甘草湯來止痛,多服無妨,然後再服幾次甘露飲。或者,如果口腔內有膿瘡,咽喉腫痛,不能吃奶的食物,都可以用這兩種藥來治療。七八天後,瘡焮透發,略微潰爛,此時方可服用地黃湯。大便乾燥的,可以服用消毒飲。凡是痘根根底是紅色且活躍,光澤明淨的病情較輕;如果痘根損陷稠密,呈灰白色,又有腹瀉、口渴的症狀,病情較重。

無熱者,可服四物湯,用麥門門、防風、蟬蛻等劑。九日十日有熱甚,可服犀角地黃湯、消毒飲,便利者不可服;小便不通者,大連翹湯加減服,以小便利為度,導赤散、羌活散、皆可服;熱甚者、小柴胡湯,渴甚者、白虎湯;大便秘甚數日不通者,宣風散一服便可,間服前藥;痘瘡長足肥滿蒼臘色者輕,寒戰悶亂腹脹,煩渴喘急咬牙者重。

白話文:

  1. 沒有發熱的,可以服用四物湯,四物湯加上麥門冬、防風、蟬蛻一起服用,服用九天或十天後出現高燒,可以服用犀角地黃湯、消毒飲,如果有腹瀉腹痛的不要服用;如果小便不通,可以加味服用大連翹湯,以小便通暢為止,導赤散、羌活散,都可以服用;高燒的,服用小柴胡湯;口渴厲害的,服用白虎湯;如果大便祕結很嚴重,好幾天不通便 的,服用宣風散一劑就可以,間隔服用前面的藥物。

  2. 痘瘡生長飽滿、顏色蒼黃臘白的是輕症;畏寒、發悶煩躁、腹脹、煩渴、氣急、咬牙切齒的是重症。

十一日十二日,痘瘡當靨,李子欲落而欲愈也;若痘瘡欲靨之間,或不能靨,或腹脹煩渴,或泄瀉氣促者,不可與蜜水瓜果等冷物,食之即死;當與木香散,異功散,加減服之。凡小兒先發搐、而後發瘡者也,如瘡已瘥、而後發搐,或吐或瀉者死;先發熱而後出瘡者存,瘡已發而後泄不止者亡。

白話文:

第十一天、第十二天,痘瘡長得飽滿,就像李子快掉落時一樣,這時候痘瘡就快好了。如果在痘瘡快成熟的時候,出現不能成熟、腹脹煩渴、腹瀉氣促的症狀,就不能吃蜂蜜水、瓜果等生冷的食物,吃了可能會死。應該服用木香散、異功散,並根據情況調整用量。凡是小兒先發抽搐,然後纔出痘瘡,如果痘瘡已經痊癒,然後又發抽搐或嘔吐或腹瀉,就會死。先發熱然後出痘瘡的,可以存活。痘瘡已經長出來,然後腹瀉不止的,就會死亡。

瘡瘥而忽瀉膿血痂皮者順腹中有瘡生,瀉血而水穀不消者逆(脾胃虛也),或瀉血而瘡壞無膿者亦不可救(胃爛也)。要知陽明主肌肉,胃氣不可一日不強也。凡出瘡疹,先須護眼,或用辰砂、或用胭脂,以塗眼眶,內有紅花以活血尤妙。如痘瘡入眼,宜與決明散、紫貝散;瘡痂欲落不落,則用酥油或白蜜時時潤之,可揭則揭去;若失潤揭遲,痂才硬則成瘢痕,仍用滅瘢藥敷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瘡瘉合了,卻忽然排出膿血、痂皮,這樣是順應了體內有瘡痬。如果排出血而不能消化吸收水穀,則是不順應(脾胃虛弱所導致)。如果排出膿血而瘡口壞死了卻沒有膿,這也是不可救助的(胃爛所導致)。必須要知道陽明經主掌肌肉,胃氣一天也不能不強健。凡是出瘡疹痘,首先要保護眼睛,可以使用辰砂、胭脂塗於眼眶周圍,裡面加點紅花以活血是最好的。如果痘瘡侵入眼睛,應該使用決明散、紫貝散治療。瘡痂想脫落卻不脫落,就要使用酥油或白蜜經常潤澤它,可以揭掉的時候就揭掉;如果失去潤澤、揭遲了,痂皮才變硬就已經形成疤痕了,還需要使用去疤痕藥塗敷。

切不可與雞鴨卵與食,食則即時目盲,瞳子如卵白色,其應如神;亦不可再食豬肉,不可不戒也。中間錢氏有百祥丸下之,及有用人牙齒之藥、切不可輕服,甚以為戒也,不若用獨聖散與牛李膏為愈。或痘疹已發,為風冷所傷,榮衛不和,或為宿食所傷,內氣壅遏,以致冰硬者,調解散主之。如瀉不止,用參苓白朮散加木香可也,四君子湯加木香、豆蔻亦妙。

白話文:

切記不可與雞、鴨蛋一起食用,否則會立刻眼盲,並出現瞳孔如蛋白色、下眼袋青黑等症狀,就像神明顯靈一樣;同時也不可再吃豬肉,否則必定會病情加重。之前錢先生使用百祥丸來治療,以及使用人牙齒製成的藥物,切不可輕易服用,務必嚴格戒絕,不如使用獨聖散與牛李膏來治療。如果痘疹已經出現,被風寒所傷,榮衛不和,或是因宿食所傷,內氣阻塞,導致痘疹變硬者,可以用調解散來治療。如果腹瀉不止,可以使用黨參、茯苓、白朮散加上木香一起服用,或者是四君子湯加入木香、豆蔻也可以。

雖然瘡黑本為惡症,治之有方。猶有幸而生者。至於調衛之際,乳母不能禁口,流毒於兒;或粥食乳哺不時,使之飢虛;或衣被不周,致傷風冷;以至閨房有觸,外邪有犯,則以冰硬變壞而歸腎,自我致寇,又誰咎耶!能調衛者,以溫散湯劑,釀乳飲之,謹護風寒,使之氣體通和;其於粥餌,則勿令飽而氣實,飢而氣虛,斯為得矣。然瘡曰聖瘡,七日熱而發,七日疱而干,又七日平復如舊矣。

白話文:

雖然瘡黑本是一種嚴重的疾病,但是只要有正確的治療方法,還是有康復的希望。在調養期間,乳母不能隨意飲食,以免將毒素傳染給嬰兒。粥食和乳哺要定時,不要讓嬰兒飢餓或虛弱。衣被要充足,以免著涼。閨房中要注意避免接觸外邪,如有接觸,很容易造成瘡口發炎惡化,這都是自己造成的,不能怪別人。

能夠正確調養的人,應該服用溫散的湯劑,並將湯劑釀成乳汁餵給嬰兒飲用。同時,要仔細護理嬰兒,避免風寒,使嬰兒的氣體通暢和諧。在餵養方面,不要讓嬰兒吃得太飽或太餓,這樣才能讓嬰兒的身體得到適當的調養。

有些瘡被稱為「聖瘡」,在發病後七天內會發熱,七天後會長出水泡,再過七天水泡就會乾燥,最後瘡口會完全癒合,恢復原狀。

若實實虛虛,損不足而益有餘,則瘡出甚難;如調順血氣,溫和脾胃,均平冷熱,則瘡出甚易。調解之法,無逾於此,故備論之。疹症初感,未出而發熱者,扁鵲油劑法治之,則出疹甚稀,或即消解而瘡疹不發者有之,自然解散,而安泰必矣。

白話文:

如果實處太實、虛處太虛,以致損傷了不足的地方,而有餘的地方卻更加有餘,那麼瘡口就會很難長出來;如果調和順暢氣血,使脾胃溫和,使冷熱均衡,那麼瘡口就會很容易長出來。調解的方法,沒有超過這個的,所以詳細地論述。疹症初起,沒有長出來就發熱的,用扁鵲的油劑法來治療,則長出的疹子非常少,或者直接消散而不會長出瘡疹的也有,自然而然地散去,而平安康泰就一定是這樣了。

惺惺散,見第五十問。

抱龍丸,見第五十一問。

升麻湯,見第五十二問。

升蘇散,治小兒出疹發熱,疑似之間,以此解之。

白話文:

惺惺散,見第五十問。

抱龍丸,見第五十一問。

升麻湯,見第五十二問。

升蘇散,用於治療小兒出疹發熱,在病情不確定時,可以用它來解熱。

升麻,葛根,赤芍藥,紫蘇,茯苓,川芎,甘草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升麻、葛根、赤芍藥、紫蘇、茯苓、川芎、甘草(各等份)

上銼散,白水煎服,如嘔者,加半夏、茯苓、白芍藥、生薑煎。

香蘇散,治小兒出疹症,作瀉。

白話文:

上銼散,用白水煎服。如果出現嘔吐的症狀,可以加上半夏、茯苓、白芍藥、生薑一起煎煮服用。

香附子,陳皮,紫蘇,川芎,甘草,白芷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  • 香附子:具有理氣解鬱、活血調經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、痛經、乳房脹痛等症狀。

  • 陳皮:具有理氣健脾、燥濕化痰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食慾不振、噁心嘔吐、腹瀉等症狀。

  • 紫蘇:具有解表散寒、理氣寬中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、咳嗽氣喘、胸悶腹脹等症狀。

  • 川芎:具有活血化瘀、理氣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、痛經、血瘀引起的頭痛、牙痛等症狀。

  • 甘草:具有補中益氣、健脾益肺、清熱解毒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倦怠乏力、咳嗽氣喘、咽喉腫痛等症狀。

  • 白芷:具有祛風散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、頭痛鼻塞、牙痛、皮膚瘙癢等症狀。

上銼散,生薑蔥白煎,或白水煎,瀉症加白朮、茯苓,嘔症加茯苓、白芍藥。

木香散,治疹痘冷症。

白話文:

上銼散:取生薑和蔥白切碎,煎服。或者,可以使用白水煎服。如果是腹瀉的症狀,則加入白朮和茯苓;如果是嘔吐的症狀,則加入茯苓和芍藥。

木香(二錢),前胡(去蘆),訶子肉,陳皮,丁香,官桂(去皮),大腹皮,人參,半夏,甘草,赤茯苓(各三錢)

白話文:

方劑中包含木香兩錢,去蘆的前胡,訶子肉、陳皮、丁香、去皮的官桂、大腹皮、人參、半夏、甘草和赤茯苓各三錢。

上銼散,每三錢,水一盞,煎六分,去滓,帶熱空心服,量大小加減。藥性溫平,扶陰助陽,治腹脹瀉渴。如虛加糯米一撮,黃耆三錢同煎。

白話文:

上銼散,每次服用三錢,配以一杯水煎至六分,濾去渣滓,趁熱時空腹服用,可以根據服用者的體質狀況適當增減藥量。此藥性情溫和,具有扶助陰氣、補益陽氣的作用,可治療腹脹、腹瀉、口渴等症狀。如果患者體虛,可以添加一撮糯米和三錢黃耆同煎服用。

至寶丹,見第二十問。

四聖散,治小兒痘子已透,皮膚未透,用藥發痘。

紫草,木通,黃耆,甘草,枳殼(各等分)

上銼散,煎服,得痘焮、卻住服,且服芍藥甘草湯、甘露飲。

加味四聖散,治痘出不快,及變陷冷症可服。

紫草,木通,木香,黃耆,川芎,甘草

上銼散,每服三錢,水煎不拘時服。大便秘澀、加枳殼少許,大便如常、加糯米百粒,糯解毒能釀而發之。

紫草木香湯,治痘疹出不快,大便泄利。

甘草(炙、少許),紫草,木香,茯苓,白朮(各等分)

上入糯米煎,蓋紫草能利大便,木香、白朮,所以佐之也。

四君子湯,見第十六問。

快斑湯,治瘡疹不快。

紫草,蟬蛻,人參,白芍藥(各二錢半),木通(一錢),甘草(炙、五分)

上銼散,每服三錢,煎服。

活血散,治痘疹出不快。

白芍藥

上為細末,每服一錢,以溫酒調服。如欲止痛,用溫熟水調下。

白話文:

至寶丹,見第二十問。

四聖散,用於治療小兒已經出痘但皮膚尚未完全透發的情況,通過藥物促進痘疹的透發。

紫草、木通、黃耆、甘草、枳殼(各等份)

將上述材料切碎後煎煮服用。當痘疹開始發紅時就停止服用,然後改服芍藥甘草湯和甘露飲。

加味四聖散,適用於痘疹出得不順利或轉為寒症的情況。

紫草、木通、木香、黃耆、川芎、甘草

將這些材料切碎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煎煮無固定時間服用。如果大便乾燥困難,可以加入少量枳殼;若大便正常,則可加入一百粒糯米,因為糯米能解毒並促進痘疹的發展。

紫草木香湯,適用於痘疹出得不順利且伴有大便瀉利的情況。

炙甘草(少量)、紫草、木香、茯苓、白朮(各等份)

將這些材料加上糯米一起煎煮,因為紫草有利於大便通暢,而木香和白朮可以輔助作用。

四君子湯,見第十六問。

快斑湯,用於治療瘡疹出得不順利。

紫草、蟬蛻、人參、白芍藥(各二錢半)、木通(一錢)、炙甘草(五分)

將上述材料切碎,每次服用三錢,煎煮後服用。

活血散,用於治療痘疹出得不順利。

白芍藥

將其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,以溫酒調和服用。如果想要止痛,可以用溫開水調服。

龍腦膏,治時疾,發碗豆瘡,及赤瘡子未透,心煩狂躁,氣喘妄語,或見鬼神,或已發而陷伏,皆宜速治,不爾毒氣入臟必死。

生龍腦(一錢)

白話文:

龍腦膏:

主治時疾:

  • 發碗豆瘡,且瘡子未透。
  • 心煩狂躁,氣喘妄語。
  • 或見鬼神,或已發而陷伏、潰爛。

以上情況皆宜速治,否則毒氣入臟,危及生命。

上研細,旋滴豬血和丸,如芡實大,每服一丸。心煩狂躁者、用紫草湯下,若瘡子陷伏者、用溫酒化下,少時心神便安得睡,痘瘡發透,依常將息而取安也。

白話文:

將(中藥)研磨成細粉,然後在豬血中滴入藥粉,和成如芡實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一丸。如果病人煩躁不安,可用紫草湯送服;如果瘡口凹陷,可用溫酒送服藥丸。服用後不久,病人精神就會寧靜下來,還能安然入睡。痘瘡會發出來並痊癒,按照一般的方法將息調養即可痊癒。

豬尾膏,治瘡子倒靨,心神不安。

用小豬尾尖,刺血一兩,點入生腦子少許同研,用新汲水調下立效。入辰砂一錢,木香湯調下亦妙。

胡荽酒,治痘瘡初發時可用,繞房噴之,以闢穢惡之氣。

胡荽(一兩)

上細切,以酒二大盞,煎數沸。從頂以下含酒噴之,背膂胸腹,及兩腳通。勿噴面。

芍藥甘草湯,見第四十四問。

甘露飲,見第七十二問。

犀角地黃湯,見第七十二問。

消毒飲,見第九十六問。

加減四物湯,治痘瘡入目,或瘡收後。

當歸,芍藥,川芎,蒼朮,白菊花,乾葛,羌活(各等分)

上銼散,每服二錢,水一盞煎服。

白話文:

豬尾膏,用於治療瘡瘍和心神不寧。

使用小豬尾巴尖端的血液一兩,加入少量新鮮腦子一同研磨,用新取的井水調和後立即見效。如果加入辰砂一錢,並用木香湯調服也很好。

胡荽酒,在痘瘡剛開始發作時可以使用,繞著房間噴灑以驅除污穢之氣。

胡荽(一兩)

將胡荽細切,用兩大杯酒煎煮數沸。從頭頂開始向下含酒噴灑,背部、胸部、腹部以及雙腿都要噴到,但不要噴到臉上。

芍藥甘草湯,見第四十四問。

甘露飲,見第七十二問。

犀角地黃湯,見第七十二問。

消毒飲,見第九十六問。

加減四物湯,用於治療痘瘡進入眼睛的情況,或在瘡愈合之後。

當歸,芍藥,川芎,蒼術,白菊花,乾葛,羌活(各等分)

將上述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一杯煎煮後服用。

大連翹湯,見第三問大連翹飲子。

白話文:

大連翹湯,見第三問大連翹飲子。

導赤散,見第八問。

羌活散,見第二十問人參羌活散。

小柴胡湯,見第二十九問。

白虎湯,見第五十八問。

白話文:

赤散,見第八問。

羌活散,見第二十問人參羌活散。

小柴胡湯,見第二十九問。

白虎湯,見第五十八問。

宣風散,治風痰壅盛,或大便緊澀,肚急諸般疳氣,肚急、驚風、痰潮皆可服。熱症便秘,並宜服之,此乃宣利之藥。

白話文:

宣風散,用於治療風痰壅盛,或大便緊澀,肚子急痛,以及各種疳氣,肚子急痛、驚風、痰潮等疾病。熱症便祕者,也適合服用,這是一種宣利通氣的藥物。

檳榔(一個),陳皮(去白、半兩),粉草(二錢),黑牽牛(四兩、半生半炒)

上為末,食前蜜湯調下一服。

白話文:

檳榔(一個)、陳皮(去白色,二分之一兩)、粉草(二錢)、黑牽牛(四兩,一半生曬一半炒熟)

異功散,治小兒出疹冷症,此藥能除風寒濕痹,調前胡,滋養血氣,使痘瘡易出易靨,不致癢塌。

白話文:

異功散,用於治療小兒出疹伴有畏寒怕冷症狀。此藥可以祛除風寒濕痹,調節前胡,滋養血氣,使痘瘡容易出,容易癒合,不致瘙癢和塌陷。

木香,當歸,人參,陳皮,厚朴,丁香,肉豆蔻(各二錢五分),桂,茯苓,白朮(各二錢),半夏,附子(炮、各一錢)

白話文:

木香、當歸、人參、陳皮、厚朴、丁香、肉豆蔻(各 10 公克),桂枝、茯苓、白朮(各 8 公克),半夏、附子(炮製後,各 4 公克)。

上銼散,每服二錢,水一盞,薑二片,棗三個,煎六分,去滓稍熱服。出疹瀉不止,冷者可服。

決明散,治小兒痘疹入眼。

栝蔞根(二錢),決明子,赤芍藥(各一錢五分),甘草(一錢)

上搗羅為末,每服半錢,水調下日三服。

紫貝散

紫貝(一個、生用、即研磥也)

白話文:

上銼散,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盞水,加入兩片生薑和三個大棗,煎至六分量,去掉藥渣,稍微放溫後服用。如果出現疹子並且腹瀉不止,感覺身體發冷的人可以服用。

決明散,用於治療小兒痘疹影響到眼睛的情況。

栝蔞根(二錢),決明子,赤芍藥(各一錢五分),甘草(一錢)

將上述藥材搗碎並篩成細末,每次服用半錢,用水調服,一天三次。

紫貝散

紫貝(一個、生用、即研磨使用)

上為末,用羊子肝批開,摻藥末一錢,線纏,米泔煮熟,入小瓶內盛,乘熱熏,候冷取出,星月下露一宿、來早空心服。

白話文:

把藥材研磨成末,用羊肝切開,將藥末一錢撒在羊肝上,用線纏好,放在米湯中煮熟,放入小瓶中盛裝,趁熱燻蒸,等藥涼了以後取出,在星光下放一個晚上,第二天早上空腹服用。

韶粉散,治小兒痘疹才愈,而毒尚未散,瘡痂雖落,其痰猶黯,或凹或凸肉起,當用此塗之。

韶粉(一兩),輕粉(一錢)

白話文:

韶粉散,治療兒童水痘剛剛治癒,但毒素尚未消散,瘡痂雖然已經脫落,但疤痕仍然暗沉,或凹或凸有肉芽生長,可以使用此藥塗抹。

上為末,入豬脂油調勻,塗瘡瘢上,欲落不落,當滅瘢痕。或用羊骨髓一兩,入輕粉一錢,研成白膏塗瘡上。如痘瘡全好,如癢甚,俱搔成瘡痂不落,用上等白蜜塗之,其瘡痂落,亦無赤黑瘢痕,最為神妙。

白話文:

把上等白蜜磨成粉末,加入豬脂油攪拌均勻,塗抹在疤痕上,疤痕逐漸消失且消除疤痕。或者使用一兩羊骨髓,加入一錢輕粉,研磨成白色膏狀塗在疤痕上。如果痘瘡完全癒合,還是十分癢,抓癢導致瘡痂不脫落,則使用上等白蜜塗抹,瘡痂脫落後,也不會有紅黑疤痕,非常神奇。

獨聖散,治痘瘡陷入不發,色黑而氣欲絕,當服此漸蘇紅潤。

穿山甲(湯冼淨、炒令焦黃色用)

上為末,每服半錢,入麝少許,南木香湯調下。或紫草煎湯,入酒少許調下。

牛李膏,又名必勝膏。

白話文:

獨聖散,用來治療痘瘡下陷不起、顏色變黑且氣息微弱快要斷絕的情況,服用後可逐漸恢復紅潤。

將穿山甲清洗乾淨,炒至焦黃色使用。

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半錢,加入少量麝香,用南木香煎湯調服。或者可以用紫草煎湯,加入少量酒調服。

牛李膏,又稱為必勝膏。

牛李子(不以多少、一名鼠李子、牛謂子、楮李、烏罡子、隨地呼其名)

白話文:

牛李子(無關於數量,又名鼠李子、牛謂子、楮李、烏罡子,各地稱呼不同)

上取汁,石器中熬成膏。牛李野生道邊,過秋結實,黑圓成穗。或無生者,市肆中買乾者為末,水熬成膏,每服皂子大,煎杏仁湯化下。

調解散,治痘瘡已發,或為風冷所折,榮衛不和。或為宿食所傷,內氣壅遏,以致冰硬,並主之。

白話文:

把草汁倒上,用石器煮成膠狀物。牛李生長在野外,秋天就結實,黑色圓形,狀似穗。如果沒有新鮮的,就到市集買乾的,研磨成粉末,用水煮到濃稠,每次服用的量像皁果那般大小,用煮好的杏仁湯送服。

青皮,陳皮,桔梗,枳殼,半夏,川芎,木通,乾葛,甘草,紫蘇(各等分),人參(減半)

白話文:

青皮:新鮮橘子的果皮,乾燥後即為青皮,具有理氣、化痰、健脾、止咳的效果。

陳皮:橘子的果皮經過陳化後即為陳皮,具有理氣、健脾、化痰、止咳的效果,比青皮更溫和。

桔梗:桔梗的根,具有宣肺、止咳、祛痰的效果。

枳殼:枳樹的果皮,具有理氣、化痰、消導的效果。

半夏:半夏的塊莖,具有化痰、止咳、消暑的效果。

川芎:川芎的根莖,具有活血、止痛、祛風的效果。

木通:木通的莖,具有通淋、利尿、清熱的效果。

乾葛:葛根的乾燥塊莖,具有解肌、退熱、生津止渴的效果。

甘草:甘草的根,具有補中益氣、健脾益胃、清熱解毒的效果。

紫蘇:紫蘇的葉子,具有發汗、解表、理氣、化痰的效果。

人參:人參的根,具有大補元氣、益氣固本、生津止渴的效果。

上銼散,每服二錢,薑棗煎服。

參苓白朮散,見第八十一問。

扁鵲油劑法,治小兒發熱,恐成痘瘡,以此止之。

生麻油,童便(各半盞)

白話文:

上銼散,每次服用二錢,用薑和棗子煎水後飲服。

參苓白朮散,請參見第八十一問。

扁鵲油劑法,用於治療小孩發熱,以防轉為痘疹,使用此方法可以阻止其發生。

生麻油,童便(各半盞)

上逐旋夾和,以柳枝攪令如蜜,每服二蜆殼許,服畢,令臥少時。但三四服,大小便利,身體熱退,即不成瘡痘之症。若形跡已露,則不可服也。

白話文:

把上好的旋夾和柳枝攪拌均勻成蜜狀,每服二蜆殼的量,服完後,躺臥休息一會兒。服用三四次後,大小便通暢,身體發熱的症狀退去,就不會形成瘡痘。如果已經出現瘡痘的症狀,則不能再服用此藥。

又方,治小兒臟腑伏熱,未成疹子疾候,四肢微覺有熱,食物似減,頭髮干直,或時額上微熱,宜生油湯劑法。扁鵲及倉公用,謂之神劑。

生油(一盞)

白話文:

還有一個方劑,治療小兒臟腑伏熱,尚未形成發疹的疾病,四肢微微感覺發熱,食慾似乎減少,頭髮乾直,有時額頭微微發熱,適合使用生油湯劑治療。扁鵲和倉公使用的方劑,稱為神方。

上令如人體溫,將熱水一盞,旋旋入油盞內,不住手以箸打攪,候入熟水盡,令勻如蜜即止。夜臥時服,三歲至百晬兒,每服二蜆殼許,五歲至七歲每服三蜆殼,十五歲每服三大蜆殼許,直至大人服五蜆殼,或三大合,每日飲後良久與服,服畢令臥少時,如三、五服大小便利,四肢熱退,則疹痘不復發,當自安也。

白話文:

取人的體溫,將滾燙的熱水一碗,旋轉著注入油燈內,不斷用手裡的筷子攪拌,直到水都倒完,攪拌到均勻如蜂蜜即可。晚上睡覺前服用,三歲到一百歲的人,每次服二個蚌殼的量;五歲到七歲每次服用三個蚌殼的量,十五歲時每次服用三大蚌殼的量,一直到成年人每次服五個蚌殼的量,或三大合。每天藥後過很久才服用,服完後讓人躺下休息一陣,服藥三、五次後,大小便通暢,四肢發熱退去,那麼疹子痘痘就不會再復發了,自然就會平安無事。

又方,以手蘸麻油,摩其背脊間,直至尾骨,亦驗也。

紫草木通湯,治瘡疹出不快。

紫草,人參,木通,茯苓,糯米(各等分),甘草(減半)

上銼散,每二錢煎服。內虛大便利下,入南木香、去紫草。

蟬蛻膏,御風邪,辟惡氣,透肌表,快瘡疹。

蟬蛻,當歸,防風,甘草,川芎,荊芥穗,升麻(各等分),加芍藥

上為末,煉蜜丸芡實大,每服一丸,煎荊芥湯化下。

安斑散,調理瘡疹。

升麻,赤茯苓,黃耆,羌活,人參,枳殼(炒),桔梗,甘草(各半兩)

上銼散,每二錢,紫草少許,薄荷一葉煎,溫服。

如聖麥門冬湯,治小兒瘡疹,毒氣上攻,咽喉口舌生瘡,不能吮乳。

桔梗,牛旁子(炒),麥門冬(去心),甘草(各半兩)

白話文:

又有一方法,用手蘸上麻油,按摩背部直到尾骨,也很有效。

紫草木通湯可以治療疹子出得不順暢。成分包括紫草、人參、木通、茯苓、糯米(每種等量),以及甘草(用量減半)。將這些材料切碎,每次取兩錢煎服。如果體內虛弱且大便稀溏,則加入南木香並去掉紫草。

蟬蛻膏能抵禦風邪,避開邪惡之氣,讓肌膚透氣,促進疹子的快速出現。成分有蟬蛻、當歸、防風、甘草、川芎、荊芥穗和升麻(每種等量),再加芍藥。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芡實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一丸,以荊芥湯溶解後服用。

安斑散可用於調理疹子。成分包括升麻、赤茯苓、黃耆、羌活、人參、炒枳殼、桔梗和甘草(每種半兩)。將這些材料切碎,每次取兩錢,加上少量紫草和一片薄荷煎煮,溫熱時服用。

如聖麥門冬湯適用於兒童疹子伴有毒素上升至咽喉口舌生瘡,無法吸吮乳汁的情況。成分有桔梗、炒牛蒡子、去心麥門冬和甘草(每種半兩)。

上銼散,每服二錢,竹葉煎服。活人書云:為末,每服二匙,沸湯調,細細呷入口內含下。

太和散,治小兒瘡疱,及傷寒時氣,病後餘邪不解發熱。

白話文:

上銼散,每次服用二錢,用竹葉煎水服用。活人書上說:研成末,每次服用二匙,用沸騰的熱水調和,慢慢地品嚐著含入口中服下。

生地黃,當歸,人參,地骨皮,赤芍藥,甘草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  • 生地黃:具有清熱涼血、滋陰生津的功效。

  • 當歸:具有補血活血、調經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人參:具有補氣益血、健脾養肺的功效。

  • 地骨皮:具有清熱涼血、滋陰降火的功效。

  • 赤芍藥:具有活血化瘀、散瘀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甘草:具有補中益氣、調和藥性的功效。

將這些藥材等分混合,即可製成一劑中藥方,具有補氣養血、清熱涼血、活血化瘀的功效。

上銼散,每二錢,白水煎服。

去瘡疹瘢方

密陀僧

上為細末,水調塗甚妙。

龍膽丸,治小兒五疳潮熱,面色痿黃,乳食遲化,日漸羸瘠虛弱。

白話文:

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取二錢,用白水煎煮後服用。

去除瘡疹疤痕的方法:

使用密陀僧研磨成細末,用水調和塗抹在患處效果很好。

龍膽丸可用於治療小兒五疳引起的潮熱、面色萎黃、乳食消化不良以及逐漸消瘦虛弱的情況。

龍膽,蘆薈,肉豆蔻(煨),黃連,木香,神麯,麥糵(炒、各等分)

亦可加檳榔、使君子。

白話文:

龍膽、蘆薈、肉豆蔻(煨過)、黃連、木香、神曲、麥麩(炒過,各等分)

上末,麵糊丸如黍米大,三、二十丸,溫米飲送下。有熱加胡黃連、柴胡、辰砂,去木香、蘆薈、肉豆蔻。一方用龍膽、黃連、青皮、使君子等分末,豬膽丸。

疳積丸,治諸疳有蟲。

白話文:

上藥研末,用水或米湯調成如黍米般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三、二十丸,最好用溫米湯送服。如果有發熱的症狀,可加入胡黃連、柴胡、辰砂,同時去除木香、蘆薈、肉豆蔻。另一種藥方是用等量的龍膽、黃連、青皮、使君子研磨成細末,再用水或米湯調成如豬膽般大小的丸藥。

百草霜(炒),雷丸,蕪荑(各三錢),巴豆(去殼、一兩、淨去心膜、不去油)

白話文:

  • 百草霜(炒):三錢,先將百草霜炒制。

  • 雷丸:三錢。

  • 蕪荑:三錢。

  • 巴豆:一兩,去殼,淨去心膜,不去油。

上為末,甑上飯丸,如粟米大。一方黃丹衣,每服一丸,空腹米飲下。一方青黛衣,每服一丸,空心米飲下。

治嗽含膏丸

白話文:

把裡面的藥材研磨成細末,放在飯甑上煮熟,並將飯糰捏成粟米大小。一方黃丹衣,每次服一丸,空腹時以米湯送服。一方青黛衣,每次服一丸,空腹時以米湯送服。

葶藶(炒、微焦),知母,貝母(各一兩、為末、二味同巴豆七粒炒、去巴豆不用)

白話文:

  • 葶藶:炒熟並略微烤焦

  • 知母:一兩

  • 貝母:一兩

  • 巴豆:七粒,炒香後去皮備用

將葶藶、知母、貝母研磨成粉末,再與巴豆同炒,炒熟後將巴豆去除,即可使用。

上先將葶藶子搗成膏,次入二味,以棗肉半兩,搗勻,入砂糖丸如芡實大,每一丸綿裹咽津,甚者三丸。

白話文:

首先將葶藶子搗成膏,然後加入兩味藥材,再加入半兩的棗肉,搗勻後,加入砂糖,製成芡實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一丸,用棉花包裹著,以唾液送服,症狀嚴重的患者可以服用三丸。

畫眉膏

山梔(十五個、炒、存性),雌黃,辰砂,輕粉(各少許)

白話文:

山梔(十五個,炒過後保留藥性),雌黃,辰砂,輕粉(各少量)

上另為末,和勻香油調成膏、伺兒睡著時、畫上眉間,便不思乳。十分難斷者,不過再敷,即不思乳矣。

白話文:

另外將上面藥物研磨成粉末,用香油調和均勻,做成軟膏,等嬰兒睡著時,塗抹在眉毛中間,嬰兒就不會想喝奶了。如果很難戒斷奶水,最多再塗抹一次,嬰兒就不會想喝奶了。

治小兒乳嗽

杏仁,桑白皮,桃核肉,半夏,甘草(各等分)

上生薑薄荷同煎。此方魯仲德抄吳氏方。

大連翹飲,見第三問,此多羌活一味。

化風丹

白話文:

治療小兒因哺乳引起的咳嗽:

使用杏仁、桑白皮、桃核肉、半夏和甘草(各等份)。

上述藥材與生薑和薄荷一同煎煮。這個方子是魯仲德抄錄自吳氏的配方。

大連翹飲,見第三問,此處多加了一味羌活。

化風丹

荊芥,黃芩,防風,羌活,獨活,天麻,膽星,川芎(各等分),辰砂,甘草(俱減半)

白話文:

荊芥、黃芩、防風、羌活、獨活、天麻、膽星、川芎各等分,硃砂、甘草減一半。

上末,蜜丸如芡實大,每服一丸,薄荷湯化下。一方加白附子、全蠍、殭蠶三味。

玄參劑

白話文:

將藥材磨成細粉,做成如芡實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一粒,用薄荷湯送服。另一種配方中添加了白附子、全蠍和殭蠶三味藥材。

芍藥,玄參,升麻,地黃,甘草,黃芩,龍腦葉,山梔,連翹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芍藥、玄參、升麻、地黃、甘草、黃芩、龍腦葉、山梔、連翹(各等分)

芍藥、玄參、升麻、地黃、甘草、黃岑、龍腦葉、山梔花和連翹(各等分)

上末蜜丸,辰砂為衣,丸如芡實大,每服一丸,薄荷湯送下。

紅綿散,合有甘草。

白話文:

將上方的藥末與蜂蜜混合製成丸劑,外層裹上辰砂,每顆丸子大小如同芡實。每次服用一顆,用薄荷湯送服。

紅綿散中含有甘草。

全蠍,天麻,蘇木,麻黃,荊芥,硃砂,殭蠶,南星,乾葛,胭脂,熱加防風。

白話文:

全蠍:全蠍具有解毒、消腫、止痛、平喘等功效,常用於治療毒蟲蜇咬、瘡腫、疼痛、哮喘等症狀。

天麻:天麻具有鎮靜、止痛、化痰、平喘等功效,常用於治療頭暈、頭痛、失眠、驚厥、咳喘等症狀。

蘇木:蘇木具有補血、活血、止痛、消腫等功效,常用於治療血虛、血瘀、疼痛、腫脹等症狀。

麻黃:麻黃具有發汗、散寒、平喘、利尿等功效,常用於治療感冒、發熱、咳嗽、氣喘、水腫等症狀。

荊芥:荊芥具有解表、發汗、散寒、止痛等功效,常用於治療感冒、發熱、頭痛、咳嗽、疼痛等症狀。

硃砂:硃砂具有解毒、殺菌、止痛、鎮靜等功效,常用於治療瘡腫、膿毒、疼痛、驚厥等症狀。

殭蠶:殭蠶具有解毒、消腫、止痛等功效,常用於治療毒蟲蜇咬、瘡腫、疼痛等症狀。

南星:南星具有燥濕、化痰、止咳、平喘等功效,常用於治療痰濕、咳嗽、喘息等症狀。

乾葛:乾葛具有解熱、生津、止渴等功效,常用於治療發熱、口渴、津液不足等症狀。

胭脂:胭脂具有散瘀、止痛等功效,常用於治療瘀血疼痛等症狀。

熱加防風:防風具有解表、散寒、除濕、利尿等功效,常用於治療感冒、發熱、頭痛、咳嗽、水腫等症狀。

上各等分,綿包,生薑、薄荷煎服。

天麻丸,治乳嗽。

白話文:

將上述材料各自等量分好,用絹布包裹,然後用生薑和薄荷煎煮後服用。

天麻丸,用於治療乳嗽。

天麻,辰砂,防風,膽星(各一錢),天竺黃,白附子(煨),坯,雄黃,蟬蛻,殭蠶(各五分),川芎,硼砂(各七分半)

白話文:

天麻、辰砂、防風、膽星(各一錢),天竺黃、白附子(煨)、坯、雄黃、蟬蛻、殭蠶(各五分),川芎、硼砂(各七分半)

上為末,蜜丸金箔衣,加牛黃、片腦,丸如芡實大,每服一丸,薄荷湯化下。

白話文:

將材料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丸劑,並包裹上金箔,加入牛黃和冰片,製成如同芡實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薄荷湯送服。

常用藥方歌括

敗毒羌柴獨活前,芎苓參桔及甘煎,疹加風荷並蟬蛻,腰痛桃仁任意添。

五積六蒼三桔梗,兩半麻陳枳殼並,一兩樸薑三分夏,歸芍芷桂及甘苓。薑煎加入柴艽貝,參朮同成輕骨名。

調中芩葛藁甘苓,芍梗仍兼白朮平,壯熱惡風併入利,或時脈數此為靈。

白話文:

【常用藥方歌括】

敗毒羌柴獨活前,芎苓參桔及甘煎,疹加風荷並蟬蛻,腰痛桃仁任意添。

  • 這首歌詞描述了「敗毒散」的組成。敗毒散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,主要由羌活、柴胡、獨活、前胡、川芎、茯苓、黨參、桔梗和甘草等藥材組成。如果治療疹子,還可以加入風荷和蟬蛻;如果腰痛,則可以加入桃仁。

五積六蒼三桔梗,兩半麻陳枳殼並,一兩樸薑三分夏,歸芍芷桂及甘苓。

  • 描述了「五積散」和「六蒼散」的組成。「五積散」由桔梗、麻黃、陳皮、枳殼、樸薑、夏枯草、當歸、芍藥、芷參、桂枝和甘草組成。「六蒼散」則是以上藥材的一半量加上麻黃、陳皮、枳殼和樸薑。

薑煎加入柴艽貝,參朮同成輕骨名。

  • 描述了「柴胡加龍骨牡蠣湯」的組成。這個方子包含柴胡、龍骨、牡蠣、甘草、薑、半夏、黃連、黃芩、人參和白朮。其中,薑和半夏需要先煎煮後再加入其他藥材。

調中芩葛藁甘苓,芍梗仍兼白朮平,壯熱惡風併入利,或時脈數此為靈。

  • 描述了「調胃苓湯」的組成。這個方子包含黃芩、葛根、藁本、甘草、茯苓、當歸、芍藥、桔梗和白朮。如果患者有壯熱和惡風的情況,可以加入通便的藥材。如果脈搏頻數,則可以考慮使用這個方子。

參蘇苓夏葛前三,枳梗陳甘梅二參,薑棗煎來隨意服,大能發散更消痰。去卻參梅芎用四,前柴互換亦相堪。名香蘇散。

白話文:

黨參、蘇葉、茯苓、夏枯草、葛根、前胡(各三錢),枳殼、桔梗、陳皮、甘草、梅子肉(各二錢),生薑、大棗煎服,可以隨意服用,有發散風寒、化痰消食的功效。去除黨參、梅子、川芎,用四錢前胡、柴胡,也可以相互搭配。這叫做名香蘇散。

平胃甘三陳樸膏,入蒼薑棗或鹽調。不換金須加藿夏。養胃參苓果莫饒。

消風百解芷陳荊,蒼朮麻甘薑便成。

金沸麻前各用三,芍甘夏一四荊參。或除麻葛換辛茯,同治傷風嗽有痰。

白話文:

平胃散由甘草、三倍陳皮、厚朴膏組成,可以加入蒼術、生薑、大棗或者用鹽來調和。如果不換金正氣散需要加上藿香和半夏。養胃湯則需要用到人參、茯苓和白術,不能缺少。

消風散包括百解、白芷、陳皮和荊芥,再加上蒼術、麻黃、甘草和生薑即可製成。

金沸草散中麻黃、前胡各用三份,芍藥、甘草、半夏各一份,荊芥四份,人參也是一份。或者去掉麻黃和葛根,換成辛夷和茯苓,這樣可以一起治療傷風咳嗽有痰的症狀。

梔子仁知芍大青,四芎高杏及苓升,入煎柴六甘須二,陽毒傷寒薑豉成。

白話文:

梔子仁、知母、大青、四物湯、甘草、杏仁及茯苓、升麻,加入艾草、六神曲、甘草鬚煎服,陽毒傷寒加上生薑、豆豉可治。

解肌甘一芍芩二,桂一甘三葛四煎,壯熱惡風身體痛,脈浮無汗此為先。

香蘇四分陳皮二,甘一或加芎芷煎,更入麻黃升芍藥,千神只要葛多添。

柴胡石膏須用四,葛芍柴胡元不異,升二苓桑荊芥三,薑豉同煎古賢置。

萎茹三分高須四,葛二徵羌和杏芎,甘與青梅同葛數,水煎對症有神功。

縮脾砂果梅甘二,豆葛只消一分參,水煎代飲方極妙,暑傷還取症來看。

小續命湯

白話文:

解肌用甘草一兩、芍藥二兩、黃芩二兩,桂枝一兩、甘草三兩、葛根四兩煎煮。適用於身體發熱怕風、身體疼痛、脈象浮而無汗的情況。

香薷四分、陳皮二分、甘草一分,或者加入川芎、白芷煎煮。再加入麻黃、升麻、芍藥,主要以葛根為主多加。

柴胡和石膏各需要四兩,葛根、芍藥、柴胡的量相同,升麻二兩、茯苓、桑葉、荊芥各三兩,生薑、豆豉一起煎煮,這是古代賢人留下的方子。

萎蕤三分、高良姜四分、葛根二兩、羌活、杏仁、川芎適量,甘草與青梅的數量同葛根一樣,用水煎煮對症治療有神奇效果。

縮砂仁、烏梅、甘草各二分,綠豆、葛根只需一分人參,用水煎煮代替飲品非常妙,對於暑熱傷害的症狀來看是非常合適的。

[小續命湯]

術參芎藥同防己,麻桂甘苓二分童,防一風三薑棗煮,剛柔二痓並能攻。扁方不用白朮、用杏仁。

白話文:

將參、芎、藥與防己同用,配以麻黃、桂枝、甘草、苓子二分,以及防風、生薑、大棗三味煎煮,剛柔兩個痓都能治療。扁鵲的方劑不用白朮,而是用杏仁。

八解胃君四,同去蒼加藿。

五苓豬茯術皆三,瀉五還將桂二參。

乾葛二芎余並一,參朮苓梅甘藿參,此是小方白朮散,渴兼吐利變風癇。

白話文:

八解胃君四味藥,去掉蒼術加上藿香。

五苓散中的豬苓、茯苓、白術各用三份,澤瀉五份,再加上桂枝二份和人參。

乾葛二份,川芎和其他藥材各一份,包括人參、白術、茯苓、烏梅、甘草、藿香和人參,這是小方白術散,用於治療口渴伴有嘔吐腹瀉轉變成風癇的症狀。

薄荷四芍羌蠍麻,甘蠶一分亦同加,竹葉白附還須二,薄荷湯調驚熱差,或去蠍蛋天竹附,柴苓芎梗代尤佳。

白話文:

薄荷、芍藥、羌活、蠍子、麻黃,甘草各一份,另外加入竹葉、白附子,各兩份。將以上藥材一起煎煮成湯藥,可以治療驚熱引起的不適。或者去除蠍子、天竹子和白附子,改用柴胡、苓桂、芎麻、桔梗,效果也很好。

紅綿散

麻蠶芎芷麻二,蘇木甘全蠍一荊,綿煎對症明加減,愈卻傷風咳嗽驚。

大連翹湯

連翹荊芥通車芍,歸活風柴蟬共甘,等分梔苓還減半,煎須柴草正相堪。

知母甘葛湯

知母三錢乾葛八,六高麻四五葳蕤,甘苓風活星皆二,梅杏升參芎不殊。

排風三味先為主,獨活麻苓三分同,杏術當歸甘桂芍,蘚皮二分共防風,薑錢作使煎來服,五臟風傷盡解攻。

白話文:

紅綿散

麻黃、蠶沙、川芎、白芷各二份,蘇木、甘草、全蠍、荊芥各一份。根據具體症狀加減藥材,用來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和驚厥。

大連翹湯

連翹、荊芥、通草、車前子、白芍、當歸、防風、柴胡、蟬蛻、甘草等量,梔子、茯苓減半。柴胡與草需正相配伍煎煮。

知母甘葛湯

知母三錢,乾葛八錢,高良姜、麻黃、葳蕤各四至五錢,甘草、茯苓、防風、桔梗各二錢,烏梅、杏仁、升麻、人參、川芎用量相同。

首先使用排風的三味主藥,獨活、麻黃、茯苓各三分,杏仁、白朮、當歸、甘草、肉桂、白芍各適量,地膚子二分,加上防風。薑切片作為引導,一起煎煮服用,可以解五臟風邪之傷。

木香流氣念三般,十六陳皮夏獨單,通四若加檳果藿,丁皮梅桂腹蓬三,樸蘇甘附青皮八,余藥皆同二分參,苓朮麥瓜菖與芷,棗薑作使藥方完。滑利米煎蔥解表,婦人艾醋血症安,一方去藿沉香代,枳換菖蒲必炒乾。增入大黃能治體,總應念四請詳看。

白話文:

木香、流氣、念珠,三味藥材各取三分;

陳皮,十六文重,夏日單獨使用;

若加入檳榔、藿香,四味藥材等量;

丁香、梅桂、腹皮、蓬莪術,各取三錢;

樸硝、蘇木、甘草、青皮,各取八錢;

其他藥材,皆與參同,取二分;

茯苓、朮、麥芽、菖蒲、芷草,各取適量;

大棗、生薑,作使藥,藥方纔完整。

滑利的中藥,以米湯煎服,蔥可解表;

婦女血癥,艾葉配醋安神;

一方去藿香,沉香代替,枳實換菖蒲,炒乾使用。

增入大黃,能治體質虛弱,總共念四遍,詳細服用。

治眼方

梔子,黃柏,黃連,黃芩

上四味搗為細末,貼在碗底上,用艾火熏之,取起,稍加水,用紙蓋水上,取清水點眼內立效。

治心痛方

白烏雞糞(五錢、曬乾研細、羅成面),松粉(五錢、研細)

白話文:

治眼方

將梔子、黃柏、黃連和黃芩這四種藥材搗成細末,貼在碗底上,然後用艾草火熏烤。取下後稍微加點水,再用紙蓋在水面上,最後取上面的清水滴入眼睛內,馬上就會見效。

治心痛方

取五錢曬乾並研磨成粉的白烏雞糞,以及五錢研細的松花粉。

上用蔥根汁,將前二味合勻,為丸如桐子大,黃丹為衣,每服五丸,溫醋送下,忌腥冷硬物等件,三、四日立效。

備急經驗方,治破傷風,極有神效。

白話文:

使用蔥根汁,把前面的兩種藥物混合均勻,製成桐子般大小的藥丸,用黃丹作外衣,每次服用五粒,用溫醋送服。忌食腥味、寒性、堅硬的食物等。服用三、四天後即有療效。

余昔聞本縣大尹張公曾言;吾有一妙方,專治破傷風,單隻一味,極有神效。用人家糞內蠐螬蟲一個,爛草房上亦有之,將他脊背用手捏住,俟他口中吐水,就擦抹在瘡口上,覺麻身上汗出,無有不活者。及今余家第四子,忽於額上跌破一處,七日成風,急尋此蟲治之,時間汗出就好,余有感於此,不敢隱昧,恐捐陰隲,就刊此傳之。將蟲用過還埋糞內。

治搭背瘡極有神效

白話文:

我曾聽本縣的大尹張公說過,他有一個非常有效的秘方專門用來治療破傷風,只需要一種藥材,效果非常好。這種藥材就是人糞中的蠐螬蟲,爛草房上也可以找到。使用時,用手捏住它的背部,等它口裡吐出水來,就用這水塗抹在傷口上。病人會感到身體麻木並出汗,這樣治療沒有不痊癒的。後來我的第四個兒子額頭受傷後七天患上了破傷風,我急忙找了這種蟲子給他治療,不久他就出汗並且病情好轉了。對此我深有感觸,不敢隱瞞這個方法,害怕因為隱藏這樣的良方而損害陰德,所以決定將此方法刊印出來流傳下去。使用過的蟲子還要放回糞堆中。

對於治療搭背瘡也非常有效。

用生蜂蜜和生面為餅,貼於瘡上,待餅乾、再換三、五次即愈,瘡有口者,將麵餅亦口上貼之。

治小兒痘疔,極有神效

白話文:

使用生蜂蜜和未經發酵的麵粉混合做成麵餅,貼敷於瘡口上,等麵餅幹了以後,再換新的麵餅,重複三到五次即可治癒。如果瘡口有裂口,將麵餅也貼在裂口上。

珍珠(生為細末),豌豆(燒為灰、細末),頭髮(燒灰細末),濕胭脂(生用)

白話文:

珍珠(生用時研磨成細末),豌豆(燒成灰後,再研磨成細末),頭髮(燒成灰後,再研磨成細末),濕胭脂(生用)

上量疔瘡多少,加減為用。將四味和為一處;先用簪尖撥疔口,次將此藥貼入疔內,即時大小瘡皆變為紅白色,而無有不活者。大凡人家小兒出痘瘡,若灰黑頂者,十八、九死,為鄉人者,不識內有痘疔,又不曉治法故也。

白話文:

根據痤瘡的數量和嚴重程度,可以增加或減少藥物的用量。將四種藥物混合在一起。首先用簪子的尖端撥開瘡口,然後將此藥貼入瘡內,無論瘡的大小都會立即變成紅白色,無例外的都能治癒。一般來說,兒童長出天花瘡痘,如果灰黑色,那十有八九是會死的。這是因為鄉下人不知道瘡痘裡有病竈,也不懂治療方法的緣故。

余昔日曾訪問諸多良醫,皆言痘瘡未出全者,有藥可表,及瘡出後有灰黑色塌頂者,皆無方可治之,今要認出黑色內有瘡大者為疔,或瘡內有疔線者為疔,又有瘡內臭氣者為疔,亦有數等,若依此方治之,立有神效,此方治好多人,儻有好事君子,傳寫四方,貼於街市而共治之,則福慶延長,子孫保安矣。

又方,治小兒出痘

白話文:

我過去曾拜訪過許多名醫,他們都說在痘瘡還沒完全發出來之前,可以用藥治療,一旦痘瘡發出來後,呈現出灰黑色、凹陷狀態,就沒有辦法治療了。現在必須辨認出黑色裡面有較大痘瘡的為疔,或是痘瘡裡面有疔線的為疔,還有痘瘡裡面有臭味的是疔,這些疔還有不同種類。如果依照這個方子治療,就會有非常好的效果。這個方子已經治好了很多人,如果有好心的君子,將這個方子寫成書,然後傳播到各地,貼在街市上讓大家一起治療,那麼福慶會延長,子孫也會平安。

穿山甲銼細,用蚌粉入銚內,炒令黑色存性,研細,入麝少許。每半錢一錢,溫酒調服,其效如神,雖遍身黑而欲絕,亦能蘇省而發紅色。

治小兒瘡疹不透,陷伏危困者

白話文:

將穿山甲銼成細末,加入蚌粉一同放入銚內,炒到變黑色為止,研磨成細末,再加入少量的麝香。每次服用半錢到一錢,用溫酒調服,效果非常好,即使全身發黑、奄奄一息,也能夠蘇醒過來,並使皮膚恢復紅潤。

人牙齒三、五個,炙令黃為末,乳香湯送下。燒過為末,溫酒調下亦可。服後片時,其便發透。

治痘瘡後眼方

白話文:

取三到五個人的牙齒,烤至黃色後研成粉末,用乳香湯送服。也可以將牙齒燒過後研成粉末,用溫酒調服。服用後不久,就會見效。

這是治療痘瘡後眼部問題的方子。

羌活,防風,川芎(各二錢半),甘草(二錢),木賊,綠豆殼,荊芥(各三錢),蟬蛻(二錢),穀精草(二錢),蛇蛻,雞子殼薄皮(各一錢)

白話文:

羌活、防風、川芎(各10公克),甘草(8公克),木賊、綠豆殼、荊芥(各12公克),蟬蛻(8公克),穀精草(8公克),蛇蛻、雞蛋殼薄皮(各4克)。

上為末,清茶調下,日三服,一應障翳皆可磨退。

治小兒夜啼

燈花(七個),硼砂(二分五釐),硃砂(少許)

上研極細末,蜜調成膏,候小兒困時,以少許抹口唇上。

白話文:

將上述材料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清茶調和後服用,每日三次,可以消除眼睛中的各種障礙物。

治療小兒夜間哭泣

取燈花七個、硼砂二分五釐、硃砂少量。將這些材料研磨成非常細的粉末,加入蜂蜜調成膏狀。等到孩子快要睡著的時候,取一點抹在孩子的嘴唇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