魯伯嗣

《嬰童百問》~ 卷之一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4)

1. 噤風撮口臍風,第三問

上銼煎服,令吐出痰涎,卻以豬乳點入口中瘥。

益脾散

白茯苓,人參,草果(煨),木香,甘草,陳皮,厚朴(薑製),蘇子(炒)

上等分為末,每二錢,薑棗煎服。

辰砂膏,治眼閉口噤,啼聲不出,吮乳不得,口吐白沫,大小便皆通。

辰砂(三錢),硼砂(一錢),馬牙硝(一錢),玄明粉(二錢),全蠍(五分),真珠末(五分),麝香(一字)

上為末,和畢,用好油紙封裹,自然成膏,每服一豆粒許,諸驚金銀箔、薄荷煎湯下,潮熱甘草湯下,或用乳汁調敷乳上,令兒吮下。

蔥號散,治初生小兒七日不小便。

蔥白(三四寸),人乳(不拘多少)

上同搗如泥,抹兒口內,即吃乳。

蠶號散,治初生小兒七日不食乳,名撮口。

殭蠶(四個,去咀略炒),茯苓(少許)

上為末,蜜稠調,抹兒口內。

殭蠶膏,治撮口。

赤腳蜈蚣(半條,炙),鉤藤(一錢),硃砂(一錢),直殭蠶(焙,一錢),全蠍梢(一錢),麝香(一字)

上末,每服一字,取竹瀝調下。竹瀝解熱。

撮風散,治撮口。

直殭蠶(二枚,去咀,略炒)

上為末,蜜調,敷唇口中。

瓜蒂散,治小兒三歲,忽發心滿堅硬,腳手心熱,則變為黃,若不急治,害人甚速;臍風撮口,吹入鼻內,啼則可醫。

瓜蒂(七個),赤小豆(七粒),秫米(七粒)

上為末,用一豆許,吹兩鼻內,令黃水汁出,殘藥未盡,水調服之,得吐黃水即瘥。一方:瓜蒂一兩、赤小豆四兩為末,每服一錢,溫水調下,藥下便臥,即當有吐,以吐為度,吐出黃水為妙。

大連翹飲子,治瘡疹壯熱,小便不通,諸般瘡癤,丹毒臍風。

連翹,瞿麥,荊芥,木通,當歸,防風,赤芍藥,柴胡,滑石,蟬蛻,甘草(炙,各一錢),山梔仁,黃芩(各五分)

上銼細,每服二錢,加紫草煎溫服,熱甚加大黃,更詳證加減。

安臍散,小兒斷臍後,便敷之。

赤腳蜈蚣(一寸,炙),羚羊角(一錢,略燒存性),乳發(一團,燒存性),雀甕(三枚),麝香(少許)

上為末,斷臍後敷於臍上。

定命散,治初生兒口噤不開。

蟬蛻(十四個,去咀腳),全蠍(十四個,去毒)

上為細末,入輕粉少許和勻,用乳汁調,乳前服少許。

白話文:

噤風撮口臍風,第三問

上藥煎好後服用,讓孩子吐出痰涎,再用豬奶滴入口中即可痊癒。

益脾散

白茯苓、人參、草果(煨)、木香、甘草、陳皮、厚朴(薑製)、蘇子(炒),以上藥材等量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薑棗水煎服。

辰砂膏,治療眼瞼閉合、口噤、哭不出聲、無法吮吸乳汁、口吐白沫,但大小便正常的情況。

辰砂(三錢)、硼砂(一錢)、馬牙硝(一錢)、玄明粉(二錢)、全蠍(五分)、真珠末(五分)、麝香(一字),以上藥材研磨混合,用好的油紙包好,自然凝結成膏。每次服用一豆粒大小,可用金銀箔、薄荷煎湯送服,或用甘草湯送服,也可將藥膏用乳汁調和後塗在乳房上,讓孩子吮吸。

蔥號散,治療新生兒七天未排尿。

蔥白(三四寸)、人乳(適量),將以上藥材搗成泥狀,塗抹在孩子的口中,讓其吮吸乳汁。

蠶號散,治療新生兒七天不吸奶,俗稱撮口。

僵蠶(四個,去頭略炒)、茯苓(少許),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,塗抹在孩子的口中。

殭蠶膏,治療撮口。

赤腳蜈蚣(半條,炙)、鉤藤(一錢)、硃砂(一錢)、直僵蠶(焙,一錢)、全蠍梢(一錢)、麝香(一字),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字,用竹瀝調服。竹瀝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。

撮風散,治療撮口。

直僵蠶(二枚,去頭略炒),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,塗抹在孩子的嘴唇和口中。

瓜蒂散,治療三歲以下兒童突然出現心滿腹脹、手足心熱、皮膚發黃的症狀,如果不及时治疗,病情会迅速恶化;若為臍風撮口,可將藥粉吹入鼻孔中,哭鬧後即可痊癒。

瓜蒂(七個)、赤小豆(七粒)、秫米(七粒),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取一豆粒大小的藥粉吹入鼻孔中,讓黃色水液流出,剩下的藥粉用水調和服用,吐出黃水後即可痊癒。另一方:瓜蒂一兩、赤小豆四兩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溫水送服,服藥後平臥,直至嘔吐,以吐出黃水為佳。

大連翹飲子,治療瘡疹發熱、小便不通、各種瘡瘍腫毒、丹毒、臍風。

連翹、瞿麥、荊芥、木通、當歸、防風、赤芍藥、柴胡、滑石、蟬蛻、甘草(炙,各一錢)、山梔仁、黃芩(各五分),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二錢,加紫草煎煮溫服,若發熱嚴重,可加大黃,需根據病情加減藥物。

安臍散,嬰兒斷臍後立即使用。

赤腳蜈蚣(一寸,炙)、羚羊角(一錢,略燒存性)、乳汁(一團,燒存性)、雀甕(三枚)、麝香(少許),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斷臍後敷於臍部。

定命散,治療新生兒口噤不張。

蟬蛻(十四個,去頭腳)、全蠍(十四個,去毒),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加入少量輕粉混合均勻,用乳汁調和,在餵奶前服用少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