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嬰童百問》~ 卷之一 (4)
卷之一 (4)
1. 變蒸,第五問
巢氏云:小兒變蒸者,以長血氣也。變者上氣,蒸者體熱巢氏云上多變氣。仲陽云:變者易也。又生變蒸者,自內而長,自上而下,又身熱。故以生之日後至三十二日一變,每變畢,即覺性情有異於前。何者?長生臟腑意智故也。何謂三十二日長骨添精神?人有三百六十五骨,以象天數,以應期歲,以分十二經絡;故初生至三十二日,一變生癸,屬足少明經腎臟,藏精與志。
至六十四日,二變一蒸生壬,屬足太陽經膀胱腑,其發耳與䯌冷,腎與膀胱合,俱主於水,天一生水,地六成之。至九十六日,三變生丁,屬手少陰經心臟,藏神,其性為喜。至一百二十八日,四變二蒸生丙,屬手太陽經小腸腑,其發汗出而微驚,心與小腸合,主火,地二生火,天七成之。至一百六十日,五變生乙,屬足厥陰經肝臟,藏魂,喜哭。
至一百九十二日,六變三蒸生甲,屬足少陽經膽腑,其發目不閉(一本作開)而赤,肝與膽合主木,天三生木,地八成之。至二百二十四日,七變生辛,屬手太陰肺臟,藏魄,主聲。至二百五十六日,八變四蒸生庚,屬手陽明經大腸腑,其髮膚熱而汗或不汗,肺與大腸合主金,地四生金,天九成之。至二百八十八日,九變生巳,屬足太陰經脾臟,藏意與智。
至三百二十日,十變五蒸生戊,屬足陽明經胃腑,其發不食腸痛而吐乳,脾與胃合主土,天五生土,地十成之。又手厥陰經心包絡為臟,手少陽經三焦為腑,此一臟一腑,俱無形狀,故不變而蒸也。前十變五蒸,乃天地之數以生成之,此後始生齒能言,知喜怒,故云始全也。
太倉云:氣入四肢,長碎骨。於十變後六十四日為一大蒸,計三百八十四日,長其經脈手足,手受血,故能持物,足受血,故能行立。經云變且蒸,謂蒸畢而足一歲之日有餘也。師曰:不汗而熱者,發其汗,大吐者微止,不可別治。又六十四日,為二大蒸。計四百四十八日。
又一百二十八日,為三大蒸,共計五百七十六日,變蒸既畢,兒乃成人也。變者變生五臟也,蒸者蒸養六腑也,所以成人。變者上氣,蒸者體熱,每經一變一蒸,情態即異,輕則發熱微汗,其狀似驚,重則壯熱,脈亂而數,或吐或汗,或煩啼燥渴,輕者五、六日解,重者七、八日解,其候與傷寒相似。
亦有變蒸之餘,續感寒邪者,但變蒸則耳冷䯌冷,上唇發泡,狀如濁珠,若寒邪搏之,則寒熱交爭,腹中作痛,而啼叫之聲,日夜不絕。變者易也,蒸於肝則目眩微赤,蒸於肺則嚏嗽毛聳,凡五臟六腑,筋脈骨節,皆循環各有證應。其治法:和平之劑微表,實熱者微利之,或不治亦自愈,可服紫霜丸一丸或二丸,並黑散子、柴胡湯。變蒸者有寒無熱,並吐瀉不乳多啼者,當歸散、調氣散主之。
變蒸之外,小兒如常,體貌情態,自然端正,鼻內喉中,絕無涎涕,頭如青黛,唇似朱鮮,臉腮如花映竹,情意若天淨月明,喜引方笑,似此平安。議曰:人得中之道,以為純粹,陰陽得所,剛柔兼濟,氣血相和,百脈相順,所以心志益通,精神俱備,臟腑充實,形體固壯。
凡觀嬰孩顱囟固合,睛黑神清,口方背厚,骨粗臀滿,臍深肚軟,齒細發黑,聲洪睡穩,此乃受氣充足,稟賦得中,而無疾也。
紫霜丸,治證詳見第三問。
代赭石(煅,醋淬七次),赤石脂(各一錢),杏仁(五十粒,去皮尖),巴豆(三十粒,去皮膜心,出油)
上先將杏仁、巴霜入乳缽內,細研如膏,卻入代赭、石脂末研勻,以湯浸蒸餅,為丸如粟子大,一歲服五丸,米飲湯下;一、二百日內兒,三丸乳汁下;更宜量其虛實加減,微利為度。此藥兼治驚痰諸疾,雖下不致虛人。
紫陽黑散,治變蒸,解利熱氣。
麻黃(一兩,不去節),大黃(五錢),杏仁(去皮尖,二錢半)
上三味,同一處搗和,略燒存性,再以杏仁少許,研膏和之,密器盛貯,每用一豆許,乳汁調下。
柴胡湯,治變蒸,骨熱心煩,啼叫不已。
人參,甘草(微炙),麥門冬(去心,各二錢),龍膽草,防風(各一錢),柴胡(三錢)
上銼散,每服三錢煎服。
當歸散,治變蒸,有寒無熱。
當歸(二錢),木香,官桂(辣者),甘草(炙),人參(各一錢)
上銼散,每服二錢,薑、棗煎服。
調氣散,治變蒸,吐瀉不乳,多啼慢驚欲發。
木香,香附子,人參,桔皮,藿香,甘草(炙,各一錢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薑、棗煎服。
白話文:
標題: [變蒸,第五問]
巢氏說:嬰兒經歷變蒸的過程,是爲了發育氣血。變蒸中的“變”指的是氣的變化,“蒸”則指身體的發熱。巢氏提到,變蒸多發生在嬰兒身上,而張仲陽則認爲,“變”意味着變化與成長。嬰兒從出生開始,在體內自上而下逐漸生長,伴隨身熱現象。因此,從出生後的第32天起,嬰兒開始第一次變蒸,每次變蒸結束後,會發現嬰兒的性格和行爲與之前有所不同。爲什麼呢?這是因爲臟腑和智力正在逐步發育。所謂的32天內長骨添精神,是因爲人體共有365塊骨頭,象徵着一年的天數,對應着一年的週期,被分爲12個經絡系統。從出生到32天,是第一次變蒸,主要發展的是腎經,腎臟負責儲存精氣和意志力。
到了64天,進行第二次變蒸,發展的是膀胱經,此時可能會出現耳朵和腳冷的情況,因爲腎和膀胱相互關聯,共同管理水分。到了96天,第三次變蒸開始,發展心臟,它承載着神智,性格傾向於喜悅。到了128天,第四次變蒸,發展小腸,可能伴有輕微的驚嚇和出汗,心與小腸相互關聯,主掌火元素。到了160天,第五次變蒸,發展肝臟,它承載着靈魂,嬰兒可能會更多哭泣。
到了192天,第六次變蒸,發展膽經,眼睛可能不會閉合(一些版本記載爲眼睛睜得更大)並呈紅色,肝與膽相互關聯,主掌木元素。到了224天,第七次變蒸,發展肺臟,它承載着魄力,負責聲音的產生。到了256天,第八次變蒸,發展大腸,皮膚可能發熱,或不出汗,肺與大腸相互關聯,主掌金元素。到了288天,第九次變蒸,發展脾臟,它負責存儲意念和智慧。到了320天,第十次變蒸,發展胃,可能會出現食慾不振、腸痛以及嘔吐母乳的現象,脾與胃相互關聯,主掌土元素。
手厥陰經的心包絡是一個臟器,而手少陽經的三焦則是一個腑器,這兩個臟腑沒有具體的形狀,因此在變蒸過程中沒有變化。前十個變蒸過程,是按照天地的規律來促進嬰兒的成長,之後嬰兒開始長牙,學會說話,瞭解喜怒哀樂,可以說這個階段是完全成熟的開始。
太倉說:氣血進入四肢,促進細小骨骼的發育。在完成十個變蒸後,再過64天,會出現一次大的變蒸,總計384天,這期間,手足的經脈和骨骼得到進一步的發展。手接受了血液,因此能夠抓握物品;腳接受了血液,因此能夠行走站立。經典裏說“變且蒸”,意思是變蒸完成後,距離嬰兒滿一歲還有多餘的日子。老師說:如果嬰兒發熱但不出汗,應該讓他發汗;如果嘔吐嚴重,可以稍微停止,但不必另尋治療方法。再過64天,會有第二次大的變蒸,共計448天。
再過128天,會有第三次大的變蒸,總計576天,變蒸過程完成後,嬰兒就成長爲一個健康的人。變蒸中的“變”指的是五臟的發育,“蒸”則是六腑的滋養,這是嬰兒成長爲健康個體的過程。變蒸過程中,氣的變化會導致體熱,每次變蒸後,嬰兒的情態都會有所改變,輕度的可能只是輕微發熱和出汗,症狀類似驚嚇;重度的則可能出現高燒、脈搏紊亂加快,或者嘔吐、出汗、煩躁啼哭、口渴等症狀。輕度的變蒸通常在5-6天后緩解,重度的則需要7-8天。這些症狀與感冒有些相似。
變蒸後,如果繼續受到寒冷的影響,耳朵和腳可能會感到冰冷,上脣可能會出現像渾濁珍珠一樣的泡泡。如果被寒冷侵襲,就會出現寒熱交替、腹痛,嬰兒的啼哭聲會日夜不停。變蒸過程中的“變”意味着變化,當肝臟蒸養時,眼睛可能會感到眩暈並微紅;當肺部蒸養時,則可能出現打噴嚏、咳嗽和毛髮豎立。五臟六腑、筋脈骨節在變蒸過程中都有相應的反應。治療原則是採用溫和的藥物調理,對於實熱症狀,可以使用輕微的瀉藥,有時即使不治療,也會自行恢復,可以服用一粒或兩粒紫霜丸,或者黑散子、柴胡湯。如果變蒸過程中出現寒冷而無發熱,伴有嘔吐、腹瀉、不願意吃奶和頻繁啼哭,可以使用當歸散或調氣散。
除了變蒸過程外,嬰兒的日常生活應該是正常的,外表和情態都顯得端莊,鼻子和喉嚨內沒有涎涕,頭部呈現出青黛色,嘴脣鮮紅如硃砂,臉頰像花映照下的竹林,情緒如同天晴月明一般,喜歡微笑。我們可以說,一個人如果遵循了中道,保持了純粹的本質,陰陽平衡,剛柔並濟,氣血和諧,百脈順暢,那麼他的心智會更加清晰,精神充沛,臟腑充實,身體強壯。
觀察嬰兒的頭骨緊密結合,眼珠烏黑有神,嘴巴方正,背部厚實,骨骼粗壯,臀部豐滿,臍孔深陷,腹部柔軟,牙齒細密,頭髮烏黑,聲音洪亮,睡眠穩定,這些都是氣血充足、稟賦適中的表現,說明嬰兒身體健康。
紫霜丸的具體治療方法,請參考第三問的內容。
紫霜丸的配方包括煅燒的代赭石、赤石脂(各一錢)、去皮尖的杏仁(五十粒)、去皮膜心並榨出油的巴豆(三十粒)。首先將杏仁和巴豆放入研磨鉢中,研磨成膏狀,然後加入代赭石和赤石脂粉末,攪拌均勻。將熱水浸泡的蒸餅作爲粘合劑,製成粟子大小的丸子。一歲的嬰兒服用五丸,用米飲湯送服;一到兩百天內的嬰兒服用三丸,用乳汁送服。根據嬰兒的實際情況調整劑量,以輕微排便爲度。這種藥物可以同時治療驚嚇和痰疾,即使排便也不會導致虛弱。
紫陽黑散用於治療變蒸,可以緩解熱氣。
麻黃(一兩,不去節)、大黃(五錢)、去皮尖的杏仁(二錢半)。將這三種藥材混合搗碎,稍微燒製保留其特性,再加入少量杏仁研成膏狀,密封保存。每次使用一豆許,用乳汁調勻後服用。
柴胡湯用於治療變蒸,骨熱心煩,持續啼叫。
人參、炙甘草、麥門冬(去心,各二錢)、龍膽草、防風(各一錢)、柴胡(三錢)。將這些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三錢,煎煮後服用。
當歸散用於治療變蒸,有寒無熱。
當歸(二錢)、木香、官桂(辣者)、炙甘草、人參(各一錢)。將這些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二錢,加入姜和棗煎煮後服用。
調氣散用於治療變蒸,吐瀉不乳,多啼慢驚欲發。
木香、香附子、人參、桔皮、藿香、炙甘草(各一錢)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末,每次服用二錢,加入姜和棗煎煮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