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嬰童百問》~ 卷之一 (3)
卷之一 (3)
1. 噤風撮口臍風,第三問
龍膽草,鉤藤,柴胡,黃芩,桔梗,芍藥,茯苓,甘草(各五錢),蜣蜋(二枚,去翅足炙),大黃(煨,二錢半)
上剉散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煎半盞服之,以漸加服,得利即止。直指方加防風、麥門冬以導心熱,黃芩減半,北棗煎服,去蜣蜋亦可。
天麻丸,治因斷臍後為水濕風冷所乘,入於臍,流於心睥,遂令肚脹臍腫,四肢柔直,日夜多啼,不能吮乳。此藥利驚化痰。凡釣腸、鎖肚、撮口、並宜服之。
南星(炮,二錢),白附子(炮),牙硝,天麻,五靈脂,全蠍(焙,各一錢),輕粉(五分),巴霜(一字)
上為末,糊丸麻子大,每服三丸,薄荷、生薑煎湯下。
定命丹,治急驚天釣撮口,通利痰熱。
全蠍(七個),天麻,南星(炮),白附子(各二錢半),硃砂,青黛(各一錢半),輕粉,麝香(各五分),片腦(一字)
上為末,粟米糊丸綠豆大,每服一丸,荊芥、薄荷湯化下,先研半丸,吹入鼻中。一方無片腦。
朱銀丸,治臍風壯熱痰盛,翻眼口噤,取下胎中蘊受之毒;亦
治驚積,但量情用之。一方無積字。
水銀(一錢,蒸棗肉,研如泥),白附子(一錢五分),全蠍(一錢),南星(一錢),硃砂(一錢),天漿子(去殼),牛黃,蘆薈(各一錢二分),鉛霜(五分,和水銀研),片腦(一字),麝(五分),直殭蠶(炒,七個)
上為末,粟米糊丸芥子大,每服一丸,薄荷湯下,如未通利,加至二、三丸。
紫霜丸,治變蒸發熱不解,並傷寒溫壯,汗後不歇,胸中有痰癖,乳哺不進,乳則吐哯,先寒後熱者;又治食積,乳哺失節,宿滯不化,或因食而發癇,大便酸臭,並宜服之。
代赭石(煅,醋淬七次),赤石脂(各一錢),杏仁(五十枚,去皮尖),巴豆(三十枚,去皮膜心,出油)
上先將杏仁、巴霜入乳缽內,細研如膏,卻入代赭、石脂末研勻,以湯浸蒸餅為丸,如粟米大,一歲服五丸,米飲吞下,一二百日內兒三丸,乳汁下,更宜量其虛實加減,微利為度。此藥兼治驚痰諸疾,雖下不致虛人。
消食丸,常服寬中快氣,消乳食,正顏色。
宿砂,陳皮,三稜,莪朮,神麯,麥糵(炒,各半兩),丁香(一分),香附子(米汁浸),枳殼(炒),檳榔,烏梅(各十兩)
上為末,麵糊丸如綠豆大,空心紫蘇湯下二十丸至三十丸。
控痰散,治風噤,先用控痰散吐風痰,次與益脾散和胃,又與辰砂膏利驚即愈。或手握拳,禁口不開者不治。
蠍尾,銅青(各五分),硃砂(一錢),膩粉(一字),麝香(少許)
上為末,每服一字,茶清調下,或用後甘草湯吐痰亦可。
甘草湯,治撮口,取吐風痰。
甘草(生,一錢)
白話文:
噤風撮口臍風,第三問
方一: 此方用龍膽草、鉤藤、柴胡、黃芩、桔梗、芍藥、茯苓、甘草各五錢,蜣螂(去翅足炙)二枚,大黃(煨)二錢半,共研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杯水煎成半杯服用,逐漸增加用量,大便通暢後即停止。 另一方在此基礎上添加防風、麥門冬以清心熱,黃芩減半,用紅棗水煎服,也可去除蜣螂。
天麻丸: 此方用於治療因斷臍後受風寒濕邪侵襲,侵入臍部,蔓延至心脾,導致腹脹、臍部腫痛、四肢癱軟、日夜啼哭、不能吮吸乳汁的疾病。此藥能化痰解驚。凡是釣腸、鎖肚、撮口等症狀,均可服用。組成藥物有炮製南星二錢,炮製白附子、牙硝、天麻、五靈脂、焙製全蠍各一錢,輕粉五分,巴霜一分,研磨成末,製成麻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三丸,用薄荷、生薑煎湯送服。
定命丹: 此方用於治療急驚、天吊、撮口,能通利痰熱。組成藥物有全蠍七個,天麻、炮製南星、炮製白附子各二錢半,硃砂、青黛各一錢半,輕粉、麝香各五分,片腦一分,研磨成末,用粟米糊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一丸,用荊芥、薄荷湯送服,先研磨半丸,吹入鼻中。另一方不含片腦。
朱銀丸: 此方用於治療臍風引起的壯熱痰盛,眼球上翻、口噤,是治療胎中蘊毒;也治療驚積,但需根據病情調整用量。另一方無「積」字。組成藥物有水銀(一錢,蒸熟棗肉,研磨成泥),白附子一錢五分,全蠍一錢,南星一錢,硃砂一錢,去殼天漿子、牛黃、蘆薈各一錢二分,鉛霜(五分,與水銀研磨),片腦一分,麝香五分,炒製直殭蠶七個,研磨成末,用粟米糊製成芥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一丸,用薄荷湯送服,如果未見效,可加服至二、三丸。
紫霜丸: 此方用於治療持續高熱,以及傷寒溫病,汗出不止,胸中有痰飲,拒絕哺乳,哺乳時嘔吐,先寒後熱的症狀;也治療食積,哺乳失調,宿食不化,或因飲食而引起的抽搐,大便酸臭等症狀。組成藥物有煅燒並用醋淬七次的代赭石、赤石脂各一錢,杏仁(五十枚,去皮尖),巴豆(三十枚,去皮膜心,去油)。先將杏仁、巴豆研磨成膏狀,再加入代赭石、赤石脂末研磨均勻,用湯浸泡的蒸餅製成粟米大小的藥丸,一歲兒童每次服用五丸,用米湯送服,一二百日以內的嬰兒每次服用三丸,用乳汁送服,需根據虛實調整藥量,以大便微利為度。此藥也治療驚癇痰證,服用後不會傷氣血。
消食丸: 此方常服可寬中理氣,消食導滯,面色紅潤。組成藥物有宿砂、陳皮、三棱、莪朮、神麴、炒麥芽各半兩,丁香一分,米汁浸泡的香附子、炒枳殼、檳榔、烏梅各十兩,研磨成末,用麵糊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,空腹服用,用紫蘇湯送服,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。
控痰散: 此方用於治療風噤,先用此方吐出風痰,然後服用益脾散和胃,再服用辰砂膏以解驚,即可痊癒。如果患者緊握拳頭,不能開口,則不予治療。組成藥物有蠍尾、銅青各五分,硃砂一錢,膩粉一分,少許麝香,研磨成末,每次服用一分,用茶水送服,也可使用後甘草湯送服以利於吐痰。
甘草湯: 此方用於治療撮口,能吐出風痰。組成藥物是生甘草一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