魯伯嗣

《嬰童百問》~ 卷之一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2)

1. 護養法,第二問

巢氏云:小兒始生,肌膚未實,不可暖衣,暖甚則令筋骨緩弱;宜頻見風日,若不見風日。則肌膚脆軟,易得損傷。當以故絮著衣,勿加新綿,天氣和暖之時,抱出日中嬉戲,數見風日,則血凝氣剛,肌肉硬密,可耐風寒,不致疾病;若藏於帷帳之內,重衣溫暖,譬如陰地草木,不見風日,軟脆不任風寒。

白話文:

巢元方說:嬰兒剛出生,皮膚還很柔弱,不能穿太暖和的衣服,穿太暖會導致筋骨鬆軟無力;應該經常讓嬰兒見風曬太陽,如果嬰兒長期不見風曬太陽,皮膚就會變得脆弱柔軟,容易受損。應該用舊棉絮做衣服,不要添加新的棉花,天氣溫暖的時候,可以把嬰兒抱出去曬太陽,讓嬰兒多見風曬太陽,這樣才能使嬰兒的氣血凝固,肌肉堅實,能夠耐受風寒,不易生病;如果把嬰兒藏在帷帳內,穿著厚厚的衣服取暖,就像陰暗潮濕地方的草木,不見風曬太陽,變得柔軟脆弱,經不起風寒。

又當薄衣,但令背暖,薄衣之法,當從秋習之,不可以春夏卒減其衣,否則令中風寒,所以從秋習之者,以漸稍寒,如此則必耐寒,冬月但著兩薄襦,一復裳,可耐寒,若不忍見其寒,當略加耳,若愛而暖之,適所以害之也。又當消息,無令出汗,如汗出則表虛,風邪易入也。

白話文:

也應穿薄衣,但要讓背部溫暖,穿薄衣的方法,應該從秋天開始練習,不能在春夏的時候突然減少衣服,否則會使人傷風著涼,因此從秋天開始練習,可以漸漸適應寒冷,這樣就一定能耐寒,在冬天穿兩件薄棉襖,一件棉袍,就能耐寒,如果不忍心看他們受凍,可以稍微增加一點衣服,如果過度寵愛他們,反而會傷害他們。又應該適可而止,不要讓他們出汗,如果出汗,表面虛弱,風邪就容易侵入。

晝夜寤寐,常當慎之。其乳哺之法,亦當有節,不可過飽;或宿滯不化,當用消乳丸化積溫脾等劑治之。陳氏所謂忍三分寒,吃七分飽,頻揉肚,少澡洗,及要背暖肚暖足暖,要頭涼心胸涼,亦至論也。

白話文:

白天、黑夜、睡覺、醒著,都要經常謹慎。餵奶的方法,也應有節制,不可過飽;或者腹中食物積滯不化,就應使用消乳丸化積溫脾等藥劑來治療。陳氏所說忍耐三分的寒冷,吃七分的飽,經常揉肚子,少洗澡,還有要背部溫暖腹部溫暖腳部溫暖,要頭部涼爽心胸涼爽,也是非常有道理的。

消乳丸(又名消食丸),治宿食不消。巢氏云:宿食不消,脾胃冷故也。小兒乳哺,飲食生冷過度,冷氣積於脾胃。胃為水穀之海,脾氣磨而消之,胃氣調和,則乳哺消化。脈沉者,傷食不化故也。

白話文:

消乳丸(又稱消食丸),用於治療積食不消化。巢氏說:宿食不消化,是脾胃受寒所致。小兒喝奶,飲食生冷過多,寒氣積聚在脾胃中。胃是水穀所儲藏的地方,脾氣將食物磨碎並消化,胃氣調和,就能消化奶水。脈搏沉伏的人,是因積食不化所致。

砂仁陳皮,京三稜(煨),蓬莪朮(煨),神麯(炒),麥糵(炒,各半兩),香附

白話文:

  • 縮砂仁: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理氣化痰、溫中散寒的功效。

  • 陳皮: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理氣健脾、燥濕化痰的功效。

  • 京三稜(煨):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化痰止咳、平喘消積的功效。

  • 蓬莪朮(煨):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燥濕化痰、健脾消積的功效。

  • 神麯(炒):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消食健胃、化痰止咳的功效。

  • 麥糵(炒,各半兩):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健脾益氣、止瀉消積的功效。

  • 香附子: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理氣解鬱、調經止痛的功效。

上為末,麵糊丸如麻子大,食後白湯送下。

2. 噤風撮口臍風,第三問

初生噤風、撮口、臍風,三者一種病也。噤風者,眼閉口噤,啼聲不出,舌上聚肉如粟米狀,吮乳不得,口吐白沫,大小便皆通,蓋由胎中感受熱氣,流毒於心脾,故形見於喉舌間也,抑亦生下復為風邪擊搏所致,自滿月至百二十日見此,名曰犯風噤,依法將護,防於未然,則無此患。

白話文:

初生嬰兒的噤風、撮口、臍風,這三種疾病是同一種病。噤風是指眼睛閉著、嘴巴緊閉,哭不出聲,舌頭上有米粒狀的肉粒,無法吸吮乳汁,嘴巴吐出白色泡沫,大小便都沒有問題。這通常是由於胎兒在子宮內受到熱氣的影響,毒氣流入心臟和脾臟,因此在喉嚨和舌頭之間出現症狀。此外,也有可能是在出生後,受到風邪的侵襲和攻擊所引起的。這種疾病通常發生在滿月至 120 天大的嬰兒身上,稱為犯風噤。依法護理,防患於未然,則可避免發生這種疾病。

撮口者,面目黃赤,氣息喘急,啼聲不出,蓋由胎氣挾熱,兼風邪入臍,流毒心脾之經,故令舌強唇青,聚口撮面,飲乳有妨,若口出白沫,而四肢冷者,不可救,其或肚脹,青筋吊腸卵疝,內氣引痛,皆腸胃鬱結不通致之,治法貴乎疏利,撮口最為惡候,一臘內見之尤急。

白話文:

張口困難的人,臉色發黃發紅,呼吸急促,哭聲不出。這是由於胎毒夾雜著熱氣,加上風寒入侵肚臍,流毒到心脾經絡,導致舌頭僵硬,嘴脣發青,口脣緊閉,無法喝奶。如果嘴裡吐出白沫,四肢又冰冷的人,就無法挽救了。如果肚子脹大,青筋浮現,腸道絞痛,陰囊突出,內部氣體引起疼痛,這些都是腸胃鬱結不通造成的。治療方法在於疏通腸胃,張口困難是最嚴重的症狀,一個月內出現這種狀況尤其危險。

臍風者,斷臍之後,為水濕風冷所乘,風濕之氣,入於臍而流於心脾,遂令肚脹臍腫,身體重著,四肢柔直,日夜多啼,不能吮乳,甚則發為風搐,若臍邊青黑,撮口不開,是為內搐不治,爪甲黑者即死,其或熱在胸堂,伸引努氣,亦令臍腫,可與千金龍膽湯。如前三者,受病之源,非一朝一夕,大抵裡氣鬱結,壅閉不通,並用取下胎毒,天麻丸定命丹朱銀丸之類,可量與之。

白話文:

臍風,是指嬰兒斷臍之後,受到水濕風冷的侵襲,風濕之氣進入臍部,流注於心脾,導致肚脹臍腫、身體沉重、四肢柔軟直伸、日夜啼哭、不能吮乳等症狀,嚴重時甚至會發展為風搐。若臍部青黑,撮口不開,屬於內搐,不治之症;爪甲發黑者,即將死亡。

另外,若嬰兒胸堂發熱,伸展身體並用力努氣,也會導致臍部腫脹,此時可使用千金龍膽湯治療。

如果出現上述三種情況,說明嬰兒患病的原因並非一朝一夕形成的,通常是體內氣機鬱結,導致氣血不通暢。治療上,除了針對風濕之氣的藥物外,還需要使用能夠清除胎毒、化解氣滯血瘀的藥物,如天麻丸、定命丹、朱銀丸之類,可以根據病情酌量使用。

千金論云:小兒始生,其氣尚盛,若有微患,即須下之,若不時下,即成大疾,疾成則難療矣,紫霜丸可量與之;治風噤,用控痰散,吐風痰,不若用甘草湯,吐痰極穩,然後和胃益脾散加減用,又用辰砂膏利驚即愈;或手握拳,禁口不開者不治。又撮口用殭蠶膏,敷唇口中,或甘草湯、撮風散

白話文:

*《千金論》中說:幼兒出生時,元氣還很強盛,如果出現輕微疾病,就必須及時用藥治療,如果不及時治療,就會發展成嚴重的疾病,到了嚴重的程度就難以治癒。

*如果出現紫紺,可以適當地給予紫霜丸治療。 *如果出現風噤,可以使用控痰散來治療,這種藥可以使患兒吐出風痰。 *如果患兒吐痰很厲害,可以使用甘草湯,這種藥可以緩和吐痰,然後再用和胃益脾散加減治療。 *如果患兒出現驚厥,可以使用辰砂膏來治療,這種藥可以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。 *如果患兒拳頭緊握,嘴巴緊閉,無法治療。 *如果患兒嘴巴緊閉,可以使用殭蠶膏塗抹嘴脣和口腔,也可以使用甘草湯或撮風散治療。

治臍風用瓜蒂散。湯氏治嬰兒因剪臍傷於外風,致臍瘡不幹,用白礬龍骨為末,少許敷之,又用舊綿少許,燒灰為末,乾摻之效。議曰:斷臍不盈尺,一臘之內,隨其根蒂自腐,實者深之,弱者淺之,淺深之理,以其稟賦得之。

白話文:

治療臍風使用瓜蒂散。湯氏治療嬰兒因剪臍時傷於外風,導致臍瘡不乾的情況,使用白礬和龍骨研磨成粉末,取少量敷在患處,再取少許舊棉花燒成灰研磨成粉末,乾燥後撒在患處即可。評論說:嬰兒斷臍的傷口不到一尺長,在一個月的時間內,會隨著其根蒂自然腐爛,實者傷口較深,弱者傷口較淺,傷口深淺的道理,是根據嬰兒的體質而決定的。

初生之兒,有熱在胸堂,則頻伸引,呃呃作聲,努脹其氣,抑入根本之中,所以臍突腫赤,虛大可畏,無識之者,將謂斷臍不利而使之然者,非也,此乃由胎中母多驚悸,或因食熱毒之物所作,宜與大連翹飲子,其熱自散,其臍歸本,不必以藥敷之,此證亦宜早治,久則難療也。

白話文:

剛出生的嬰兒,如果有熱在胸膛中,就會經常伸展身體,發出「呃呃」的聲音,並將氣體用力壓入根本之中,所以臍帶會突出腫脹,顏色發紅,看起來很大,令人恐懼。有些無知的人認為,這是因為剪斷臍帶不利,導致臍帶發炎所引起的,但事實並非如此。這主要是由胎兒在子宮中受到母親的驚嚇,或者母親吃了有熱毒的食物所造成的。治療這種情況,應給嬰兒服用大連翹飲劑,將熱毒散去,臍帶自然就會恢復正常。不需要使用藥物敷在臍帶上。這種症狀也應儘早治療,如果拖延太久,治療起來就會很困難。

又有一法,小兒臍風撮口,初生七日內,患此證者,百無一生,如坐視其斃者,良可憫焉,此法極驗,世罕有知者,凡患此證,看兒齒齦上有小泡子如粟米狀,以溫水蘸熟帛,裹指擦破,即開口便安,不用服藥,亦良法也。安臍散,治臍中汁出,或赤腫,用白石脂末,日三度敷之;或油發灰、或當歸末敷,亦佳。

白話文:

另外還有一個方法,專治小孩患臍風撮口,這種病在嬰兒出生後的七天內發作,患此病的嬰兒幾乎沒有能夠存活下來的,如果任其病發而死亡實在很悲慘。這個方法非常有效,但是世人很少知道。凡是患此病的嬰兒,觀察其牙齦上有像粟米般大小的水泡,用溫水沾濕柔軟的布料,裹在手指上擦破水泡,孩子就能開口說話,從此安然無事,不需要服藥,也是一個好方法。安臍散用來治療臍中流出液體的症狀,或者臍部長了紅色腫塊,用白石脂末,每天敷三次;或者用油發灰或當歸末敷,也很好。

千金龍膽湯,治胎驚,月內氣盛發熱,臍風撮口壯熱,血脈盛實,四肢驚掣,發熱大吐,及變蒸不解,中客人鬼氣,並諸驚癇,悉皆治之,十步以下,皆可服之,及有鬾氣者,加人參、當歸、如龍膽數,一百日童加三銖,一歲加五錢。

白話文:

《千金龍膽湯》,用於治療胎兒驚嚇、產後氣血旺盛發熱、臍風引起抽搐、發熱、脈搏強盛、四肢抽搐、發熱並嘔吐、癲癇症狀沒有消除、被鬼氣傷害、各種抽搐、癲癇等疾病。不論是否有抽搐症狀,任何人都可服用。如果有癲癇症狀,可以加入人參、當歸,其用量與龍膽草相同。如果是一百天內的嬰兒,則加入三銖;如果是一歲內的嬰兒,則加入五錢。

龍膽草,鉤藤,柴胡黃芩桔梗,芍藥,茯苓,甘草(各五錢),蜣蜋(二枚,去翅足炙),大黃(煨,二錢半)

白話文:

龍膽草,鉤藤,柴胡,黃芩,桔梗,芍藥,茯苓,甘草(各三十分),蜣蜋(四十分,去掉翅膀和腳並烤焦),大黃(煨製,一十五分)

上剉散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煎半盞服之,以漸加服,得利即止。直指方加防風麥門冬以導心熱,黃芩減半,北棗煎服,去蜣蜋亦可。

白話文:

上剉散:每次服用二錢,水一盞,煎至半盞後服下,可以逐漸增加服用量,直到出現好轉徵兆後停止服用。

直指方:在原方基礎上加入防風、麥門冬來導引心熱,黃芩減半,加入北棗煎煮後服用,也可以去除蜣蜋。

天麻,治因斷臍後為水濕風冷所乘,入於臍,流於心睥,遂令肚脹臍腫,四肢柔直,日夜多啼,不能吮乳。此藥利驚化痰。凡釣腸、鎖肚、撮口、並宜服之。

白話文:

天麻丸,治療因為斷臍之後被水濕風冷侵犯,進入臍部,流入心脾,於是導致肚子脹大、肚臍腫脹,四肢柔軟而直,日夜啼哭,不能吮吸乳汁。此藥可以治癒驚嚇,化解痰液。凡是釣腸、鎖肚、撮口等症狀,都適合服用此藥。

南星(炮,二錢),白附子(炮),牙硝,天麻,五靈脂全蠍(焙,各一錢),輕粉(五分),巴霜(一字)

白話文:

  • 南星(已炮製,二錢)

  • 白附子(已炮製),牙硝,天麻,五靈脂,全蠍(已焙製,各一錢)

  • 輕粉(五分)

  • 巴霜(一字)

上為末,糊丸麻子大,每服三丸,薄荷生薑煎湯下。

白話文:

上方的藥材磨成粉末,做成黃豆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三粒,用薄荷和生薑煮成的湯送服。

定命丹,治急驚天釣撮口,通利痰熱。

全蠍(七個),天麻,南星(炮),白附子(各二錢半),硃砂青黛(各一錢半),輕粉,麝香(各五分),片腦(一字)

白話文:

  1. 全蠍(七隻)

  2. 天麻

  3. 南星(炮製過的)

  4. 白附子(每種各二錢五分)

  5. 硃砂

  6. 青黛(每種各一錢五分)

  7. 輕粉

  8. 麝香(每種各五分)

  9. 片腦(一字)

上為末,粟米糊丸綠豆大,每服一丸,荊芥薄荷湯化下,先研半丸,吹入鼻中。一方無片腦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粟米糊丸成綠豆大小的丸,每次服用一丸,用荊芥、薄荷煮成的湯送服。先把半丸研磨成粉,吹入鼻中。有一種藥方中不含冰片。

朱銀丸,治臍風壯熱痰盛,翻眼口噤,取下胎中蘊受之毒;亦

治驚積,但量情用之。一方無積字。

水銀(一錢,蒸棗肉,研如泥),白附子(一錢五分),全蠍(一錢),南星(一錢),硃砂(一錢),天漿子(去殼),牛黃蘆薈(各一錢二分),鉛霜(五分,和水銀研),片腦(一字),麝(五分),直殭蠶(炒,七個)

白話文:

水銀(一錢,蒸棗肉,研如泥):水銀一錢,加入蒸過的棗肉,研磨成泥狀。

白附子(一錢五分):白附子一錢五分。

全蠍(一錢):全蠍一錢。

南星(一錢):南星一錢。

硃砂(一錢):硃砂一錢。

天漿子(去殼):天漿子,去殼後使用。

牛黃,蘆薈(各一錢二分):牛黃和蘆薈各一錢二分。

鉛霜(五分,和水銀研):鉛霜五分,與水銀研磨混合。

片腦(一字):片腦一字。

麝(五分):麝香五分。

直殭蠶(炒,七個):直殭蠶七個,炒熟後使用。

上為末,粟米糊丸芥子大,每服一丸,薄荷湯下,如未通利,加至二、三丸。

紫霜丸,治變蒸發熱不解,並傷寒溫壯,汗後不歇,胸中有痰癖,乳哺不進,乳則吐哯,先寒後熱者;又治食積,乳哺失節,宿滯不化,或因食而發癇,大便酸臭,並宜服之。

白話文:

紫霜丸,用於治療持續發燒不退,既有傷寒也有溫病的症狀,出汗後仍然無法停止,胸中有痰液癖結,乳汁少、難以哺乳,哺乳後吐奶、哯食,先是怕冷然後發熱的病症;另外還可以治療飲食積滯,乳汁缺少或餵養不當,積食不消,或者因飲食而發生的痙攣,大便酸臭等症狀,都可以服用

代赭石(煅,醋淬七次),赤石脂(各一錢),杏仁(五十枚,去皮尖),巴豆(三十枚,去皮膜心,出油)

白話文:

代赭石(經過煅燒、用醋淬七次),赤石脂(各一錢重),杏仁(五十枚,去掉外皮和尖端),巴豆(三十枚,去掉外皮、膜和內仁,炸出油)

上先將杏仁、巴霜入乳缽內,細研如膏,卻入代赭、石脂末研勻,以湯浸蒸餅為丸,如粟米大,一歲服五丸,米飲吞下,一二百日內兒三丸,乳汁下,更宜量其虛實加減,微利為度。此藥兼治驚痰諸疾,雖下不致虛人。

白話文:

首先將杏仁、巴豆研磨成膏狀後,再加入代赭石、石脂的粉末均勻研磨。然後,將湯浸過的蒸餅做成粟米大小的藥丸,一歲的孩子服用五丸,用米湯送服。一二百天內的嬰兒服用三丸,並根據孩子的體質虛實調整用量,以達到微微通便的效果為宜。這種藥可以用來治療驚痰等多種疾病,即使服用也不會體虛。

消食丸,常服寬中快氣,消乳食,正顏色。

宿砂,陳皮三稜莪朮,神麯,麥糵(炒,各半兩),丁香(一分),香附子(米汁浸),枳殼(炒),檳榔烏梅(各十兩)

白話文:

宿砂:一種中藥,性味辛、溫,有化痰止咳、溫中散寒的作用。

陳皮:一種中藥,性味辛、苦、溫,有理氣健脾、燥濕化痰的作用。

三稜:一種中藥,性味辛、溫,有行氣活血、止痛的作用。

莪朮:一種中藥,性味苦、辛、溫,有行氣活血、化瘀止痛的作用。

神麯:一種中藥,性味甘、溫,有健脾益氣、化痰止咳的作用。

麥糵:一種中藥,性味甘、平,有健脾益氣、益氣養血的作用。

丁香:一種中藥,性味辛、溫,有溫中散寒、止嘔的作用。

香附子:一種中藥,性味辛、甘、溫,有理氣健脾、止痛的作用。

枳殼:一種中藥,性味苦、寒,有行氣、活血、化痰的作用。

檳榔:一種中藥,性味辛、苦、溫,有殺蟲、破積、行氣的作用。

烏梅:一種中藥,性味酸、澀,有斂肺止咳、澀腸止瀉的作用。

以上藥材,每種各取半兩,丁香取一分,香附子用米汁浸泡,枳殼炒熟,檳榔和烏梅各取十兩。

上為末,麵糊丸如綠豆大,空心紫蘇湯下二十丸至三十丸。

控痰散,治風噤,先用控痰散吐風痰,次與益脾散和胃,又與辰砂膏利驚即愈。或手握拳,禁口不開者不治。

白話文:

控痰散:

  • 主治: 風噤。
  • 方法: 先用控痰散吐出風痰,然後用益脾散和胃,再用辰砂膏安神,即可痊癒。
  • 注意: 若患者手握拳,禁口不開,則不宜治療。

蠍尾,銅青(各五分),硃砂(一錢),膩粉(一字),麝香(少許)

上為末,每服一字,茶清調下,或用後甘草湯吐痰亦可。

甘草湯,治撮口,取吐風痰。

甘草(生,一錢)

上銼煎服,令吐出痰涎,卻以豬乳點入口中瘥。

益脾散

白茯苓,人參,草果(煨),木香,甘草,陳皮,厚朴(薑製),蘇子(炒)

白話文:

  • 白茯苓:具有補脾益氣、健胃止瀉的功效。

  • 人參:具有補氣益血、健脾益肺、生津止渴的功效。

  • 草果(煨):具有理氣化痰、止嘔止瀉的功效。

  • 木香:具有理氣止痛、疏肝健胃的功效。

  • 甘草:具有補中益氣、清熱解毒、緩解疼痛的功效。

  • 陳皮:具有理氣健脾、燥濕化痰的功效。

  • 厚朴(薑製):具有理氣寬中、燥濕化痰、溫中止嘔的功效。

  • 蘇子(炒):具有理氣化痰、潤腸通便的功效。

上等分為末,每二錢,薑棗煎服。

辰砂膏,治眼閉口噤,啼聲不出,吮乳不得,口吐白沫,大小便皆通。

辰砂(三錢),硼砂(一錢),馬牙硝(一錢),玄明粉(二錢),全蠍(五分),真珠末(五分),麝香(一字)

白話文:

辰砂(1.5克),硼砂(0.5克),馬牙硝(0.5克),玄明粉(1克),全蠍(0.25克),真珠末(0.25克),麝香(0.05克)

上為末,和畢,用好油紙封裹,自然成膏,每服一豆粒許,諸驚金銀箔薄荷煎湯下,潮熱甘草湯下,或用乳汁調敷乳上,令兒吮下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混合均勻,用上好的油紙包起來,自然而然就會變成藥膏。每次服用一粒黃豆大小的藥膏,如果出現驚風,可以用金銀箔和薄荷煎煮的湯汁送服;如果出現潮熱,可以用甘草湯送服;或者也可以用母乳調和藥膏,塗抹在乳房上,讓嬰兒吮吸。

蔥號散,治初生小兒七日不小便。

蔥白(三四寸),人乳(不拘多少)

上同搗如泥,抹兒口內,即吃乳。

蠶號散,治初生小兒七日不食乳,名撮口。

殭蠶(四個,去咀略炒),茯苓(少許)

上為末,蜜稠調,抹兒口內。

殭蠶膏,治撮口。

赤腳蜈蚣(半條,炙),鉤藤(一錢),硃砂(一錢),直殭蠶(焙,一錢),全蠍梢(一錢),麝香(一字)

白話文:

  • 赤腳蜈蚣(半條,烤過)

  • 鉤藤(一錢)

  • 硃砂(一錢)

  • 直殭蠶(炒過,一錢)

  • 全蠍梢(一錢)

  • 麝香(一字)

上末,每服一字,取竹瀝調下。竹瀝解熱。

撮風散,治撮口。

直殭蠶(二枚,去咀,略炒)

上為末,蜜調,敷唇口中。

瓜蒂散,治小兒三歲,忽發心滿堅硬,腳手心熱,則變為黃,若不急治,害人甚速;臍風撮口,吹入鼻內,啼則可醫。

白話文:

瓜蒂散,用來治療小兒三歲時,突然心滿堅硬,腳手心熱,然後變成黃色,如果不趕快治療,對人體的傷害會很快;臍風包裹著口,吹入鼻內,孩子啼哭就可以治癒。

瓜蒂(七個),赤小豆(七粒),秫米(七粒)

上為末,用一豆許,吹兩鼻內,令黃水汁出,殘藥未盡,水調服之,得吐黃水即瘥。一方:瓜蒂一兩、赤小豆四兩為末,每服一錢,溫水調下,藥下便臥,即當有吐,以吐為度,吐出黃水為妙。

白話文:

(一)將瓜蒂燒成灰,取一撮,吹入兩個鼻孔,讓黃色的鼻水流出來。剩下的藥末用溫開水調服,吐出黃色的鼻水後,病症就會痊癒。

(二)將瓜蒂和赤小豆分別研成粉末,每種取一錢(約3克),用溫水調服,服藥後立即躺下,不久就會嘔吐。以嘔吐為佳,嘔吐出黃色的水最好。

連翹飲子,治瘡疹壯熱,小便不通,諸般瘡癤,丹毒臍風。

連翹瞿麥,荊芥,木通,當歸,防風,赤芍藥,柴胡,滑石蟬蛻,甘草(炙,各一錢),山梔仁,黃芩(各五分)

白話文:

連翹、瞿麥、荊芥、木通、當歸、防風、赤芍藥、柴胡、滑石、蟬蛻、甘草(炙,各一錢)、山梔仁、黃芩(各五分)

上銼細,每服二錢,加紫草煎溫服,熱甚加大黃,更詳證加減。

安臍散,小兒斷臍後,便敷之。

赤腳蜈蚣(一寸,炙),羚羊角(一錢,略燒存性),乳發(一團,燒存性),雀甕(三枚),麝香(少許)

白話文:

  1. 赤腳蜈蚣(一寸):將赤腳蜈蚣烘烤至焦黑,取一寸長的量。

  2. 羚羊角(一錢,略燒存性):將羚羊角略微燒一下,保留其藥性,取一錢的量。

  3. 乳發(一團,燒存性):將乳香團烘烤至焦黑,取一團的量。

  4. 雀甕(三枚):取三顆雀甕。

  5. 麝香(少許):取少量麝香。

上為末,斷臍後敷於臍上。

定命散,治初生兒口噤不開。

蟬蛻(十四個,去咀腳),全蠍(十四個,去毒)

上為細末,入輕粉少許和勻,用乳汁調,乳前服少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