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嬰童百問》~ 卷之六 (11)
卷之六 (11)
1. 傷寒咳嗽傷風,第五十四問
麻黃(去節、一兩),赤芍藥(三錢),半夏(炮、三錢),細辛(半兩),乾薑(三錢),甘草(炙、三錢),桂枝(去皮、三錢),五味子(半兩)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盞,煎七分,溫服。微利者去麻黃、加蕘花如彈子大,炒令赤色。若噎者去麻黃、加附子半錢炮。若小便不利者去麻黃、加茯苓一兩。如喘者去麻黃、加杏仁半兩,去皮尖。若渴去半夏、加栝蔞根一兩半。
柴胡散,見第五十問。
柴胡石膏湯,見第五十二問。
天麻防風丸,治一切驚風,身體壯熱,多睡驚悸,手足抽掣,精神昏憒,咳嗽痰涎不利。及風溫邪熱,並宜服之。
天麻(一錢),防風(一錢),人參(一錢),辰砂(一錢),雄黃(一錢),甘草(一錢、炙),麝香(一分),全蠍(半兩、炒),殭蠶(炒、半兩),牛黃(一分)
一方有膽南星、無麝香。
上為末,煉蜜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一至二丸,薄荷湯下,不拘時。
惺惺散,見第五十問。
化風丹,見第十九問。
金沸草散,治傷風痰盛,頭目昏痛,頸項強急,往來寒熱,肢體煩疼,胸膈滿痛,咳嗽喘逆,涕唾稠黏。及時行寒疫,壯熱惡風。
荊芥穗(四兩),前胡(去蘆、三兩),麻黃(去節、三兩),旋覆花(三兩),甘草(三兩、炙),半夏(制、一兩),赤芍藥(一兩)
上銼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生薑二片,棗一個,煎六分,去滓溫服不拘時。有寒邪、則汗出惡風,加杏仁、北五味。
又方名加減金沸草散,治傷寒中脘有痰,令人壯熱頭疼,筋脈緊急,時發寒熱,皆類傷風,但不頭疼為異耳。
前胡(三兩),旋覆花(三兩),荊芥穗(四兩),赤茯苓(一兩),細辛(一兩),甘草(炙、一兩),半夏(洗淨、薑汁浸製、切、一兩)
上為末,每服一錢,水一盞,生薑一片,棗二個,煎六分,去滓熱服,未愈再服。
三拗湯,治感冒風邪,鼻塞聲重,語音不出,或傷風傷冷,頭疼目眩,四肢拘急,咳嗽多痰,胸滿氣短。
麻黃(不去節),杏仁(不去皮尖),甘草(生用、各等分)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盞,生薑三片,煎至六分,去滓溫服,取汗為度。一方加荊芥、桔梗,嗽甚加五味子、細辛、各減半。又方麻黃去節,杏仁去皮尖,甘草炙,名三和湯,治喘嗽尤妙,加減在乎活法,有熱加前胡,傷風加荊芥,有痰加半夏。
和解湯,治小兒四時感冒寒邪,壯熱煩躁,鼻塞多涕,驚悸自汗,肢體疼痛。及瘡疹已發未發,皆可服之。
羌活(一兩),防風(一兩),川芎(一兩),人參(一兩),乾葛(半兩),升麻(半兩),甘草(半兩),芍藥(半兩)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盞,生薑一片,棗一個,煎至六分,不拘時服。無汗加麻黃。咳嗽者,加杏仁、五味子、桔梗。
白話文:
傷寒咳嗽傷風,第五十四問
這個方劑是用來治療傷寒引起的咳嗽和傷風。
藥方一:麻黃(去節,一兩)、赤芍藥(三錢)、半夏(炮製,三錢)、細辛(半兩)、乾薑(三錢)、炙甘草(三錢)、去皮桂枝(三錢)、五味子(半兩)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水煎至七分,溫服。如果服藥後大便略微稀溏,則去除麻黃,加入炒至赤色的蕘花(量如彈子大小)。如果覺得咽喉梗塞,則去除麻黃,加入炮製過的附子半錢。如果小便不利,則去除麻黃,加入茯苓一兩。如果呼吸困難(喘),則去除麻黃,加入去皮尖的杏仁半兩。如果口渴,則去除半夏,加入栝蔞根一兩半。
柴胡散,請參考第五十問。
柴胡石膏湯,請參考第五十二問。
藥方二(天麻防風丸):這個方劑用於治療各種驚風,症狀包括身體發熱、嗜睡、驚悸、手足抽搐、神志昏迷、咳嗽痰涎不暢。也適用於風溫邪熱引起的相關症狀。藥材包括:天麻(一錢)、防風(一錢)、人參(一錢)、辰砂(一錢)、雄黃(一錢)、炙甘草(一錢)、麝香(一分)、炒全蠍(半兩)、炒殭蠶(半兩)、牛黃(一分)。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一到兩丸,用薄荷湯送服,不拘時間。 有一種變方不含麝香,而加入膽南星。
惺惺散,請參考第五十問。
化風丹,請參考第十九問。
藥方三(金沸草散):此方用於治療傷風引起的痰盛,症狀包括頭目昏痛、頸項僵硬、寒熱往來、肢體酸痛、胸膈滿悶疼痛、咳嗽氣喘、涕唾稠黏。也適用於流行性感冒(寒疫),伴有發熱惡風的症狀。藥材包括:荊芥穗(四兩)、前胡(去蘆,三兩)、麻黃(去節,三兩)、旋覆花(三兩)、炙甘草(三兩)、制半夏(一兩)、赤芍藥(一兩)。將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杯水,加生薑二片、大棗一個煎至六分,濾渣溫服,不拘時間。如果伴有寒邪,出現汗出惡風的症狀,則需加入杏仁和北五味子。
藥方四(加減金沸草散):此方治療傷寒引起的胃脘痰盛,症狀包括發熱頭痛、筋脈拘緊、寒熱往來,類似傷風,但頭痛不甚明顯。藥材包括:前胡(三兩)、旋覆花(三兩)、荊芥穗(四兩)、赤茯苓(一兩)、細辛(一兩)、炙甘草(一兩)、洗淨用薑汁浸泡切片的半夏(一兩)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一杯水,加生薑一片、大棗兩個煎至六分,濾渣熱服,未痊癒可再次服用。
藥方五(三拗湯):此方治療感冒風邪引起的鼻塞聲重、聲音嘶啞或因傷風受寒引起的頭痛頭暈、四肢拘緊、咳嗽多痰、胸悶氣短。藥材包括:麻黃(不去節)、杏仁(不去皮尖)、生甘草(各等量)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水,加生薑三片煎至六分,濾渣溫服,以出汗為度。有一種變方會加入荊芥、桔梗;咳嗽嚴重者,可加入五味子、細辛,各減半。還有一種變方是將麻黃去節,杏仁去皮尖,甘草炙烤,名為三和湯,治療喘嗽尤佳,加減藥材需根據病情靈活調整。如有發熱,則加前胡;如有傷風,則加荊芥;如有痰,則加半夏。
藥方六(和解湯):此方治療小兒四季感冒,症狀包括發熱煩躁、鼻塞流涕、驚悸自汗、肢體疼痛。也適用於瘡疹(麻疹)發病前或發病期。藥材包括:羌活(一兩)、防風(一兩)、川芎(一兩)、人參(一兩)、乾葛(半兩)、升麻(半兩)、甘草(半兩)、芍藥(半兩)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水,加生薑一片、大棗一個煎至六分,不拘時間服用。無汗者,需加麻黃;咳嗽者,需加杏仁、五味子、桔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