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嬰童百問》~ 卷之九 (6)
卷之九 (6)
1. 盜汗骨蒸,第八十七問
仲陽云:盜汗出者、乃睡而自汗出,肌肉虛也。團參湯治小兒盜汗、虛汗,或心血液盛,亦發為汗,此藥收斂心氣。湯氏云:汗者血也,血虛亦能自汗作熱,宜服團參湯、牡蠣散、龍膽湯,治小兒一切盜汗,又有通神丸、治通身多汗。
小兒精氣未盛,體性多熱,若衣裘傷厚,過食熱物,或犯時氣大病之後,重亡津液,陽氣偏盛,水不勝火,腑臟積熱,熏灼肌體,甚則銷爍骨髓,是為骨熱之病,久而不已,變成骨蒸,日晚發熱肌瘦,頰赤口乾,日夜潮熱,夜有盜汗,五心煩熱,四肢困倦,飲食減少。瘥後餘毒不解,生犀散主之。
團參湯,治小兒虛汗盜汗,或心血液盛,亦發為汗,此藥收斂心氣。
新羅人參,川當歸(各五錢)
上銼散,用豬心一個,切三片,每服二錢,豬心一片,水一盞,煎六分,食前兩次服。
撲汗方,治表虛自汗。
黃連,牡蠣粉,貝母(各半兩),米粉(一升)
上末、敷於身上。
牡蠣散,治血虛自汗,或病後暴虛,津液不固自汗。
牡蠣(煅、二兩),黃耆,生乾地黃(各一兩)
上銼散,每服二錢,水半盞,煎五分去滓,不拘時服。或為末。米湯下,或加小麥煎。
龍膽湯,見第三問千金龍膽湯。
通神丸,治小兒白日精神歡悅,至夜臥通身多汗。
龍膽草(一味不拘多少)
上為末,米醋煮糊丸,如椒目大,每服五、七丸,用飯飲下。一方加防風等分,水煮糊丸。
生犀散,見第五十七問犀角飲。
白話文:
盜汗骨蒸,第八十七問
仲陽說:盜汗指的是睡覺時自己出汗,這是因為肌肉虛弱。團參湯可以治療小孩的盜汗和虛汗。有時是因為心臟血液太旺盛也會出汗,這個藥可以收斂心氣。湯氏說:汗是血液的一部分,血虛也會自己出汗發熱,應該服用團參湯、牡蠣散、龍膽湯來治療小孩的一切盜汗。另外還有通神丸,可以治療全身大量出汗。
小孩的精氣還沒強盛,體質大多偏熱。如果穿太厚的衣服,吃太多熱性的食物,或是生病後大量失去體液,導致陽氣過盛,水無法制衡火,體內臟腑積熱,向上熏蒸肌膚,嚴重的話甚至會損耗骨髓,就變成骨熱的疾病。久而久之就變成骨蒸,會出現傍晚發熱、身體消瘦、臉頰發紅、口乾舌燥,白天晚上都有潮熱,晚上有盜汗,手心腳心煩熱,四肢疲倦,食慾不佳。病好之後,如果體內餘毒沒有完全清除,可以使用生犀散來治療。
團參湯,治療小孩的虛汗和盜汗,或是心臟血液太旺盛也會出汗,這個藥可以收斂心氣。
新羅人參、川當歸(各五錢)
把藥材切碎混合,用豬心一個,切成三片,每次取二錢藥材和一片豬心,用一小碗水煮到剩下一半,在飯前服用,一天兩次。
撲汗方,治療體表虛弱引起的自汗。
黃連、牡蠣粉、貝母(各半兩),米粉(一升)
將藥材磨成粉末,塗在身上。
牡蠣散,治療血虛引起的自汗,或是生病後身體突然虛弱,導致體液無法固攝而自汗。
煅牡蠣(二兩),黃耆、生乾地黃(各一兩)
將藥材切碎混合,每次取二錢,用半小碗水煮到剩下一半,去除藥渣後服用,不拘時間。也可以磨成粉末,用米湯送服,或加入小麥一起煎煮。
龍膽湯,請參考第三問的千金龍膽湯。
通神丸,治療小孩白天精神很好,但晚上睡覺時全身大量出汗。
龍膽草(一味,用量不限)
將龍膽草磨成粉末,用米醋煮成糊狀,做成如花椒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五到七丸,用飯湯送服。另外有一個配方,加入等量的防風,用水煮成糊狀做成藥丸。
生犀散,請參考第五十七問的犀角飲。
2. 自汗,第八十八問
議曰:凡初生至周晬之兒,不可自汗,自汗則亡陽氣怯,脈虛神散,驚風有作。凡乳動自汗,切勿止之,宜用白朮二錢半,小麥一撮,煮令乾,去麥為末,煎黃耆湯調與服,以愈為度。有傷寒熱症自汗,當以小柴胡加龍膽治之。夏月自汗多,宜白虎湯主之。熱多自汗而喘者,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。
小柴胡湯,見第二十九問。
白虎湯,見第五十八問。
葛根黃芩黃連湯,見第五十六問
白話文:
討論說:凡是從剛出生到滿一歲的嬰兒,不應該有自汗的情況。如果嬰兒有自汗,代表陽氣虛弱,脈象虛弱無力,精神渙散,可能會引起驚風。如果是喝奶時身體微微出汗,千萬不要阻止,應該用白朮二錢半,小麥一小撮,一起煮到水快乾時,去除小麥,將剩下的藥材磨成粉末,用黃耆湯調和後服用,直到痊癒為止。如果有傷寒發熱引起的自汗,應該用小柴胡湯加上龍膽來治療。夏天自汗很多,應該用白虎湯來治療。如果發熱嚴重,又自汗且喘的,應該用葛根黃芩黃連湯來治療。
小柴胡湯的內容,請參考第二十九問。
白虎湯的內容,請參考第五十八問。
葛根黃芩黃連湯的內容,請參考第五十六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