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嬰童百問》~ 卷之九 (2)
卷之九 (2)
1. 胃氣不和虛冷,第八十二問
仲陽云:胃氣不和,面㿠白無精光,口中冷氣,不思食,吐水肌瘦,虛弱腹痛,當補脾益黃散主之。凡人以胃氣為本,惟治病亦然,胃氣有實有虛,實者則有痞滿內熱之症,虛則有嘔吐不食之證。虛者益之,實者損之,欲得其平則可矣。平胃散、觀音散、銀白散,壯胃之劑,不可缺也。
益黃散,見第八問。
平胃散,治脾胃不和,不思飲食,心腹脅肋脹滿刺痛,口苦無味,胸滿短氣,嘔噦噁心,噯氣吐酸,面色痿黃,體弱肌瘦,怠惰嗜臥,體重節痛,常多自利。霍亂痞噎隔氣翻胃,並宜服之。
厚朴(去粗皮、水浸一宿銼、薑汁製炒、五十兩),甘草(炙、十兩),陳皮(去白、十兩),蒼朮(去粗皮、米泔浸一日、焙乾、五斤、炒)
上為末,每二錢,水一盞,姜二片,棗二個,煎七分,去薑棗,熱服。食前入鹽一捻,沸湯點服,亦得。常服調氣暖胃,化宿食,消痰飲,闢風寒暑濕,四時非節之氣。
觀音散,見第六十問和劑觀音散。
銀白散,見第十六問。
白話文:
仲陽說:胃氣不和,臉色會蒼白無光澤,口中感覺冷氣,沒有食慾,會吐清水而且肌肉消瘦,身體虛弱腹痛,這時應該用補脾益黃散來治療。一般來說,人以胃氣為根本,治療疾病也是這樣。胃氣有實證和虛證兩種,實證會有腹部脹滿、體內發熱的症狀,虛證則會有嘔吐、不想吃東西的情況。虛證就要補益它,實證就要瀉除它,讓它恢復平衡就可以了。平胃散、觀音散、銀白散,都是強健脾胃的藥方,不可缺少。
益黃散的詳細說明,請看第八問。
平胃散,是用來治療脾胃不和,導致不想吃東西、心腹胸脅部脹滿刺痛、口苦沒味道、胸悶氣短、嘔吐噁心、打嗝吐酸、臉色萎黃、身體虛弱肌肉消瘦、懶散想睡、身體沉重關節疼痛、常常腹瀉等症狀。霍亂、痞塊、噎膈、翻胃等情況,也適合服用。
藥材組成:厚朴(去除粗皮,用水浸泡一晚後切碎,用薑汁製炒,五十兩),甘草(炙烤過,十兩),陳皮(去除白色內膜,十兩),蒼朮(去除粗皮,用米泔水浸泡一天後烘乾,五斤,炒過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一碗,加入生薑兩片、紅棗兩顆,煎煮至七分後,去除生薑和紅棗,趁熱服用。飯前加入少許鹽,用開水沖服也可以。經常服用可以調理氣機、溫暖脾胃,消化積滯的食物,消除痰飲,抵禦風寒暑濕等四季不正常的氣候。
觀音散的詳細說明,請看第六十問和劑觀音散。
銀白散的詳細說明,請看第十六問。
2. 食積冷熱,第八十三問
消食丸,見第五十九問及第六十問。
木香丸,見第四十六問。
木香,莪朮,砂仁,青皮(去白),硃砂(研細),代赭(研、各二錢),大丁香(一錢),川巴豆肉(去油)
上為末和勻,飛白麵糊丸麻子大,風乾。每服二十三丸,乳傷乳汁下,食傷米飲下。
丁香丸
丁香,砂仁(二十粒),使君子肉(五個),烏梅肉,巴豆肉(各三個、去油)
上為末,爛飯丸麻子大,每服二三丸,陳皮湯下。 巢氏云:夫宿食不消者、脾胃冷故也。小兒乳哺飲食,取冷過度,冷氣積於脾胃。胃為水穀之海,脾氣磨而消之,胃氣調和,則乳哺消化,脾傷於冷,則宿食不消,脈沉者傷食不化故也。亦有傷乳傷食而身熱者,惟肚腹之熱尤甚,人之傷積,肚熱糞極臭酸,而夜間有熱,傷積之明驗,人所未曉也。冷者消食丸、木香丸。
夜間有熱。天明覆冷,乃是傷寒夾食失解故也,當服白餅子,先與微利,次與參蘇飲,發熱地骨皮飲、秦艽散,退熱而安。有實熱者,大柴胡湯去大黃,亦可服。傷寒論:人病有宿食,何以別之?師曰;寸口脈浮而大,按之反澀,故知有宿食,當下之,宜大承氣湯。其喘發熱者,紫霜丸主之。
冷症用進食丸尤佳,亦治食厥,乃四肢逆冷,面色青黑是也,或當吐而蘇。有痰者,溫膽湯加減服,痰定而嘔自痊,冷症丁香丸可服,白餅子下痰亦可。
白話文:
食積冷熱
小孩因為前一餐食物沒有消化,通常是因為脾胃虛弱寒冷。嬰幼兒喝奶或吃飯時,如果吃了太多寒涼的食物,寒氣就會積在脾胃中。胃就像儲存食物的大海,需要脾臟的運作來磨碎消化食物,如果胃氣調和,奶水食物就能順利消化。但如果脾臟受寒,就會導致食物累積無法消化。脈象沉弱,代表是因為食積導致食物無法消化。
也有些孩子是因為吃奶或吃飯導致身體發熱,尤其肚子會特別熱,這就是積食的明顯現象,肚子發熱、大便又臭又酸,而且晚上會發熱,但很多人不了解這一點。對於寒性食積,可以服用消食丸或木香丸來治療。
如果晚上發熱,早上又恢復體溫正常,這是因為傷寒合併食積沒有處理好,應該先服用白餅子幫助排便,再服用參蘇飲來治療,如果發熱可以服用退熱的地骨皮飲或秦艽散。如果熱象明顯,可以服用去掉大黃的大柴胡湯。
《傷寒論》中提到,如果病人有宿食,要如何分辨呢?醫生說,如果寸口脈浮大,按下去卻反而是澀的,就表示有宿食,應該使用藥物來幫助排泄,適合用大承氣湯。如果出現喘氣發熱的症狀,可以服用紫霜丸。
寒性食積用進食丸效果最好,也可以治療因為食積引起的四肢冰冷、面色青黑,這時可能會嘔吐後才能恢復。如果有痰,可以服用溫膽湯加減來治療,等到痰消了,嘔吐自然會好。寒性食積也可以服用丁香丸,白餅子也能幫助化痰。
(消食丸與木香丸的詳細說明,請參考第五十九問、第六十問與第四十六問。)
木香丸
木香、莪朮、砂仁、青皮(去白)、硃砂(磨成細粉)、代赭石(磨成粉,各二錢)、大丁香(一錢)、川巴豆肉(去油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混合均勻,用白麵糊做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,風乾。每次服用二十三丸,如果是喝奶導致的食積,用奶水送服;如果是吃飯導致的食積,用米湯送服。
丁香丸
丁香、砂仁(二十粒)、使君子肉(五個)、烏梅肉、巴豆肉(各三個,去油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爛米飯做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二三丸,用陳皮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