魯伯嗣

《嬰童百問》~ 卷之八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八 (1)

1. 脫肛並痔症,第七十一問

湯氏方治脫肛、大腸自糞門出,宜用蔥湯熏洗,令軟,款款送上,此因瀉利得之者,亦可服瀉利之藥,然後用槐花等藥。又有用一味五倍子煎湯,入樸消熏洗而縮者,又有用真蒲黃碾極細,以豬膽拌勻敷肛門上而入者,全嬰方用澀腸散。

白話文:

湯氏治脫肛、大腸自糞門突出,應以蔥湯燻洗,使軟,慢慢塞回,這是由於腹瀉而引起的,也可以服瀉利藥,然後用槐花等藥。還有一種是用五倍子一味煎湯,加入樸消燻洗而縮回的。還有一種是用真蒲黃研磨得極細,與豬膽攪勻敷在肛門上而塞入的。

兼有痔症腫痛者,用黃丹滑石等分,井水調塗即消,並用鉛白霜半錢,片腦半字,好酒調敷腫處甚佳,黃連解毒湯亦可服,用苦參湯洗亦效,亦有密陀僧、白礬、片腦末敷上,再用荊芥、防風等項洗之,用生栝蔞根者效。

澀腸散,治小兒久痢,大腸頭脫出不收。

白話文:

如果痔瘡腫脹疼痛,可以使用黃丹和滑石粉,等份混合,用井水調和後塗抹,就能消腫。同時,也可以使用鉛白霜半錢、片腦半錢,用好酒調和後敷在腫脹處,效果會更好。黃連解毒湯也可以服用,用苦參湯清洗也有效。另外,還可以使用密陀僧、白礬、片腦末敷在患處,然後再用荊芥、防風等中草藥清洗。使用生栝蔞根也可以有效消腫。

訶子(炮),赤石脂,龍骨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訶子(炒熟),赤石脂,龍骨(各等份)

上為末,臘茶少許,和藥摻腸頭上,絹帛揉入。又治痢,米湯調。又方治脫肛,五倍子焙為末,入茶依前方用。

丹石散,治外痔如神。

黃丹,滑石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新汲水調塗,日三五次上。

白話文:

將藥末與少量的臘茶混合,然後塗在腸頭上,用絹帛揉入。此方也可以治療痢疾,用米湯調和後服用。另一個治療脫肛的方法是,將五倍子烘焙成粉末,加入茶,按照前面的方法使用。

丹石散對於治療外痔非常有效。

黃丹和滑石等量混合,磨成細末,用新取的清水調勻後塗抹,每天三到五次。

勝雪膏,治隨腸番花鼠奶等痔,熱痛不可忍,或已成瘡者,並皆治之。

白話文:

「勝雪膏」,是治療痔瘡的藥膏,包括隨腸番花鼠奶等痔瘡,如果痔瘡疼痛難忍,或已經形成瘡口,都可以用此藥膏治療。

片腦,鉛白霜

上件各半字,用好酒少許,研成膏子塗之,隨手則愈。

黃連解毒湯,見第七十問。

苦參湯,治脫肛並痔。

白話文:

片腦和鉛白霜各取一半的量,用少量好酒研磨成膏狀,塗抹在患處,使用後很快就能痊癒。

黃連解毒湯,請參見第七十問。

苦參湯,用來治療脫肛和痔瘡。

枳殼,黃連,大黃,甘草,荊芥,苦參,赤芍藥,黃芩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枳殼、黃連、大黃、甘草、荊芥、苦參、赤芍藥、黃芩(各等分)

枳殼:化痰止咳,寬中下氣,消食導滯

黃連:清熱瀉火,燥濕解毒,止痢

大黃:泄火解毒,清熱瀉火,通便

甘草:補中益氣,調和諸藥

荊芥:解表散寒,發汗平喘

苦參:清熱燥濕,止痢殺蟲

赤芍藥:活血化瘀,止痛調經

黃芩:清熱燥濕,瀉火解毒

上銼散,每用五錢,以車前子、茅草,同煎熏洗。

白話文:

將上銼散拿五錢重,搭配車前子和茅草,一起煮沸成藥汁,塗抹沖洗。

又方,用生栝蔞根研粉,豬油溫暖挼入。又用萆麻子貼頭頂上,腸即入,便去萆麻子。

白話文:

另一個方子是使用生栝蔞根研成粉末,用溫熱的豬油調和。另外使用萆麻子敷在頭頂上,腸子就會回歸,然後就可以將萆麻子取下。

2. 便血臟毒,第七十二問

議曰:兒生七日之內,大小便有血出者,此由胎氣熱盛之所致也。母食酒面炙爆熱物,流入心肺,兒在胎內受其熱毒,亦傳心肺,且女子熱入心,故小便有之,男子熱入肺,故大腸有之,血出淡淡,有似坯水,盛則其血如鮮。凡遇有此,不可以他藥,只以生地黃根,取自然汁,入蜜少許和勻,溫溫與服,移時自安,男女皆效。

白話文:

議論說,嬰兒出生後七天內,大小便帶有血絲,這是由於胎兒體內熱盛所引起的。母親食用酒、麵食、炙烤過的刺激性熱食,這些熱氣會流入母親的心肺,嬰兒在母親腹中受到這些熱毒的影響,也會傳染到心肺,而且女性的熱氣會進入心臟,所以會出現小便帶血的症狀;而男性的熱氣會進入肺部,所以會出現大便帶血的症狀。血跡呈現淡淡粉色,看起來像泥巴水,嚴重時血跡可能是鮮紅色的。每當遇到這種情況,不用使用其他藥物,只需取生地黃根的汁液,加入少許蜂蜜調和均勻,溫熱後給嬰兒服用,服用後不久就會好轉,男女嬰兒皆有效。

甘露飲宜兼與服,茅根、茅花煎濃湯服亦妙,犀角地黃湯亦可服,臟毒聚金丸用之效,地黃丸亦可用。有瘀血者,桃仁承氣湯下之。

白話文:

甘露飲可以同時服用。茅根、茅花煎成濃湯服用也很好。犀角地黃湯也可以服用。臟毒聚金丸效果很好。地黃丸也可以使用。如果有瘀血,可以用桃仁承氣湯來下瘀血。

甘露飲,治小兒胃中客熱,牙宣口氣,齒齦腫爛,時出濃血,常欲合閉,或飢煩不欲飲食,及赤目腫痛不任涼藥,口舌生瘡,咽喉腫疼,瘡疹已發未發,皆可服之。療身面皆黃腫,體微腫,胸膈氣滿,大便不調,小便黃澀,或時身熱,並皆治之。

白話文:

甘露飲,治療兒童胃中有積熱,牙齦腫脹,口腔有異味,牙齒和牙齦腫爛,時常有濃血出現,經常想要閉合嘴巴,或因飢餓而煩躁不想飲食,以及紅眼腫痛不能用涼藥治療,口舌生瘡,咽喉腫痛,瘡疹已經發作或還沒有發作的,都可以服用此方。治療身體和臉部都腫黃,身體微腫,胸膈有氣滯,大便不通暢,小便黃色且混濁,或有發燒症狀,都能治療。

熟地黃,麥門冬(去心,焙),枳殼(炒),甘草(炙),山茵陳,枇杷葉(刷去毛、淨),石斛(去蘆),黃芩,生乾地黃,天門冬(去心、焙、各等分)

白話文:

將熟地黃、去心焙過的麥門冬、炒過的枳殼、炙過的甘草、山茵陳、刷去毛洗淨的枇杷葉、去蘆的石斛、黃芩、生乾地黃、去心焙過的等分的天門冬,混合在一起。

上銼散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煎七分,去滓,食後臨臥溫服。小兒一服、分作二服,仍量歲數加減服。

聚金丸,治大便下血,發熱煩躁,腹中熱痛作渴,脈來弦數。或驚熱目赤昏澀,或有酒毒去血,並治之。

白話文:

上銼散,每次服兩錢,用一杯水煎成七分,去掉渣滓,在飯後臨睡前溫服。小兒服用時,一劑藥可分為兩劑,並根據年齡加減用量。

黃連(四兩、一兩水浸曬乾、一兩炒、一兩炮、一兩生用),黃芩,防風(去蘆、各一兩)

白話文:

黃連(四兩,一兩用水浸泡後曬乾,一兩炒香,一兩炮製,一兩生用),黃芩,防風(去除蘆葦,各一兩)

上件為細末,煮麵糊為丸,如梧子大,每服五十丸,量意加減,以米泔浸枳殼水下,不拘時候。夏月入大黃一兩,三時不須用。或枳殼為末,入前藥為末亦效,小兒丸綠豆大,亦治血痢。

白話文:

上等細末,煮麵糊為丸,丸子的大小像梧桐子,每次服用五十丸,視情形加減,用米泔水浸泡枳殼水下嚥,不拘時間。夏季時加入一兩大黃,三次都不需要服用。或者將枳殼磨成粉末,加到前藥磨成粉末也有效,小兒丸做成綠豆大小,同樣可以治療血痢。

犀角地黃湯,治傷寒及溫病,應發汗而不發汗、內有瘀血,吐血鼻衄,面黃大便黑。此方主消化瘀血,兼治瘡疹出得太盛以解之。

白話文:

犀角地黃湯

治療傷寒及溫病,應發汗而不發汗、體內有淤血,嘔吐鮮血或流鼻血,面色黃、大便黑色。此方劑主治化瘀、清瘡、解決瘡疹發出的太多。

生犀角屑(如無、以升麻代之),牡丹皮(去骨、各一兩),生地黃(半斤),芍藥(七錢半)

白話文:

研磨犀牛角屑(如果沒有,可用升麻代替),牡丹皮(去除骨頭,各一兩),生地黃(半斤),芍藥(七錢半)

上銼散,每服三錢,水一盞煎服。

千金地黃丸,治心熱腸風,臟毒去血。

黃連(四兩、粗末),生地黃(半斤、研取汁、連滓二味拌勻、日中曬極干)

白話文:

將上面的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碗水煎煮後服用。

千金地黃丸,用於治療心熱、腸風以及內臟毒素引起的出血症狀。

黃連(四兩,粗末),生地黃(半斤,研磨取汁,連同渣滓一起混合均勻,然後在日光下曬至非常乾燥)。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三十丸,食後麥門冬湯下,量大小加減。

白話文:

將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和蜂蜜混合製成丸劑,每丸如梧桐子般大小,每次服三十丸,在飯後服用,以麥門冬湯送服,依個人體質調整劑量。

桃仁承氣湯,治大便瘀積,下鮮血或黑。

白話文:

桃仁承氣湯,治療大便積聚,排出鮮血或黑色的症狀。

川大黃(四兩),桂枝,甘草,芒硝(各二兩),桃仁(五十枚、去皮尖雙仁、諸本皆同惟外書用一百五十)

上銼散,每三錢,水煎服,以快利為度,未利再投。

白話文:

  • 川大黃(4 兩)

  • 桂枝(2 兩)

  • 甘草(2 兩)

  • 芒硝(2 兩)

  • 桃仁(50 個,去皮尖,兩仁,所有版本相同,只有外書用 150 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