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嬰童百問》~ 卷之七 (6)
卷之七 (6)
1. 驚瀉,第六十九問
仲陽云:慢驚病後,或吐瀉胃虛,或氣弱因驚,眼白如淡墨,下痢青黃,此瀉合溫補,至聖保命丹、鉤藤飲主之。或乳隨糞下,消乳丸、進食丸主之。或微渴心脾喘燥狂熱,此瀉尤難治,辰砂五苓散主之,冷者定命飲子主之,後與溫驚朱君散,睡驚太乙丹。
白話文:
仲陽說:慢驚病後,可能會出現嘔吐、腹瀉、胃虛、氣弱、眼白如淡墨、大便青黃等症狀。此時,需要溫補治療,可以使用至聖保命丹和鉤藤飲。如果出現乳汁隨糞便排出,可以使用消乳丸和進食丸。如果出現口渴、心悸、脾虛、喘燥、狂熱等症狀,治療起來更加困難,可以使用辰砂五苓散。如果患者感到寒冷,可以使用定命飲子。之後可以使用溫驚朱君散和太乙丹治療。
至聖保命丹,見第十四問。
鉤藤飲,見第二十一問。
消乳丸,見第六十問。
進食丸,見第四十七問。
辰砂五苓散,見第十六問五苓散。
定命飲子,見第十六問。
朱君散,治吐瀉後有此證並糞青者宜服之。
白話文:
至聖保命丹,見第十四問。
鉤藤飲,見第二十一問。
消乳丸,見第六十問。
進食丸,見第四十七問。
辰砂五苓散,見第十六問五苓散。
定命飲子,見第十六問。
朱君散,治療嘔吐腹瀉後出現相關症狀且大便呈青色的情況下適宜服用。
人參(去蘆),白朮(炒),白茯苓,甘草(炙、各一兩),辰砂(水飛、半兩)燈心(三錢),鉤藤(半兩),麝香(半錢)
白話文:
-
人參(去除蘆頭)
-
白朮(炒過)
-
白茯苓
-
甘草(炙過的,各一兩)
-
辰砂(水飛過的,半兩)
-
燈心(三錢)
-
鉤藤(半兩)
-
麝香(半錢)
上為細末,每服一錢,用白湯調下,不拘時服。
睡驚太乙丹,常服安神鎮驚,止夜啼、糞青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白開水調服,不限定服用時間。
睡驚太乙丹,長期服用可以安神鎮驚,停止夜間啼哭和糞便青色的情況。
桔梗(炒、一兩),藿香葉(半兩),扁豆(炒、半兩),白芷(三錢),川芎(兩錢半)
白話文:
-
桔梗(炒製,一兩)
-
藿香葉(半兩)
-
扁豆(炒製,半兩)
-
白芷(三錢)
-
川芎(兩錢半)
上為末,煉蜜丸如芡實大,辰砂麝香為衣,每服半丸,薄荷湯磨下。正糞色、棗湯下。夜啼、燈心鉤藤湯磨下。加白朮茯苓白芍藥尤妙。
白話文:
-
將上藥打成粉末,加蜂蜜煉成如芡實大小的藥丸,用硃砂和麝香做藥衣。
-
每服半丸,用薄荷湯送服。
-
大便正常時,用棗湯送服。
-
夜哭時,用燈心鉤藤湯送服。
-
加上白朮、茯苓、白芍藥,效果更好。
2. 諸色痢,第七十問
湯氏云:小兒痢候,皆因飲食無節,或餐果食肉物,不知厭足,乃脾胃尚弱,不能克化,停積於臟,故成痢也。熱搏則赤,風寒之氣,入於腸胃,致令津液凝滯,則成白痢,或夾青者,有驚積,或如魚腦肚中疼甚者。大抵八痢,但冷、熱、赤、白,藥性雖有不同,治法不相遠矣。
白話文:
湯氏說:小兒拉肚子的症狀,都是由於飲食沒有節制,或者暴飲暴食生冷的水果肉類,不知厭倦,由於小兒脾胃功能還很弱,不能消化這些食物,停積在腸胃中,所以形成了拉肚子。熱熱的拉肚子是赤痢,風寒之氣進入腸胃,導致津液凝滯,就形成了白痢,或者夾雜著青色的,是驚嚇積食引起的,或者像魚腦一樣的肚子疼痛很厲害的。總的來說,拉肚子的症狀有八種,只有冷、熱、赤、白,藥性雖然不同,但治療方法並沒有很大的區別。
又有赤白相雜者,當先去其熱積,須用大黃、枳實、樸消之劑以去其熱毒,然後以黃連、黃芩、黃柏解其熱,痢自止,疼自定,此妙法也。如痢不止,則用地榆、熟艾等劑調理,自然平復。脾虛者,不可輕用罌粟澀滯等劑,必致危困,須用沒石子、黃連、阿膠、地榆以止之,方為盡善,其枳殼、芍藥皆要藥也。噤口痢不能食者,石蓮散主之,香脯散亦可。
白話文:
還有一種赤白相雜的痢疾,應該先去除熱積,必須用大黃、枳實、樸消等藥方去除熱毒,然後用黃連、黃芩、黃柏解除熱度,痢疾自然會停止,疼痛自然會減輕,這就是妙法。如果痢疾不止,則用地榆、熟艾等藥方調理,自然會平復。脾虛的人,不可輕易使用罌粟澀滯等藥方,必然會導致危險和困擾,必須用沒石子、黃連、阿膠、地榆來止痢,方為盡善,其枳殼、芍藥都是重要的藥物。噤口痢不吃東西的人,可以用石蓮散來治療,香脯散也可以。
冷痢如豆汁肚疼者,胃風湯主之。脾毒痢臟熱,當服香連丸、黃連香薷散、豬肉、茅花湯、當歸、芍藥、枳殼、地榆、川芎等劑,先與解毒退熱,卻與開胃進食,分水穀,寬腸定痛,先予水浸丹,局方敗毒散,地榆飲,寬腸枳殼散。有熱而利不止者、三黃熟艾湯主之。
白話文:
如果肚子疼,像豆汁一樣腹瀉,應該服用胃風湯為主。如果是脾臟中毒,痢疾、臟熱,應該服用香連丸、黃連香薷散、豬肉、茅花湯、當歸、芍藥、枳殼、地榆、川芎等藥方,先解毒退熱,再開胃進食,分清水分穀物,緩解腸胃絞痛,先用浸泡水中,再用敗毒散、地榆飲、寬腸枳殼散等方劑。如果有熱而腹瀉不止的,應該服用三黃熟艾湯為主。
積滯不通者,神芎丸亦可用。熱甚煩躁者,黃連解毒湯解之,潑火散亦效。
白話文:
-
飲食停滯引起的疾病,神芎丸也有效。
-
熱病導致狂躁不安的,用黃連解毒湯來治療,潑火散也有效。
石蓮散,治小兒噤口痢,噦逆不食,止而復作。
蓮肉(去心炒)
上為末,米飲下一錢。一方用山藥為末,米飲調服亦妙。
香脯散,治小兒刮腸下痢,噤口不食,閉眼合口,危急之症。
精豬肉(一兩、薄批一片),膩粉(一錢)
白話文:
石蓮散,用於治療小兒因噤口痢導致的呃逆不食、症狀時好時壞的情況。
使用去心後炒過的蓮肉,研磨成粉末,每次用米湯送服一錢。也有一個方子是使用山藥研末,用米湯調服,效果也很好。
香脯散,適用於小兒嚴重腹瀉伴有噤口不食、眼睛閉合嘴巴緊閉等危急狀況。
取精豬肉一兩切成薄片,加上膩粉一錢。
上將肉於炭火上慢炙,旋鋪膩粉,炙令成脯,每以少許與吃,如未知吃,且放鼻間,自然要吃,此方治胃口有毒,至奇至妙。
白話文:
將肉放在炭火上慢慢烤,並將肥油塗抹在肉上,烤到成為肉乾,每次取少量給患者服用。如果患者不知道如何服用,可以先放在鼻子上聞一聞,自然就會想吃了。此方可以治療胃口不好、有毒素堆積的症狀,非常神奇有效。
胃風湯,治大人小兒,風冷乘虛、入客腸胃,水穀不化,泄瀉注下,腹脅虛滿,腸鳴疼痛。及腸胃濕毒,下如豆汁。或下瘀血,日夜無度,並宜服之。
白話文:
胃風湯:
治療大人小孩的風寒乘虛進入腸胃,導致食物無法消化、腹瀉、腹側虛脹、腸鳴疼痛等症狀。
也適用於腸胃濕毒,大便像豆汁。或者久瀉不止、日夜排便不止,都適合服用此藥方。
白芍藥(炒),白朮(炒),肉桂(去粗皮),人參(去蘆),當歸(去苗),白茯苓(去皮),川芎(各等分)
白話文:
將白芍、白朮、肉桂、人參、當歸、白茯苓、川芎各取等量,白芍和白朮需要炒製,肉桂要去掉粗皮,人參要去掉蘆頭,當歸要去掉苗,白茯苓要去皮,川芎則不需特別處理。
上為粗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粟米同煎七分,去滓空心熱服,小兒量力加減。
香連丸,治瀼積瀉,亦治痢。
白話文:
上方用普通粗末的茶葉,每次服用二錢,加入一杯水,與粳米同煮,煮到只剩下七分之一的水,濾去渣滓,空腹時熱服,小兒服用時酌情加減。
黃連(一兩、,同吳茱萸一兩炒、去茱萸),木香(二錢半),訶子肉(半兩)
白話文:
黃連(一兩,與吳茱萸一兩炒過,去掉吳茱萸),木香(二錢半),訶子肉(半兩)
上為末,麵糊丸如麻子大,空心米飲下三十丸。
黃連香薷散,見第六十問香薷散。
五苓散,見第五十二問。
茅花湯,治鼻衄不止,吐血下血。
茅花一大把,水三盞,煎濃汁一盞,分二服即瘥。無花,根梗代之,兼治血痢黑痢。
水浸丹,治瀉利先鋒之藥。
黃丹(研細、一兩),巴豆(二十五個、去皮膜、研細出油)
白話文:
上為末,製成麵糊丸狀,大小如麻子,於空腹時配以米飲服用三十粒。
黃連香薷散,詳見第六十問的香薷散。
五苓散,詳見第五十二問。
茅花湯,用於治療鼻出血不止,以及吐血和下血的情況。
取茅花一大把,加水三盞,煎煮至濃汁一盞,分兩次服用即可痊癒。若無茅花,可用其根或梗代替,同時也能治療血痢和黑痢。
水浸丹,用於治療初期腹瀉的藥物。
黃丹(研磨成細粉,一兩),巴豆(二十五個,去皮膜後研磨成細粉並擠出油質)
上研勻,用黃蠟半兩溶化拌勻,量大小旋丸,水浸吞下。湯使更臨病隨意用。一方黃丹一兩,巴豆四十九個,乳香二錢,麻油二錢,蠟半兩溶化和丸,名頓止丹,又冷症加木香二錢半。
敗毒散,治傷寒時氣,頭疼項強,壯熱惡寒,身體煩疼,及寒壅咳嗽,鼻塞聲重。
白話文:
將上方的藥材研磨均勻,然後用半兩黃蠟融化後拌勻,依藥丸大小搓成丸狀,用冷水吞服。並依病情的需要臨時服用湯藥。另一種方法是用一兩黃丹、四十九個巴豆、二錢乳香、二錢麻油,以及半兩融化的蠟拌勻並製成藥丸,稱為「頓止丹」,若遇到感冒,再加入二錢半木香。
人參(去蘆),茯苓(去皮),甘草,前胡(去苗),川芎藭,羌活(去苗),獨活(去苗),桔梗,柴胡(去蘆、各一兩),枳殼(水浸、去瓤麩炒黃、一兩)
白話文:
人蔘(去除蘆),茯苓(去除皮),甘草,前胡(去除苗),川芎藭,羌活(去除苗),獨活(去除苗),桔梗,柴胡(去除蘆),各一兩。枳殼(用水浸泡、去除瓤麩、炒成黃色,一兩)。
上銼散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生薑薄荷各少許,止瀉痢,用陳倉米煎,粳米亦可。
白話文:
上銼散,每次服用二錢,配水一碗,加入適量的生薑和薄荷,可以止瀉痢。可以用陳倉米來煮,粳米也可以。
地榆散,治瀉痢血痢。
地榆,訶子,甘草(各一兩)
上為末,鹽米湯調下,有熱加黃芩。
又方
地榆,訶子,厚朴(薑製各等分)
上銼散,每服二錢,水一盞,薑棗煎服。
地榆飲,治冷熱痢,腹痛下痢,赤白頻並。
地榆,甘草,芍藥,枳殼(各二錢半)
上銼散,每服二錢,白水煎,加黃連妙。
又方
地榆,烏梅,柏皮,甘草,當歸(各等分)
上銼散,每服二錢,煎服。
芍藥柏皮丸,治一切惡痢,窘痛膿血。
芍藥(炒),黃柏(各一兩),當歸,黃連(各半兩)
上為末,滴水丸如小豆大,每服二三十丸,白湯下加枳殼。
寬腸枳殼散,順氣止痢。
甘草(炙、六錢),枳殼(炒、二兩四錢)
上為細末,每服一錢,空心沸湯點服。
白話文:
地榆散,用於治療腹瀉和血痢。
材料:地榆、訶子、甘草(各一兩) 用法: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鹽米湯調服。如果體內有熱,可以加黃芩。
另一個方子: 材料:地榆、訶子、厚朴(姜制,各等分) 用法:將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一杯,加入姜棗煎煮後服用。
地榆飲,適用於冷熱痢疾、腹痛、頻繁的赤白痢。 材料:地榆、甘草、芍藥、枳殼(各二錢半) 用法:將藥材切碎,每次取二錢,用清水煎煮,加入黃連更佳。
另一個方子: 材料:地榆、烏梅、柏皮、甘草、當歸(各等分) 用法:將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二錢,煎煮後飲用。
芍藥柏皮丸,治療各種嚴重的痢疾,伴有疼痛和膿血。 材料:芍藥(炒)、黃柏(各一兩),當歸、黃連(各半兩) 用法: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,製成小豆大小的滴水丸,每次服用二三十粒,用白開水送服,可加枳殼以增強效果。
寬腸枳殼散,有助於調理氣機,止住痢疾。 材料:甘草(炙、六錢)、枳殼(炒、二兩四錢) 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,在空腹時用沸水沖服。
三黃熟艾湯,治下痢赤白,及治傷寒四五日、而大下熱痢時,作諸藥不效,宜服此湯。
白話文:
「三黃熟艾湯」,是用於治療下痢,無論是赤痢還是白痢。另外,在傷寒病的四、五天時,出現嚴重腹瀉的症狀,如果其他藥物治療無效,則可以服用此湯。
黃芩,黃連,黃柏(七錢半),熟艾(半雞子大)
上銼,每服三錢,水一盞,煎六分,去滓服。
神芎丸,見第二十問。
黃連解毒湯,治熱痢如神之劑。
黃連(三錢),黃柏(半兩),梔子(二個),黃芩(一兩)
上銼,每服三錢,水煎服。
潑火散,見第六十五問。
白話文:
黃芩、黃連、黃柏(七錢半),熟艾(半個雞蛋大小)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盞煎至六分,去掉渣滓後服用。
神芎丸的配方請參見第二十問。
黃連解毒湯,對於治療熱痢有神奇的效果。
黃連(三錢)、黃柏(半兩)、梔子(兩個)、黃芩(一兩)
將上述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潑火散的配方請參見第六十五問。
湯氏異功丸,治渴止瀉,消暑毒、生津液,夏月出路含化,免吃水妙。
白話文:
-
湯氏異功丸:治療口渴、止瀉、清暑熱、生津液。
-
在炎熱的夏季,含化_湯氏異功丸_,可以避免口渴,非常有效。
澤瀉(一兩二錢),豬苓(去皮、七錢),桂(二錢半),茯苓,人參,白朮,辰砂(各半兩)
白話文:
澤瀉(一兩二錢),豬苓(去皮,七錢),桂枝(二錢半),茯苓,人參,白朮,辰砂(各半兩)
上末,蜜丸芡實大,燈心竹葉湯化下、二三十丸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磨成粉末,加入蜂蜜製成芡實般大小的丸劑,以燈芯竹葉湯送服,每次服用20到30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