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嬰童百問》~ 卷之七 (5)
卷之七 (5)
1. 熱瀉,第六十七問
湯氏云:小兒熱瀉者,大便黃而赤,或有沫,乃臟中有積,或因乳母好飲酒,或嗜熱物,或生下傷濕蘊熱。醫者不明,但用豆蔻、訶子等藥,服之如水澆石,既不識其症,故不辨其冷熱,用藥又不得法,焉得取效矣。此症當以小便赤少,口乾煩躁為驗,治法當用錢氏白朮散去木香用之,五苓散去桂亦可服。
白話文:
湯氏說:小兒患有熱瀉的症狀,大便是黃色或赤色的,並且有泡沫,這是因為臟腑中有積存的熱氣,或者是因為乳母喜好飲酒,或是嗜食熱性食物,或是因為出生時就沾染了濕氣和熱氣。如果醫生不明瞭病症,只是單純使用豆蔻、訶子等藥物,那麼這些藥物就如同水澆在石頭上,沒有任何效果。這是因為醫生不瞭解病情的症狀,所以無法辨別是寒症還是熱症,自然也就無法正確用藥,更別提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了。治療這種疾病,應該以小便赤少、口乾煩躁作為診斷依據,治療方法是使用錢氏白朮散,去除木香後使用,或是使用五苓散,去除桂枝後服用也是可以的。
其熱甚者,四逆散、大柴胡湯去大黃,服之殊驗也,更用黃連丸等劑亦佳,調中湯去大黃加黃連、枳殼。如夾熱而瀉,太陽與少陽合病,自下利者,與黃芩湯,嘔者加半夏也。又有夾熱瀉利,而小便秘澀赤甚者,四順清涼飲主之。
白話文:
如果熱症特別嚴重,可以服用四逆散和大柴胡湯,但是去大黃,服用後會有特別好的效果,再服用黃連丸等藥劑也是很好的,調中湯去大黃加上黃連、枳殼。如果出現發熱和瀉肚子一起發生的症狀,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出現問題,從而導致腹瀉,這時可以服用黃芩湯,如果出現嘔吐症狀,可以加半夏。還有一種情況,既有發熱和腹瀉的症狀,又有小便不通暢、大便乾燥、大便顏色發紅的症狀,這時可以服用四順清涼飲。
錢氏白朮散,見第四十八問。
大柴胡湯,見第二十九問。
五苓散,見第五十二問。
黃連丸,見第七十九問。
四逆散,見第六十五問。
調中湯,見第五十二問。
白話文:
【錢氏白朮散】,見第四十八問。 【大柴胡湯】,見第二十九問。 【五苓散】,見第五十二問。 【黃連丸】,見第七十九問。 【四逆散】,見第六十五問。 【調中湯】,見第五十二問。
黃芩湯,治下利而頭痛胸滿,口苦咽乾,或往來寒熱而嘔,其脈浮大而弦,專治協熱而利者。
白話文:
黃芩湯,治療腹瀉頭痛胸悶,口苦咽乾,或來回寒熱和嘔吐的疾病。其脈搏浮大而緊促,專治協熱而引起的腹瀉。
黃芩(一兩半,炒),白芍藥(炒、一兩),甘草(炙、一兩)
白話文:
-
黃芩(半兩,炒過)
-
白芍藥(炒過,一兩)
-
甘草(炙過,一兩)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棗子一個,水一盞,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。嘔者加製半夏,生薑汁。
四順清涼飲,見第四十四問。
白話文:
上硭咀:每次服用三錢,加上一顆棗子,一杯水,煎煮至七分熟,去除藥渣,溫服。如果嘔吐,可以添加半夏和生薑汁。
2. 傷食瀉,第六十八問
湯氏云:凡此瀉,不宜便補,先用消食藥,或用紫霜丸取其積盡,然後可補。經云:食瀉重,當取疳,虛用補虛。治食瀉與香橘餅子,加減觀音散、調中湯散以意加減。凡傷食瀉,不可即止,宜節飲食,當用進食丸取下食積令盡,次以錢氏加減益黃散,只一服可止,此乃切要治法,然後異功散、四君子湯調理,必取全安。有腹中雷鳴下利者,生薑瀉心湯主之。
白話文:
湯氏說:凡是食物性腹瀉,都不宜立刻補養身體,應先用消食的藥物,或用紫霜丸減緩症狀,待積食消去後再行補養。醫書上說:食物性腹瀉嚴重時,應注意消化不良,如果是因體虛而瀉,則應補虛。治療食物性腹瀉,可用香橘餅子,並加減觀音散、調中湯散,酌情加減。凡是傷食性腹瀉,不可立即止瀉,宜節制飲食,服用進食丸將積食排出,然後再用錢氏加減益黃散,服用一次即可止瀉,這是治療食物性腹瀉的要領。隨後再用異功散、四君子湯調理身體,確保完全恢復健康。如果是腹中雷鳴兼腹瀉的,可以用生薑瀉心湯治療。
如冷積釀瀉,用香樸散止之。白朮散以和氣調胃,調中散、保安丸能止傷食瀉,感應丸、沉香煎、三稜丸皆可服。
紫霜丸,見第三問。
香橘餅,治傷冷瀉利。
白話文:
如果寒積已久而導致腹瀉,用香樸散來止瀉。白朮散可以和氣調胃,調中散和保安丸可以止瀉因食物積滯引起的腹瀉,感應丸、沉香煎和三稜丸都可以服用。
木香,青皮(炒),陳皮(各一錢),川厚朴(薑汁炒),神麯(炒),麥芽(炒、各半兩)
白話文:
木香、青皮(炒製過)、陳皮(各一錢)、川厚朴(用薑汁炒過)、神麯(炒過)、麥芽(炒過,各半兩)
上為末,蜜丸為餅,紫蘇米飲調下。
全蠍觀音散,止吐瀉、截虛風。
白話文:
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蜂蜜製成丸狀或餅狀,以紫蘇和米煮成的飲料送服。
全蠍觀音散能夠止吐止瀉、控制虛風。
黃耆(蜜炙),人參(去蘆),木香,大粉草(炙),石蓮(去心),扁豆(炒黃、各一兩),白芷(七錢),白茯苓(去皮、一兩),全蠍(七錢),羌活(八錢),防風(八錢、去蘆),天麻(八錢)
白話文:
- 黃耆(用蜂蜜炙過),人參(去掉蘆頭),木香,大粉草(炙過),石蓮(去掉核),扁豆(炒成黃色,各一兩),白芷(七錢),白茯苓(去掉皮,一兩),全蠍(七錢),羌活(八錢),防風(八錢,去掉蘆頭),天麻(八錢)
上銼散,每服三錢,水一盞,煎至七分服,加薑棗煎。
調中散,治傷食瀉,凡此瀉不宜便補,先用食藥,或紫霜丸取
其積盡,然後可補。經云:食瀉重、當取疳,虛用補虛,良醫明妙理,何慮疾難除。
白話文:
將上方的銼散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盞煎煮至七分量時服用,可以加薑和棗一起煎煮。
調中散用來治療因飲食不當引起的腹瀉。這種情況下不宜立即進行補益,應該先使用助消化的藥物,或者使用紫霜丸來清除體內積滯的食物,等積滯完全清除後再進行補益。經典上說:對於嚴重的食滯性腹瀉,應當先清除積滯;如果是虛弱的情況則應該補虛。好的醫生明白這些道理,就不必擔心疾病難以治癒了。
人參(去蘆),白茯苓,白朮(炒),木香,乾薑(炮),藿香葉,香附子(炒、去毛),砂仁(炒),甘草(炙),丁香(各一兩)
白話文:
-
人參(去除莖葉):具有補氣的作用,有助於增強體力,改善疲勞。
-
白茯苓:具有利水健脾的作用,有助於改善水腫,增強食慾。
-
白朮(炒):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,有助於改善腹瀉,增強消化功能。
-
木香:具有理氣止痛的作用,有助於緩解腹痛,改善消化不良。
-
乾薑(炮):具有溫中散寒的作用,有助於改善受寒引起的嘔吐、腹瀉等症狀。
-
藿香葉:具有散寒化濕的作用,有助於改善受寒引起的頭痛、發熱等症狀。
-
香附子(炒、去毛):具有疏肝理氣的作用,有助於改善月經不調,痛經等婦科症狀。
-
砂仁(炒):具有溫中化濕的作用,有助於改善嘔吐,腹瀉等消化道症狀。
-
甘草(炙):具有補氣益中,調和諸藥的作用,有助於增強藥方整體的功效。
-
丁香(每種各取一兩):具有溫中散寒,止痛的作用,有助於改善腹痛,嘔吐等症狀。
上為末,每服一錢,薑棗湯下,肚痛白湯,大小以意加減。
進食丸,見第四十七問。
異功散,見第十七問。
四君子湯,見第十六問。
益黃散,見第八問。
白話文:
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薑棗湯送服,如果肚子痛可以用白開水送服,根據病情的輕重自行調整劑量。
進食丸的配方,請參見第四十七問。
異功散的配方,請參見第十七問。
四君子湯的配方,請參見第十六問。
益黃散的配方,請參見第八問。
生薑瀉心湯,治傷寒、汗出解後,胃中不和,心下痞硬,脅下有水氣,腹中雷鳴下利者。
白話文:
生薑瀉心湯,是用於治療傷寒,汗出後胃中不和,心下痞硬,脅下有水氣,腹中雷鳴下利的一種中醫湯劑。
黃連(半炒),甘草(半炙),人參,乾薑(炮),黃芩(炒、各一兩半),半夏(湯泡、洗、一兩)
白話文:
黃連(炒製一半),甘草(炙製一半),人參,乾薑(炮製),黃芩(炒製,各一兩半),半夏(用熱水浸泡,洗淨,一兩)
上銼散,每服三錢,水一盞,生薑三片,棗一枚,煎七分,去滓溫服。
香樸散,見第六十問。
白朮散,見第四十八問錢氏白朮散。
保安丸,治小兒釀瀉、傷食瀉。
白話文:
上銼散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碗水,加入三片生薑和一枚大棗,煎煮至七分,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。
香樸散,詳見第六十問。
白朮散,詳見第四十八問錢氏白朮散。
保安丸,用於治療小兒釀瀉和傷食引起的腹瀉。
香附子(一兩),白薑(炮),青皮(去瓤),陳皮(去白),三稜(炮),莪朮(炮),甘草(炙、各半兩),砂仁(一兩)
白話文:
香附子(一兩)、炮製過的白色生薑、去瓤的青皮、去白瓤的陳皮、炮製過的石三稜、炮製過的莪朮、炒過的甘草(各半兩)、砂仁(一兩)
上為末,麥糵麵糊丸綠豆大,每服三丸,白湯下。
沉香煎,見第八十四問。
三稜丸,見第八十四問。
杏霜丸,治小兒食積作瀉,並痢症。
白話文:
將上面的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麥芽粉和麵糊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三顆,用白開水送服。
沈香煎的用法,請參見第八十四問。
三稜丸的用法,請參見第八十四問。
杏霜丸用來治療小兒因食物積滯引起的腹瀉以及痢疾。
杏仁(三兩、去皮尖、麩炒),巴豆(一兩、去殼油、炒焦、卻入杏仁同炒),黃蠟(二兩、酒煮綿濾),百草霜(為末二兩、用油六錢、炒勻)
白話文:
杏仁:三兩,去除外皮及尖端,之後用麩皮炒熟。
巴豆:一兩,去除外殼並去油,炒至焦黑,再加入杏仁中一起炒。
黃蠟:二兩,用酒煮沸後濾掉雜質。
百草霜:二兩,磨成粉末,再用六錢的油炒勻。
上將杏仁巴豆研極細,卻入百草霜令勻,溶蠟和丸如綠豆大。赤痢甘草湯,白痢生薑湯,先進三、四服,腹脹者十餘服,效驗如神。
白話文:
上將杏仁巴豆研成極細的粉末,與百草霜充分混合,用溶化的蠟丸丸成綠豆般大小的藥丸。赤痢用甘草湯,白痢用生薑湯,先連服三、四劑,大便脹滿者可服十多劑,其療效非常顯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