魯伯嗣

《嬰童百問》~ 卷之七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七 (4)

1. 冷瀉,第六十六問

湯氏云:此乃脾虛受冷,致令水穀不化,泄瀉注下。仲陽云:小兒不能食乳,瀉褐水,身冷,無陽也,當健脾,益黃散主之。古今不同,當依加減法用之,始為穩當。冷積瀉,沒石子丸極效,人參散、理中湯加減服尤佳,更加肉豆蔻則止,來復丹、不換金正氣散皆可,觀音散、銀白散加減調治,乃平和之劑也。

益黃散,見第八問。

白話文:

湯氏說:這是因為脾虛受寒,導致食物不能消化,泄瀉腹瀉。仲陽說:小兒不能吃奶,瀉出褐色的水,身體發冷,是沒有陽氣的表現,應該健脾,益黃散為主。古今不同,要在加減法中使用,才能穩妥。冷積泄瀉,沒石子丸效果很好,人參散、理中湯加減服用尤佳,再加肉豆蔻就能止瀉,來復丹、不換金正氣散都可以,觀音散、銀白散加減調理,都是平和的藥劑。

沒石子丸,治小兒嬰孩,先因冷瀉,或作赤白利候,久而變作諸般異色,不止一端,外症面或青或白,唇舌乾焦,手微冷,渾身溫壯,肚內刺痛啼叫,睡臥不安。若有是候,當服沒石子丸。

白話文:

沒石子丸,用於治療兒童嬰兒的疾病。起初是由於受寒引起的腹瀉,或表現為赤白痢疾。久而久之,症狀演變為各種異色,不僅一種。外觀症狀包括:面部發青或發白,嘴脣和舌頭乾枯,手微微發冷,全身溫暖有力,肚子裡刺痛啼叫,睡覺臥不安穩。如果出現這種情況,應服用沒石子丸。

沒石子(一錢),木香,黃連,當歸(各一兩),青皮(一錢)

白話文:

一錢沒石子、一兩木香、一兩黃連、一兩當歸、一錢青皮。

上五件為末,阿魏一分、酒半盞浸化,入面少許,須令勻,煮糊為丸,如粟米大,一二歲兒服,如椒目大者,四、五、六歲兒服,每服五十丸。赤痢甘草湯下,白痢乾薑湯下,一方用沒石子一個,白豆蔻五個,訶子肉二個,木香、黃連各一錢為末,粳米糊丸麻子大,每服十五丸,米飲下。

白話文:

將上五種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一錢阿魏與半杯酒浸泡至溶化,加入少許麵粉,拌勻後煮成糊狀,搓成粟米大小的丸子。一、二歲的兒童服用,丸子大小如胡椒粒。四、五、六歲的兒童服用,丸子大小如豆蔻。(服用時)赤痢用甘草湯送服,白痢用乾薑湯送服。另一個方子是用沒石子一個、白豆蔻五個、訶子肉二個、木香和黃連各一錢研磨成粉末,用粳米糊做成麻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十五粒,用米湯送服。

人參散,見第六十二問。

理中湯,見第五十三問。

來復丹,見第十六問。

不換金正氣散,見第六十三問。

觀音散,見第六十問和劑觀音散。

銀白散,見第十六問。

白話文:

人參散:見第六十二問。

理中湯:見第五十三問。

來復丹:見第十六問。

不換金正氣散:見第六十三問。

觀音散:見第六十問和劑觀音散。

銀白散:見第十六問。

藿香散,治小兒臟腑不調,作瀉青黃黑白,乳食不消,糞中有凍、如雞子清。兼暴瀉如水,其症腹痛微熱,面唇黃白若慢驚,或偏墜紅腫內釣,紫蘇湯調下三、五服。

白話文:

藿香散,用於治療小兒臟腑功能失調,出現腹瀉、大便呈青黃、白或黑等顏色,乳食不消化,大便中有不易消化的食物殘渣,如雞蛋清一樣。同時伴有腹瀉如水,症狀表現為腹痛,體溫略有升高,面色脣色發黃或發白,類似慢驚症狀,或一側偏墜紅腫,內部有鉤狀物,用紫蘇湯送服三至五劑。

陳皮,藿香,厚朴(制),枳殼(炒),甘草(炙、各半兩)

白話文:

陳皮、藿香、厚朴(炮製過)、枳殼(炒過)、甘草(炙過,各半兩)

上為末,紫蘇湯下三錢。糞中有黃白凍子,木瓜並白梅去鹽煎湯下,如痢止用棗子煎湯下,大能和胃進乳食,此是小兒常服之藥。(朱君輔方)

白話文:

(朱君輔方)將藥物研成粉末,用紫蘇湯送服三錢。大便中有黃色或白色凝固物,木瓜與白梅去除鹽分,煎煮湯藥後服用,如果腹瀉停止,可用棗子煎煮湯藥服用,能調節胃氣,幫助消化,促進乳汁分泌,這是兒童常用的藥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