魯伯嗣

《嬰童百問》~ 卷之七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七 (3)

1. 鬾病,第六十四問

巢氏云:小兒被鬾病者、婦人懷胎孕,有鬼神導其腹中胎,嫉妒小兒,致令此病。其狀微微下利,寒熱往來,毛髮鬇鬡,情思不悅也。千金論:鬼鬾、小兒鬼也,凡婦人先有小兒,未能行而母繼有胎妊,兒未節乳,漸漸羸瘦,毛髮稀黃,時作壯熱,大便不勻,乃鬾病也,又曰繼病。法當用紫霜丸下其鬾乳,以益黃散補之,令小兒斷乳即安。

白話文:

巢元方說:小兒患有鬾病,是婦女懷孕後,有鬼神進入腹中胎兒,嫉妒小兒,導致這種疾病。症狀是輕微腹瀉,寒熱交替,毛髮稀疏,情緒不佳。

《千金論》說:鬼鬾,是小兒鬼。凡是婦女已經有了小兒,還沒來得及讓小兒斷奶就又懷孕了,小兒尚未斷奶,漸漸消瘦,毛髮稀疏發黃,時常發燒,大便不規律,這就是鬾病,又稱繼病。治療方法是用紫霜丸來通便下乳,再用益黃散來補益身體,讓小兒斷奶後便可安康。

消乳丸異功散亦良劑也。其或他婦人有妊而抱他人嬰孩者,亦有此症,同此治法。有熱者龍膽湯

白話文:

消乳丸和異功散也是很好的方劑。如果婦人懷孕但撫養別人的嬰兒,也會出現乳汁增多的情況,治療方法與上述相同。如果有熱症,可以服用龍膽湯。

紫霜丸,見第三問。

黃散,見第八問。

消乳丸,見第六十問。

異功散,見第十七問。

龍膽湯,見第三問千金龍膽湯。

2. 瀉利,第六十五問

千金論:小兒春秋月晨夕中暴冷,冷氣折其四肢,熱不得泄則壯熱,冷氣入胃變成下利,或赤或白,日夜無數,小兒腹脹痛,壯熱脈洪大,或急熱數者,宜調中湯下之,熱便歇,利亦瘥也,但壯熱不吐下者,亦宜服之。

白話文:

《千金論》記載:小孩子在春秋季節,在早晨和傍晚時分突然受涼,寒氣侵犯了四肢,體內熱氣無法排出,就會壯熱。寒邪侵入胃中,會變成腹瀉,或赤痢或白痢,日夜不停。小孩子腹脹腹痛,壯熱,脈洪大,或急熱數的,應該服用調中湯來瀉下,熱就會退,腹瀉也會痊癒。即使壯熱而不吐不瀉的,也應該服用。

又夏月初秋,忽有暴寒折於盛熱,無可發散,客搏肌膚,發於外則為瘧,發於內則為痢,內外俱發,則瘧痢俱作,皆由榮衛不和,腸胃虛弱,冷熱之氣乘虛客於腸胃,又因飲食所傷,冷熱不調,夾冷則白,夾熱則赤,冷熱交攻,則膿血相雜,亦因沉積所作,赤痢積熱,白痢積冷,赤白相雜,冷熱之積,若脾胃氣虛,不能消化水穀,則糟粕不聚,或春間解脫風冷所傷,腸胃虛弱,卒被風寒所折,便為下利多矣。經云:春傷於風,夏必飧泄故也。

白話文:

在夏季初秋,突然有寒氣在炎熱的季節裡爆發,無法發散,客氣搏擊肌膚,發於外則為瘧疾,發於內則為痢疾,內外俱發,則瘧疾和痢疾同時發作,都是由於榮衛不和,腸胃虛弱,冷熱之氣乘虛客於腸胃,又因飲食所傷,冷熱不調,夾雜著寒涼就會變白,夾雜著炎熱就會變紅,寒涼與炎熱交攻,則膿血相雜,也是因為沉積所造成的,赤痢積聚熱氣,白痢積聚寒氣,赤白相雜,寒熱積聚,如果脾胃氣虛,不能消化食物,則糟粕不聚,或春天受風寒所傷,腸胃虛弱,突然被風寒所折,就會導致下利增多。經書雲:春天受風寒所傷,夏天必定會飧泄,就是這個道理。

調中湯去大黃枳殼,更利不止,則加黃連治之。其暴下利者,車前子末之,米飲調下亦效。暑月用五苓散車前子散燈心湯調服,潑火散加減服。太陽陽明合病者必下利,葛根湯主之,嘔者加半夏四逆散亦可服。

白話文:

  1. 調中湯去除大黃,加入枳殼,腹瀉更加嚴重不止,則加入黃連治療。

  2. 暴發性腹瀉,使用車前子末,以米湯調服也有效。

  3. 在炎熱的夏季,可以用五苓散、車前子散、燈心湯調服,也可以加減使用潑火散。

  4. 太陽病和陽明病合併發作,一定會腹瀉,用葛根湯治療,若有嘔吐,則加上半夏,也可以服用四逆散。

調中湯,見第五十二問。

五苓散,見第五十二問。

車前子散,見第六十三問。

潑火散,治中暑躁煩,發渴口乾,及治血痢。

青皮(去白),赤芍藥,黃連(去須),地榆(各一兩)

白話文:

青皮(去除白色部分),赤芍藥,黃連(去除鬚根),地榆(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冷水調下一錢,如血熱妄行加甘草

葛根,見第十六問。

四逆散,治少陰病,其人或咳或悸,或小便不利,或腹中痛,或泄利下重者。

甘草(炙),枳實(炒),柴胡白芍藥(炒、各一兩)

白話文:

甘草(烤過的),枳實(炒過的),柴胡,白芍藥(炒過的,各一兩)

上搗篩為細末,水飲調下二錢,日進三服。如咳者、加五味子乾薑各半兩,下利悸者、加桂半兩,小便不利者、加茯苓半兩,泄利下重、先濃煎薤白湯,內藥末三錢匕,再煮一二沸,溫服。

白話文:

將上藥搗碎篩過成細末,用水送服2錢,每天服用3次。如果是咳嗽的人,加入五味子、乾薑各半兩;如果是腹瀉胸悶的人,加入桂皮半兩;如果是小便不暢的人,加入茯苓半兩;如果是腹瀉拉肚子的人,先將薤白煎成濃湯,加入藥末3錢,再煮沸一兩次,溫熱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