魯伯嗣

《嬰童百問》~ 卷之七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七 (1)

1. 熱吐,第六十一問

小兒秋夏伏暑,多有熱吐,何以別之?或有黃涎,頭額溫,五心熱,小便赤而少,或唇乾而煩渴。先令乳母服香薷散五苓散,兒服竹茹湯、五苓散,熱甚者,大柴胡湯大黃服,或小柴胡湯亦可,熱極者,可服大承氣湯,其效如神。玉露散亦可服。

白話文:

小孩子的秋夏伏暑,常常會熱到吐,該怎麼區別呢?有的孩子會有黃痰,頭額溫熱,手心、腳心發熱,小便又赤又少,或嘴脣乾裂、煩渴。首先讓乳母服用香薷散、五苓散,小孩則服用竹茹湯、五苓散,如果熱症嚴重,可以服用去掉大黃的大柴胡湯,或是小柴胡湯也可以,如果熱到極點,可以服用大承氣湯,效果非常好。玉露散也可以服用。

香薷,見第六十問。

五苓散,見第五十二問。

竹茹,見第六十問。

柴胡湯,見第二十九問。

承氣湯,見第二十九問。

玉露散,見第五十三問。

2. 寒冷嘔吐噦逆,第六十二問

小兒感受風冷,或食生冷瓜果過多,胃口停寒,以致吐食吐乳,並用理中湯主之,或釀乳法、消乳丸異功散、香樸散、茯苓半夏湯二陳湯人參散麝沉散俱可服。

白話文:

當兒童受到風寒感染,或食用過多生冷瓜果,胃口會停滯於寒冷狀態,導致嘔吐食物和乳汁。這種情況下,可以使用理中湯來治療,也可以使用釀乳法、消乳丸、異功散、香樸散、茯苓半夏湯、二陳湯、人參散或麝沉散來治療。

理中湯,見第五十三問。

釀乳法,治初生嬰兒以表用藥,凡有胎熱症,當令乳母服藥,不可求效之速,治法當釀乳令兒吃漸次解之,百無一失。若遂以冷藥攻之,必損脾胃,加以嘔吐,必成大患。

白話文:

釀乳法,是治療初生嬰兒表症的方法。凡是患有胎熱症的嬰兒,應讓乳母服用藥物。在用藥時,不能操之過急,應該釀製乳汁讓嬰兒服用,這樣才能漸次地解除症狀,並且不會出現任何不良反應。如果直接服用寒涼藥物,就會損傷脾胃,還會引起嘔吐,從而造成嚴重的後果。

澤瀉(二兩半),豬苓(去黑皮),赤茯苓天花粉(各一兩半),生地黃(二兩),山茵陳,甘草(各一兩)

白話文:

澤瀉(二兩半),豬苓(去除黑皮),赤茯苓,天花粉(各一兩半),生地黃(二兩),山茵陳,甘草(各一兩)

以上幾味藥材,經過處理後,就可以用來治療現代白話文的疾病。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,煎六分,食後捏去舊乳卻服。

消乳丸,見第六十問。

異功散,見第十七問。

香樸散,見第六十問。

茯苓半夏湯,治諸嘔吐,心下堅痞,膈間有痰水眩悸。

白話文:

茯苓半夏湯是用來治療各種嘔吐、心下堅硬痞結,膈膜之間有痰水引起的眩暈和心悸。

茯苓(二兩),半夏(五錢、湯泡七次)
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盞,生薑三片,煎六分服。

二陳湯,治痰飲為患,或嘔吐噁心,或頭眩心悸,或中脘不快,或發為寒熱,或因生冷傷脾。

半夏(湯泡),橘紅(各五錢),白茯苓(三錢),炙甘草(一錢半)
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盞,生薑三片,烏梅一個,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。

人參,治小兒臟腑冷,若才吃乳食,即又吐出。或因才吃乳,為驚觸犯。令小兒外症面唇青黑,手足心熱,口多清涎,吐逆不止,或作瀉候,青黃紫白,或如鼻涕雞子清者,並宜服之。

白話文:

人參散,用於治療小兒臟腑冷,若剛食用乳食,就又吐出來。或者因為剛食用乳食,受到驚嚇。導致小兒外症面脣青黑,手足心熱,口中多清澈口水,吐逆不止,或者出現腹瀉,青色、黃色、紫色、白色,或者像鼻涕或雞蛋清一樣。都可以服用此散。

人參(去蘆),白朮(炒),白茯苓,降沉香烏藥,甘草(炙、各半兩)

白話文:

  • 人參(去除鬚根):1錢

  • 白朮(炒熟):1錢

  • 白茯苓:1錢

  • 降香:1錢

  • 烏藥:1錢

  • 甘草(炙烤、各半兩):0.5錢

上為細末,以瓶貯之,遇小兒有前項形症,半歲一字,二、三歲半錢,大者一錢,煎棗子米飲調下,或陳紫蘇湯亦可。或吐瀉並作,煎丁香湯下,陳皮湯尤妙。

白話文:

將中藥磨成細粉,裝在瓶子裡。當兒童出現上述症狀時,半歲的孩童服用一字分量的藥粉,二、三歲的孩童服用半錢分量的藥粉,年齡較大的孩童服用一錢分量的藥粉。將藥粉與煎好的棗子米湯混合後服用,或是用陳皮湯混合藥粉服用也可以。如果兒童同時出現嘔吐和腹瀉的症狀,可以煎煮丁香湯服用,陳皮湯的效果也很好。

沉香散,見第十六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