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嬰童百問》~ 卷之六 (9)
卷之六 (9)
1. 嘔證吐乳證,第六十問
仲陽云:初生下拭掠小兒口中穢惡不盡,咽入喉中,故嘔吐,及多生諸病。嘔者有聲也,吐者吐出乳也。凡小兒乳哺,不宜過飽,若滿則溢,故令嘔吐,胃中納乳,如器之盛物,杯卮之小,不可容巨碗之物,雨驟則沼溢,酒暴則卮翻,理之必然。
白話文:
仲陽說:剛生下來的嬰兒,如果嘴裡的不潔物沒有擦拭乾淨,吞入喉嚨中,就會嘔吐,這會導致產生多種疾病。嘔吐是有聲響的,吐出的是乳汁。餵養嬰兒時,不能讓他們吃得太飽,如果吃得太飽就會溢出,所以會讓他們嘔吐。胃中盛納乳汁,就像器皿盛裝物品一樣,杯子或酒杯很小,不可能容納大碗的物品。如果雨水傾盆而下,窪地就會溢滿;如果酒倒得太急,酒杯就會翻倒。這是必然的道理。
乳母無知,但欲速得乳兒長大,更無時度,或兒睡著而更銜乳,豈有厭足,受病之源,自此漸至日深,導其胃氣之虛,慢驚自此而得,可不慎乎,此候但令節乳為上,甚者宜令斷乳,先此乳母可服調氣之劑,兒服消食丸,化乳壯胃為上。議曰:吐乳哯乳,此症有數般,有冷有熱,當自辨認。
白話文:
乳母無知,只想要孩子快點長大,沒有節制地餵奶,甚至孩子睡著了還繼續餵奶,那裡會有厭倦滿足的時候,這樣下去就是生病的根源了,慢慢地病情會越來越嚴重,導致胃氣虛弱,慢慢驚嚇就因此而來了,豈能不慎重對待呢?這種情況只要節制餵奶就好了,嚴重的應該斷奶,此時乳母可以服用調理氣血的藥物,嬰兒服用消食丸,化乳壯胃為佳。
議論說: 吐乳、哯乳,這種症狀有好幾種,有寒有熱,應該自己辨別。
若吐自口角出,此是乳多消化不出,滿而則溢,此非病也,常服消乳丸異功散,當令乳母節乳為上。冷吐可服觀音散、香樸散,快脾等藥。熱吐則頭額溫,有黃涎而渴,小便赤少,此是熱吐,多是傷暑熱者有此症,乳母同服香薷散、五苓散。又有風痰吐,乃是傷風不解,吐乳夾痰,若經久必然生風,仍宜下疏風化痰藥,竹茹湯去桂,五苓散、青州白丸子、溫膽湯,又當留心調治,紫霜丸亦可服。
楊氏消乳丸,溫中快膈止嘔吐,消乳食,脈沉者,乃傷食不化故也。
白話文:
如果吐的乳汁從嘴裡流出來,這是母乳太多消化不掉,所以就會溢出來,這不是病,只要服用消乳丸或異功散,並且節制哺乳就能解決。如果是風寒引起的嘔吐,可以服用觀音散或香樸散等藥來調理脾胃,如果身體有熱症的出現,就會有頭額發熱、有黃色的口水、口渴以及小便少且偏紅的症狀。這是熱性嘔吐,大多是患了暑熱症的哺乳婦女出現這種症狀,這時應連同哺乳的母親一起服用香薷散或五苓散。如果是風痰嘔吐,是因風寒沒有完全治好,嘔吐出的乳汁中夾雜痰液,這種病症長期不治必然會引發風病,所以治療上應選擇疏風化痰的藥物,如竹茹湯(除去桂枝)或五苓散。另外青州白丸子、溫膽湯也有療效。如果還有其他的症狀,就應仔細觀察並對症治療,紫霜丸也有一定的效果。
香附(炒、一兩),甘草(炙),陳皮(各半兩),縮砂仁,神麯(炒),麥糵(炒、各一兩)
白話文:
香附(炒,1 兩),甘草(炙),陳皮(各半兩),縮砂仁,神曲(炒),麥芽(炒,各 1 兩)
上為末,泡雪糕丸如黍米大,七歲以上綠豆大三十丸,食後薑湯下。
又治百晬內嘔吐乳汁或大便青色
白話文:
把它磨成粉末,將雪糕丸捏成像黍米那麼大,七歲以上的人捏成綠豆那麼大,服用三十丸並以薑湯送服。
上用小婦人乳汁一盞,入丁香十粒,去白陳皮一錢,於器內同煎三十沸,去丁香陳皮,稍熱與兒飢時服。
白話文:
把乳母奶半杯倒入鍋中,加入丁香十粒,去除皮的陳皮一錢,一起煮至沸騰三十次,去除丁香及陳皮,稍加溫熱後,在小孩感到飢餓時餵食即可。
消食丸,治小兒飲食乳哺,取冷過度,冷氣積於脾胃。胃為水穀之海,脾氣磨而消之,胃氣調和,則乳哺消化,脾傷於冷,則宿食不消,此藥寬中快氣,消乳食,正顏色。
白話文:
消食丸,治療小兒飲食乳汁過多,因過度寒冷,導致寒氣積聚在脾胃中。胃是食物的海洋,脾氣將食物研磨並消化。胃氣和諧,則乳汁消化。如果脾臟受寒,則宿食不消。此藥可以疏通中部,暢通氣息,消化乳食,恢復面色。
縮砂仁,陳皮,三稜(煨),莪朮(煨),神麯(炒),麥糵(炒、各半兩),香附(一兩炒)
上為末,麵糊丸綠豆大,食後紫蘇湯下二十丸。
白話文:
縮砂仁、陳皮、三稜(用火煨過)、莪朮(用火煨過)、神麯(炒過)、麥芽(炒過,各半兩)、香附(一兩炒)
和劑觀音散,治小兒外感風冷,內傷脾胃,嘔逆吐瀉,不進乳食,久則漸至羸瘦。大抵脾虛則瀉,胃虛則吐,脾胃俱虛,則吐瀉不已。此藥大能溫養脾胃,進美飲食。
白話文:
《合劑觀音散》是治療兒童外感風寒、內傷脾胃而導致嘔吐、腹瀉、拒絕吃奶等症狀的藥方。這種藥可以溫養脾胃,增加食慾。
石蓮肉(去心),人參,神麯(炒、各三錢),茯苓(二錢),甘草(炙),木香,綿黃耆(炙),白扁豆(炒、去皮),白朮(各一錢)
白話文:
-
石蓮肉:去除果心
-
人參:三錢
-
神麯:炒過,三錢
-
茯苓:二錢
-
甘草:炙過的
-
木香:一錢
-
綿黃耆:炙過的,一錢
-
白扁豆:炒過、去皮,一錢
-
白朮:一錢
上銼散,每服二錢,水一盞,棗一枚,藿香三葉,煎溫服。
異功散,見第十七問。
香樸散,治嘔吐泄瀉。
白話文:
上銼散一次吃2錢,加一杯水、一顆紅棗和三片藿香葉,煮微溫來服用。
藿香,陳皮,厚朴(薑汁炒、各七錢),半夏(湯泡七次、一兩),甘草(炙、一錢)
上銼散,每服三錢,水一盞,薑五片,棗一枚同煎,如瀉甚,加木香、肉豆蔻。
白話文:
藿香、陳皮、厚朴(用薑汁炒過,各七錢),半夏(用熱水浸泡七次,一兩),甘草(炙烤過,一錢)
香薷散,治臟腑冷熱不調,飲食不節,寒暑風冷之氣所傷,致令真邪相干,腸胃虛弱,心腹疼痛,霍亂氣逆,及吐利發熱頭疼,或嘔或瀉,或轉筋拘急。
香薷(一兩),白扁豆(炒),厚朴(薑汁製、各半兩)
白話文:
香薷散,用於治療臟腑冷熱不調,飲食不節制,受到寒暑風冷之氣傷害,導致正邪相爭,腸胃虛弱,心腹疼痛,霍亂氣逆,以及嘔吐、腹瀉、發熱、頭痛,有時嘔吐,有時腹瀉,或者手腳抽筋拘急。
上銼散,每服三錢,水一盞,薑三片,煎服。一方加黃連治瀉痢,一方加芎芷、香蘇散、治霍亂吐瀉,暑月感冒傷暑之症。
白話文:
上銼散,每次服三錢,水一盞,薑三片,煎服。一種方劑加黃連治療腹瀉,另一種方劑加芎芷、香蘇散,治療霍亂嘔吐、腹瀉,暑天感冒傷暑之症。
五苓散,見第五十二問。
竹茹湯,治胃受邪熱,心煩喜冷,嘔吐不止。
葛根(七錢半),半夏(半兩、泡),甘草(一錢)
白話文:
五苓散,見第五十二問。
竹茹湯,治療胃部受到邪熱影響,感到心煩喜歡冷飲,嘔吐不停。
葛根(七錢半),半夏(半兩、泡過),甘草(一錢)。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盞,入竹茹、棗少許,生薑五片,煎七分、去滓,取清汁微冷細細服,不拘時,加茯苓三錢尤妙。
白話文:
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一杯水,並加入少許竹茹、棗子,以及五片生薑,將藥材煎煮到只剩下七分之三,然後濾掉藥渣,取清澈的藥汁,待其微涼後慢慢服用,不受時間限制。如果再加入三錢茯苓,效果會更好。
蘇合香丸,治傳屍骨蒸,諸項勞瘵,順氣化痰,卒暴心痛,鬼魅瘧疾,霍亂吐瀉,赤白下痢,小兒驚搐。
白話文:
蘇合香丸,可以治療傳屍骨蒸,各式各樣的勞累和疾病,化痰順氣,突然出現的心痛,鬼魅瘧疾,霍亂嘔吐腹瀉,赤白痢疾,兒童驚搐。
蘇合香油(五錢、入安息膏內),安息香(一兩、另為末、用無灰酒半升、熬膏),丁香,青木香,白檀香,沉香,蓽茇,香附米,訶子(煨、取肉),烏犀(鎊屑),硃砂(研、水飛、各一兩),薰陸香,片腦(研、各五錢),麝香(七錢半)
白話文:
蘇合香油(五錢,拌入安息香膏中),安息香(一兩,另磨成粉末,用無灰酒半升煎成膏),丁香、青木香、白檀香、沉香、蓽茇、香附米、訶子(烤過,取果肉),犀牛角(磨成碎屑),硃砂(研磨,水飛,各一兩),白芷、龍腦(研磨,各五錢),麝香(七錢半)
上為末,用安息香膏入蜜和丸,如芡實大,空心用沸湯化下,小兒一丸老人四丸,酒下。亦可用蠟紙裹一丸彈子大,用緋絹袋盛,常帶之,一切邪不敢近。去腦名麝香蘇合香丸,治一切邪及胸膈噎塞,腸中虛鳴,宿食不消,餘症並同。
青州白丸子,治一切風痰,小兒驚風。
白話文:
將以上材料磨成粉末,並加入安息香膏和蜂蜜製成丸劑,丸劑大小如芡實般大小。空腹時,用沸水將藥丸化開服用,小兒服用一丸,成人服用四丸,以酒送服。也可以用蠟紙將一丸藥丸包成彈子般大小,放入緋絹袋子中,經常隨身攜帶,可防止一切邪氣靠近。去腦後的麝香蘇合香丸,可用於治療一切邪氣、胸膈噎塞、腸中虛鳴、宿食不消等症狀,其他症狀服用此藥丸也有效。
天南星(生),白附子(生、各三兩),川烏頭(去臍皮),半夏(生、各七兩)
白話文:
-
天南星(生):新鮮的天南星。
-
白附子(生、各三兩):生的白附子,各三兩。
-
川烏頭(去臍皮):去臍皮的川烏頭。
-
半夏(生、各七兩):生的半夏,各七兩。
上用井花水浸,次早另換新水,春五日,夏三日,秋七日,冬十日,曬乾為細末,以糯米粉煎粥清為丸,如綠豆大。小兒驚風薄荷湯調下。和蘇合香丸服,名蘇青丸。
白話文:
用井水浸泡,第二天再換新水,春天浸泡五天,夏天浸泡三天,秋天浸泡七天,冬天浸泡十天,曬乾磨成細末,用糯米粉煮粥清做成丸子,大小如綠豆。小兒驚風用薄荷湯送服。與蘇合香丸一起服用,取名叫蘇青丸。
溫膽湯,治小兒心經虛怯,夜臥不寧。
枳實,陳皮,茯苓,甘草,半夏(泡、各等分),竹茹(少許)
上銼散,白水煎,加薑二片,棗一枚,空心服。
紫霜丸,見第三問。
白話文:
溫膽湯,用於治療小兒心經虛弱、夜晚睡不安穩。
所需材料:枳實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、半夏(泡過的,各等份),竹茹(少量)
將上述材料切碎,用清水煎煮,加入兩片生薑和一顆大棗,空腹服用。
紫霜丸,詳見第三個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