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嬰童百問》~ 卷之二 (14)
卷之二 (14)
1. 急慢脾風下痰輕重,第十八問
參苓白朮散,治脾胃虛弱,飲食不進,多困少力,中滿痞噎心悸氣喘,嘔吐泄瀉,及傷寒咳嗽,此藥中和不
熱,久服養氣育神,醒脾悅色,順正辟邪
白扁豆(一錢半薑汁浸去皮微炒),人參(去蘆),茯苓,白朮,甘草(炙),山藥(各二錢),蓮子肉,薏苡仁,縮砂仁,桔梗(各一錢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棗湯調下,小兒量歲數加減
和中散,和胃氣,止吐瀉。
藿香,人參,天麻,白扁豆,木香,白朮,甘草(炙),茯苓,石蓮肉(各二錢半)
上銼散,每服三字,煎服。
醒脾散,見第十六問。
鎮心丸,治急驚,化痰,鎮心。
硃砂,龍齒,牛黃(各一錢),鐵粉,琥珀,人參,茯苓,防風(各二錢),全蠍(七個焙)
上為末,煉蜜丸,如桐子大,每服一丸,薄荷湯調下,如無牛黃,以牛膽南星代之。
金箔鎮心丸,治小兒風壅痰熱,心神不寧,驚悸煩渴,唇焦頰赤,夜臥不安,譫語狂妄。
硃砂(一兩),白茯苓(半兩),人參(半兩),麝(半錢),甘草(半兩),片腦(一錢),紫河車(二錢半,黑豆煮),牙硝(二錢半),山藥(一兩半),金箔(十二貼,為衣)
上為末,煉蜜丸,桐子大,薄荷湯下。
珍珠丸,治小兒急驚風涎潮壯熱及痰壅。
白附子,滑石,巴豆(十五粒,去油),南星(各一錢),全蠍(半錢),一方,有輕粉。
上為末,蜜丸小豆大,三歲一、二丸,蔥白湯下。
寬熱散,見第五十問。
白話文:
急慢脾風下痰輕重,第十八問
參苓白朮散,用於治療脾胃虛弱,食慾不振,容易疲倦乏力,胸悶、吞嚥困難、心悸氣喘,嘔吐腹瀉,以及傷寒引起的咳嗽。此藥性平和不燥熱,長期服用可以滋養元氣、安神,增進食慾、改善面色,調理正氣、祛除邪氣。
配方:白扁豆(一錢半,用薑汁浸泡去皮後微炒)、人參(去蘆頭)、茯苓、白朮、炙甘草、山藥(各二錢)、蓮子肉、薏苡仁、縮砂仁、桔梗(各一錢)。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棗湯送服。小兒用量需根據年齡調整。
和中散,用於調理胃氣,止吐瀉。
配方:藿香、人參、天麻、白扁豆、木香、白朮、炙甘草、茯苓、石蓮肉(各二錢半)。
用法:將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三錢,煎服。
醒脾散,詳見第十六問。
鎮心丸,用於治療急驚,化痰,鎮心。
配方:硃砂、龍齒、牛黃(各一錢)、鐵粉、琥珀、人參、茯苓、防風(各二錢)、焙過的全蠍(七個)。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,每次服用一丸,用薄荷湯送服。若無牛黃,可用牛膽南星代替。
金箔鎮心丸,用於治療小兒風熱痰盛,心神不安,驚悸煩渴,口唇乾燥、面頰紅赤,夜睡不安寧,胡言亂語等症狀。
配方:硃砂(一兩)、白茯苓(半兩)、人參(半兩)、麝香(半錢)、甘草(半兩)、冰片(一錢)、紫河車(二錢半,用黑豆煮過)、芒硝(二錢半)、山藥(一兩半)、金箔(十二貼,作為藥丸外衣)。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,用薄荷湯送服。
珍珠丸,用於治療小兒急驚風,伴有流涎、壯熱及痰盛等症狀。
配方:白附子、滑石、巴豆(十五粒,去油)、南星(各一錢)、全蠍(半錢),另有一方加輕粉。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小豆大小的丸藥,三歲兒童每次服用一到兩丸,用蔥白湯送服。
寬熱散,詳見第五十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