魯伯嗣

《嬰童百問》~ 卷之三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4)

1. 五硬,第二十七問

五硬則仰頭取氣,難以動搖,氣壅疼痛連胸膈間,腳手心如冰冷而硬,此為風症難治。肚大青筋,急而不寬,用去積之劑,積氣消即安。恐面青心腹硬者,此症性命難保。如風症,只依中風治之,必有回生之理,小續命湯加減治之尤良,羌活散等劑皆可用。

白話文:

五硬則仰頭取氣,難以動搖,氣壅疼痛連胸膈間,腳手心如冰冷而硬,這是一種風症,很難治癒。

肚大青筋,急而不寬,可用去積之劑,積氣消即安。

恐面青心腹硬者,此症性命難保。

如果是風症,只要按照中風的方法治療,一定會好轉,小續命湯加減治之尤良,羌活散等劑皆可用。

續命湯,治中風不省人事,涎鳴反張,失音厥冷。

麻黃(去節),人參黃芩川芎,芍藥,甘草(炙),杏仁(去皮尖、炒),漢防己,官桂(去皮各一兩半),防風(七錢半),附子(炮、去皮臍、七錢半)

白話文:

麻黃(去節):1兩半

人參:1兩半

黃芩:1兩半

川芎:1兩半

芍藥:1兩半

甘草(炙):1兩半

杏仁(去皮尖、炒):1兩半

漢防己:1兩半

官桂(去皮):1兩半

防風:7錢半

附子(炮、去皮臍):7錢半

上除附子杏仁外,並搗為粗末,次入二味夾和。每一錢,薑棗煎,食前服。有熱去附子,官桂減半。

羌活,見第二十問。

2. 風症風熱,第二十八問

小兒中風者,以其血氣未定,寒溫失調,內則盛熱蘊蓄,外則腠理開虛,故風邪乘其外虛而暴中之,其狀昏不知人,壯熱狂躁,搐掣氣粗,口噤涎潮是也。心中風則偃臥不能傾側,發熱失音,其舌焦赤,若汗流唇赤者可治,灸心俞,或唇間白黑青黃,乃心壞為水,或面目青黑,時時竦動者並不治。

白話文:

小兒中風,是因為他們的血氣尚未穩定,寒熱不調,體內盛熱蘊蓄,體外腠理開虛,所以風邪乘虛而入,猛烈侵襲。症狀是昏迷不醒,發高燒,狂躁不安,抽搐,呼吸急促,口緊閉,流口水。如果是心中風,則會表現為臥牀不起,不能轉動身體,發燒,失聲,舌頭焦紅。如果出汗,嘴脣發紅,還可以治癒。可以用灸灸心俞穴,或者脣間發白、發黑、發青、發黃,則為心臟病變為水,或者面目發青發黑,時常抽動,則不能治癒。

肝中風則踞坐不得低頭,左脅疼痛,諸筋攣急,頭目轉動,上視多怒,其目青,若繞兩目連額微青,唇青面黃者可治,灸肝俞;大段青黑,其目一黃一白不治。腎中風則踞坐面浮,腰脊痛引小腹,其耳黑,若兩脅未有黃色起者可治,灸腎俞;或脅間如黃土,髮直而齒黃赤者不治。

白話文:

肝中風:患者坐著時不能低下頭,左脅疼痛,全身筋脈攣急,頭目昏眩,眼睛向上看,容易發怒,眼睛發青,如果兩眼周圍及前額微青,嘴脣青色,臉色黃的人可以治療,灸肝俞穴;如果肝經上出現大段青黑色,眼睛一隻黃一隻白的人,無法治癒。

腎中風:患者坐著時臉浮腫,腰部和脊椎疼痛,延伸到小腹,耳朵發黑,如果兩脅沒有出現黃色的症狀,可以治療,灸腎俞穴;如果肋間皮膚像黃土的顏色,頭髮直立,牙齒黃赤色的人,無法治癒。

肺中風則偃臥胸滿、喘息咳嗽、躁悶汗出,其鼻白,若目下至鼻四圍,及唇口皆白色可治,灸肺俞;或色帶黃,乃肺壞為血不治。脾中風則踞坐腹滿,皮肉瞤動,四肢不收,其唇黃,若一身通黃,口吐咸涎者可治,灸脾俞;或手足青而厥冷者不治。凡人為風邪所中,皆自背上五臟俞而入,風入於頷頰之間,則口喎而牙噤。

白話文:

如果肺部中風,那麼就會出現臥躺胸悶、氣喘咳嗽、煩躁不安出汗,鼻子的顏色發白,如果從眼睛以下到鼻子周圍,以及嘴脣口角也都呈現白色,這樣的狀況是可以治療的,可以使用灸肺俞的方式治療。或者鼻子的顏色呈現黃色,這是因為肺部裡面的血液已經變壞,無法治癒。如果脾臟中風,就會出現雙腿盤坐腹部脹滿的狀況,皮膚和肌肉會出現痙攣性的抽動,四肢無法活動,嘴脣呈現黃色,如果全身都呈現黃色,並且口裡吐出鹹味的口水,這樣的狀況是可以治療的,可以使用灸脾俞的方式治療。或者如果手腳發青、冰冷發顫僵硬,這樣的狀況是無法治癒的。所有的人被風邪入侵,都會從背上各個臟腑的俞穴部位開始進入,如果風邪入侵到臉頰部位,就會出現半邊臉扭曲和牙關緊閉。

風塞於咽喉聲音之間,則語不出而失音。風與氣搏,氣與痰隔,則喉間如鼾䶎之聲響。是風也,始入於膚腠,次達於經絡而搏於經脈,筋得寒則拘急攣痛,得熱則緩弛不隨,風挾寒邪,即攣急也,風挾熱氣,即緩弛也,拘攣脈必浮緊,緩弛脈必浮洪,寒者小續命湯,熱者追風毒銼散之類。

白話文:

當風塞於咽喉與聲音發出的部位之間時,就會導致無法言語而失聲。當風與氣互相衝擊,氣與痰互相隔離時,喉嚨就會發出如鼾聲一般的聲響。風邪首先侵入皮膚腠理,然後到達經絡與經脈發生衝擊。經筋受寒就會拘急攣痛,受熱就會緩弛不隨。風邪挾帶寒邪,就會攣急;風邪挾帶熱氣,就會緩弛。拘攣時脈搏必定浮緊,緩弛時脈搏必定浮洪。若是寒證,就服用小續命湯。若是熱證,就服用追風毒銼散之類的藥物。

脈浮者病在表,脈實者病在裡,脈促者病在上,在表者散之,在裡者利之,在上者湧之,若虛而寒者,則烏附之類又不可缺,古人治法,雖以灼艾之類為本,亦當消息權度而投劑焉。雖然風寒暑濕,皆能中人,況又有因氣而中風者,人之驟病,莫急於中風,倉卒之際,若未能精審,且與下氣豁痰。

白話文:

脈浮的人,疾病在表皮,脈實的人,疾病在體內,脈促的人,疾病在上半身,疾病在表皮的人,要疏散表邪,疾病在體內的人,要攻利裡邪,疾病在上半身的人,要用湧吐的方法。如果虛寒的人,則烏附類的藥品又不可缺少,古人的治療方法,雖然以灼艾類的方法為主,也必須根據情況權衡考慮再下藥。盡管風寒暑濕,都能侵犯人體,特別是因情志而中風的,人的急病,沒有比中風更急迫的,倉促之間,如果未能精確地診斷,就先給予下氣化痰的藥物。

蓋中風皆因痰鬱氣滯而作,先用通關散以疏之,急以南星、生薑木香煎湯,調蘇合香丸灌下,牙緊者,南星、細辛末,入麝香烏梅肉點擦牙自開,進藥之後,痰消氣下,病勢稍蘇,即詳審五臟外症而調理之,宜省風湯羌活散,勢甚者防風通聖散化風丹牛黃散鉤藤散至寶丹等劑,可選用之。

白話文:

中風都是因為痰氣鬱結不通而發作的,先使用通關散以疏通痰氣,緊急以南星、生薑、木香煎湯,加入蘇合香丸灌服下去,牙齒緊閉的,用南星、細辛研成末,加入麝香、烏梅肉點擦牙齒,牙齒就會慢慢張開,服藥之後,痰消氣下,病情稍緩和,再詳細審察五臟外證而調理它,適合服用省風湯、羌活散,病情嚴重的可以選擇防風通聖散、化風丹、牛黃散、鉤藤散、至寶丹等藥劑。

通關散,治卒暴中風,昏塞不省人事,牙關緊急,藥不得嚥下。

細辛,薄荷,牙硝,雄黃(各等分)

上為末,每用少許,吹入鼻中,候噴嚏,然後進藥,或用白梅擦牙,更以菖蒲末著舌下,牙關即開,倉卒可用。

白話文:

研磨成細末,每次使用少量,吹入鼻子裡,等打噴嚏後,再服藥。或者用白梅擦拭牙齒,再用菖蒲末放在舌頭下面,牙關就會打開,在緊急情況下可以使用。

續命湯,見第二十七問。

追風毒銼散,治中風內外皆熱。

大黃(二錢),郁李仁(炒、二錢),桑白皮(炒半兩),檳榔(半兩),防風(半兩),羌活(一兩)

白話文:

  • 大黃(二錢):乾黃色,苦寒,瀉火、清熱、解毒。

  • 郁李仁(炒、二錢):炒至褐色,苦、辛、微溫,活血化瘀、消積導滯。

  • 桑白皮(炒半兩):炒至淺棕色,甘、寒,清熱、涼血、止血。

  • 檳榔(半兩):棕褐色,辛、澀、溫,行氣、消積、殺蟲。

  • 防風(半兩):黃棕色,辛、甘、微溫,解表散寒、祛風止痛。

  • 羌活(一兩):黃棕色,辛、溫,祛風濕、止痛。

上銼散,每服二錢,黑豆三十粒同煎,乳食後服。

省風湯,見第十四問。

防風通聖散,治小兒熱甚驚風,或斑疹出不快者,更熱劇黑陷將欲死者,或風熱瘡疥久不愈者,諸般風熱。

白話文:

防風通聖散,用於治療小孩發高燒、抽搐,或出疹子出不順暢、持續高燒、眼窩深陷、危在旦夕的情形,或是風熱引起的瘡、疥持久不癒的情況,及各種風熱的症狀。

防風(去蘆、半兩),荊芥(二錢半),川芎(半兩),錦紋大黃(半兩),當歸(半兩),薄荷葉(半兩),芍藥(半兩),麻黃(去根節、半兩),芒硝(半兩),石膏(細紋者、方解者非、一兩),黃芩(一兩),桔梗(一兩),滑石(六兩),甘草(二兩),白朮(二錢半),山梔子(用小者、大者非、二錢半)

白話文:

防風(去掉蘆花,半兩),荊芥(二錢半),川芎(半兩),錦紋大黃(半兩),當歸(半兩),薄荷葉(半兩),芍藥(半兩),麻黃(去掉根節,半兩),芒硝(半兩),石膏(細紋而且是方解的,不是其他種類,一兩),黃芩(一兩),桔梗(一兩),滑石(六兩),甘草(二兩),白朮(二錢半),山梔子(用小的,大的不要,二錢半)

上粗末,每服二錢,姜二片,水一盞,煎七分,去滓不拘時服,或卒中久不語,或暴喑不語皆治。

化風丹,見第十九問。

鉤藤散,見第十六問。

至寶丹,見第二十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