魯伯嗣

《嬰童百問》~ 卷之二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7)

1. 慢驚,第十六問

慢驚者,因病後或吐或瀉,脾胃虛損,遍身冷,口鼻氣出亦冷,手足時時瘛瘲,昏睡露睛,此無陽也,栝蔞湯主之。凡慢驚之候,或吐或瀉,痰鳴微喘,眼開神緩,睡則露睛,驚跳搐搦,乍發乍靜,或身熱身冷,四肢熱,口鼻冷氣,面色淡白淡青,或眉青唇青,其脈沉遲散緩。

蓋由急驚,過用寒涼,或轉下太驟,傳變成之,又有吐利不止而成者,有氣虛暴吐瀉而成者,有臟腑虛洞泄而成者,有久利氣脫而成者,有取瀉下積而成者,有吐血下血而成者,有感風不解,傷寒傳變而成者,有久嗽作癇不已者,有蟲積衝心者,有疝氣腹痛者,或日夜汗出,脾困多睡,煩躁引飲,四肢浮腫,大小便閉,丹瘤腫毒,龍帶纏腰,走馬急疳,並傳慢候,惟吐瀉積利成虛致之,則證變甚速,治法須當審問源流,不可一概用藥。曰慢候,如吐瀉得之,則理中湯加木香以溫其中,五苓散以導其水。

如臟寒洞泄得之,則先與朮附湯。下積取轉得之,則先與調氣散,調和脾胃。如外感風寒,則可與桂枝湯、葛根湯輩,其他可以類推矣。然慢驚雖屬陰,亦須准較陰陽虧盛,淺深如何,不可純用溫藥及燥烈大熱之劑,惟於生胃氣中,加以截風定搐,如全蠍、花蛇、殭蠶、白附、天麻、南星輩為良方。

傳慢候而尚有陽證者,不必回陽,但與截風調胃,可冷可熱,惟均平陰陽而已,太乙保生丹、聚寶丹、蟬蠍散、神寶既濟丹、來復丹、王氏惺惺散、醒脾散、大醒脾散、溫白丸,可選而用之。若陽虧陰盛,病已傳過,純屬慢驚,無搐掣反引竄視之證,而但昏沉者,與星香全蠍散、定命飲子、四聖散、烏蠍四君子湯、天南星散、烏沉湯、沉香散之屬。若手足冰冷者,方可回陽,用硫黃、附子。

慢驚下痰,身暖者,天南星丸、蘇合香丸、白丸子;痰盛者,神寶既濟丹、礞石散;虛甚不可下痰者,靈脂丸、七珍丸。如腦、麝、巴霜寒涼通關利腸之輩,一切禁止。如未發慢驚,先要睡,吐舌搖頭,面青毛皮豎,吐乳作腥,額上有汗,此證乃吐後胃虛生風,當下截風醒脾散,或四君子湯加全蠍、防風,銀白散或鉤藤飲去麻黃。更宜多方,走變藥餌,不可輕忽。

又有慢驚正發,泄瀉吐乳,冷汗,雙眼閉,唇紅舌出,搖頭髮直,兩脅動,心悶氣粗口瘡,當用南星末貼腳底心,常進參湯尤好。少間口瘡,不納乳食,名曰鎖膈,卻難救。凡小兒病證,見口如魚口作鴉聲者不治,聖濟經有琥珀丸、南星煎等劑,皆可服。

論曰:心藏神而惡熱,小兒體性多熱,若感風邪,則風熱搏於臟腑,其氣鬱憤,內乘於心,令兒神志不寧,故發為驚,若驚甚不已,則悸動不寧,是為驚悸之病,紫金散、牛黃散、大丹砂丸治之。其急驚則有龍齒散、四聖散等劑,可選而用之。

白話文:

慢驚,第十六問

慢驚,是指病人因病後嘔吐或腹瀉,導致脾胃虛弱,全身冰冷,口鼻呼出的氣息也冰冷,手腳時常抽搐,昏睡且眼睛睜開,這是陽氣不足的表現,可用栝蔞湯治療。

凡是慢驚的症狀,可能會有嘔吐、腹瀉、痰鳴微喘、眼神呆滯、睡覺時眼睛睜開、驚跳抽搐、發作時而緩解時而發作等情況,也可能出現身體忽冷忽熱、四肢發熱、口鼻冰冷、面色蒼白或青白、眉毛或嘴唇發青,脈象沉遲散緩。

慢驚大多是由於急驚之後,過度使用寒涼藥物,或瀉下過猛,病情轉變而成的;也可能是因嘔吐腹瀉不止、氣虛導致嘔吐腹瀉、臟腑虛弱泄瀉、久瀉氣虛、瀉下積滯、吐血便血、感受風寒不解、傷寒轉變、久咳引起癇症、蟲積衝擊心臟、疝氣腹痛、日夜盜汗、脾胃虛弱嗜睡、煩躁口渴、四肢浮腫、大小便不通、丹毒腫瘡、帶狀皰疹、急性疳症等原因導致。其中,嘔吐、腹瀉、積滯導致虛弱的,病情變化迅速,治療時必須仔細詢問病因,不可一概而論。

慢驚,如果因嘔吐腹瀉引起,則可用理中湯加木香溫中,再用五苓散利水;如果因臟腑虛寒泄瀉引起,則先用朮附湯;如果是因為瀉下積滯引起,則先用調氣散調和脾胃;如果是外感風寒,則可用桂枝湯、葛根湯等。其他情況可以根據此類推。

雖然慢驚屬於陰證,但也要根據陰陽虧虛的程度和病情深淺來判斷,不可單純使用溫熱燥烈的藥物。治療時要在調理脾胃的基礎上,加入截風定搐的藥物,如全蠍、花蛇、殭蠶、白附子、天麻、天南星等效果較好。

如果慢驚雖屬慢證,但還有陽證表現,則不必著重回陽,只需截風調胃,寒熱皆可,只要平衡陰陽即可。可用太乙保生丹、聚寶丹、蟬蠍散、神寶既濟丹、來復丹、王氏惺惺散、醒脾散、大醒脾散、溫白丸等藥物。如果陽氣虧虛,陰氣盛極,病情已經轉為慢驚,沒有抽搐、反覆、視物不清等症狀,只是昏沉,則可用星香全蠍散、定命飲子、四聖散、烏蠍四君子湯、天南星散、烏沉湯、沉香散等。如果手腳冰冷,則可以回陽,用硫磺、附子。

慢驚伴有痰濁,身體溫暖者,可用天南星丸、蘇合香丸、白丸子;痰濁盛者,可用神寶既濟丹、礞石散;虛弱嚴重,不宜化痰者,可用靈脂丸、七珍丸。凡是腦麝、巴霜等寒涼通關利腸的藥物,都應禁用。

如果還沒發作慢驚,但先出現嗜睡、吐舌搖頭、面色青紫、毛髮豎立、嘔吐乳汁且有腥味、額頭出汗等症狀,這是嘔吐後胃虛生風,應服用截風醒脾散,或四君子湯加全蠍、防風,銀白散或鉤藤飲去麻黃。更應考慮多種藥物,治療病情變化,不可輕忽。

如果慢驚已經發作,伴有腹瀉、嘔吐乳汁、冷汗、雙眼緊閉、嘴唇紅腫、舌頭伸出、頭髮豎立、兩脅疼痛、心悶氣粗、口瘡等症狀,可用天南星末貼腳底,經常服用人參湯效果更好。如果短期內出現口瘡,不能進食,稱為鎖膈,則難以治愈。凡是小兒疾病,出現張口如魚、哭聲嘶啞者,難以治療。聖濟總錄中記載的琥珀丸、南星煎等藥方,可以參考服用。

總論:心主神明,怕熱,小兒體質多偏熱,如果感受風邪,則風熱之邪搏結於臟腑,氣機鬱滯,內犯於心,導致神志不安,而發為驚證。如果驚證嚴重持續,則心悸不安,稱為驚悸,可用紫金散、牛黃散、大丹砂丸治療。急驚則可用龍齒散、四聖散等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