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嬰童百問》~ 卷之二 (9)
卷之二 (9)
1. 驚風,第二十問
驚者,虛惕怔忡,氣怯神散,痰涎來去,其瀉必青,漸生風而未至風也。驚邪入心,則面紅臉赤,惕惕夜啼。驚邪入肝,則面目俱青,眼目竄視。驚邪入腎,則面黑惡叫,齧奶咬牙。驚邪入肺,則面色淡白,喘息氣乏。驚邪入脾,則嘔吐不食,虛汗多睡,面色淡黃。據脈觀之,虛則散而濡,實則數而駃,治法鎮驚化痰,安神定志,亦須究竟何臟受病之處,而調理之。然有所謂溫驚,有所謂利驚,有所謂涼驚。
白話文:
驚嚇:出現驚慌不安、心神不寧、呼吸急促、精神恍惚、痰液增多,發作時吐出來的就是青色痰液,逐漸發展成風症,但還不到風症的程度。驚嚇邪氣侵犯到心臟,就會面紅耳赤,晚上會驚醒大哭。驚嚇邪氣侵犯到肝臟,就會臉色發青,眼神不自主地亂瞟。驚嚇邪氣侵犯到腎臟,就會臉色又黑又醜並發出難聽的叫聲,咬奶頭且牙齒緊咬。驚嚇邪氣侵犯到肺臟,就會臉色蒼白,呼吸急促而氣息微弱。驚嚇邪氣侵犯到脾臟,就會嘔吐不止且不想吃飯,虛汗多,睡覺多,臉色發黃。根據脈象來看,虛症脈象散亂而濡弱,實症脈象數目增多而有力。治療方法是鎮靜安神,化痰平喘,安神定志,同時也需要找出哪個臟腑受到病邪侵犯,並針對其調理。然而,驚嚇有溫熱造成的、有濕熱造成的、也有寒涼造成的。
虛者溫之,實者利之,熱者涼之,是謂治法。睡中驚啼,聲浮者易治,沉者聲不響難痊。又有驚積者,受驚日久,積而成之。其狀額上有汗,喘息煩渴,潮熱往來,肚腹有熱,睡中覺腹內有物跳動,瀉下如白脂豆沙是也。治法量輕重而疏導之,仍與調氣和胃取愈。大凡小兒腹中,或熱或脹或硬,皆為內實,法當疏利,辰砂膏、青龍丸主之,凡疏利之劑,皆可隨證用之。熱甚心經煩渴者,至寶丹解之,羌活散、防風導赤散、蟬蛻鉤藤飲、天麻丸等劑,皆可服。
白話文:
虛寒證狀,以溫熱藥物治療;實熱證狀,以清涼藥物治療;火熱證狀,以寒涼藥物治療,這就是治病的基本方法。小孩睡覺時忽然驚醒哭叫,聲音響亮的容易醫治,聲音微弱或沒有聲音的難以痊癒。還有因驚嚇過度日積月累而成的驚積症。症狀是額頭有汗,呼吸急促煩渴,潮熱往來,腹部有熱,睡覺時覺得腹部有東西在跳動,大便呈白色油脂或豆沙狀。治療方法是根據病情輕重疏通引導,再用調氣和胃的藥物使之痊癒。凡是小孩腹部或熱或脹或硬,都是內有實邪,應當疏利。辰砂膏、青龍丸都可以治療。凡是疏利藥物,都可以根據病情使用。熱重心煩口渴的,至寶丹可以治療。羌活散、防風導赤散、蟬蛻鉤藤飲、天麻丸等藥物都可以服用。
大便秘澀者,七寶洗心散加辰砂治之。大小便不利者,神芎丸、寬熱散極效。輕者化風丹可服,安神丸亦效。
辰砂膏,見第三問。
青龍丸,治驚積有熱。
白話文:
對於大便祕結不通的問題,可以使用七寶洗心散加入辰砂來治療。大小便都不通順的患者,則可以使用神芎丸或寬熱散,效果明顯。情況較輕微的人,可以服用化風丹,也可以使用安神丸。
青黛,茯苓,蘆薈,南星(炮、各一錢),麝香(少許),輕粉,巴霜(各一字),全蠍(焙、三錢)
白話文:
-
青黛: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瘡癤腫毒、出血不止等症狀。
-
茯苓:具有利尿滲濕、健脾祛濕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水腫、脾虛泄瀉等症狀。
-
蘆薈:具有清熱瀉火、解毒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胃熱引起的疼痛、腹瀉、痢疾等症狀。
-
南星(炮):具有化痰散結、消腫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痰濕阻絡引起的胸悶、氣短、咳喘等症狀。
-
麝香(少許):具有開竅醒神、活血化瘀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中風昏迷、心悸胸悶、血瘀疼痛等症狀。
-
輕粉:具有收斂止汗、清熱解毒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多汗、濕疹、痱子等症狀。
-
巴霜: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瘡癤腫毒、熱疹等症狀。
-
全蠍(焙):具有息風鎮痙、通絡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抽搐、驚風、中風後遺症等症狀。
上先將巴豆研如泥,次入諸藥研極細,丸如梧桐子大,硃砂為衣,每服一丸,薄荷湯下。
至寶丹,治諸癇急驚,心熱卒中客忤,不得眠睡,煩躁風涎搐搦,及傷寒狂語,伏熱嘔吐,並宜治之。
白話文:
首先將巴豆研磨成泥狀,然後加入其他藥物研磨至極細,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劑,最後用硃砂作為外衣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薄荷湯送服。
生犀屑,生玳瑁屑,琥珀(研),硃砂(研細、水飛),雄黃(研細、水飛各一兩),金箔(五十片、一半為衣),銀箔(五十片),片腦(研),麝香(各一錢研細),牛黃(半兩研),安息香(一兩半為末、以無灰酒濾去砂石、約取一兩、慢火熬成膏)
白話文:
生犀牛角粉、生玳瑁粉、琥珀粉、硃砂研細、並以水飛過各一兩、金箔五十片、一半用於外衣、銀箔五十片、片腦研粉、麝香各一錢研細、牛黃半兩研粉、安息香一兩半研成細末、再以無灰酒過濾掉沙石、大約取一兩的量、以小火煮成膏狀。
上生犀玳瑁屑,搗羅、為細末,研入諸藥令勻,將安息香膏、以重湯煮化和搜為劑,如干即入少熟蜜,盛甕器中,旋丸如桐子大,二歲兒服二丸,人參湯化下,大小以意加減。又治大人卒中不語,中惡氣、中諸物毒、中熱暗風,產後血暈、死胎不下,並用童子小便一合,生薑自然汁三五滴,同溫過、化下五丸,立效。
白話文:
-
將上等的犀牛角、玳瑁角磨成細膩的粉末,然後與其他藥物混合均勻。
-
將安息香膏加入滾燙的湯中煮化,然後將藥粉加入一起攪拌。
-
如果藥膏太乾,可以加入少許熟蜜。
-
將藥膏盛放在陶瓷器皿中,搓成桐子大小的丸劑。
-
對於二歲的兒童,每次服用兩丸,用人參湯送服。
-
對於成年人,如果突然中風、不省人事、食物中毒、熱邪侵襲、產後暈厥、死胎不下等情況,可以使用以下方法:
- 取一碗童子小便和三到五滴純生薑汁,混合均勻。
- 將藥丸加熱後,用混合液送服五丸,立即可見療效。
神妙奪命丹
七月取青蒿節內蟲,入硃砂麝香為丸,加片腦。
白話文:
在七月採集青蒿莖節內的蟲子,加入朱砂和麝香製成丸劑,再添加冰片。
人參羌活散,治傷寒驚熱,或中風體硬,可加麻黃、乾葛、薏苡仁。
白話文:
人參羌活散,用以治療傷寒驚熱,或中風導致身體僵硬。如果症狀嚴重,可以加入麻黃、乾葛和薏苡仁。
川羌活,川獨活,前胡,柴胡,白茯苓,川芎,桔梗,枳殼,人參,地骨皮,天麻(各等分),甘草(減半)
白話文:
川羌活、川獨活、前胡、柴胡、白茯苓、川芎、桔梗、枳殼、人參、地骨皮、天麻(均等分量),甘草(減半劑量)。
上銼散,生薑薄荷煎,加蟬蛻治驚熱。
防風導赤散,治小兒初驚。
白話文:
上銼散,是用生薑和薄荷熬製的湯,再加上蟬蛻,用來治療驚熱。
生地黃,木通(去節),防風,甘草(各等分),有熱加黃芩、赤芍藥、羌活。
上銼散,每服三錢,水一盞竹葉少許同煎。
白話文:
生地黃、木通(去掉節)、防風、甘草(各等份),如果患者有發熱症狀,可以加入黃芩、赤芍藥、羌活。
蟬蛻鉤藤飲,治肚疼驚啼,又十六問有鉤藤散、二十一問有鉤藤飲,可兼看,對證用。
白話文:
蟬蛻鉤藤飲,用於治療肚子疼、驚嚇啼哭,在十六問中有鉤藤散,在二十一問中有鉤藤飲,可以一起參考,根據症狀使用相關方劑。
鉤藤,天麻,茯苓,川芎,白芍藥(各二錢),甘草,蟬蛻(各一錢)
上銼散,燈心煎,加木通、麥門冬、防風、羌活。
天麻丸,見第三問。
寬熱散,見第五十問。
七寶洗心散,治小兒煩熱生瘡,兼治驚風。
生地黃,荊芥穗,防風,甘草,黃芩,羌活,赤芍藥(各等分)
白話文:
鈎藤、天麻、茯苓、川芎、白芍(各二錢),甘草、蟬蛻(各一錢)。
將上述藥材切碎,用燈心草煎煮,並加入木通、麥門冬、防風、羌活。
天麻丸的配方見第三問。
寬熱散的配方見第五十問。
七寶洗心散用於治療小兒因熱引起的煩躁和瘡疹,同時也能治療驚風。
生地黃、荊芥穗、防風、甘草、黃芩、羌活、赤芍藥(每種藥材等量使用)。
上為末,入辰砂減半,加當歸尤妙。每服一錢,燈心薄荷湯調下,空心食前服。又三十七問洗心散,可兼看,對證用。
白話文:
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末,加入減半的辰砂,再加入當歸更加有效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燈心薄荷湯送服,空腹時在飯前服用。另有三十七味洗心散,可以同時參考,對症服用。
神芎丸,治風熱壅滯,頭目昏眩,口舌生瘡,牙齒疳蝕,或遍身瘡疥,咬牙驚惕,怔忡煩躁多渴,或大小便澀滯,或積熱腹滿,驚風潮搐,並皆治之。
白話文:
神芎丸,用於治療風熱壅滯,頭昏眼花,口舌生瘡,牙齒腐爛,或全身瘡疥,咬牙切齒,驚悸不寧,煩躁多渴,或大小便不通,或積熱腹脹,驚風抽搐,都能治療。
大黃(生),黃芩(各二兩),生牽牛末(一兩),滑石(四兩),黃連,薄荷葉,川芎(各半兩)
白話文:
大黃(生):具有瀉下通便、清熱解毒的功效。
黃芩:具有清熱燥濕、止血涼血的功效。
生牽牛末:具有瀉下通便、消積導滯的功效。
滑石:具有清熱利濕、化痰止渴的功效。
黃連: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的功效。
薄荷葉:具有清熱解暑、疏散風熱的功效。
川芎:具有活血化瘀、行氣止痛的功效。
上為細末,滴水丸桐子大,每服四五十丸,食後溫水下,一方加蒲黃、止血證用。
白話文:
把藥材研磨成極細小的末,用滴下的水丸成像桐子般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四五十丸,在飯後用溫水送服。一方之中加入蒲黃,適用於治療出血的症狀。
化風丹,見第十九問。
安神丸,見第十四問。
清心丸,治驚熱煩躁。
人參,茯神,防風,硃砂,柴胡(各二錢),金箔(三十片)
上為末,煉蜜丸桐子大,每服一丸,竹瀝調下。
白話文:
清心丸,治療因驚嚇引起的熱症和煩躁不安。
成分包括:人參、茯神、防風、朱砂、柴胡(各二錢),金箔(三十片)。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製的蜂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竹瀝調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