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嬰童百問》~ 卷之二 (4)
卷之二 (4)
1. 發搐,第十四問
黃連(末,五分),龍腦(一錢),龍膽(三錢),防風(三錢),青黛(三錢),鉤藤(二錢),牛黃(一字),麝香(一字)
上同研,麵糊丸粟米大,每服三、五丸至一、二十丸,煎金銀湯送下。
地黃丸,見第八問。
益黃散,見第八問。
通關散,治諸風搐搦,關竅不通,皆由痰塞中脘留滯百節所致。痰之所以潮塞者,氣使實之。
南星(炮,一錢),麝香(一字),豬牙皂(一梃,略燒存性),赤蜈蚣(一條,炙),直殭蠶(一錢)
上為末,以手點薑汁,蘸藥少許擦牙,或用物引,滴入藥兩三點,涎出自開。與後十九問開牙散通用。
嚏關散
生半夏(一錢),皂角(半錢)
上為末,用一豆許,用管子吹入鼻立醒。
開關如聖散
赤蜈蚣(一條,中分為兩片,各用蔥汁浸一宿焙乾),全蠍(一個,亦中分為兩片,各記左右,以二物分兩處)
上各為末,左眼翻,左手搐,以下藥末搦入左鼻孔;右眼翻,右手搐,以上藥末搐入右鼻孔;雙眼翻,雙手搐,兼之。
至聖保命丹,治小兒胎驚內釣,腹肚緊硬,眠睡不安,夜多啼哭;及治急慢驚風,目眼上視,手足抽掣,不省人事,悉皆主之;冷證用此。
全蠍(十四個,去尾),防風(二錢),白附子(一錢),炮南星(一錢,有熱用膽星),蟬蛻(一錢),殭蠶(去絲炒),天麻(二錢),硃砂(一錢),麝香(半錢),金箔(十片)
有熱證加牛黃、冰片、硼砂各少許。
上為末,粳米糊丸,每兩作四十丸,常服鎮心安神化痰,除一切驚風諸證。湯,臨時換。一方加人參、白茯苓二錢。
省風湯,治驚風口噤,筋脈攣急,抽掣疼痛,風盛痰實,旋暈僵仆,頭目眩,胸膈煩滿,恍忽不定,神志昏憒。
天南星(生用),防風(去蘆,各四兩),甘草(生用),半夏(米泔浸一宿),黃芩(去粗皮,各一兩)
上㕮咀,每服二錢,生薑一片,煎去滓,不拘時服。
溫膽湯,治驚悸煩躁不得眠。
半夏,枳實(各二錢半),茯苓(半兩),桔紅,甘草(各一錢半),酸棗仁(去殼,二錢半),腹疼加芍藥
上㕮咀,每服一錢,入竹茹少許,薑、棗煎服。
白餅子(即玉餅子),治小兒夾食傷寒,其證發熱嘔吐,亦有肚疼者,噯氣,辨得分曉,先用此藥一服,推下食積,卻用平和藥發散調治,如惺惺散、加減參蘇飲皆可服,卻不可服冷藥。
滑石末(一錢),輕粉(半錢),半夏末(一錢),南星末(一錢),巴豆(廿四個,去皮膜,用水一升煮乾,研細)
上三味搗羅為末,入巴豆粉,次入輕粉,又研勻,卻入余者藥末,如法令勻,糯米粉丸,如綠豆大,量小兒虛實用藥,三歲以下,每服三丸至五丸,空心紫蘇湯下,忌熱物;若三、五歲兒壯實者,不以此拘,加至二十丸,以利為度。
白話文:
發搐,第十四問
此處記載多種治療抽搐的方劑及用法:
第一方: 黃連、龍腦、龍膽、防風、青黛、鉤藤、牛黃、麝香研磨成粉末,製成麵糊丸,藥丸大小如粟米。每次服用三到二十丸,用煎好的金銀湯送服。
第二方(地黃丸、益黃散): 詳見第八問。
第三方(通關散): 治療各種風引起的抽搐,關竅不通,皆因痰阻中脘,滯留全身所致。痰之所以阻塞,是因為氣機不通而導致實證。方劑包含炮製南星、麝香、略燒存性的豬牙皂、炙過的赤蜈蚣、直殭蠶。將藥物研磨成粉末,以手沾薑汁,蘸取少量藥粉擦拭牙齒,或用工具引導,滴入藥粉兩三滴,使唾液自然流出。此方與後十九問所載開牙散通用。
第四方(嚏關散): 生半夏、皂角研磨成粉末,取一豆許的藥粉,用管子吹入鼻中,即可醒神。
第五方(開關如聖散): 赤蜈蚣(切成兩片,分別用蔥汁浸泡一夜後焙乾)、全蠍(切成兩片,分別標記左右)。將藥物研磨成粉末,若左眼翻、左手抽搐,則將藥粉放入左鼻孔;若右眼翻、右手抽搐,則將藥粉放入右鼻孔;若雙眼翻、雙手抽搐,則左右鼻孔皆需用藥。
第六方(至聖保命丹): 治療小兒胎驚、腹部緊硬、睡眠不安、夜啼;以及急慢驚風、目向上視、手足抽搐、昏迷等症,尤其適用於寒證。方劑包含全蠍、防風、白附子、炮製南星(若有熱證,用膽星)、蟬蛻、殭蠶、天麻、硃砂、麝香、金箔。若有熱證,可加牛黃、冰片、硼砂少許。將藥物研磨成粉末,用粳米糊製成藥丸,每兩藥粉製成四十丸。常服此藥可鎮靜安神、化痰,治療各種驚風。湯劑需臨時調配。另有一方加人參、白茯苓各二錢。
第七方(省風湯): 治療驚風、口噤、筋脈攣急、抽搐疼痛、風盛痰實、旋暈僵仆、頭暈目眩、胸膈煩悶、神志恍惚等症。方劑包含天南星、防風、甘草、半夏、黃芩。將藥物咀嚼,每次服用二錢,加一片生薑煎服,不拘時服用。
第八方(溫膽湯): 治療驚悸、煩躁、失眠。方劑包含半夏、枳實、茯苓、桔紅、甘草、酸棗仁。若腹痛,可加芍藥。將藥物咀嚼,每次服用一錢,加少許竹茹、薑、棗煎服。
第九方(白餅子/玉餅子): 治療小兒夾食傷寒,症狀為發熱、嘔吐、腹痛、噯氣。需先服用此藥排出積食,再用平和藥物發散調治,例如惺惺散、加減參蘇飲等,忌用寒涼藥物。方劑包含滑石粉、輕粉、半夏粉、南星粉、巴豆。將藥物研磨成粉末,製成糯米粉丸,大小如綠豆。根據小兒虛實情況調整用藥量,三歲以下每次服用三到五丸,空腹用紫蘇湯送服,忌食熱物;三到五歲體質較好的兒童,可增加至二十丸,以通便為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