魯伯嗣

《嬰童百問》~ 卷之二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3)

1. 發搐,第十四問

仲陽云:驚癇發搐,男發搐,目左視無聲,右視有聲;女發搐,目右視無聲,左視有聲,相勝故也。早晨發搐,因潮熱,寅卯辰時,身體壯熱,上視手足動搖,日內生涎,項頸急,此肝旺,當補腎治肝。補腎,地黃丸;治肝瀉青丸主之。日午發搐,因潮熱,巳午未時發搐,心神驚悸,目上視,白睛赤色,牙關緊,口內生涎,手足動搖,此心旺也,當補肝治心。治心,導赤散、涼驚丸;補肝,地黃丸主之。

日晚發搐,因潮熱,申酉戌時不甚搐而喘,目微斜視,身體似熱,睡露睛,手足冷,大便淡黃水,是肺旺,當補脾治心治肝。補脾,益黃散;治肝,瀉青丸;治心,導赤散主之。夜間發搐,因潮熱,亥子丑時不甚搐而臥不穩,身體溫壯,目睛緊斜視,喉中有痰,大便白色,乳食不消,多睡不省,不納津液,當補脾治心。補脾,益黃散;治心,導赤散、涼驚丸主之。

凡急驚欲發,先看握拳,指內陰順,指外陽順,男左女右搐,須令全用藥通關,大忌悶涎入肺,逆入心經,不能言語,即與涼心鎮驚下痰藥始安,如逆搐者便不可救。若因吐瀉後變證,卻難調治。大凡此證,要看握拳逆順,若搐順則易調理,搐逆恐其復潮,先用通關散拈兒,保命丹、省風湯,後用疏風化痰退熱等藥,便可無事。又有驚風搐搦,吐瀉多啼,急搐眼微有淚,面紅則難瘥。

愛哭心中聚涎,臉有紅筋,乃是癇疾。指亂青紋,疾病又傳,此乃下驚風鎮墜太過,風疾不散,與氣相逆,搐不能定,當下轉氣疏風藥,溫膽湯加酸棗仁服,次省風湯化蘇青丸。又有急驚偏搦,面青背冷,男左女右不妨,男右女左難治,如手心冷汗,搐眉搐肚,終日終夜不定者,名真搐,兩眉都動,此乃掣證,不惟定搐,亦要順氣,當下參湯平其胃氣,卻進川烏全蠍等藥,並順氣藥亦要斡旋。

仲陽論傷風后發搐:若傷風后得之,口中氣出熱,呵欠煩悶,手足動搖,當發散,大青膏主之。傷食後發搐:若傷食後得之,身體溫,多睡多唾,或吐,不思飲食而發搐,當先定搐,搐退白餅子下之,後服安神丸。又百日內發搐,真者不過三兩次必死,假者頻發不為重,真者內生驚癇,假者外傷風冷,蓋血氣未實,不能勝任,乃發搐也。

欲知假者,口中氣出熱也,治宜發散,大青膏主之,仍用塗囟浴體法,珍珠丸下痰即定;有熱不大便者,七寶洗心散、寬熱散,下之即效;卻用截風定搐,天麻防風丸、龍齒散、鉤藤散等劑調理;有熱瘡疥,或不語,防風通聖散、大連翹湯皆可服。

瀉青丸,見第八問。

導赤散,見第八問。

涼驚丸(潮熱口內涎,手足動搖,此心旺也。),治驚疳有熱發搐,心神驚悸,目上視,面赤色,牙關緊。

白話文:

發搐,第十四問

仲景說:驚癇引起的抽搐,男性抽搐時,眼睛向左看沒有聲音,向右看則有聲音;女性抽搐時,眼睛向右看沒有聲音,向左看則有聲音,這是陰陽相克的緣故。

早晨抽搐,是因為潮熱,寅卯辰時(凌晨3點到9點)身體發熱,向上看,手腳顫抖,白天流口水,頸項僵硬,這是肝氣過盛,應該補腎治療肝。補腎用地黃丸;治療肝用瀉青丸。

中午抽搐,是因為潮熱,巳午未時(上午11點到下午5點)抽搐,心神驚悸,眼睛向上看,眼白發紅,牙關緊閉,口中流口水,手腳顫抖,這是心氣過盛,應該補肝治療心。治療心用導赤散、涼驚丸;補肝用地黃丸。

傍晚抽搐,是因為潮熱,申酉戌時(下午5點到晚上9點)抽搐不嚴重但氣喘,眼睛微微斜視,身體感覺發熱,睡覺時眼睛睜著,手腳冰冷,大便稀薄呈淡黃色,這是肺氣過盛,應該補脾治療心和肝。補脾用益黃散;治療肝用瀉青丸;治療心用導赤散。

晚上抽搐,是因為潮熱,亥子丑時(晚上9點到凌晨3點)抽搐不嚴重,但睡不安穩,身體溫熱,眼睛緊閉斜視,喉嚨有痰,大便顏色發白,奶水和食物消化不良,嗜睡不醒,不願喝水,應該補脾治療心。補脾用益黃散;治療心用導赤散、涼驚丸。

凡是急驚將要發作時,先觀察握拳的姿勢,手指內側順則為陰順,外側順則為陽順,男性左邊抽搐,女性右邊抽搐,都需要用藥物疏通經絡,最忌諱口水倒流入肺,逆流入心經,導致不能說話,此時應立即服用清心鎮驚、化痰的藥物才能安穩,如果抽搐方向相反,則難以治療。如果因為嘔吐腹瀉後出現這種症狀,則更難治療。總之,這種病症要觀察握拳的順逆,如果抽搐方向順暢,則容易治療;如果抽搐方向相反,則擔心會反复發作,應該先服用通關散、保命丹、省風湯,然後再服用疏風化痰退熱的藥物,就能痊癒。還有一種驚風抽搐,嘔吐腹瀉,哭鬧不止,抽搐時眼睛略有淚水,面紅則難以痊癒。

愛哭,心中積聚口水,臉上有紅筋,這是癇疾。手指亂動,出現青筋,疾病又會傳播,這是下驚風鎮墜過度,風邪不散,與氣逆行,抽搐不能停止,應該服用化氣疏風的藥物,溫膽湯加酸棗仁服用,然後服用省風湯和化蘇青丸。還有一種急驚偏癱,面色青白,背部冰冷,男性左側,女性右側則無妨,男性右側,女性左側則難以治療,如果手心出冷汗,眉毛和肚子抽搐,終日終夜不停,稱為真搐,兩眉都動,這是掣證,不僅要止住抽搐,也要順氣,應該服用參湯平復胃氣,然後服用川烏、全蠍等藥物,並配合順氣藥物。

仲景論述傷風後發作抽搐:如果傷風後發病,口中呼出的氣體發熱,呵欠煩悶,手腳顫抖,應該服用發散風寒的藥物,大青膏主之。傷食後發作抽搐:如果傷食後發病,身體發熱,嗜睡,流口水,或者嘔吐,不想吃東西而抽搐,應該先止住抽搐,抽搐停止後服用白餅子,然後服用安神丸。此外,百日內發作抽搐,如果是真搐,一般三次左右就會死亡,如果是假搐,即使頻繁發作也不嚴重,真搐是因為內生驚癇,假搐是因為外受風寒,這是因為血氣不足,不能抵禦外邪,才會發作抽搐。

想知道是真是假,看口中呼出的氣體是否發熱,治療應該服用發散風寒的藥物,大青膏主之,還要用塗囟浴體的方法,服用珍珠丸化痰就能止住抽搐;如果發熱但不排便,服用七寶洗心散、寬熱散,服用後就會見效;也可以服用截風定搐的藥物,天麻防風丸、龍齒散、鉤藤散等藥物調理;如果伴有發熱、瘡疥,或者不說話,服用防風通聖散、大連翹湯。

瀉青丸,見第八問。

導赤散,見第八問。

涼驚丸(潮熱,口中流口水,手腳顫抖,這是心氣過盛),治療驚癇伴有發熱抽搐,心神驚悸,眼睛向上看,臉色發紅,牙關緊閉。